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朕一道来,朕要将此事问询于丽质,听听她有何想法!”李世民着,站起身拂袖而去。

王易只得乖乖地跟在李世民后面,出了武德殿,往立政殿而去。

随着宦官的大声喝喊,候在殿内的宫女宦官都伏身行礼,王易跟在李世民后面受了这些人的礼,进到殿内。

长孙皇后正与长乐公主在低声话,可能长乐公主与她的母后了王易的事,正低着头,抹在眼睛在听长孙皇后的劝,看到李世民进来,忙起身行礼。

长孙皇后对长乐公主丢了个眼神,自己上前抚着李世民,笑着道:“陛下今日怎么有得闲,过来看看臣妾了!”

“皇后的身体刚好了些,朕不放心,就过来看看,这子刚刚回京,朕也逮他过来给瞧瞧,看看有什么要注意的!”李世民着,对王易哼了声,“子,马上给皇后诊查一下,看看用药上有什么要变动的!”

“是,陛下!”王易赶紧行礼答应,再走到长孙皇后面前,迎着长孙皇后那质询的目光,再作一礼,“娘娘请坐下,让臣给诊查一下!”

“今日就我们几人在,又没有其他外人,就不必如此称呼了,陛下是不是?!”长孙皇后依言在床榻上坐了下来,含笑问李世民。

李世民不置可否,瞪着王易哼了一声。

看到自己的父皇对王易这样,而王易又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长乐公主很是于心不忍,想点什么,但在看了王易一眼后,又把想的话吞了回去。

王易知道这段时间孙思邈来为长孙皇后诊治过,为了方便诊查,这老道的诊查工具都放在宫内,没有带回去,王易也顺手拿来了用。

在李世民和长乐公主关注的眼神中,王易很仔细地为长孙皇后诊了一番。诊查的结果却不太让人乐观,长孙皇后原本已经被压制住的哮喘症状,又明显起来了,哮鸣音能很清晰地听到。

除了哮鸣音外,还有湿罗音,幸好并不是很明显,但能听到轻微的湿罗音,表示长孙皇后的肺部还有感染之类的症状,王易有点担心,又很仔细地问询了一番长孙皇后的其他情况,当然用药情况也问了。

孙思邈所用的药都是对症之药,但看起来效果却不是很好,可能是长孙皇后这一年来身体的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养,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诊查完毕后,王易吩咐了长孙皇后一些平时需要注意的情况,包括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用药方面基本不需要改变了,王易希望通过他指导下的调养,能让长孙皇后身体恢复到他出征前那良好的状态。

长孙皇后挺感激于王易这般细心,在称赞了王易几句,并感慨王易出去这一年的辛苦同时,还对李世民,希望能让王易好好歇息一段时间,不要再让他出征了,同时还给长乐公主丢了个眼神。

长乐公主看到长孙皇后的眼神后,犹豫了一下,站起了身,走到李世民身边,挽着神情已经与刚进来时候完全不一样的父皇,撒娇道:“父皇,这次王易酒后做出了糊涂事,看在他立下大功的份上,不要责罚他了好不好?女儿可不希望他失了面子又被父皇责罚,父皇,答应女儿么…还有,那个异族女子腹中已经有了王易的骨内,父皇就将慕容雪也赐以王易为妻吧,父皇…”

王易很惊异地看着掩藏着自己心内悲伤的长乐公主在李世民身边求情,他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长乐公主的心态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看看坐在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的长孙皇后,寻思不会是他这位美丽的丈母娘劝得长乐公主改变主意的吧,让这美人表现的这么宽容!

第五十四章 封赏朝会上的风波

长乐公主的求情让李世民有点悲愤,转头以手指着王易,恼怒地道:“丽质,就不责怪这子的胡作非为吗?”。{。首。发}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也一样,不希望女儿受到委屈,王易“冷落”他的女儿,在外面找其他女人,而他的女儿竟然这么宽容,还为王易求情,作为父亲的他当然愤愤。

“父皇,女儿已经过他了,晨阳他答应了女儿,以后不会再做这样糊涂的事了,女儿相信他,还请父皇答应女儿…”长乐公主用很低地声音着,完后还狠狠地瞪了眼王易,眼中满是幽怨。

“哼…”李世民未置可否,“此事以后再,们进宫时间也不短了,先回去吧…”

“是父皇。”长乐公主赶紧应声,退后两步,站到王易身边,对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作了一礼,“父皇、母后,那女儿和晨阳先告辞了,待过两日,再进宫来看望父皇和母后!”

