《明月东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月东升-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毅成在等待消息之余,向苏翎提了两个问题。
    这一是是否将陈家大小姐以及胡显成的老婆、儿子送走。如今天津、山东的粮船不断,只要赶到金州旅顺,不出几日,便可抵达京城,那里的徐熙置备下的宅子、粮庄,足够容纳数百人居住,且京城留下的银子,也足以让几人安适地过几辈子。对此苏翎略有犹豫,但随即否决了陈家大小姐的去向。而对于胡显成,则派人前往千山堡,询问胡显成的意思。胡显成在得知苏翎的决定后,也将自己的老婆孩子留在千山堡。
    对于这种决定,赵毅成、胡显成都深知其意。大战在即,这军心可是丝毫不能摇动。不仅如此,赵毅成建议让陈芷云留在千山堡,也被苏翎摇头拒绝,只是令陈芷云将宽甸堡内千山学院的人都召集起来,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另一个问题,则不好判断。
    鉴于钟维泽在辽阳已经做好藏身的准备,这一旦辽阳有失,那个何丹旭自是要带上的。只要城破后的混乱结束,便可找机会混出城去。但这个对苏翎帮助极大的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倘若到时也在城内,这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这仅仅是一种预设的处置手段。一旦辽阳沈阳有失,钟维泽势必不可能再接到任何指示。作为哨探,潜伏城内都各自有一番掩饰的角色,所行之事都经过精心考虑。这与各营的哨探不同,甚至可以算是两种职责。既然能与何丹旭联络,这与袁大人的距离便不会远。万一城破,虽不能保证所有的哨探都能活着走出辽阳城,但一时之安,还是有所保证的。
    袁大人与苏翎的关系,只要一开战,便相互联系的更为紧密。单对苏翎所部来说,没有袁大人的明军云集,苏翎再做任何努力,也无法凭一己之力重创努尔哈赤。况且,正因有袁大人的举荐,苏翎才能得到镇江参将一职,且还获得了价值不菲的粮饷、器械,更别说这名义上的正名,对朝鲜那一步棋的意义。一旦苏翎的计划成为现实,借助袁大人的地方还会更多。若是袁大人不保,朝廷势必再派一个辽东经略收拾烂摊子,到那时,这是否还能如袁大人这般对待,毫无猜测的可能,要不然,便只得凭镇江参将的名义与朝廷周旋。可一个参将,多大的品级?位卑言轻,这做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向袁应泰发出警告,提醒其作出最正确的行动。可这未必能被采纳,再说,若是辽沈坚不可摧,努尔哈赤无功而返,这八旗的兵锋,便将由苏翎所部一力独当,这可不是最初计划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部署以及预计,都是以明军必然再败作为前提。赵毅成等人,包括冯伯灵在内,没有一人对此抱有幻想。这是以明军一贯的作战方式以及兵丁战力作为前提,尤其是,千山堡所部的军丁更是明显的对比。这自身的胜利之算,远远大于明军,何况,各营的战斗目标,又是早已经过多次核实,而战斗的过程,更是从未停止模拟演练。
    苏翎犹豫良久,始终没有得出结论,这到底是救不救呢?
    【收藏、推荐,谢谢鼓励】
    正文 第十五章 坚城沈阳
     更新时间:2009…9…14 17:17:11 本章字数:2726
    天启元年三月,辽东都司境内由北至南,冰雪渐次融化。
    辽河以东,自瑷阳、凤城至宽甸一带的山中,残雪依旧斑驳着山顶,但在浑河、蒲河直至三岔河一带的平原,却早早地呈现初春的迹象。
    这片平原上,是整个辽东最为富庶的地带,平坦的土地上满眼是阡陌交错的农田,浑河、蒲河从中穿过,为农田灌溉提供天然的便利。这番情景,也唯有南四卫的金州一带可以相比。
    就在这片平原上,间隔着数座辽东重镇,辽阳、沈阳以及再往北的铁岭、开原。大片农田的环绕使得这些重镇得以聚集起数十万人口,即便是饥荒、天灾,这里也能提供足够的粮食产出。而人口众多之处,自然少不了南来北往的商贾。这些近十万的商人,将各色商货贩运到这些辽东重镇,使得每一座城都拥有数不清的金银财物,这也是为何努尔哈赤要先从开原、铁岭下手的主要原因。
