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上说领航船百艘,现在时间提前,起码有十来艘宝船福船都在船厂难以来得及完工,若是远洋船只,定难凑足整百之数,不知郑公公意见?”
“圣上想咱们多带些船只兵士,也是为咱们好,既然情况有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的意见是带上龙江港的近四十艘二十丈长以上的大船,从扬子江口出海,试航至太仓刘家港,途中完成基本的操练熟悉和舰队编练,最后再到长乐港内会合其余二十余舰,做最后的试航准备后,借着冬季季风的良机,扬帆入海,不知王副使意见如何?”郑和条理很清楚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景弘毕竟刚接手不久,他用手比划着海图,思索了一阵后,认可了郑和的这个基本计划。
对于带兵打仗,两人都是内行,在他们清晰有力的命令下,龙江港内所有的士兵民夫都被动员了起来,大明的龙旗在每艘舰船上挂了起来,还有“明”字号,“郑”、“王”以及各个领兵将校名字的大旗,在挑选出来的舰只上都高高的挂了起来。
这天,大旗在风中猎猎飘扬,这支史无前例的舰队,即将正式起航。
(郑和提前了,马上就要来了,朱明该何去何从呢~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二十章 郑和出航
永乐二年十一月,郑和率大小舰只四十艘整,从南京龙江港出发。
出发的这天,鼓号喧天,江南各地汇聚到南直隶的各色精美商品载满了四十艘大船,苏杭的纱绸,景德镇的瓷器,川渝的蜀锦,这些都是远洋商人们最稀罕的商品,平时大宗采购都没地方可买的,这一次仿佛不要钱一般,被大车一车车的拉到了雄伟的船上。
看看这些港口中的船吃水线,就知道这些大船中满载了多少令人垂涎的财富!
虽然这是一次令方方面面关注的出航,南京城中不少达官贵人也来到了港口为舰队送行,但郑和只是摆了一个简单的香案,一来祭拜天地,二来遥拜天子,至于出航的那些豪言壮语,这次开天辟地的出航本就是无言的宣布,东方这个最强盛的国家将要开始一次最伟大的航行。
随着岸上披着红绸的大炮三声轰鸣,各艘船上的精壮汉子缓缓的转动着船上的绞盘,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一个个大锚带着淤泥从海底被拉了上来。
在相邻船只的旗语信号指示下,井然有序的,港内的船缓缓驶入了航道,而一些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出航舰只也慢慢的汇入了这支庞大的队伍。
不管是常年在海上打滚的老水手还是初上航船的卫所士兵,都对这次航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
是啊,就算是大明的舰队如何强大,这些水手何曾见过这等众船竞渡的场景,而且这些船还都是几十上百米长的巨舰,就算是最老的水手,也没有见过这么多海船同时出现在江面上。
郑和乘坐临时的旗舰安济号宝船居中调度,王景弘则在另一艘宝船清和号上,其余众船拱卫,舰队浩浩荡荡的杀入了入海口,眼前的视野猛然开阔起来。
接下来舰队会凭借着充足的补给,在海上进行一段时间的航海演练,让新老水手充分适应这些崭新的或是半新不旧的海船,同时也让登船的卫所士兵们习惯海上的颠簸和风浪。
郑和此刻与船上的向导正在交流着,这些向导多是南洋归国的华侨,常年奔波于南洋到大明的各个海港,算得上是识途的老马。
郑和与他们交流一是为了了解此去沿岸的大致情况,也尽量了解一些必要的水文情况。
虽然按向导的说法,大的航船借助着司南的精确指示,即使在茫茫大海上也能找寻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直达海外,不像小船需要躲避深海中滔天的巨浪,但此次第一次出航,郑和觉得稳妥为先,而且圣上的意思,西南的安南和占城地区情况,也是此次出航需要着重了解观察的。
这次海上的演练预计半个月,随后航船会返回太仓刘家港,只做稍稍的补给,随后便顺风南下直达福建了。
就在郑和舰队在海上紧密操练,准备正式出航的时候,朱明在家中也没闲着。
算算时日离过年也不久了,马上就是永乐三年,一直记得永乐三年郑和才出航的朱明倒是觉得郑和起码还有一年后才会过来,现在急也急不来,对于现在,各地人手极度缺乏才是最最要命的事情,他甚至想着是不是趁郑和还没来的时候自己先北上一趟,到大明的沿海去抢人,见到村子就用银子砸晕他们,把全村一起都搬到南洋来。
知道这种想法也只能是想想,朱明只能自己想些奇巧发明来减少各处的劳动力需求,而各个工厂中工匠们也开始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献计献策的减少人手。
各地的稻谷还是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脱壳的,石舂或是晒谷场棒打脱壳,现在的机械制造也有一定的基础了,简单的脚踏式脱壳机很轻松的就制造了出来。
