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定方站出来为他辩驳,让王易很是纳闷,他与慕容雪的事苏定方也是知道的,但这位他的师弟为何还敢冒着风险站出来,为他辩驳呢?就不怕事情穿帮了,一道被责?

意外的事接着来,苏定方话完后,长孙无忌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这是诬陷!慕容县主在上次来长安时候与王易比试过武艺,当时就有风言风语起来,慕容县主看上了王易将军!这次出征,王易将军因为国事缘故与其有比较多的交集,因此被人误认为有私情,还请陛下明察!”

长孙无忌不避嫌地站出来替他话,更出乎王易的意外,在回京后,他和长孙凌一道去拜访长孙无忌的时候,长孙无忌除了当着长孙凌的面责备他几句外,并没有其他。要知道,李世民已经完全知道这件事了,今日长孙无忌站出来,这般话,意思肯定挺不一般!

因此王易想到了另外一点,这也让他松了口气。首。发

事情已经如此,长孙无忌这般,他当然要按长孙无忌的话了。

不过王易自己还来不及陈述,那名侍御史又站出来,禀奏道:“陛下,臣有人证物证可以提供,决不是诬陷,陛下可以将青海县主慕容雪带至殿中,当面与王易将军对质,事情的真相自可知晓…”

王易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粗口,这位不知道姓名的侍御史还真的够狠,竟然当殿敢提出这样的事,让慕容雪和他对质,若真的慕容雪带上殿来,那冬衣都已经不能完全遮掩的身材,不是把一切都告诉人了吗?根本不需要对质,他也不敢和慕容雪对质,刚刚起来的念头马上消解,准备硬着头皮承认,承认他与慕容雪有私情,请李世民处罚。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出乎王易的意外,这位有点让人害怕的耿直之臣却不是“落井下石”的,而是为他好话的,只听魏征道:“陛下,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今有人要我立下卓绝战功的领军将领与亡国女子对辩男女之私情,即使这事情经查属实,所得极轻,若是所查为虚则所失者重。昔秦穆公饮盗马之士,楚庄王赦绝缨之罪,陛下道高于尧、舜,难道却及不上秦穆公、楚庄王二人吗?”。

魏征话刚完,已经升任中书侍郎的岑文本也站了出来,“陛下,魏侍中所言甚是在理,即使王易将军与慕容县主有私情,那只是男女间相处久了,自然而然产生的,并不是不逆之事。王易将军在此战中立下卓著的战功,是我大唐军中极难得的一位后起之将,若以这样的事论其罪,必因失大,让其他将士也寒心!立下战功回来的战将,因为一点事被重处,那其他将士会以为,陛下和朝中一些官员不能容忍立下大功的将领,对其生嫉妒心理,以后谁还愿意在战场上拼死冲杀?”

“陛下,臣觉得魏侍中与岑侍郎所言甚是在理!”马周也站了出来,为王易求情,“三人成虎,王易将军因为国事的缘故,与慕容县主有过多的交集,被误认为有私情,陛下万不能因为人言之故而冤屈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出征将领!”

听到有这么多的人站出来为他话,王易心里暖烘烘的,听这几人的话后,他都有点觉得他与慕容雪之间真的挺“纯洁”,是有人在冤枉他,只不过想到那个已经怀孕的美人儿,这个念头立马打消。他也在犹豫会不会站出来,自己申明一样情况,但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自己与慕容雪之间并无私情,这明显就是睁眼瞎话,但承认与慕容雪有私情,又打了刚刚几个替他辩驳人的脸,他在瞅了站在殿上,一直没什么的李靖后,顿然有了主意,他要与李靖一般,不开口话,任别人,若李世民责罚,也不解释,一概领受。

马周完后,那名弹骇王易的侍御史又站了出来,“陛下,臣有确凿证据证明王易将军与吐谷浑女子慕容雪有私情,此是违反我大唐律法之事,陛下可以循私情不责其违反军纪之事,但违反我大唐律法,与胡人女子有私情,此是需重责之罪,不能因为其有战功立下,就可以不被惩处,若是如此,那以后人人都敢如此胡作非为,还请陛下明鉴!”

马周又以极快的速度站了出来,高声辩驳,“陛下,陈御史此言差矣,吐谷浑已经内附,青海之地所有的住民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并不是胡人,青海县主慕容顺也一样,吐谷浑内附后,她已经是我大唐的子民,不是胡人女子,即使王易将军与其有私情,那也只是他与美貌女子间的风流事,根本没有违反大唐的律法,陈御史此言是不承认青海之地属于我大唐,如此离间朝廷与青海都护府之辞,还请陛下责其罪!”