    而自从开原、铁岭陷入努尔哈赤之手,这夹在浑河与蒲河之间、最北端的沈阳城,便成了辽东都司的边城。
    沈阳城最初因处于辽东内腹,且城大人多,这城墙修筑得不过丈多高。辽事败坏之后,昔日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赴辽收拾败局,将这沈阳城重新修筑,加强防御。于是,沈阳城原有的城墙便向外扩展八丈,又围起一道外城。并在外城城墙下挖掘一道深沟,沟底遍插尖木桩,设置陷井。另外,在沟内侧还修有内壕,壕上置一、二十人才能抬动的大木。在外壕以内,再挖掘出一道五丈宽、深二丈许的壕沟,沟底依旧插满尖木,同时,在内侧每一丈五尺便配备有战车一辆,战车与战车之间有大炮二门,小炮四门,并设置游兵护卫这些火炮。这番布置,使得沈阳城坚固无比,就连熊廷弼本人也对此十分自信。
    沈阳城凭着这些设置,足以抵御任何敌兵的进袭。
    此时驻守沈阳城的,是新任总兵官贺世贤,还有副将尤世功。
    这两位总兵官,经历出奇地相似,单从履历上看,就像是一个人。
    这两人都是陕西榆林卫人,也都是自小从军,都任过沈阳游击,杨镐当辽东经略时,也都被分在李如柏麾下,自然,也都因李如柏的及时退兵,没象其余几路那般得个损兵折将的结局。到了袁应泰这里,两人又都被升为总兵,予以重用,且又同时被分到沈阳驻守。
    按说这般相似,怎么看都该是配合默契,犹如一人,可惜这也正是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的一桩麻烦事。
    先说这二人都算是骁勇善战地武官。对于努尔哈赤地小股人马进袭。也都敢于迎头痛击。不过。相对而言。贺世贤地战绩要明显一些。虽然每次不过几十、近百地斩获敌人首级。可相比那些调集到辽东地武官们。确实格外显眼。
    这文官争名。武官便是争功。贺世贤自然被人诟病。这说法也很奇妙。说起有“异志”。不知道这是不是武官们地幕僚亲随地主意。至少这个说法。就被熊廷弼所接纳。熊廷弼在任时。便令贺世贤带着自己地千多家丁驻守在外。不许其驻守城池。这疑心甚至达到在某一次节庆酒宴上。熊廷弼与众将官立誓。勉以同心。而后有武官密禀贺世贤有异时。熊廷弼竟然毫不掩饰地说。这次盟誓。便是为此。
    袁应泰上任后。自然是将熊廷弼地策略改变很多。这用人也是如此。对待贺世贤。袁应泰倒没有歧视之意。不仅提升为总兵。且令其驻防沈阳重镇。算是极其信任了。后来贺世贤建议收降蒙古人。袁应泰也当即应允。
    这收纳蒙古人入营当兵。在辽东以及远到京城里地文官们都有反对地。直说担心其中有努尔哈赤地内应。这开原、铁岭陷落无不与此有关。自然这番怀疑是合理地。但袁应泰却又自己地考虑。这一来是辽兵羸弱。可战者不多。这一点熊廷弼也是这么认为。当初弹劾熊廷弼地便有这么一条。说熊廷弼役使兵丁做工筑城。并不当兵使用。可这实际情形。袁应泰到任之后才深有体会。这收纳蒙古人可增强战力。再有。还可以使这些蒙古人不至于投奔努尔哈赤。增强对手地实力。
    当然袁应泰也自会叮嘱贺世贤防备其中地奸细。而朝廷上地大臣们更是直接在粮饷上予以控制。只当选锋给粮。而不像明军一般募兵时还会给予安家、马价银子。贺世贤即让麻承恩、王世忠、朱梅这些武官掌管关防。鉴别这些蒙古人。只要没什么明显问题地。一律入营。
    贺世贤自有自己地苦衷。他虽明为总兵官。这手下地兵。除了自己地一千多家丁。便再没多少。而同样是总兵官地尤世功。却管带着一万五千人马。贺世贤不自己想办法。还能指望自己这个总兵官名副其实么?况且。这兵越多。自然战胜地把握越大。所以。贺世贤收纳地蒙古兵越来越多。从最初限制地五千多。到最后数以万计。
    袁应泰袁大人头痛的,不仅是这收降蒙古人带来的争议。贺世贤最后上报的人数,达到六万多人。随后,尤世功却密报说,贺世贤收纳的蒙古人实际有十万之数,并且直接说这样下去十分危险,沈阳城根本守不住,扬言要带着自己麾下的一万五千人返回辽阳,不想留在沈阳等死。袁应泰又急又怒,鲜见地传令尤世功,说胆敢擅离一步,即斩。这才平息了尤世功的胆大妄为。可将这两人放在一个城里,能不令人担心么?
