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少帅-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当年十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死,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
    邺郡一战,安庆绪困守孤城,史思明率十几万军起来,大败唐军,进而又杀掉安庆绪,并统其众。混乱之际,史思明手下参谋耿仁智劝他向唐军投降,由于当时形势未明,史思明假装答应。唐廷封史思明为归义王、河北节度使。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乌承恩是个草包,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人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见,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松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这个贼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五月,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史思明部下兵将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凶淫无比。魏州一役,史思明军一天就杀掉三万多人,平地流血数日。
    人做孽,不可活。史思明乘胜攻陕州,被唐军挡在姜子坂一带。出战不利,退守永宁。史思明下令筑三角城,约期一个月时间筑成,以贮备军粮。其子史朝义率军士苦干,城筑好后,未及泥抹外墙。史思明巡视到此,大怒,把史朝义、骆悦等大将召至面前,想杀掉他们以立军威。史朝义战战兢兢,深知凶残的史思明完全没有父子之情,哀求说:“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爱惜属下,就敢违我将命吗!”立马城下,目视兵士上泥,“斯顺而毕。”临走,史思明冲史朝义大骂:“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
    史朝义大惧。骆悦等人也因兵败惧诛,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史朝义不敢答应,骆悦等人就威胁说要投降唐军。史朝义思虑再三,点头示诺。史思明当夜宿营中,其亲信曹将军率人守卫。史朝义等人召他来说明行事目的,曹将军“不敢拒”。夜半时分,史思明因梦惊醒,据床惆怅。他平时特别爱听优人唱曲,吃饭睡觉都有几个戏子不离左右。由于他为人残忍,杀戮为常,这些戏子心中也十分恨他。
    正说话间,骆悦等人提刀闯入,不由分说就劈死数人,逼问史思明所在,余人忙指厕所方向。史思明听见卧帐内响动不对,翻墙而出,骑马刚跑到马槽处,被追赶而来的兵将射中胳脯,滚落马下。史思明忍住痛,问“何人造反?”,有人答称是怀王(史朝义)起事。史思明老奸巨滑,哀求说:“我早上说错话,才有现在这等事。你们别这么快就杀我,等我攻陷长安再杀我不迟。”一失往日凶暴之态,史思明连声乞命。转头看见耷拉着脑袋的亲信曹将军,史思明又大骂:“这胡误我!这胡误我!”骆悦挥手,兵士把史思明捆个结实,幽禁在柳泉驿…史朝义心惊肉跳,见到骆悦等人复命,还连问:“没有惊动圣人吧?没有伤着圣人吧?”诸将回答说“没有”。一行人伪造史思明诏书,史朝义继位,并杀掉在外统军的史思明亲信大将周挚等人。为绝后患,骆悦等人用绳子勒死了这位动辄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
    这两个人,可都是叛了皇帝而惨死的典型,陛下问起他们两人……林坚一瞬间已是一身冷汗。
    但万昌却冷笑起来:“朕励精图治二十年,为的是重振我大魏声威,布我天朝仁德于四海。然而朕万万没有料到,朕居然要学那安禄山、史思明猪狗之辈一般,死于亲生骨肉之手……皇叔,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第39章 驾崩
    宫城内的禁卫军动向忽然有些怪异,尤其是外城的禁军,更是有些诡异。除了东面的东华门之外,其余宣德门、崇文门、仁和门等四大门的守卫军几乎大多开始往皇城最中心涌去。
    守卫在皇城最中间的御林军开始询问这些忽然冲过来的友军为什么来此,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接上峰军令,保卫太和殿!”
    保卫太和殿,这个说法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进入皇城内部,但御林军们很奇怪,太和殿里那个青袍人都已经走了,现在还去保卫太和殿,保卫谁呢?
    但京畿宿卫军跟御林军的关系一向都比较密切,尤其是它的都指挥使还是一位皇叔,他们奉命进去保卫太和殿,似乎也的确说得过去。
    于是禁军居然便很轻松地经过了御林军的防线,开始涌入皇城中心。
    万昌看着台下汗流浃背的林坚,淡淡地道:“你说你忠心,朕信了。但是皇叔,你忠心,不代表你身边的人也同样忠心。朕交给你八万大军,但实际上,恐怕大半已经落入了别人的手里,你说,朕该如何信你?”
    林坚抬头正要辩解,忽然面色一紧,猛然回头朝门外望去,只见大队的禁军士兵已经涌了过来,将最前面的御林军士兵缴械了。御林军总数一共就只有两个卫,人数才一万多人,而且还分成两半,一半在保卫后宫,而这保卫太和殿的御林军,仅仅三千。
    从外面涌进来的禁军足有一万多人,里面的御林军根本没搞清楚状况,就已经被缴械了,根本没有来得及反抗。
    林坚愕然看着自己的士兵涌了进来,心里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万昌却冷笑起来:“果然如此,皇叔,现在你明白了?”
    林坚长叹一声,忽然转头一下跪倒,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道:“臣辜负陛下信任,死罪。请陛下准臣死战谢罪!”
    万昌淡淡地道:“你要死战谢罪?”
    “臣已无颜面对陛下,无颜面对先帝,陛下,请准臣死战谢罪!”林坚再次道。
    万昌淡淡道:“朕不准。”
    “陛下!”林坚大急,难道连一个忠臣都不让自己做了?
