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笑了笑,他猜着王易不会继续问这个问题的。

王易当然知道许多事他还不知道,即使他追问,王复也会以一些借口来搪塞的,就像刚才说的这点一样,当下也没追问,而是换了口气,问出了他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王复,你能不能告诉我,我们在杭州城内除了梦香楼外,到底还有哪些产业?”

问完后王易直直地盯着王易的眼睛看…

第三章 查清此人

似乎料到王易会如此问的王复微笑着回答:“二公子,您以后常住在杭州城内,城内的许多地方都会去,若凭您的感觉的推测能猜到哪些是我们庄上的产业,小的觉得,这不是更好吗?”

“哦…”没想到王复会这样回答的王易一愣,旋即哈哈笑了两下,也没再问。想到当日在梦香楼遭遇到的情况,感觉还真的挺有意思,若下次跑到属于自己的店里去,闹腾一番后才发现原来是“踢”了自己的场子,那还真的挺好玩!而且,也可以在这些时候无意间树立自己的威信。

想到这,王易也没再追问,只是顺着刚刚王复所讲问道:“当日在梦香楼,我要福叔将吃不完的饭菜施舍给外面那些乞讨的人,不知道福叔有没有照办?还有…王复,你是不是觉得我当日做的有些过分,有些掉梦香楼的价了?”

“二公子,您的吩咐小的觉得挺好的,这段时间梦香楼也一直在施舍一些食物,并没掉梦香楼的价,反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意外之喜…”王易带着笑说道,王易当日这个无意间的提意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因此遇到了不少意外之人,也网罗到了不少可用之人。

“那就好!”王易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见王复没有责怪他,也就安心了。

“二公子,只是杭州一带衣食无着落的流民实在太多,我们能提供的食物对这些流民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王复说着,叹了口气!

“我也想不到,原本应该富庶的钱塘之地,为何现在会这样,竟然有这么多的流民!”王易也跟着叹了口气。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词中繁盛中的景象何时能出现啊?

“杭州附近还算好了,江淮之地情况比这里还要糟糕,战乱刚歇啊!”王易说话间神情非常的惆怅,“原本江淮之地比杭州一带繁华许多,可如今那里却是一片萧条,数百里都可能没人烟…”

王易以为王复是在感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当下也跟着感慨,“是啊!对百姓来说,没有战乱之祸,那是最好的,他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种田养家,即使不能富贵,一家人能填饱肚子,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却也不难!”

《资治通鉴》上记载,贞观三四年时候,一些大臣建议李世民去泰山封禅,魏征以如今天下尚贫,山东一带数百里都没有人烟为由劝阻,终于让李世民罢了封禅的念头,如今才是贞观元年,肯定比史书里记载的时候还贫乏,江淮之地在武德七年时候还有战乱,几百里无人烟,并不难想象!

王复听这话后,怔怔地看了王易一会,脸上神情复杂,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张了几下口都停住了。王复不再说这个话题,王易也停了口,两人好一会没开口,只是静静地看着院中的景色!

“二公子虽然年轻,心思却缜密,让小的和小的父亲都很是敬佩!”王复莫名其妙地来了一句!

王易一愣,旋即笑笑,“王复你太过赞了,我什么事儿都没办过,如何能说心思缜密?呵呵!”

王复也跟着笑笑,没再解释,示意王易再往前走。

王易也没追问王复为什么这样说,穿越过来这近两个月时间呆下来后,他已经完全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下来,后世时候沉稳的性格也完全体现出来。在庄内时候,和王作聊了几次话后,他从王作的说话方式上觉得,一些事情还是慢慢知道好,不需要急着追问,王作和王复会告诉他的事他们自会告诉,暂时还不愿意告诉的,问询了也是没有用,他们会找借口或者理由推托的!

两人走到后院的练武场,王易粗粗地看了一下后院的情况,如他所想差不多,也没什么停留,这个地方以后他会经常来,慢慢看就可以了,府内其他地方再瞄看一下才是正道。

王复见王易并没有后院过多停留,倒有些意外,却也没问,陪着王易继续走。

“二公子,这些是马厩,您的马也拴在这儿,一边是牲口棚…还有那边是下人们的一排房子,前院那边也有一些下人住的地方…再过去那边是柴房和厨房!”王复指着所走之处介绍道。后院一带情况比较复杂,王复也就多说了两句,免得王易弄不清楚!