原本刚被朱明设计出来,由工匠做好放到自由城外进行试用的时候,就让所有人都惊奇的发现,原来工具还可以这样设计,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没有上过自由学堂识过字一样能做出巧夺天工的东西,大把的稻谷放进去,只要脚轻轻的踩动,稻谷就颗颗被从谷穗上打了下来,同时也都裂开了大口子,只要经过简单的筛选就行了。
这种简单的农具也不贵,二两银子就能买上一架,对于一些勤恳的农家这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价格,所以销售十分火爆,不少商人也发现了商机,这种简单的机械还不像水力磨坊之类的有地域限制,只要有人,摆在哪里都能工作,商人便大量的买进贩卖到暹罗、天竺、吕宋等地,让机械厂的人手越发的捉襟见肘起来。
机械厂的人在朱明的启发之下都开始研究起能减轻自己劳动强度的东西来,现在的机械大部分都是以木做框架为支持基础的,木头的砍伐,锯切,刨平劳动强度十分大又繁琐,一些简单的工作台被做了出来,只要是做脱壳机,使用同样长度的木方,工作台能同时处理七八根,一个人操作就可以,运用到简单的机械轮式传动,锯条来回抽动着,一排并排的木方被切成了整齐划一的长度。
就在黑水明国举国上下努力钻研奇巧淫技,最大化生产效率的时候,郑和的船队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了,此次他们未在海上耽搁,直插长乐港而去。
之前信使早已出发,长乐港内总算勉强凑齐了二十五艘上得了台面的大船,此刻已经静静的停泊在港口中等待郑和大队人马的到来。
长乐县尊此刻意气风发,港口码头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物资都是他的功劳,想必郑和的船队前脚出航,后脚他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提升,所以自然精气神十足。
今天天气冷,出现了沿海难得一见的大雾,在海上雨雾难分,人在甲板上站上一会儿就觉得脸上湿漉漉的,郑和凭栏远眺,长乐港应该就在不远处了。
岸上的人也一直在望眼欲穿的等待着郑和船队,等待的日子总是格外的漫长,今天这个雨雾天气又让人分外恼火,瞭望台上的兵丁努力睁大着自己的眼睛,想要看的更远一些。
一个雄伟的船头努力突破了雨雾的屏障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接着是船身,船尾,接着是更多的船,一艘接一艘,似乎没有尽头。
“来了来了!船队来了!”哨兵高兴的喊道,瞬间消息传遍了全港。
港口沸腾了,建功立业,此刻岸上的士兵中,不少将校就是靠着靖难之役而鱼跃龙门的,此刻史无前例的大舰队远航,合该是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无数人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此次出航定要立下功勋回来光宗耀祖。
大明初定,靖难刚过,北有蒙元残余,南部边界不靖,武官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自然也让他们的心气都高了起来。
会合港口的船只,满满的装上了各类补给,六十五艘各色舰只,两万七千多名水手士兵翻译向导医生甚至和尚道士,应有竟有,组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海上的王国。
“出港,不做停留,目标直接安南!”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通航税的政策
且不说郑和船队从长乐港浩浩荡荡的出航,朱明此刻在自由城中,完全还没意识到郑和已经起航,他正在为来年的发展殚精竭虑。
黑水明国今年的膨胀不可谓不快,但在初期高速的发展后,现在遇到的瓶颈也不止是一个两个,劳动力欠缺,资源的开采进度难以赶上工商业的发展,甚至连工商业也遇到了瓶颈,虽然产能在不断扩大而且销路也还不错,但是科技含量仍然偏低,轻易的仿制品就一大堆。
虽然别的国家仿制出来的东西未必有自己的好,但也完全可以使用,现在像自行车这类的机械已经顺着天方人的国家一路向西传播。
此时英法正值百年战争时期,打得不亦乐乎,但是丝毫影响不了双方的贵族们附庸风雅,当天方异教徒将自行车刚传到西欧时,这些自以为高贵的绅士淑女认为这是野蛮人的小玩意儿,但当一些眼界开阔的富商骑着装饰华美的自行车悠哉的在街上闲逛时,甚至有人将三轮车改造成了缀满金银装饰的人力三轮车,那些宫廷中闲的发慌的贵妇们坐不住了。
多么有意思的东西啊,看车夫在前面用力的蹬着车,那虬结的肌肉随着用力而一下一下的贲起,比起自己中看不中用的伯爵公爵老公们那是强多了。
当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从东方南洋传来的时候,一股东方热在西欧的上层建筑中传播开来。
丝绸瓷器天方人相仿也仿造不来,做不好,但是像自行车这东西还有一些其他的精巧机械,商人们纷纷仿制起来,一时间黑水明国这些产品都很难卖的起价钱来。
这就是朱明头痛的根源,他也不是不想赶快把科技发展上来,但整体的文化素质在这摆着,不是他自己兑换几个配方或是从脑子中想出几个花招来一时能提升的起来的。
