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们一起在大房子里睡觉。从春天到秋天,太阳下山,全家吃完晚饭、读书看报以后,母亲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最初,母亲还时常在小木屋里陪伴默多克,等他睡着后才返回大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于是,母亲就让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里睡觉。父亲凯斯却于心不忍,几次三番地想打退堂鼓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这时,母亲就会对父亲说:“我认为在外面睡觉对我们的儿子很有好处,这是对他的一个锻炼。他不仅仅是要适应这些树,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样做会让他变得更勇敢。”就这样,默多克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实际上,这个花园里的小木屋是一个“美妙的小房子”,屋内有电灯,有一张床,还时时可看见萤火虫,而且夏天的时候非常凉爽。默多克越来越喜欢他的小木屋。
第14节:疯狂的“故事迷”父子
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刚开始,父亲以儿子年纪还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为由,反对这一做法。但母亲却坚持她的想法不让步,她对丈夫说:“在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对孩子绝对有益,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默多克就读的学校叫基隆语法学校,这里位于海风口,冬天非常寒冷。但这个学校的教员个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校长严格且尽职,默多克在学校里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几位良师益友的影响下,他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开始了他的媒介生涯。
默多克的母亲似乎有点“铁石心肠”,但正是这种“铁石心肠”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但是,我们今天的父母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护在自己的双翼下,结果孩子越来越娇嫩,独立性越来越差,试想,他(她)以后又怎能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位呢?他(她)怎能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呢?
另外,为了孩子的成长,请慎重地为孩子选择一所适合他(她)的学校,毕竟,学校能比家庭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将会使孩子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并从中获益。学校是父母培养子女不可忽视的重要基地。
疯狂的“故事迷”父子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世界闻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他创作出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受到全世界儿童的热烈喜爱,而且对许多成年人同样具有重大魅力。
安徒生出生在欧登赛城的贫民窟。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是一名洗衣妇,虽然没受过教育并且迷信,却引导安徒生进入了民间传说的世界。
他的父亲以修鞋为生,干活虽然很累,但他并没有忽略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干完活后,领着安徒生去散步,一边走在小路上,一边给他讲欧登王城堡的故事,讲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头,讲那些穷苦人的故事。小安徒生总是仰着脖子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父亲那些或者有趣或者凄惨的故事,并为他们高兴和难过。
父亲深深明白穷苦的家庭不能给儿子提供什么好的玩具,看着小安徒生天真渴求的眼睛,他常常感到很内疚。有一天,他在做活时剩下了一块木头,顿时想到……可以给孩子做些小玩意啊!他找来工具,又刨又砍又削,然后尽力地精雕细琢一番,花了好一番功夫,几个虽然粗糙却有趣的木偶就这样“问世”了!小安徒生看了,激动得手舞足蹈。父亲对他说:“还可以把他们弄得更有趣一些啊!你去跟妈妈要点她用不着的零碎布片来,咱们给这些木偶缝制几件衣服穿,好不好?”
小安徒生听了,拍手叫道:“好啊好啊!我这就去!”他兴冲冲地跑到妈妈那儿去,在妈妈的帮助下,笨手笨脚地给小木偶们各自缝了一套衣服,并且细心地替他们穿好。父亲又对他说:“你看看,他们像不像几个演员?咱们玩'演戏'的游戏怎么样?”他找来一张桌子当做舞台,找来妈妈的头巾当幕布,还找来一本名叫《荷尔堡》的戏剧故事书做剧本,就这样,父子两人兴高采烈地演起戏来。他们头碰头地背台词,争执着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简直把自己当作了专业演员一样。爸爸滑稽的动作把小安徒生逗笑得东倒西歪,根本演不下去了!妈妈这时也情不自禁放下手里的活,来当他们的观众。隔壁的邻居们也被吸引来了,都笑这爷俩真是疯了!
从此以后,安徒生就迷上了故事,迷上了演戏。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对他来说,就像挪威古老神秘的森林一样吸引着他。为了演好戏,为了了解更多的故事,他疯狂地喜爱看书。这对他以后的童话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15节:大胆去玩自己的吧
安徒生编的那些故事让孩子们着迷不已。原来他自己在童年时也是一个“故事迷”。是他父亲发现了他对于故事的天赋才对他加强“早期教育”;还是父亲做的那些木偶和讲的那些故事,使他对编织故事产生了兴趣?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你能像安徒生的父亲那样有耐心、有兴致吗?当捧着报纸心不在焉、为升职涨薪水烦闷的时候,你会愿意陪孩子去外面“疯”一会吗?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摆出一堆,安排你担任他(她)编的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时,你会有兴趣当个“临时演员”吗?如果没有,你就很可能错过培养出一个天才的剧作家或者伟大的演员哦!
大胆去玩自己的吧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他在艺术上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海明威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海明威的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也是一个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他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儿子的前途和成长,他也十分关心,并且为此花了不少的功夫和心思。
他的教育方式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教育小海明威时既严格又灵活,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居住在橡树园镇,北部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密执安湖畔,那儿是一片景色优美而又气候宜人的所在。父亲引起了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美丽的大自然也使小海明威深深迷恋。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区,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对什么事都好奇不已。小海明威就是这样。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总是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爸爸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带上他穿越茂密的森林,趟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小海明威大开眼界,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长途跋涉中他的体力和意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渐渐地,小海明威迷恋上跟着父亲去出诊,他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父亲发现后觉得不妙,他觉得事事依赖父母对孩子成长不利,依赖心理会影响一个人的才能的发展。他觉得是培养海明威的独立能力的时候了。于是,在小海明威四岁那年,当他又缠着爸爸带他一起出门时,父亲拒绝了他,小海明威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再喜欢带他一起出去了。他问爸爸:“是我做错什么了吗?”爸爸扶着他的肩膀,非常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说完,他给了小海明威一个鱼杆,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海明威就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他又长大一些的时候,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指引和鼓励下,小海明威开始了独立的玩耍时光,他很快就迷恋起并且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
在大自然玩得久了之后,海明威又迷恋上了读书。父亲培养出的那些爱好伴随了他一生。他独立、喜好探索的性格也在父亲的引导下形成了。
海明威的创作总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之中,他的作品风格也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独立的精神得益于他那明智的父亲。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往往是在幼年时种下的“根儿”,有些人性格中的根深蒂固的依赖性是与父母早年的教育有关。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躲在巢穴里的鸟儿不能展翅高飞。家长如果对孩子包办一切,时时把孩子带在身边,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失去锻炼的机会和独立发展的空间。相比中国的家长而言,欧美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他们往往对孩子只是进行指点和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自己去大自然或者社会中领略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明智之举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面对爱子或爱女,需放手时要勇于放手!
第16节:大自然中的探索童心
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巨大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严格而又得法的教育。
他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父亲是受人尊敬的一个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父亲除了潜心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书籍之外,还爱好旅游。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主持了成人仪式。仪式举行后,父亲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他当然愿意!
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麓时已是阳春3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事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7亩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山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后来,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成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父亲正是这样培养他的儿子。攀越山峰、游览胜迹、长途跋涉、颂诗读书,这对于一个文学家的幼年来说,其意义不但是一段快乐奇妙的时光,更是一种受益匪浅的经历。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在一个人成人后显现出来。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父亲,引导儿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和人文的胜迹,印度可能就不会出现那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带上孩子,去亲近山林,听听鸟鸣、闻闻花香,也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既让孩子品尝大自然的盛宴,也让孩子领受古人今人智慧的馈赠。快让他们走出鸟笼子一样的家,不要再让他们成天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伴了!
第17节:与众不同的惩罚
马克·吐温(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