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取募兵制,征召适龄段青年人入伍从军,进行正规的训练,严格培训各级主官,使得军队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大幅的提高,并有实战的锻炼,从尔使军队的整体战力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王易穿越前所处的后世时代,军队实力强大的军队,都是采取募兵制的,募兵方式还有多种,除募兵所得的军士外,还有可以在极短时间动员的后备役兵源,类似现在唱主调的府兵制,常备军与后备兵源有机结合,并有正规的训练,还有实战的机会,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证。

但刚开始兵制改革,不可能将以府兵制度下面组建的整个大唐的武装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转换为募兵制所募集,那样要乱套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改变,将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

李世民采纳了王易的提议,在今年秋收后,朝廷就要进行第一次的募兵,先一步募集一定数量的兵员,进行系统训练后,看训练的成果再决定募兵规模的大,如何募兵,并针对其中的利弊做出相应的改动,在几年内改革完毕,最终形成制度。

募兵制度改变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其他的变动,包括人事任免、升迁制度,后勤供应制度,驻军屯防、轮换制度,都要重新制定或者改动。

王易后世研究历史的时候,对古代军事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包括隋、唐,及后面的两宋、元、明、清、民国及他所处现代的军队组成都有过研究,得出过成果,发表过论文。只是如今他所处这个时代军队的基础、将领的组成和任命,及后勤供应与历史记载的不尽相同,要关注的方方面面更多,他后世时候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全部照搬。

以侯君集为首的兵制改革领导组大部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还有王易这个熟悉历史上各朝代及后世现代化的军队组成体系的人在,在制度方案及开始实行时候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基本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兵部尚书侯君集办事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做事的方式也是雷厉风行,若不是因为知道这员名将在历史上因谋反被杀,王易都要和他成为挚交了。

募兵制可以兵制改革的主引,其他方面的改变都是根据募兵制施行后的变化而改动的。

李世民也全程关注兵制改革的事,不定期召集负责此事的官员们了解情况,并亲自布署。

如何设置军队模式,在保持军队战力的基础上,又不使领兵将领专权,使各军队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困扰李世民的问题,也是他考虑最多的。他在秘密吩咐王易时候,也着重讲过管理模式的设置,只是没对王易明他的担心而已。

王易当然知道李世民的担心,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个奏议,呈给李世民。

以现在十六卫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军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六卫的管理机关,也就是各卫的衙门都在京师,皇城之内,要有效地管理各级军队,这些卫军的首脑机关肯定要随军队一道设置,但所有的卫军不可能全部都置于长安之近,十六卫遥领府兵的模式肯定要改变的。

不这么多的军队放在长安周边无用武之地,光这些人的各种消耗以京师之力都供应不起。

王易的提议是,在兵部管辖之下,按道的行政区域设置几个类似后世大军区的主管军事的机构,每个军事机构下面辖几个类似集团军编制的军卫所,还有都督府,管理驻防在此道内的军队,各级主将设置也可以如同现在的十六卫,由大将军、将军负责其所辖军队的日常管理及训练。

但大将军和将军只有管兵权和练兵权,没有调兵权,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将领,率领各军卫所调集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将领缴印回朝,军士各回军卫所,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而且隔二三年,各卫军主将进行互换,避免原来大唐的历史上节度使的局面出现,且武将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地方事务由文官主持,避免武将专权。

供给军队的各种军需,如武器、铠甲、马匹、粮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应,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可由地方州府与各道的军事分支机关共同主管…

王易所提的这些建议,李世民看了后大喜,与其他大臣讨论后,马上拍板决定采纳,并以强势的态度在朝议上通过,以宰相组成的政事堂议事也没悬念地通过了。

以王易所提议的这些建议为大纲制定的一系列军事制度,将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步实施。

可以,动及大唐军队根本的兵制改革,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了…

第六十三章 千万不能许婚

王易还有一些提议被李世民采纳,但暂时没有实施,包括军队组成可以分京军与地方军,还有水师之分的提议;及大范围开展军事屯田的建议。

王易的提议中,建议军队分京军、地方军和水师,京军为全队之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训练最正规,装备也是最好,各级主官都由经过系统培训,并上过战场的人员组成;地方军包括各道所辖之卫军、都督府边兵,这些地方军除应备战事外,还负有维持当地治安的使命;水师则负责渡海作战的事宜。目前大唐水师组成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无论在人员编制还是战船配备上,都比王易所期待的差上很多,他期待有一支强大的大唐海军舰队出现在历史中。