蒸汽机的原理说起来谁都懂,但是要怎么做好一台蒸汽机,那些结构和零件,就算是兑换过来简单的配方也不好使,哪有几张图几行字就能教会你做蒸汽机的。扩大教育,将基本的自然科学道理普及到人心,自然而然的科技力爆发才会到来。
所以现在朱明不断的扩大学堂,尤其是华人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少年必须进入学堂学习,考核通过初级学识考试才能到社会上谋生,否则父母都要受到惩处,而且进入学堂学费全免,由官府补贴每日的伙食,避免了一些穷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目前四大自由学堂分处三个岛屿和马来一个半岛,等同于最高学府的存在,所有的官员都是从这四大自由学堂中选拔。
其他还有无数的小学堂,教书先生享受官府优厚的薪俸,这也是自由学堂中学生的一条出路。
在重工商的政策下,农业人口锐减,大部分的人在鼓励性的政策下都转到工业制造,矿产开采和商业上去了。
所以现在官府运行的费用、学堂运行的巨额费用、以及还需要从外面购买不能自给的粮食的钱,都需要从工商税收中出,可恶的天方人又挖空心思要断自己的财路,硬通货丝绸和瓷器自己做的也不够好,怎么扩大经济来源?
有钱才有一切,朱明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方方面面的开支都不小,金钱支撑着黑水明国的高速发展。
原本自己是不想做阻碍东西方交流的桎梏的,现在为了捞钱,也怨不得自己了。因为朱明占据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两侧基本都在朱明的掌控之下。
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早在公元4世纪就开始了它通航的历史。海峡中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底质平坦,水流平缓,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东西方交流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就在这儿。
现在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黑水明国继续强劲的发展势头,避免为了金钱而放弃一些发展的机会,朱明要开征马六甲海峡通航税了。
谁都知道征收过多的税收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所以怎么征税还是有讲究的,朱明也并不想雁过拔毛,那样的话估计很快就没有大雁飞过了,陆上虽然艰难,只要能赚到钱,总有源源不断的商人出发的。
所以朱明想的征税法子是,所有在黑水明国任何港**易额达到一定额度的,官府开具证明,过往马六甲海峡免税,即使低于这个额度的也有优惠,但如果你一分钱生意也不想在黑水明国国内做,光想过个路,对不起,十抽一,这是最低的税额,如果你是些不受欢迎的国家,比如吕宋这些地方来的商人,十抽二三都是轻的。
这样虽然会得罪很多人,但朱明有信心黑水明国的商业市场还是十分公平的,在这里做生意,从中原来的商人虽然可能获得的利润不及直接去天竺或天方,但路途也省去了一半,采购到西域的香料象牙等物品,返回中原又是一笔收入。
而从天竺天方过来的商人在此地也能采购到中原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商品,虽然更贵,但也节省的路途的时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繁荣了黑水明国的市场。
在与商部统辅朱大成商议过后,两人一拍即合,朱大成正在头痛从船村港口得到的数字,去年的泊船数每个月都是翻着跟头的向上涨,涨势到今年下半年后就基本陷于停滞了,正在害怕泊船数会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朱明此时的这个政策,无疑是给朱大成久旱的一场甘霖。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与陈三福罗闽西好好商议一下海上的事情了,这收税也不能像天朝一般摆张桌子等你来交钱,管你爱来不来。若是在海上没有一定强有力的霸权,傻子才会乖乖的把钱给交给你。
罗闽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已经实授了海军统领,是陈三福这个大统领之下的第一人。黑水明国的海军现在也已经发展了飞鸟型战舰三十七艘,其他商用的飞鸟型官方和民间的数目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两艘船长六十米的实验性战舰在海上试用,一旦证明确实可用,也将马上开始量产,其他的福船杂舰因为原本不是专门作为战舰的,现在已经全部转到了商部名下,不再在黑水明国的战舰序列中了。
“国主,马六甲海峡不到百里宽度的隘口很多,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