王易只是听着,并没有过多问询,这样一副沉稳的样子,让王复更加的奇怪。

走到院子的最后边,一个房间也走出几名健壮的下人来,对王易和王复行了礼,王复示意他们回刚刚所呆的地方去,再指着关着的大门道:“二公子,这是府里的后门,从这里出去是河坊街,街对面一些房子,住的也是我们庄内的人!”

“哦…”这倒有点奇怪了,为什么这个府弟的房子买下后,还要在后院附近再买房子呢?

王复看出了王易眼中的疑惑,也解释了一句,“二公子所住的后门,当然要看护好了!”

王易露出了个笑容,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折身往回走。

“二公子,如今府上的下人数量并不多,还都是些男子,待过两日,小的到市上去买几个丫环过来,免得没什么使唤的人儿!”其实府内使唤的丫环什么的王复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今日这般说,只是应付王易而已。

“这事你去办就行了!”王复去办这事,王易当然不会反对。他也知道,现在乱世刚刚结束,有不少家境贫寒的人家,生活过不下去,还要卖儿卖女的,还有一些女子是被人拐卖的,当日在市上也看到有一些年轻的男子和女子在卖,这个情况虽然让人看着痛心,但王易暂时还是改变不了。

“二公子,到了杭州,您可不能一个人出去,您上次在吴山上露脸了,再到街上去,肯定有不少的人会认出你,身边一定要带几个人”,王复有点像叮嘱一样说道,“您以后出去,王周、王宁、王听、王华这几个人都要带在身边,其他的事小的会安排的!”

“好吧!”王易盯着王复看了一会好再答应,再问王复道:“你说李刺史和钱县令及其他人,会不会怀疑我这个当日诗才第一人的身份?”

“当然会怀疑,如果您再不现身的话会更加怀疑,你得到杭州街上去走走,露露脸,所以父亲就决定让您住到杭州来了!”

“那我要不要去拜访一下李刺史?”听王复这样说,王易有此疑惑。

“这个还是二公子您自己决定,依小的想法,暂时不去好,您以后长住在杭州城内,肯定有更好的机会结识这位杭州刺史的!”王复说话间虽然恭敬,但表述的意思却非常肯定。

“那好吧,待以后有机会再去拜访!”王易明白其中的意思,点点头,也即往回走!

这时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二哥,你在那里…”

“昙儿,我在这里…”王易对王复笑了笑,即迈开大步,往王昙跑来的方向迎过去!

------------

杭州刺史府,一身闲时装束的杭州刺史李弘节正喝着茶和长子李道素说话。

“父亲,您说当日那名王易者,会是何家府上的公子?”李道素问李弘节道。

李弘节摇了摇头,“为父也是没有打探到,这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个人就像失踪了一样,再也没有露面了!”

“父亲,孩儿在想,当日会不会就是这个王易想带人刺杀你?!”李道素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可能。”李弘节断然否认,“为父也是上过战场的人,这个名王易者,看架势虽然会些武功,但却还是个稚嫩之辈,有可能没见过杀戮,你也看到了,当日他还带着一个妹妹来参加诗会的,若他是来刺杀的,即使想以一个小孩来作掩护,断然不会用上自己的妹妹!”

“父亲,您是怎么知道那个小女孩是他的妹妹?”李道素有些疑惑!

“你没看到他们两人眉眼间有点相像?他对那女孩那么关心,场上出乱了,首先想到的是跑回去救他的妹妹!”李弘节呷了口茶,淡淡地说道。

“父亲,您当时把这些都观察到了?”李道素有些惊讶!

“父亲可是久经沙场的人,这么一点小乱如何会乱了方寸?”李弘节笑笑道,“不过此子定不是普通之人,从他的气度和才学也可以看出来,还有…为父也看到了他身边的几个人很快就把那小女孩救走了,然后此子也不见了!”

“父亲,那您猜他会是个什么人?”李道素有点迷惑了!

李道素放下茶杯,抚了一把胡须,“为父猜啊,此子有可能是前朝的什么一个不小的官员或者武将的后代,或者是一方豪绅的公子,身家不差,只是没了势,大郎,这是个什么人,为父也很想知道,就交由你去查,须得将此人身份查清楚,皇上如今令各地官员举荐人才,为父至今未曾有一人才荐上去,遇到这般不凡的少年,定是不能放过,所以一定要将此子情况弄清楚来!”

