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
“二弟说的对,父亲当初力劝杜公归附李唐,就是看到江淮、江南一带遭受多年的战火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甚是不忍,不希望再看到血腥的杀戮出现在富庶的江淮、江南之地,自然不希望残存的部下再举事,朝廷能宽抚江淮军旧部,大哥所有的担心都不再有了!”王昂说着叹了口气,“大哥此行,希望能借着父亲的威望,将那些一直隐伏的民间的江淮军旧部全部招抚出来,也就不需要担心怎么,若同时能把父亲的安葬之地也找到,那大哥也就没有怎么再觉遗憾的事了,只是不发现,怎么时候能把这些事都做好,明年年末能不能回京来!”
“大哥,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皇帝让你年后就往江淮一带,招抚江淮军的旧部,那你马上就要做准备了,你此去,也不发现怎么时候归来,只是你的婚事…”王易看着满脸感慨之色的王昂,犹豫了一下再说道手大哥,小弟和昙儿都希望你能早日完婚,将嫂子娶过来,大哥有个家,我们昙儿都会非常高兴,九泉之下的父母亲,也会心安的!”
“此事皇帝也和大哥说过了,他说待我把此事办好后,马上就会下旨赐婚。”王昂说着露出了一点稍带扭捏的笑容,“大哥年后就要去江淮了,年前也准备去岑府上拜访一下,以尽点名份之义!”
“大哥,到时小弟陪你一起去吧,我也想去拜会一下岑舍人!”如今的岑文本任中书舍人,虽然只是一个五品职的官,但王易却发现,此人在贞观后期因其不凡的才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官至中书令,如今他还是未有大的起色之时,又是大哥的丈人,自然要去拜会一下。
“那好吧,再过几日,你随大哥一道去岑府拜会一下!”王昂说着拍拍王易的肩膀,“好了,一些事过些日子再说,大哥已经好多天没见到昙儿了,今日她到哪儿去了,东西不见她人影?”
“昙儿正跟着苏燕在学习功课呢!”
“二弟,你收的这个妾室无论是外貌,还是才学,都非常不无的,大哥恭喜你!”
“多谢大哥!”王易笑笑,带点感慨地说道手苏燕千里迢迢从杭州过来,自然是不能亏待她,如今小弟也有了官职,待寻个机会,给她置了官方身份,那也算给她的一份回报吧!”
“如此甚好,走,我们时间看看昙儿都在学些怎么!”
“好吧,想着的课也教的差不多了!”
朋友两人一前一后到书房内,苏燕正陪着王昙练字,字已经练完,苏燕正为王昙讲刚刚所写的字里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看到王易和王昂过来,两女都停住了口。
王易欢快地叫着,往两位哥哥身边飞奔过来,苏燕却保持身姿,款款移步过来,先对王易行了礼,再对王昂也行了礼手妾身见过…见过大!”苏燕一下子不发现如何称呼王昂,虽然心内清楚应该怎样叫,但那称呼太拗口,一下子叫不出口。
王昂也回了礼,瞅瞅苏燕,又对王易扯扯嘴角,然后露出一个灿然的笑容。
王易也跟着笑笑,看看苏燕,再看看在那里叽叽喳喳说着话的王昙,问道手昙儿,今日跟着燕儿姐功课学的东西样了?”
“你问燕儿姐不就发现了!”王昙说着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看到王易看过来,苏燕忙说道手昙儿非常聪明,大部儿子一教就会的…”
“如此就好!”
“二哥,你现在被授了官职,是不是每天都要出去啊,那不是没人陪我们玩了!”王昙有点气鼓鼓,当日圣旨来到府上,她和苏燕欢天喜地了一回,为王易能被授官而兴奋,但在发现王易每天都要去应差后,又不高兴了,时常和苏燕抱怨。
不过苏燕倒是没觉得怎么,她发现王易被朝廷授了官职后,自然不可能天天呆在府中,自有事要去做,她只要每天王易能有一点陪着她,特别是晚上时候,就心满意足了。
王易这段对她的疼爱,让她心花怒放,天天被幸福的感觉充盈着,只觉得这日子是多少么美好,真希望以后能一直如此,王易对她的爱意会一直不变。
王易捏了一下王昙的小鼻子,爱怜地说道手二哥和大哥都在朝中任职,自然有很多事要忙,以后肯定没有很多陪你们,不过大哥和二哥有,肯定会回来陪昙儿玩的,大哥,是不是啊?!”
王昂跟着应和,脸色稍带严肃地说道手是的,昙儿,以后大哥和二哥不在府上,你要学会打处理事儿,打想办法过日子,明白吗?”,“
“哦,好的,大哥,二哥,昙儿明白了!”王昙应着,但有点委屈露出来。
“好了,已经是中饭了,今日我们几个,就一起吃吧,大哥都很久没和你们一道吃饭了!”