各卫军可施行军事屯田,屯田所得可供军用,特别是边军,以备军卫在所驻之地能长期驻屯,稳固我新占之地的治理,这点是王易最为上心的。后世那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是对西北那最大的省份进行有效治理的极佳模式,在原东突厥属地,及青海之地试行下来,效果非常不错。

这些提议李世民虽然很是赞赏,也认可并采纳了王易的提议,只是李世民告诉王易,要做这些事,需慢慢来,按部就班,待募兵制开始实施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展开。军事屯田这项提议,因为在新占之地上已经实施,李世民的计划,以后新占之地上依然采纳此道,但其他内地物资可以方便供给的地方,军队还是不采取军事屯田的方式。

当然王易提出军事屯田的初衷即是如此,只提议后方物资供应不及的地方实行,可以非常方便供给的军队驻所,还是由朝廷通过各级州县进行供应。

由王易提议,苏定方主领的建立一支特别作战部队的建军方案,李世民是最先批准的,在王易忙着军备改革的事项时候,由苏定方当主将的、差不多与后世特种部队类似的新型军队,已经在筹建之中,正在选拔人员。所有军士都从驻扎在长安城内外的各卫军中选拔,选拔条件非常严格。

初步选拔的人员将定在五百人,这五百人训练出来后,看他们的训练成果再决定后续的规模。

许多方案正在或者即将实施中。王易知道,要实施这些军事改制方案,需要雄厚的财力、物力作基础,才能保证一切都能顺利实施,而初现盛世情景的大唐,已经基本能承受这些了。

贞观七年,天下遭灾,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但全国粮食总产量还是维护在较高水平,各地官仓内粮食储存量挺多,赋税收入也不差,因为各级官府救灾及时,百姓并没有出现逃荒现象,也没什么乱事起来。贞观八年,没有大灾,天下粮食再获大丰收,许多州县再次为无处堆积粮食而发愁,各地的粮价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天下间出现这样的景象,在朝议军备改制时候,李世民的有底气,朝中反对的官员也不多,最终得以实行。

与大唐盛世情景反差很大的是,周边的诸夷部落却因这些年的天灾,还有战事而遭到重创,许多部落在草原上无法立足,不得不依附大唐而维持生存,每年来归附的胡夷部落都不在少数。

八月,曾经在西北一带呼风唤雨多年的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举部来降。

阿史那社尔为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在贞观初时候,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领铁勒、回纥、同罗等突厥别部,贞观三年,因与反叛颉利可汗的薛延陀部作战失败,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城发展势力,以图自立。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灭掉东突厥,漠北大乱,此时西突厥汗国内部也是混战不休,咄陆可汗兄弟相争汗位,阿史那社尔乘机引兵攻打西突厥,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

在自封可汗后,阿史那社尔手下有十余万人,势力非常强大,因其向大唐示好,李世民派出使者封其可汗位,强大后的阿史那社尔仍不忘薛延陀反叛之事,不顾手下劝阻,亲率五万余骑攻薛延陀于碛北,交战百余日,不分胜负。时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立,派人离间阿史那社尔手下,阿史那社尔的部下苦于长战不休,多名重要人物被策反,率手下逃回西突厥,得知此消息的薛延陀可汗夷男纵兵攻击,阿史那社尔大败而逃,退走至高昌,手下仅剩万余人。

兵败后的阿史那社尔心灰意冷,畏西突厥逼迫,不敢在高昌久居,率残部向大唐请降。

李世民听从朝臣建议,特别是王易的建议,接纳了阿史那社尔的归降,将其残部安置于灵州一带,并令阿史那社尔到京任职,授其为左骁卫大将军,还将皇妹南阳公主许其为妻。

危难之际遇到这般待遇的阿史那社尔感激涕零,在李世民面前长跪不起,表示愿意一直效忠于大唐皇帝,一辈子任大唐皇帝驱驰。

阿史那社尔的请降具有连动效应,在其归降后,有不少在西北一带无力生存或者原本依附其他较强势力的部落,纷纷向我大唐请降,及至贞观九年下半年,前来归附的突厥部落计有二十余万人,这些归降的部落族人都被拆分安置,他们的头人俱进京任职。

除许多大部落来归附外,还有很多的西域部落或者国派使来长安朝贡,希望得到大唐皇帝的册封,连位于伊列河一带的处月、处密等西突厥别部皆遣使进贡。

李世民趁机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将大唐皇帝的天恩宣示给西域诸国,还有西突厥各部落,授以他们大唐的官职和爵位,并调停各部落间的争斗。