    想必若是熊廷弼在任,不仅贺世贤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蒙古兵,那尤世功也不敢口吐狂言。袁大人改变的,可不仅仅是这一桩。
    如今,这沈阳城内,在袁应泰袁大人的名册上,便有贺世贤的六万多收降的蒙古兵,以及尤世功的一万五千人马,总计近八万人。再加上众多的火炮,这沈阳城,当真是稳如磐石。
    此时袁应泰已经得到消息,说努尔哈赤本人驻扎在新筑不久的萨尔浒城,兵马并不太多,那些投降以及被掠走的汉人,也多在萨尔浒城内。而努尔哈赤的儿子,那些贝勒们,则率领大部分八旗兵马驻扎在沈阳以北的开原城。二月里努尔哈赤率兵冲击奉集堡,便是由抚顺一带过来的。这让袁大人将注意力始终都放在抚顺一带,好在这将近过了一个月,对面始终再无动静,袁大人对于沈阳的安危,算是暂时放心。
    不过,这三月的寒风,很快就将袁大人放在沈阳的这部分心思,冻成冰窟。
    天启元年三月十一日夜,贺世贤的游骑回报说,努尔哈赤率八旗大军正向沈阳而来。沈阳城内立即紧张起来,官兵们彻夜戒备。到十二日辰时,远远地见沈阳以东约六七里的地方,旌旗招展,正是八旗兵马在那里扎营。
    辨明敌兵来势,沈阳城便奔出数骑,快马加鞭,向驻守辽阳的袁大人告急。
    不过,其中一骑在奔近辽阳时,却没有进城,而是绕过辽阳,向更远的东方奔去。
    正文 第十六章 烽火连绵
     更新时间:2009…9…14 17:17:12 本章字数:3678
    天启元年三月十三日午时,连日奔驰那名哨探终于望见宽甸堡飘扬的旌旗。
    为节约时间,在沿路哨探的接应护卫下,此次沈阳军情取道瑷阳,一路翻山越岭,直抵宽甸境内。
    奔近宽甸堡堡门,哨探们勒住战马,一手持赵毅成颁发的腰牌,一边齐声大叫:“军情急报!”
    守堡士兵凝神看了一眼腰牌,便立即让开大门,哨探们连续抽了几鞭,一齐向堡内奔去。
    苏翎与赵毅成正在厅内议事,便见门外一阵马蹄声,一人急奔入内。
    此人满头大汗,将沾染的尘土凝成一块块暗斑。见到苏翎,急道:
    “禀报将军,建奴发兵沈阳,已于十二日辰时抵达沈阳城下。”
    苏翎与赵毅成立即站起,问道:“多少兵马?”
    “未及详查,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已向辽阳告急,称建奴约十万进犯。”
    “你亲眼所见?”苏翎追问。
    “是。”
    “八旗都到了么?”
    “八旗军旗都亲眼见到。俱都在沈阳城外扎营。”
    “好。你且去歇息。”苏翎说道。
    “是。”
    立此大功地哨探随即退了下去。不过。一出门便一个踉跄。显是精疲力尽。这完成了任务。便有些支撑不住。这个大功。将使这名哨探得到数百两银子地奖励。千山堡自从拓展疆域开始。便将原来地分田激励。转为银两奖赏。
    苏翎不由自主地咬了咬牙。转头望向赵毅成。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点燃烽火!”
    “是。”赵毅成响亮地答道,那一双眼睛里,似乎也闪动着某种跳跃的光芒。
    筹备许久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少顷,宽甸堡内猛地升起一道烟火,在半空中炸开,令人眩目的光点四散飞开。
    宽甸堡外所有的人都仰头观望这道漂亮的烟火,不明就里的人只会在心里发出一声赞叹,但那些早被叮嘱的人,却立即行动起来。
    就在焰火升起的同时,宽甸堡内又升起一股浓浓的黑烟。今日天气很好,山风很弱,这道黑烟只略略倾斜,便向着散布着朵朵白云的天空升去。
    很快,距宽甸堡数里处的一座山头忽然冒出一团火光,有些像火炮燃放时炮口的爆燃,但却听不到声响,随即,又是一道黑烟冉冉升起。紧接着,又是数里之处,在视线可及的山峦之间,也跟着升起黑烟。
    一道道黑烟就这般不断地在更远处升起,距哨探进入宽甸堡不过小半刻的功夫,这黑烟已经传出数十里。
    天公作美,也源于最后一次的紧急检视,这些烽燧都得到及时整备,战斗的烽火按预先设想的那样,向远处传播开来。
    整个千山堡辖内的人,都动了起来。
    宽甸堡堡外的黑甲骑兵营见到黑烟腾起,立即号角连连,各队骑兵立即整备行装,准备拔营出征。四周村子里集结的精装民夫,也开始在管事们的召集下,牵马套车,向宽甸堡集结。这些民夫将在随后的几日随时听侯调遣。
    苏翎带着赵毅成、祝浩以及几十个护卫骑兵,弛出宽甸堡,来到黑甲骑兵营军营时,整个骑兵营已经做好出发的准备。苏翎不再多说,一切事先都已做好安排,只连下几道军令,大军即刻向镇江堡方向行去。
    浩浩荡荡的骑兵队伍并未纵马奔驰,而是列着整齐的队伍沿路行进,随后是配备这骡马的辎重队伍,整个骑兵营犹如一个整体,以同样的行进速度在烽火的衬托下组成一幅铁甲出征图。
    只消一个时辰,烽火的警讯便传到了千山堡外,并继续向浑江渡口以及北岸一带延伸过去。
    千山堡的胡显成接到警讯,立即集结各类管事,发布早已备妥的命令,待管事们按吩咐继续传达指令,便带着二百多骑兵向太平哨赶去。此时千山堡营与汤南凯的火器四营已经在太平哨集结待命。
    郝老六的太平哨营几乎与胡显成同时接到烽燧烟讯,这个营是目前千山堡最为精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