“那我们去吧!”——
在李世民召见王易后的第六天,也就是十二月十五日,有大朝会要举行。
唐初时候,是三日一朝,但大朝会却并不是三日一次,朝中若无重大事项发生,每月只有两次大朝会,分别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举行。大朝会规格很高,在京六品以上实职官员,五品以上的散官,都要参加,居五品散官职的王易,也有幸第一次参加了朝会。
这是王易第一次进太极殿。
太极殿殿宇宏伟,面积也是非常的大,比后世故宫的太和殿还要大上很多,气势上更无法比及。王易站的地方离殿首太远,里面的情况都看不太清楚。放眼望去,只觉得殿内都是人,宽大的太极殿都显得有些挤了,除了出征的李靖等诸将外,帝国的精英们大部都在这儿集中了。
王易站在武将的最末处,差不多在殿外了,外面风吹来,有些冷。
在朝会开始后,李世民先是宣布了我出征大军首战大捷,李道宗部在灵州以北击溃进犯突厥人的消息,及前方传来的其他一些军情,然后再与众臣们讨论了一些其他的民生军政事务。
参加朝会的大臣们也先后站了出来,把一些要奏的事奏禀,王易也是竖着耳朵细听。
只不过在听了一会后,因为隔的太远,也不能完全听清殿首的人在讨论些怎么,王易渐渐觉得有乏味起来,神思也开始游移。
但却在王易看着前面一大片脑袋乱想之时,坐在殿上的李世民突然喝了一句手…朝散大夫王易…”怎么怎么的话,王易打了一个激灵,忙大声地应命,“臣在!”
随着应声,王易也站出列,通过中间的通道,在殿内众臣的注视下,大步往殿首走去,行到殿前,站定,对御座上的皇帝李世民行礼。
“王爱卿,作为江淮军头领王雄诞大将军的二子,今番千里迢迢从杭州过来,到长安觐见,还带来了一些流落到各地的江淮军旧部将士,这些都是不愿意参加反叛的大唐的忠贞之士,朕将对这些忠勇之士进行嘉勉!因江淮、江南地还有不少的江淮军将士散离,朕准备委尚辇奉御王昂,为江南道安抚使,替朝廷招抚那些依然流落在各地的江淮军将士!”
“臣代江淮军旧部的将士,多谢陛下圣恩!”王易赶紧再次行礼谢恩。
但就在王易谢完恩后,准备退下时,朝臣队列中却响起一个响亮的声音手陛下,臣反对!”
第三卷 长安风流 第六十五章 惊震朝堂(上)
王易转头一看,却是曾经见到过,但却没打上交道的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
上次秋猎时候,李孝恭也是一道随行的,包括这位郡王在内的其他诸多随行大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戴胄等耳熟能详的贞观名臣虽然都处在九嵕山下,但因为身份关系,王易虽然和他们见过面,都没能和他们有过交集,因此只是能认出来他们是何人、在朝中任怎么官职而已。
看着一脸不友善的李孝恭站出列来,口中大喊反对,王易心里咯噔一下,发现这位为大唐建立立下卓绝战功,名声非常大的一代名将,为何出来反对了。
大哥王昂曾提起过,李世民此前曾在朝会上提出招抚江淮军旧部的事,但被李孝恭等人所阻,以至前些年朝廷对流散在各地的江淮军旧部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看来今日又遇到了这般情况。
反对招抚江淮军的主要是当年参加过平定辅公祏叛乱的将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李孝恭。
王易发现今日一番争辩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关系到江淮军旧部人员的最终命运,因此不敢大意,脑袋在飞快地运转着,想着接下来要如何应对,要如何当众辩驳李孝恭。
李孝恭位高权重,郡王的爵位,还任礼部尚书,再加上在大唐建立过程中立下的卓著战功,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非常大,若在朝会上他的言论占据主导,其他位重的大臣又没有反对,或者说没有人用强有力的论据将其驳倒,那流散在各地的江淮军旧部,依然不能名正言顺地被朝廷招抚。
王易对历史上的李孝恭也是很敬佩的,但今日,皇帝李世民的提议,李孝恭出来抗争,最终的结局会关系到打的前途,还有手下那一般人马的命运,他一定会与李孝恭据理力争的。
念头虽多,但都是在一刹那想到的,王易在看到殿上的李世民面无表情看着陛下诸臣的时候,他又有另外一个想法冒上来。
王易觉得今日他要出来当一个特殊的角色了,他觉得他当这个角色是被迫的,是被皇帝李世民推上去的,或者是今日他只是李世民用来使用的一个工具,他只能发挥作为工具的作用。
无论是行怎么角色,还是当怎么工具,注定都是要得罪人的,如果再过于张狂,是要被朝中诸臣厌恶的,如何将不利的情况减少到最低,是王易今天必须要考虑的。
但王易也想着,即使作为工具,被李世民利用,至少也要把握这个当工具的机会,尽可能为江淮军的旧部争取到他们应得的待遇。
想到这,王易有了主意,他等着殿上李世民的表态。
看到李孝恭站出来反对,坐在殿台御座上的皇帝李世民神色却并无怎么变化,用淡然的眼神看着站出列的李孝恭道手李爱卿,朕如此提议,你为何反对?”