话间还隐隐地撞了一下王易,王易会意,马上跟着行礼。

“晨阳,丽质,们先回吧,有空多进宫来看看母后…”长孙皇后着,示意了个手势,让长乐公主和王易离去了。

王易拉住长乐公主的手,在长乐公主略微的挣扎后就放弃的温顺中,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稍稍满意的注视中,拉着长乐公主走出了立政殿。

在回去的马车上,长乐公主一句话不,情绪有点激动,背着王易在低声抽泣,王易只得一个劲地安慰,快到府门口时候,终于把长乐公主劝住,还当着其他人的面,将长乐公主抱下了马车。

王易当众表现出对她的亲热,这让长乐公主心里稍稍好过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王易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因为长孙凌和苏燕都知道了王易出征时候的风流事,她们对王易置她们几位妻妾不管,在外面风流快活,还让人家怀上身子很是气愤,与长乐公主一道,结成强大的阵线联盟,一致声讨王易的“卑劣”行径,在斥责王易时候,每个人都是涕泪交加。

吃醋是女人的天性,无论什么女人都不希望与别人分享心爱的男人的,好不容易她们在王易出征时候,适应了对方的存在,但没想到王易领军出征,竟然带回来一个怀孕的女子,而且还是皇帝亲封的县主,这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威胁,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人威胁了。

但潜意识里,她们却认可了这个女人的存在,如此更让她们觉得有威胁,三人都未给王易生下儿子,三人都担心,这个异族的女子会先于她们给王易添一子,那样的话她们将郁闷一辈子。

谁都不希望在接下来的时候,有一位外来的女人,地位凌驾在她们头上。

对于女人的幽怨和质问,王易当然不能辩解,只能认错,并用其他办法补偿。当然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补偿手法,因此王易这么天尽力讨好她们,天天在府中陪着这几个女人话,哄她们开心,努力为她们服务,让她们身心都得到满足,王易和身子骨都累坏了!

几天下来,这几个女人的心情才平复了一些,不再以怨恨的语气质问王易了。

在基本摆平了府中几个女人后,王易也偷偷溜出府去,到鸿胪寺会馆,看望过慕容雪。

王易回京后一直没有露面,满腹心思,在那里患得患失的慕容雪,看到王易过来看她,很是惊喜,在听了王易让她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到时会有让她满意的结果出现时,慕容雪更是喜极而泣。从青海到长安,一路行来,都有王易相伴,但到了长安后,王易不见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让原本很是坚强的她都变得脆弱了。

作为吐谷浑的郡主,慕容雪一直心高气傲,再加上性子使然,让她的心性很是坚强,但感情有了寄托,又是快当妈女人,对前途不甚明了,甚至产生被人抛弃的念头时候,都是很脆弱的,今日王易的到访,让她摇摆的心马上稳固了,在这几天产生的幽怨也平息了,在王易陪着她了一会话,答应她再过几日带她去府中见见长乐公主、长孙凌等其他人后,慕容雪已经在考虑见到王易的这些妻妾时候要如何表现,才能让王易满意,也让自己不失去身份了。

忙着摆平身边的女人,出征回来后的日子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为出征将士进行封赏的日子。

为出征将士封赏照例在大朝会日进行,在太极殿举行,所有在京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都到列。

在朝会刚开始时候,皇帝李世民以非常喜悦的口气讲述了我大唐军队刚刚取得了一场规模非常大战事的胜利,此战的意义非常巨大,我大唐新增了极大一片国土,而且是极好的牧马地,从此西北的威胁完全平灭,鄯州、兰州、河州、凉州一带基本不要有兵乱起来。

李世民以充满感情的语调盛赞了此次领军出征的尚书右仆射李靖,正是李靖谋略的出众,调度有方,使得我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同时也称赞了李靖麾下的诸位将领,正是有这些将领的奋勇作战,才使青海之战能这么快结束。

李世民还以特别的口气称赞了苏定方和王易这两位年轻的将领,这两将在此战中的表现堪称完美,逼降慕容顺,占领伏俟城,并歼灭天柱王部,一连串的行动让人目瞪口呆,正是他们的这次行动,奠定了青海之战完美结局的基础。

到兴奋处时候,李世民站起了身,从御座上走了下来,站在殿前,以充满兴奋的语调大声地着,“所有立下战功的将领,朕都有奖赏,军功卓著者,朕有重赏…”

李世民的话刚完,马上有御史台的官员站了出来,大声地禀奏,“陛下,朕有奏…”

被这意外打断了兴致的李世民稍稍的一愣,有点不耐烦地喝道:“讲!”

“陛下,御史台收到举报,有官员向御史台举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尚书右仆射李靖谋反!”