大唐在西域一带的影响力日增,这让与大唐接壤的吐蕃惶惶不安。

贞观九年底,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派出了以大论禄东赞为使者的使团来到长安,向大唐皇帝请婚,请求将公主赐嫁于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弃宗弄赞在亲笔信上还,若大唐皇帝许婚,吐蕃愿世世代代唯大唐为尊,以臣自居,岁岁进贡。

在禄东赞当殿表示此请求后,李世民立即问询于朝臣,是否许婚。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意见的是当朝驸马,皇帝面前的红人王易。

正在为遇到这千载难逢机会,并捞到第一个当殿发表意见而兴奋不已的王易,在得李世民应允后,马上就用他那高亢的语调,大声地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

“陛下,臣以为,万不可许婚!”在殿中诸臣惊异的目光中,王易昂首挺胸,娓娓而道:“吐蕃刚刚崛起,内部叛乱平息不久,对周围部落的征服也是刚开始,无论是周围的羊同、羌、苏毗、多弥等部落或者国都不愿意听服于吐蕃,与吐蕃对抗的。如今诸胡来附,吐蕃人认识到我大唐的强盛,他们正是寄希望与我大唐的联姻,提高其在周围部落和国中的威望!因此,陛下万不可许婚!”

“陛下,臣反对!”王易话刚完,魏征马上站了出来,驳斥王易的法,“陛下,臣觉得应该应允吐蕃人的请婚,吐蕃使者刚刚表称,若我大唐许婚,吐蕃愿称臣纳贡,世世代代以大唐为尊,以一个女子的下嫁,换取一个国家的称臣纳贡,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我大唐连岁起兵戈,这是有违天道人和之事,若能不动兵戈,就获取吐蕃的称臣纳贡,何乐而不为…”

“陛下,臣不认同魏侍中所的!”王易继续强势地辩驳,“弃宗弄赞雄才大略,刚刚即位几年就平定了内乱,并向外扩张,若听之任之,终有一天强大的吐蕃会危及我大唐。去岁我大唐出征吐谷浑的时候,就曾遭遇到吐蕃军队,他们觊觎青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大,是不可视的力量,我们应该趁其还未强大之时,将其力量削弱,而不应助长他们的力量。吐蕃请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攀附我大唐上国,提高在其他部落中的威望,以达到其威吓其他部落,让其他部落臣服的目的,我们不应让他们这目的实现…”

王易吞了口唾沫,在魏征没来得及辩解之时继续大吼“吐蕃人目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在请婚的同时,获取我朝先进的耕种水平和制造水平,提高他们的国力。如今的吐蕃只以牧业为主,没有什么种植业、制造业,若陛下许婚,他们必定能很方便地获取这些技术,那样他们的国力将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吐蕃人强悍的征战能力,到时一定会成为我大唐最大的边患,因此,我们万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吐蕃人的称臣纳贡只是个幌子,目的就是迷惑我大唐的君臣,到时他们强大了,定然不会遵从当初的承诺,犯我大唐边关的!”

到这里,王易心内有愤怒起来,不顾一切地大吼,“陛下,国家的强盛,边关的安宁是靠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战出来的,外敌的入侵也是靠将士们的奋勇作战击退的,而不是靠送女人的下嫁和亲来换取的!我大唐有千千万万善战的将士,若陛下要用女人的身体来换取边关的安宁、胡人的称臣内附,那千千万万的将士一定会蒙羞,臣等这些军中的武将,再也没有面目面对我大唐的任何一位女子!因此,臣请陛下拒绝吐蕃使臣请婚的要求…”

第六十四章 若想战,朕奉陪到底

王易担心的这些事,都是真实地发生在原来的历史上,文成公主下嫁,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和工匠,使得吐蕃国力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大增,最后终成大唐最大的边患,给大唐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依附大唐的吐谷浑被吐蕃攻灭,青海之地尽没于吐蕃;薛仁贵兵败大非川;刘审礼惨败青海被俘,终至身死;及至后来,大唐的京师长安都曾被吐蕃人攻占,吐蕃人还在长安立了傀儡皇帝

这些事虽然不能全怪与吐蕃和亲的缘故,但谁也不会否认,文成公主下嫁之时,带去的大量书籍和工匠,大大地促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