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军的步兵并非是单纯走路行军的步兵,其队列中,也配备有许多马匹,应该称作骑步兵。此次出征并在鄯州一带集结的人马有十一万左右,马匹数量更多,有近二十万匹,平均一人一骑完全能保证,当然这次攻击库山的行动,所有的步兵也都是骑着马行进,保证速度。

正准备率领手下将士出发的苏定方,看到王易在近处,也打马过来打招呼。

没等苏定方下马,王易就大声地叫道:“定方兄,祝旗开得胜,首立大功,到时我们一道喝酒庆贺!”两人私下间并不是以师兄弟相称,而以年龄大称兄道弟的。

苏定方滚鞍下马,对王易抱拳行礼:“晨阳贤弟,某期望过些日子,与一道在战场上冲杀,同立大功,为恩师挣脸!”

“一定,一定!”王易上前对苏定方当胸捶了一拳,“希望当年追得颉利没处跑的苏大将军,此次也能把慕容伏允追得如丧家之犬一般,哈哈…”

“多蒙晨阳贤弟吉言!”苏定方也捶了王易一拳,然后翻身上马,再对王易抱拳,“贤弟保重,某先去也!”

“保重!”王易看着苏定方策马驰去的背影,在心里寻思,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苏定方这位名将参加过征伐吐谷浑的战事,如今有这位苏名将参加了,还有他这个穿越人,这场发动时间也与历史上不同的战事究竟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他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除李道宗部在先后出发外,其他各部也是连夜出发,到了第二天清晨,鄯州城内外,除了李靖亲领本部一万余人,再加是薛万彻兄弟所领的两万人外,其他人马都已经离城而去。

这三万左右的人马,也在上午时分起营,往西面而去。

王易伴着李靖一道行进,在行进过程中,不时地看到运送粮草的军民,排成长长地队伍,为出征的大军运送粮食物资。

大军快速急进的话,粮草一定要保证能跟上,不然饿着肚子,可没力气追击吐谷浑人的,除非能缴获大量的粮草等物资,但那要在战事取得重大胜利以后,至少最初的粮草供应还要后方保证。

鄯州刺史李玄远是负责粮草运送的大总管,当然军中还有留在鄯州主官粮食运输的将领。

李靖本部行进速度并不快,一天时间差不多行进了七八十里,这个速度比抵达鄯州前应该快了一点,王易却是不太满意这个速度,他希望能行进快一点,以便能尽快抵达青海湖边,看看沿湖一带现在是如何一般景色的。

大军是沿湟水而行的,王易大部时间都与李靖的帅部一道行动,甚至连吃饭都与李靖一起,这是他希望的,他渴盼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库山之战的消息。

在从鄯州出发的第三天傍晚,李靖的本部正在湟水河谷近扎营,帅帐还未完全搭好的时候,从青海方向回来传递消息的几骑快速冲到帅帐所在地,几名背后插着翎旗的传令兵从差不多吐着白沫的战马的连滚带爬下来,在多名军士的搀扶下,跑到与王易一道站着话,但已经露出异样神情的李靖面前,领头的一名校尉将身上所背负的军报摘下来,高高地呈起。

“禀报大帅,李道宗大将军部轻取库山,全歼守军两万五千人…”在完这几句话,手中的军报被接过后,传令的校尉已经累的瘫在地上了。

已经面露喜色的李靖接过有火漆烙着的军报,打了开来看后,喜色更浓,还大笑起来,“哈哈,首战告捷,首战大捷,没想到胜得如此轻松!不到千人的伤亡代价,就全歼库山之敌,取库山之地,哈哈哈…来人,马上将此军报,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第十三章 青海之地,一定会纳入我大唐版

李道宗送来的军报中,大概地讲述了这次诸部相配合,轻取库山的经过

在几名熟悉库山一带情况的向导带领下,李道宗率部轻装前行,由苏定方部主打前锋,往库山急进,并将沿途所有遇上的牧人全部俘虏或者就地处决,不让他们走漏我军的行踪消息。

近两万人马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抵达库山近,并趁夜摸至库山后翼,在稍事休整后,连夜对吐谷浑人的大营发动攻击,猝不及防的吐谷浑顷刻间溃败,大部被俘,余部被歼,在天将亮的时候,战事已经基本结束。

在得知李道宗部以让人不可思议的轻松取得了库山之战的胜利后,随后跟进的其他几部,没有做任何的停留,直接通过库山正面的湟河河谷,往青海东南方向快速挺进,李大亮、执失思力所部,以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往拉脊山西侧的牛心堆进发,而段志玄、契苾何力部,也已经在奔袭曼头山的途中。此战作为策应的侯君集部,并没有发挥从库山正面吸引吐谷浑人注意的作用,吐谷浑人根本就没发现我军靠近。待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灾难临到他们头上了。

