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吴王李元轨为霍王,豳王李元凤为虢王,陈王李元庆为道王,魏王李灵夔为燕王,蜀王李恪为吴王,越王李泰为魏王,燕王李祐为齐王,梁王李愔为蜀王,郯王李恽为蒋王,汉王李贞为越王,申王李慎为纪王。

任城王李道宗也被改封为江夏王。

贞观十年二月,李世民又下发诏令,以李元景为荆州都督,李元昌为梁州都督,李元礼为徐州都督,李元嘉为潞州都督,李元则为遂州都督,李灵夔为幽州都督,李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李祐为齐州都督,李愔为益州都督,李恽为安州都督,李贞为扬州都督。

这些被分封的诸王,年后大部即要离开长安,到封地上置官,包括还未大婚的李恪也是如此。

李世民在单独召见王易时候也威胁,在李恪去封地前,一定要让他完婚,也就是让选定的王妃王昙嫁过去。

对李世民的威吓加yin,王易只能屈服,答应一定听从李世民的安排,准备王昙的婚事。

不过他可是十万个不愿意让刚刚才十五岁,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的王昙嫁过去。心里话,王易还是挺欣赏李恪这无赖王爷的,也希望王昙能成为李恪的王妃,但希望王昙嫁过去在几年以后,而不是现在。李世民这样强迫,加上大哥王昂早就答应李世民了,王易也是抗不住,只得同意。

但在重新分封诸王的诏命刚发布不久,李世民又发了一份特别的诏命,在这份诏命中朝臣们发现,魏王李泰成了这些皇子里面惟一的一个特别例外,成年的皇子里面,只有魏王李泰不置官,也就是不要到封地上去,以金紫光禄大夫张亮为相州长史,行都督事。李世民以李泰好学,礼待士士。

李世民如此大的举动震撼了诸多皇子、亲王及朝臣们的心,许多人雀跃欢喜,一些人则忧心忡忡。李世民给予李泰的特例,让许多人想到当年时任秦王时候的李世民,李世民那时也被李渊允可以在府中置馆,从而有了著名的十八学士,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兵变。

因为李世给予李泰的特殊待遇,李承乾与李泰的矛盾日益尖锐,有点得意忘形的李泰也学李世民当年的样,广召有为之士到他府中,而李承乾也招兵买马,广笼有才之士。

兄弟两人间还时常起公开的争执,还令手下人在外面广传抹黑对方的话。

对于两个儿子间这般明争暗斗,李世民仿佛聋了瞎了一般,没有任何措施采取,这让王易吃惊不已,在疑惑难道历史真的走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了?

在李世民这些诏命公布后,又继续到兵部衙门去忙着事儿的王易也不断地接到太子李承乾,还有魏王李泰的邀请,让他这个妹夫多和他们联络,甚至还以探望长乐公主和刚出生的外甥为由,数次到王易府中来,试图拉笼王易。

对此王易早有对策,也记着当初李世民含蓄的警告,两边都不得罪,也不对两人表示亲近。

但皇城内起的风云让王易惶惶不安,不过后面发生的一件事,让王易松了口气。

贞观十年二月初,久病的太上皇李渊在大安宫病逝。

李渊病逝,原本打算在上半年让李恪迎娶王昙的李世民,也只好暂时把这事搁置了下来,因李世民要为李渊守教,而令太子李承乾监国,太子的地位暂时稳固,与李泰间的争斗也暂时平息下来…

第六十六章 火上浇油

“夫君,有没有听过我大哥和四哥之间的事?”刚刚激情过后一会,全身不着寸缕、挤在王易怀里的长乐公主冷不妨冒出了这么一句。

王易那正贪婪地在长乐公主生产后更加丰韵的身体上游走的手停了下来,眯着的眼睛睁了开来,刚刚还未完全尽兴的感觉也全消散了,盯着昏暗中长乐公主那满是担心的眼,轻声地问道:“丽质,为何问起这个事来?大哥和四哥,太子和魏王间并没什么,不要担心…”

怀孕后专事养身体、养胎,王晔出生后,亲自喂奶,还时常自己抚带孩的长乐公主,在李承乾、李泰、李恪等兄弟来看望她时候,也没多少时间和他们聊事,按理不应该知道李承乾和李泰之间争斗的事,也没有其他人会告诉她,为何今日会突然提出来呢?

长乐公主柔滑的手在王易的胸膛上抚摸,话的语气却很是担心,“夫君,别瞒我了,妾身知道,一定清楚其中的事,妾身也知道,是刻意避免与他们过多的亲近…这是为何?是不是父皇有什么特别吩咐于?还是看出了什么?告诉妾身吧,好不好?”

王易将长乐公主搂紧在怀里,温言问道:“丽质,这些事,就不要去操心了,有父皇在,还有那么多朝中的大臣在,他们会操心这些事的!”

“可是…他们是妾身的亲哥哥,同父同母的哥哥,我不希望他们起争斗!”

“是不是母后和起这事了?”王易反问道。

长乐公主点点头,“母后只是略略提起,母后…她也是很担心,只是这段时间母后又有了身孕,行动不方便,对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也没时间去管教,我真怕…”

王易将长乐公主紧紧抱在怀里,还在她脸上亲了一口,“有父皇在,有母后在,不会有事的!别去想这些事了,那是父皇要处理的国事,我和都不能参与进去,太子和魏王年岁都不了,他们知道事情的轻重…我只希望我们这一家子平平安安,其他的事,我们没法管,也管不了,可明白?”

“嗯!”长乐公主似懂非懂,但也听话地点点头,“的有理,父皇和母后肯定知道这些事,他们一定会办法阻止我大哥和四哥起争斗的,唉…不这个了,夫君,妾身累了,也累了,想睡觉了,若是…还…还不想睡,去雪儿姐姐的房中吧!”

