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做了和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索性做了和尚-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
  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
  佛法学习初步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按: 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 人天教,二、 小乘教,三、 大乘法相教,四、 大乘破相教,五、 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原第182页图放于85页后1939年弘一法师书赠丰德律师之联语原第157页图放86页弘一大师手书以戒为师之条幅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 现报: 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 生报: 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 后报: 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
  一、 恶业
  上品 …… 地狱
  中品 …… 畜生
  下品 …… 鬼
  二、 善业
  下品 …… 阿修罗
  中品 …… 人
  上品 …… 欲界天
  三、 不动业
  次品 …… 色界天
  上品 …… 无色界天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一、 杀生,二、 偷盗,三、 邪淫,四、 妄言,五、 两舌,六、 恶口,七、 绮语,八、 悭贪,九、嗔恚,十、 邪见。
  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 杀生……短命、多病
  二、 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 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 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 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 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 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 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 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 邪见……生邪见家、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 不杀生: 救护生命。
  二、 不偷盗: 给施资财。
  三、 不邪淫: 遵修梵行。
  四、 不妄言: 说诚实言。
  五、 不两舌: 和合彼此。
  六、 不恶口: 善言安慰。
  七、 不绮语: 作利益语。
  八、 不悭贪: 常怀舍心。
  九、 不嗔恚: 恒生慈悯。
  十、 不邪见: 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三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
  “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所谓“三根普被”也。
  在此讲说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安海金墩宗祠所讲。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地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地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馔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一、 大智心: 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 大愿心: 广修善行。
  三、 大悲心: 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 众生无边誓愿度: 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 烦恼无尽誓愿断: 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 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 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三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本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所讲,李芳远记录。
  呜呼!词章!
  本文一九五年秋作于日本东京,后收入李叔同编辑的《音乐小杂志》。
  予到东后,稍涉猎日本唱歌,其词意袭用我古诗者,约十之九五(日本作歌大家,大半善汉语)。我国近世以来,士习帖括、词章之学,佥蔑视之。挽近西学除入,风靡一时,词章之名辞几有消灭之势……迨见日本唱歌,反啧啧称其理想之奇妙,凡我古诗之唾余,皆认为岛夷所固有,既出冷于大雅,亦贻笑于外人矣(日本学者皆通《史记》、《汉书》,昔有日本人举“史”“汉”事迹置诸吾国留学生,而留学生茫然不解其所谓,且不知《史记》、《汉书》为何物,至使日本人传为笑柄)。1907年李叔同在春柳社饰演茶花女时的造型
  图画修得法
  原第152页图放于100页《图画修得法》标题下李叔同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作自画像
  我国图画,发达盖章。黄帝时史皇作绘,图画之术,实肇乎是。是周聿兴,司绘置专职,兹事浸盛。汉唐而还,流派灼著,道乃烈矣。顾秩序杂,教授鲜良法,浅学之士,靡自窥测。又其涉想所及,狃于故常,新理眇法,匪所加意,言之可为于邑。不佞航海之东,忽忽逾月,耳目所接,辄有异想。冬夜多暇,掇拾日儒柿山、松田两先生之言,间以己意,述为是编。夫唯大雅,倘有取于斯欤?
  第一章图画之效力
  浑浑圆球,汶汶众生,洪荒而前,为萌为芽,吾靡得而论矣。迨夫社会发达,人类之思想浸以复杂。而达兹思想者,厥有种种符号。思想愈复杂,符号愈精密。其始也蟠屈其指,作式以代,艰苦万状,阙略滋繁。厥后代以语言,发为声响,凡一己之思想感情,佥能婉转以达之,为用便矣。然范围至狭,时间綦促,声响飘忽,霎不知其所极,其效用犹未为完全也。于是制文字、尚纪录,传诸久远,俾以不朽。虽然社会者,经岁月而愈复杂者也。吾人之思想感情,亦复杂日进,殆鲜底止,而语言文字之功用,有时或穷。例如今有人千百,状人人殊。必一一形容其姿态服饰,纵声之舌、笔之书,匪涉冗长;即病疏略,殆犹不毋遗憾。而所以弥兹遗憾、济语言文字之穷者,是有道焉。厥道为何?曰唯图画。
  原第146页图放于102页李叔同(右)与曾孝谷(左)摄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约在1909年)
  图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