马周此言让站在他边上的王易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个回京后都没空去拜访的家伙,竟然能出这样堂而皇之的话来,反戈一击,要李世民责这名陈姓侍御史的罪。

“父皇,儿臣附议!”站在殿前,一直闷声不响,还不时瞅两眼王易的蜀王李恪在听到此话后,有点眉飞色舞的样子起来,马上站了出来,支持马周所,“青海之地已经属于我大唐版图,其头领慕容顺上表申请内附,父皇也同意了其内附的请求,所有原吐谷浑的住民,已经全部是我大唐的了民,与其他地方的百姓无异,王易与胡人女子有私情之事,纯属别有用心之人的诬陷,对有功之战将的诬蔑,还请父皇明察!”

李恪完,还对王易抽抽嘴角,隐蔽地挤挤眉,很丰富的表情。

李世民铁青的神色稍稍的缓和了,不待脸色大变的陈姓侍御史再陈述,就示意众臣安静,从御座上站起了身,“朕认可魏爱卿所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言,昔秦穆公宴请盗马之士,楚庄王赦绝缨者之罪,朕也效仿其行,对于我大唐有大功之王易,不追究其传言之罪,风言其与青海县主慕容雪有私情之事,诸位爱卿无须再议!”

王易赶紧上前作礼致谢,“多谢陛下的不责臣罪之恩!”

“王爱卿,朕希望能从这件事上得到教训,以后无论是在京做事,还是外出征战时候,对自己的言行都要把握好度,不要做出一些容易让人误解之事,回去好好反省一下!退下吧!”

“是,陛下!”王易再作一礼,准备退回班列中。

“父皇,儿臣还有奏!”李恪再次站了出来,作礼奏道:“父皇虽然不责王易将军之罪,但今日过后,坊间必定流传王易将军与慕容县主有私情之流言,人言可畏,谁知道会传成什么样子,若有人刻意攻击,加上许多莫须有之事,对两人的名声损害很大,儿臣觉得,陛下不若趁人之美,将慕容县主许以王易将军为妻,如此不但不会损害两人的名声,还会成就一段佳话,一段因为有人诬陷而成情事的佳话,刚刚归降的青海民众,会因为父皇如此的宽宏大量而感恩戴德,更加甘愿听服于朝廷,听服于父皇,儿臣觉得,这是一举数得之策!”

李恪的话有点石破天惊,包括王易在内的殿内诸臣都惊呆了,连李世民都愣在那里,没有人能想得出来,李恪能将一件很牵强的事,讲得这般有理!

王易在回过神来后,很想冲上去,当面感谢一下这位他的舅子,有可能成为他妹夫色狼,因为妹妹王昙之事时常被他训斥的皇子,若殿内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李世民很可能就顺势同意了!

殿中并没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但李世民却没如王易所想那般顺势同意,而是不可置否地挥挥手,“此事不甚妥当,待以后再议!接下来继续讨论为出征将士论功赞赏之事…”

第五十六章 皆大欢喜

“妹夫,等等我!晨阳,请留步…”快步走下太极殿台阶的王易听到后面有人喊他,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看却是蜀王李恪。李恪不顾其他人的侧目,提着衣裾的下摆,快步追了上来。

看到如此情况,王易只得停下脚步,等这个今日力挺他的舅子。

朝会上,李世民和稀泥一样把他的事这样混过去了,不再追究,王易松了口气,但心里的感觉还是灰溜溜,他知道很多人心知肚明,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做来落井下石的事而已,他已经感觉到脸面丢尽了。因此在李世民宣布散朝后,不待其他人上来和他话,就急着往外走,他怕有人来和他今日遭受弹骇之事,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没想到李恪这流氓还会当众唤他,也不知道这家伙私下想和他什么,王易在等李恪上来后,继续迈步往阶下走,一边还与其他擦身而过的大臣行礼。

见王易的神情不太自然,李恪一副神秘的样子,用很低的声音道:“妹夫,今日的事多险,万一被定了罪,的名声损失可就大了!”

王易瞅瞅露出一点无耻神色的李恪,“看来,今日还要多谢这般仗义了!”

“妹夫,别这般见外,我们是一家人,恪不站出来话还谁站出来为话!”李恪瞅瞅边上没有其他人,凑近王易身边,笑着用极其无耻的口气道:“妹夫,那慕容雪可是个极品尤物,嘿嘿,若是嫁于,还真的是郎才女貌,极佳的配合,只是希望我五妹不要生气就好了!”

王易怒瞪了李恪一眼,这无赖王爷还真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还在宫中,竟然这样的话了,懒得和他话,当下对李恪作一礼道:“今日多谢蜀王殿下,殿下,在下有事要回府了,待日有空再和聊事,告辞了!”

“妹夫,别…”李恪赶紧拉住王易的胳膊,“妹夫,恪都好久没上府…哦,很久没看到五妹了,今日也是闲着,没有事了,想去看看她,我随一道去吧!刚出征回来,恪也想听听出征时候的事,今日就随一道去府中,听讲事了!”