“陛下,武德六年时候,留守的江淮军首领辅公祏起兵叛唐,江淮军大部都随辅公祏起兵作乱,臣等领大军出征平叛时候,叛军不敌,作鸟兽散,辅公祏等人也被擒歼,叛乱很快平息,但依然有不少的江淮军残部将领率军逃窜至各地,他们以一定规模聚集,而且也不甘愿听服于我大唐,他们在江淮、江南一带集聚粮草、兵马,广拢人心,图谋再起,臣以为,朝廷不应该放弃追讨这些不愿听服的江淮军残部,更不应该招抚这些有二心的江淮军旧将,以免留下祸患!”李孝恭说这话时候语气非常坚定,掷地有声的样子,话说完后,还瞄看了一眼低着头站在殿首一旁的王易。
王易没有一点惧色,在李孝恭说完后,马上长身而起,大声地抗辩手陛下,赵郡王之言有失偏颇,极为荒谬!当年参加反叛的江淮军旧部已经全部被剿灭,如今流散在各地的,都是那些当年不愿意参加叛乱的将士,他们是忠于大唐之士,因为不愿意以参加叛乱,才被迫流离失所,散布在各地的!对这些人,不应该兵戈相向,而应该宽大招抚才是!”
王易在刚刚一会间已经想明白了很多事,他从前些日子李世民待他的态度,及和他说的话上明白了很多,在对殿上站着的李世民施一礼,再对朝堂上的诸臣也行了礼后,继续大声说道手当年家父在江淮军中领兵时候,就力劝杜公举部归唐,杜公听从了家父、阚大将军及其他江淮军主将的建议,离职到长安面圣,从而避免了江淮、江南一带再遭战火的涂炭,并得太上皇与陛下嘉勉,家父如此之举,实是大义之举,避免了再起兵乱,赵郡王如此说,实是颠倒黑白!”
王易挺直身子,稍稍瞄看了一眼依然面无表情的李世民,在朝堂上诸臣的惊异目光中,继续说道手以后几年,家父奉朝廷命,主领江淮军数十万将士,为朝廷镇守江淮、江南一带,江淮、江南一带兵事渐趋平息,这一带的百姓终于能安心从事生产,家父也因此得到了太上皇与陛下的嘉奖。家父忠心事唐中,决无二心,在辅公祏伪造杜公信件,威胁其起兵谋反之时,严词拒绝,终因此被辅公祏缢杀,留下千古奇冤。陛下,在辅公祏杀害家父,起兵作乱之时,那些不愿意与辅公祏同流合污,忠心事唐之将,不愿意与平叛的大唐军队为敌,自率部离去,或者向朝廷平叛大军请降,在那场兵乱中,不少的江淮军将士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流散到各地,并不是不愿意向朝廷归降,图谋起事的,他们只是担心被蒙冤,才不敢站出来的!因此臣完全不认同赵郡王此言!”
听王易如此说,李孝恭转身面向王易,脸上腾起淡淡地杀气,措辞严厉地喝问道手大胆狂徒,小小年纪竟然敢在朝堂上如此狡辩,我问你,作为王雄诞的后人,手下又有一般军士,为何在我大唐立国十几年,各地兵乱平息后这么多年,你们这些散落到各地的江淮军旧部不愿意站出来向朝廷请降,而是隐伏在江南一带,还暗暗收罗江淮军的溃部,这不是积聚力量,图谋起事,还是怎么?”
面对李孝恭当面的责问,王易依然没有一丝惧意,大声回答手赵郡王此言无矣。”王易转回身,面对着李世民所站方向,施礼大声说道手陛下!这些江淮军溃部中的一部在事后向朝廷请降,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怕遭到污陷与报复,如江淮军的几员主将一样的下场,而不敢露面,他们化军为民,发誓不再参与军政事务,只求能平安地过以后的日子,就如臣等一样,这些年过着农耕田桑、粗茶淡饭的普通百姓生活,不敢渴望更多,只求能平安地度过余生,同时也收留一些流落到近处,衣食无着的原江淮军将士,只是在听闻朝廷已经下旨为江淮军那些冤死的主将平反,并嘉勉了江淮军旧将后,才敢出来与官府接触,根本不是赵郡王所说的,集聚力量,图谋后事…”
王易尽量让打保持冷静,他也故意不提李孝恭冤杀阚棱及其他一些江淮军将士,将诸多江淮军主将家产借故抄没的事,只是擦边球一样稍稍带上,这事若是通过他口里提出来,那反而不好,像是他在泄私愤一样,即使要提,也要其他人站出来提才是!
听王易此话后,李孝恭脸上的怒意反而消除了,一脸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