“是,父亲!孩儿明白了!”李道素抱拳应道。以他对父亲李弘节的了解,父亲这般吩咐,除刚刚所说外,肯定还有另外的原因,很可能是非常不一般的原因…

第四章 以示纪念

来杭州的前面两日,王易一直呆在这个对他来说非常陌生的新“家”中,没有出到外面去。

这个挺大的府弟,以后可能会住很久很久,他得好好熟悉一下,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本能行为,当然其中好奇的因素占着大部,王易想用自己的眼睛,将这个府弟内一些奇特之处找出来。

王复讲的,这个府弟经过改建,以王易的理解,一定是经过特殊的改建,很可能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地方都是特意所作,就如进出池子的水道,还有一些设置不太合理的小屋等,在几天的观察下来后,他也发现了一些特别的地方,但他并没有去问询王复。

一些事不需要急着问的太明白,慢慢了解就够了,王易如今已经完全确信,包括王作、王复父子在内的那些庄内之人,还有属于他手下位于庄外的那些人,对他是忠心耿耿的。当然那天在吴山上的事件是一个例证,另外王作的言行更是绝好的证明,这个老儿虽然挺严厉,但王易却能感觉的出来,待他是打心底的尊敬,打心底的好,也是充满了期望,甚至对王复这个儿子都没有这般。

王易不能完全确信是不是他“恢复神智”后这些变化让王作这般表现的,他不知道以前他“呆傻”之时王作是不是也是如此待他,不过王易从他变呆傻这几年,王作父子还没放弃过努力,让他读书,教他练武等这些情况上可以分析出来,王作和王复父子以前应该也是这般表现的,只不过现在表现的对他更加好而已。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待自己王易暂时不清楚,但他也知道,一切可能与他那个已经亡故的父亲有关系,他也相信,他的父亲一定是个非常不一般之人,很可能是对王作非常有恩的人,才让这个不凡的老儿甘愿当作下人,听他使唤。

王易觉得他穿越来大唐后这段时间表现的尚可,不只人变正常,武艺什么的都恢复的差不多,人也老练沉稳多了,远比一般十五岁的少年人成熟许多许多,在一些事情上的见地也让庄内人吃惊,这肯定让这些年付出努力的王作父子有种成就感出来,王易觉得在以后时间内,他必须通过做一些事,下一些决定,让包括王作在内的庄内人更加的刮目相看,换取他们更大的信仰,及至敬仰,树立威信,在弄清楚全部事情的真相后,掌控所有的人和事务。

王易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情和能力进一步表现出来,王作对他的信任度会大大增加,最终会将所有事情告诉他,从这段时间王作待他态度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熟知历史,对历史的走向有个大概的把握,还掌握着许多这个时代人所不知道的经验和知识,这是作为穿越人的最大优势,后世时候原本心气就很高的王易当然希望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做出不凡的成就来!

当然,想做出成就必须得一步一步来,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他现在所依仗的就是王作、王复父子及其所领的庄内人,还有属下的产业,这些是资本,非常雄厚的资本,相比较而言,他在这个时代的起点已经比一般人高上很多很多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优势。

利用的第一步,当然是驾御好王作和王复这对父子,如今王作暂时留在庄内,跟随在身边的是年纪二十六七岁的王复,这是个不简单的年轻人,一定要先让他听服于自己!

跟随他来到杭州当管家的王复,这些天挺忙的,时常一大早就出府,但在出府前都会来和王易说一声,每天傍晚前都会回府来,向他禀报事情,对王复这样的表现,王易也是挺满意。他对王复也表现的很信任,王复告诉他的事情,他用心听着,偶尔发表一下见解,王复不说的事,他也不问!

来杭州后,王易交给王复一个任务,那就是为王昙这个小丫头找一个教书的先生来,在庄内时候,王昙并没有专职的先生请来教授课业,现在王易也亲自教授王昙一些知识,但时下一般有文化人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王易所懂并不太多,棋琴书画更是勉强只能说过的去,要教王昙实是有点太勉强,找一个才学不差的人来教授,那是必须的。

对王易的这个要求,王复当然满口应承,只是希望王易不要着急,合格的人不容易找到!

王易当然不着急,现在王昙年纪还小,可以慢慢来,据王作所讲,王昙是生于武德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下后四天就过年了,就当作两岁了,若是论足岁,现在还五岁不到呢,后世时候还是幼儿园的年纪,学前时期,太早给予她重压,可是活生生的摧残啊!

王昙小丫头对这个新家也是非常喜欢的,整天撒着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还吆喝王易和她一道捉迷藏什么的,小女孩的天性充分展露出来,王易心情也是非常好,除了练武和做自己的功课外,大部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