    万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孽障虽然暂时控制了禁军,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皇叔你掌握禁军多年,就算有重要部下被他收买,他也不可能收买所有人……朕要你立刻归顺于他。”
    看着一脸惊异不可置信的林坚,万昌淡然道:“朕今日之败,乃朕自取,无关他人。他今日既然便可控制京城,必然要尽快登基,然而他登基之后,手中绝无大宝,朕要你先对他虚与委蛇,假意助他控制禁军,实则自己将禁军控制好——有今日前车之鉴,朕想你定然不会让朕在九泉之下再失望一次。然后……等老六手持大宝,带着大军杀回来的时候,便与老六里应外合,为朕报仇。”
    林坚看着在这种时候依旧面色淡然镇定的陛下,一下忍不住,鼻子一酸:“陛下!……臣,臣实在罪该万死!”
    万昌摆摆手:“你是禁军都指挥使,一点基本的威信总还有吧?去跟你的兵说,朕乃天子,朕之性命,自有天收,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吧,莫要亵渎了太和殿。”
    天子之说,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些效果的。众所周知,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
    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儒经《尚书》中说,天神改变了他对自己的长子、大国商国君主的任命。因此,天子的含义,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今日君主制国家的王储。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只要有德行。儒学把《尚书》作为自己的经,也就对《尚书》的说法坚信不移。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天子)的人人数众多,儒经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然,对于天子这个说法来说,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汉代司马迁作《史记》,说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这些君主都是名副其实的、血统意义上的天神之子,而他们经过世代的积累德行,做了天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他的父亲都没有名字,就更加找不到他以前的世系。所以司马迁对于他能够做天子非常不理解,猜想他大概是天派遣的大圣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政权,做了天子。汉代儒者为了找到刘邦的天神血统,经历了近2oo年的努力。最后,儒者贾逵在《左传》中找到,尧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做过夏代的臣子。刘邦,就是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天神血统的人。刘邦之后,王莽、曹丕做皇帝,也都要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舜,再上溯到黄帝,以证明自己做天子的合理性。
    然而封建阶级统治者要证明自己有天神的血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之后由于天神观念的变化,黄帝等也不再被承认是天神,而只承认他们是人帝,即使能够找到黄帝的血统也失去了意义,这时候,出来了感生帝说。
    感生帝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感生帝说的要点是,皇帝的祖先,都是感受了天上五帝之一的精气而降生的。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天神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正式把感生帝列为祭祀对象,至于五帝中哪一位是当朝皇帝的感生帝,则由儒者根据五行理论加以推算。
    大魏尚火德,故而大魏的天子乃是感炎帝精气而生,既然万昌说天子之命要由天收,他唯一的“天收”之法,也就只有**一途了。
    ……
    后史书载:“是日,天火临世,焚太和殿,帝归天,谥景宗。”
    景宗之谥,乃由此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致志大图曰景,此谥也算恰当——
    河北,燕京,帅府。
    留守燕京的各将此刻齐聚一堂,恭听大帅训话。
    云岚当日并未受伤,只是有些脱力,此刻已然无碍,此刻说话依旧如往日一般中气十足。宁婉婷早已在帅府中休养,自有历代为云家服务的女大夫为她治疗。
    从洛阳到河北路程极近,云岚的马车又快,很快便出了河南境,一到河北,自然再安全不过了,所以云岚的北归之路很是顺利。
    他一到燕京,便立刻派人送信给前线中京的云铮,同时立刻召集在燕京的各级将领,开始连续布大帅军令。
    云家在云铮接手这段时间建立的新型军工作坊立刻开始全运转制造军械,当然原先的军工作坊也同样如此,另外矿区等事关军工军械制造的配套工程也开始提,总而言之一句话,云岚的表现已经很明显是在为战争作准备了。
    云家军将领们无比兴奋,这些人……还真是有些等不及了。
    云铮在前线忽然接到七云急令的时候,还有些诧异,自己在前方作战如此顺利,后方怎么会给自己寄出七云急令来的?拆开一看是父帅的亲笔令,更是吓了一跳,父帅的亲笔?父帅怎么到了燕京的?他不是应该在洛阳么?
    再一看军令,云铮倒抽了一口冷气,万昌疯了?
    不过既然父帅有令,云铮自然不敢怠慢,将前方军务暂时委托云逸,自己打算次日立刻赶回。哪知道第二天他就忽然接到第二封七云急令:万昌驾崩!
    万昌皇帝驾崩了!
    云铮怎么也没有料到,两天时间,变化居然如此巨大,即便他自问现在心性已经沉稳了许多,却也仍然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忽然想起:万昌驾崩的消息传到妍儿那里,不知道她受不受得了?
第40章 讨伪帝檄
    这章有较大篇幅是云铮的讨伐伪帝的檄文,古文较多,不爱看的不要订阅,免得又说我——
    皇帝死后之所以叫驾崩,是因为皇帝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势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其实“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天子死为“薨”,“驾崩”是再后的叫法,有“皇驾崩塌”之意。《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至于皇帝专用的词,除了“驾崩”之外,还有“龙驭宾天”,宾天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故宾天也成了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如果仅仅说“宾天”,则有时也可指达官贵人之死,而非仅针对天子。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