着不待王易答应,抢在王易前面,大步往宫外走。

王易没法,只得带着李恪回了府。

在王易回到府上,与李恪还有其他几位妻妾一道坐着,有一句没一句聊事时候,马周来访了。

李恪趁王易出去迎接马周的机会,一下子跑得没人影了,在王易迎着马周进来时候,已经不见李恪的影,问其他人,是和王昙一块去了。

王易恨恨,却也无计可施,与马周一道私下聊事去了。

因为有人弹骇李靖和王易,原本准备给出征诸将封赏的朝会变了味,再加上李靖的事未调查清楚,其他诸将也不愿领封赏,包括李道宗、侯君集、薛氏兄弟等人一再推辞,李世民一怒之下,决定对推迟诸将的封赏,待李靖的事调查清楚后再一道进行。

有人告李靖这位当朝重臣谋反,自然不能等闲视之,李世民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率人主查此事。

房玄龄居百官之首,在朝中威望非常高,李世民也放心地将事儿交给他。

李世民严令房玄龄,一定要在过年前将事儿弄清楚,对出征将领的封赏,不能推开年后。房玄龄不敢耽搁,带领诸部官员,没日没夜地追查,问询了随李靖出征的许多将士,也非常仔细地问询了李靖率大军班师前就被传回到长安,这次举报事件发生后被隔离审查的高甑生及他的许多部下。

在半个月后,差不多是十二月中旬时分,以超常工作效率办事的房玄龄,终于将事儿调查清楚。

太极宫武德殿,房玄龄正在向李世民汇报调查的情况。

一道在殿内的有司空长孙无忌,还有作为房玄龄副手调查此案的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

房玄龄展开一卷宗,看着上面所记述对李世民禀奏道:“陛下,前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告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尚书可仆射李靖谋反案,经臣和任城王带领属下日夜详查,共问询出征的大将领两百余人及其他许多相关人员,没有发现李大总管有任何谋反迹象,高甑生等人在举报中所列的证人证物皆是作假。后经过多日问询高甑生等人,他们终于交待,是因为高甑生延误了军情,受到李大总管的严责,并报知于陛下,陛下再下诏重责,高甑生受到了处罚,被免去职务,其心生不满,因此教唆一些一道被处罚,曾参与征战吐谷浑的部下,串供并捏造证据,告李大总管谋反…诬告当朝重臣的高甑生及他的一些部下,均已经被收监在大理寺,等待陛下亲自定罪!”

听房玄龄完,李世民站起了身,面色非常的冷:“作为盐泽道行军总管的高甑生,在出征吐谷浑时,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军令不顾,私自决定领军返回洮州,不敢往前推进,因此延误军期,并造成所领军重大的损失,在受到处罚后,心生不满,联络一些旧部下,捏造证物,诬告李靖谋反,罪大之极,不可饶恕,一定要严惩!”

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上前一步,对李世民作礼道:“陛下,依大唐律,大军出征作战时,部将不听军令,不服主帅节制,延误军情,造成重大损失者,主帅在战场上即可依军法处死。高甑生犯了不可饶恕之罪,为掩饰自己的罪行,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还诬告朝中大臣谋反,罪行极端恶劣,一定要重责,不然何以慰藉在前方浴血拼杀的将士!”

长孙无忌听了,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陛下,高甑生诬告朝中重臣谋反,虽然性质恶劣,但只因为被李靖斥责导致其丢官不满,心生怨恨,一时糊涂之下做错的事,一直以来,高甑生对朝廷,对陛下都是忠心耿耿,在大唐初立时候,立下的军功也不少,臣以为,此人虽然有大错,但应给其一条生路,让其悔过自新…”

长孙无忌已经从李世民的话中感觉到了杀气,他知道若没有人为高甑生求情,此人命一定不保。高甑生与他有点私交,且曾受人所托,因此长孙无忌也在第一时间内为高甑生求情。

“辅机的不错,高甑生曾为秦府旧将,跟随朕征战多年,是员猛将,立下战功无数,当年洛阳武牢之战,尉迟恭、梁建方与高甑生三将率部直冲王世充的数万大军中,为彻底击败王世充立下大功,而在利州刺史任中,颇有政绩,附近羌人诸多的叛乱,也是其率部平定的。”李世民着,叹了口气,“正是因为其是秦府旧人,朕才不能饶他之罪,若都因为是秦府上旧人关系,并恃立有军功,就敢如此为所欲为,在战场上不听主帅号令,还因受到责罚而诬告主帅造反,若听之任之,不以重责惩处,那以后主帅还如何领兵?军队将不可调度,因此,朕一定会给予严责,任何人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