这名侍御史的话似一颗重磅炸弹一样,把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殿内其他人都炸懵了,皇帝刚刚当朝称赞了一番李靖为大唐立下的卓著战功,话音刚落,就有人上奏李靖谋反,如此重大的变故,当然让所有的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谋反,这是按在大臣头上最重的罪名,是要被抄家来族的,没有人能想到有人想将这罪名按在战功显赫,在朝中威望非常高的李靖头上。

按理这样的奏报不应该送到御史台,而是直接送到皇帝手上的么!

大部的人都在猜测,是何人敢上这样的奏表,举报李靖谋反,难道是李靖的部下?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两条浓眉紧皱,盯着这名长身而立的侍御史,“告诉朕,是何人举报李大总管谋反?”

李世民这异于常规之外的问询让这名侍御史一愣,皇帝不应该当殿问何人举报的,不过皇帝问了,只能问答,“回陛下,是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

众臣哗然,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因为延误了军情,被李靖严责,在李靖上表朝廷,向皇帝禀明此事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处,但没人想到,这位倒霉蛋会上表举报李靖谋反。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高甑生诬陷?被李靖严责,被朝廷责罚后泄私愤报复?

就在众人惊疑中,马上有人站了出来,抢在李靖面前为李靖申冤,那是刑部尚书李道宗。

李道宗以激愤的口气为李靖申诉道:“陛下,此是诬陷,臣可以用性命担保,李大总管决无谋反之心,在此次征战中,李大总管克尽职守,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剿灭叛乱,还我大唐一个安宁的边境,因此对麾下诸将极其严厉。可是一些部将,不尊军令,贻误军机,以致于差点错失平定吐谷浑的机会,幸好李大总管及时调整布置,才不至于错失战机。如今这些人在自己要受到处置时,反而倒戈一击,诬陷李大总管要谋反,臣敢以项上人头作保,李大总管绝无二心,更没有想谋反的事儿!所有出征的军中将士都中以作证…”

兵部尚书侯君集也马上站了出来,为李靖辩解,“陛下,臣也敢以项上人头作保证,李大总管没有不臣之心,无论是从鄯州出发后的诸多战事,此是心诬陷…”

接着其他随军出征的将士,包括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这两位胡将也都站了出来,为李靖辩解。王易和苏定方也站出来,以慷慨激昂的话,斥责一些人的卑劣行径。

王易没想到,因为有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历史又与原来记载的发生了惊人的相似,高甑生竟然还会诬陷李靖造反。事情发生了,会如何发展呢?他拭目以待。

李靖本人却没有任何的申辩,在向李世民请罪后,默默无语在站在一边,看着这么多的部下为他辩驳,王易从他这位恩师眼中,看不出一点神情来。

“此事朕要细查,朕今日可以告诉各位,朕决不相信李大总管会谋反,朕也决不轻饶诬陷者,此事待事情查清了再议!”李世民袖子一挥,走了回去,坐回御座上。

这时,又有一位侍御史出列,禀奏道:“陛下,臣有奏,臣奏骇驸马都尉、右亲卫府郎将王易,王易在此战中与异族女子有私情,这是严重违反军纪,违反我大唐律之行为,臣请陛下严责此事…”

第五十五章 让人啼笑皆非

这名侍御史的话刚出口,殿中更是哗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往王易所站地方看去。

在众臣目光都往他身上看来之时,王易脑袋有点发闷,他没想到他的事竟然连御史台的官员都知道了,而且在封赏的朝会上提了出来,对他弹骇,这下面子不丢大都不行了。

御史台的官员奏完,铁青着脸的李世民立即喝声道:“王易何在?”

王易赶紧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上到殿前,作了一礼,“陛下,臣在!”

“刚刚御史台官员弹骇之事,可否属实?”李世民怒问道。

王易抬起头,偷眼看了看弄不清楚何想法的李世民,不知道该不该承认。就在此时,原本与他呆在一块的苏定方站了出来,大步走到身边,对李世民行了一礼,奏道:“陛下,此是诬陷,臣可以担保,决无此事!王将军在取伏俟城的时候,最先遇到的是青海县主慕容雪所领人马,王将军巧妙将其制服,俘虏其部,迫使镇守伏俟城的大宁王献城投降,并在后续的时间内,与慕容顺的人马一道,攻灭天柱王部!在伏俟城被我军占领,天柱王被灭后,王易将军率军镇守伏俟城的过程中,与慕容县主有很多接触,也曾多次私下讨论事情,因此被人误认为有私情,还请陛下明察!”

苏定方站出来为他辩驳,让王易很是纳闷,他与慕容雪的事苏定方也是知道的,但这位他的师弟为何还敢冒着风险站出来,为他辩驳呢?就不怕事情穿帮了,一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