知道李道宗部轻取库山,侯君集率所部人马也尾随在前面几部后面,快速插向曼头山到牛心堆一带,准备对主攻牛心堆和曼头山的两部做出策应。

李道宗部暂时留在库山,扫清残敌,打扫战场,稍作休整后,也将继续南下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听李靖讲述此战的经过,王易不禁有一种自傲感从心中生出来,看来历史真的完全改变了,初战取得的胜利,有这般巨大,胜的也是这么轻松,与原来历史记载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也相信,以后的战事还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惊喜的。

按照接收到的战况,李靖马上传达了一系列新的军令,在命令传达完毕后,大帐也已经搭好,王易随着李靖一道,进了帐内!

一进帐内,满脸喜悦的王易掩饰不住心内的喜悦,用很兴奋的语调对李靖道:“恩师,真没想到,任城王用兵如此厉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库山取了,打通了我大军进入青海的通途,曼头山与牛心堆一带的吐谷浑人,一定没料到我大军攻击速度如此之快,肯定来不及做出应对,想必再过几天,大捷的消息会接连传来!”

“别高兴的太早,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此次我军胜在攻其不备上!若我奔袭途中的大军行踪被敌侦知,那吐谷浑人定会做足防备,我军的奔袭就失去奇效,那样就是要打硬仗,吐谷浑人据险而守,对这一带的地形很是熟悉,鹿死谁手,都还未知晓!”李靖虽然这般,但脸上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通过库山一战,他对这场战事能很快取得胜利已经一点都不怀疑了。

据守库山的吐谷浑军队号称精锐,但却如此不堪一击,在我大军夜袭下,立即溃败,并被全歼,即使此战我军是在吐谷浑人不备间奇袭的,但吐谷浑人败的如此之快,还是很出乎李靖的意外,这也正是明了吐谷浑军队战斗力并不强,甚至可以很差。

上次李靖亲率大军夜袭颉利安置在定襄城的牙帐时,虽然火攻取得奇效,但突厥人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数万突厥人逃离。这可以明,与突厥人相比,吐谷浑人的战斗力差了很多,据守库山这号称吐谷浑最精锐的人马不过如此,其他地方的人马,也强不到哪里去。

我军初胜,而且是在急袭下全歼敌军,吐谷浑人知道后,士气定然大受打击。即使他们不知道库山守军已经被歼,但我大军如果突然出现在曼头山或者牛心堆一线,猝不及防的吐谷浑人会被吓个半死的,他们也肯定逃脱不了溃败的命运。此次率军急袭的几员大将都不是泛泛之辈,李靖完全相信王易刚刚所的马上就可以得到应验。

不过心里虽然如此认为,话还是不能这么的。

“是,恩师,徒儿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保持冷静!”

这话让李靖听了很是欣喜,面前这子头脑还是挺冷静的,当下笑着道:“能明白任何时候都要冷静,那是大好事,为师就怕以后征战时候,取得了一些胜迹,就得意忘形了,那可是领兵者的大忌。切记,就如刚才所的,为将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维…”

“徒儿一定谨尊恩师教诲!”王易赶紧作礼应承,看着李靖那有欣喜露出来的脸,王易的拍了一记马屁,“恩师识人如炬,此次遣任城王领军偷袭库山,还真的是选对了人…其实,徒儿是想问,恩师为何就让任城王领军打这头一仗呢?”每战的首功每一位领军将领都渴望得到,李靖麾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这次出征的主要将领可以每一个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王易想着有可能任何一位大将领军,都能完成这个任务,但他也想知道,李靖会何选择李道宗?

“任城王是宗室诸王中除李孝恭外最善战者,其心思缜密,头脑灵活,行动果断,这几方面比其他诸将都要出色,因此为师就让李道宗打首仗,从战况来看,为师的选择没有错,哈哈!”李靖笑了两声,再收住,很严肃地对王易道,“其实其他将领去执行此任务,为师觉得都可以完成,但为了保险起见,为师还是让任城王去了…首战必须要保证大胜!”

“恩师决断正确,让徒儿委实敬佩!想必另外诸将的安排布置,徒儿也很是佩服,徒儿想着,他们一定会创造奇迹,为我大唐带来辉煌的胜利,让恩师满意的!”

李靖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晨阳,此次随为师进入青海的,有哪个是平庸之辈?若吐谷浑人能在他们手上取得胜迹,那才是奇迹呢!好了,不这个了,我大军进展顺利,帅部人马要加快行程,对诸部做出策应,以免出现意外。”李靖着对外大喝了声,“马上传令诸将,到帅帐中议事!”

“是,大帅!”一名亲卫进来应命后,快速离去。

第二天,帅部人马也加快了行进速度,辎重什么的都抛给了鄯州刺史李玄运负责。

库山被攻占后,缴获了无数的粮食和牲畜,这些粮食物资,可以够我十多万大军食用至少一个月了,大军对鄯州所存物资的依赖也因此少去。

经过两天的急行进,在接到库山大捷后的第三天中午,李靖所领的帅部人马抵达库山,李道宗所部已经清剿完吐谷浑的残部,打扫好战场,正在令军士修整工事,以备吐谷浑人可能的反攻。库山是进入青海的咽喉,取得了就不能丢失了,因此必须修筑坚固的工事,并派人马驻守才行。

经历了第一场战事的将士们也休整完毕,除一部约三千人马镇守库山外,其他人马都随李靖的帅部一道移动。此次俘虏的吐谷浑两名名王,还有其他头人及数万俘虏,在随后几天内,将押送往鄯州一带,交给鄯州刺史李玄运负责。

大军尽量保持轻装前进,粮食主要由那些会跑的牲畜充当,其他干粮都是将士们随身携带的,不需要车马运送粮食,大军的行进速度因此可以快了很多。

李道宗所领的人马行在李靖的前面,而作为李道宗部先锋的苏定方,在王易随着李靖到达之时,已经率部出发,离李靖的本部已经有近百里,王易并没遇上。

没对自己的这位“师弟”当面恭喜,王易有点遗憾。

从库山出发的第二天,已经进入青海地,跟在李靖身侧行进的王易在翻过一个山头后,放眼看上去,看到一弘无边际的碧水,横亘在远处的天边,衬着蓝天白云,还有周围积雪还未化光的雪山,非常的美丽。

在这个位置看到的青海湖,与后世王易来旅游时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那时他没有到过赤岭这个差不多后世时候叫日月山的这个地方,没有从这个方面欣赏过青海湖,再加上如今的青海湖还保持着原生态,没有污染与一些现代化的公路,看上去让人更加感觉赏心悦目。

这一大片美丽的大好河山,原本就应该属于中国的,但如今还在外族人手中掌握着,王易希望,因为有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自唐代开始后,青海之地,就成为我中国的固有领地,青海湖周边会成为我大唐良好的牧马地。

王易在出征前,与李世民密议时候,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李世民似乎被动了,但却并未表态,王易希望,他能促成我大唐军队对吐谷浑所处的青海之地进行实际的占领。

已经是傍晚时候,大军要停营歇息,准备埋锅做饭,王易陪着李靖上到一个高处,看着远处雾色中离此还有数十里的青海湖。

“恩师,青海附近大部地方都是水草丰美之地,非常适合放牧牛马等牲畜,而且可以放牧不计其数的战马,徒儿觉得,这一块地方取之后,就不能放弃,一定要派大军驻守,使之成为我大唐的牧马地,出征前,徒儿已经和陛下进谏过此事了,但却不知陛下如何想!”

李靖瞅瞅边上在感慨的王易,笑着道:“晨阳,放心,待将吐谷浑平灭了,青海之地,一定会纳入我大唐的版图,陛下经之劝,在原突厥地都设置了都护府,远比突厥地来得条件好的青海之地,陛下会值得放弃吗?哈哈…”

第十四章 为师会给你机会的

李靖的话让王易听了很是兴奋,李靖这话所表达的意思,那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

李靖这话肯定不会是随便,应该得到过李世民的授意的。

王易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被自己动了,或者是自身想到要真正占领青海之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决定,至少让王易这个熟知历史的穿越人满意。

其实换一个角度讲,也就是刚才李靖所的,东突厥那片自然环境远比青海一带差的地方,大唐都在那里设置了都护府,并派军队筑城守卫,青海附近的吐谷浑之地,如何能不实际占领的呢?

想到这,王易仿佛吃了颗定心丸,兴致很高,在随后与李靖一道用餐时候,还怂恿李靖一道喝点酒。

军中是严格禁止饮酒的,出征的大军中也不会带着酒,但这次出征,经王易提议,得李世民同意,带了不少经过蒸馏的高浓度酒,当作消毒清创的消毒剂。这些在后世可以用酒精相称医疗用品,当然也是可以拿来喝的,只不过度数有点高,一般人吃不消而已。

作为行军长史的王易,帅部的物资掌管他也要负责,私自动用一下医疗用物,当然没问题。

也许李靖对战事不是太担心,也可能是被王易所勾起了酒瘾,李靖默许了王易这不符合军规的提议,王易也马上亲自跑过去,取了一点酒精度应该达不到后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