王易摇摇头,“不去了,今晚我陪着睡!”

长乐公主满意地冲着王易一笑,闭上了眼睛,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王易却是没有睡意,皱着眉头想事儿。

时间已经是下半年了,离李渊的去逝已经好几个月了,对于皇帝来,并不需要和普通人一样守孝三年,李世民的孝期可以已经过去,但李世民不顾群臣的功谏,依然在守孝中,不理朝事,仍令太子李承乾监国,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温彦博等重臣辅佐。

因为李渊的病逝,王昙的婚事缓了下来,李恪等诸多原本要去就藩的皇子,也延缓成行,李承乾和李泰间的争斗也缓和了,这是好事,但不好的地方却很多。

因为李世民不理朝事,一心为李渊守孝,年初计划实施的一些新政都没很好地进行下去,特别是兵制改革的事,比较重要的计划都要李世民拍板才能实行,李承乾这位监国的太子,对这些事根本没有决策的权力,但李世民专心守孝,任何朝臣都不见,这让很多人抓狂,包括王易。

许多改制的计划都到了骨节眼上,因为没有李世民的意见,只能停滞在那里,接下来的事也不好做。前期的事基本都在正常实行中,而后续的事不能做,王易这样的官员有些无所事事了。

这关系大唐国力强大的事,王易可不希望中间有中断,他期望一直良好地持续下去,他和其他大臣一样,眼巴巴地盼着李世民能早日出来主持军国大事,但李世民却一点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让人泄气。这样的场面已经好几个月了,该处理的事都基本处理完毕,该实施的计划正在实行当中,自有其他官员负责,不能继续后续的事,王易许多时候闲着没什么事做,只能回家陪老婆女儿。

这日子过得虽然挺悠闲,但并不是王易所喜欢的。

与前面那些开发江南、鼓励商业的计划不同,王易夺军备改革注入的心血更多,他希望因为他的参与,有一支实力更加强大的大唐军队出现在历史中,无敌于天下,他不希望事情停顿下来。

让王易感觉焦躁的事还有其他,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他派出刺杀禄东赞的手下,自两个月前从青海传来消息后,就再没有新的消息传来了,这让王易整天提心吊胆,怕王听所领的手下没有完成任务,让禄东赞跑回了吐蕃,那样他可是要懊悔万分了。

他有点后悔没有派王复带人去了,以王复的经验和能力,有充足的准备之下,完成这个任务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唉,要是能借用苏定方正在训练,已经有了初步成就和规模的特种部队那就好了,禄东赞根本没有可能逃出我大唐勇士的追杀…只是一切不能如他所愿!

王易也强忍着不再去想这事,他依然坚信,王听能给他带来好消息的。

府中妻妾们的情况还不错,女儿、儿子也长得挺好,慕容雪所生的王子岑已经会走路,会开口叫爹爹了,这让王易很感欣慰。长孙凌刚刚前些日子生产,依然生了个女儿,这让她有点抓狂,在王易面前话的底气都失去了很多,也时常自责,为没能给王易添一子而自责。

苏燕也马上要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王易倒对妻妾们生什么不是很乎了,不过他也希望能再添几个儿子,以弥补一下后世时候只能生一个,而且只是女儿的遗憾。

妻妾们正当年轻,经他的调养,土壤又很是肥沃,若是他辛勤播种,再生十个八个儿子女儿出来不在活下,府中的经济情况又不错,生活富足,将他们养大一点不成问题。

在长孙凌生产后的一个月左右,苏燕也生产了,生了个儿子,让王易大喜过望。

在苏燕为王易生下第二个儿子王显后的一个月左右,李世民终于脱去孝服,开始重新听政。

这让包括王易在内的诸臣都松了口气,但李世民亲自听政后第一次朝会上,却做了一件很人非常吃惊的事,也让王易很是不解,他怀疑李世民这皇帝会不会因为死了老爹,神智有点错乱了。

在这次朝会上,李世民所做的让人意外的事还是关于魏王李泰的,不知是何人向李世民告发,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多有轻魏王者,李世民大怒,在朝会上当着众臣的面严厉相责。

“前隋文帝时,一品以下官员皆为诸王所颠踬,那时各皇子都是让诸臣非常忌怕,如今们却不愿意对魏王示尊,难道魏王不是天子之儿也?!以往时候,朕只是不愿意看到诸子们横行霸道,坏了朝纲,才对他们加以约束,今闻三品以上官员皆轻视之,平日也不愿意接待魏王的拜访,若朕放任他们胡来,难道不能折辱在朝的们吗?”。李世民当堂怒喝。

因宫中除了孝,这段时间魏王李泰的活动又趋于频繁起来,时常到朝中重臣府上拜访,但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魏征等重臣,皆对魏王报以冷脸,李靖干脆不让李泰进府,其他接待李泰的,也只是与其虚以委蛇,这让李泰感到羞怒,到李世民面前控诉过。

听李世民这样的怒喝,战战兢兢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皆惶恐流汗,上前请罪。

惊讶于李世民这般变化的王易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他记得好像原来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这么一出戏,但好像有人站出来指责李世民如此做是非常不对的,只是穿越过来时间太久了,以前熟知的历史事件都有点淡忘了。

就在王易惊异之际,已经请辞侍中,被委为特进的魏征站出来,抗辩道:“陛下此言差矣!臣以为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按古礼,臣、子俱一样也。春秋有云,王室的人即使身份微贱,也位列诸候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所有大臣也都以礼行事,皇子也是以礼行事,如何能羞辱大臣?若朝纲改坏,那才可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如今陛下圣明,包括魏王在内的诸皇子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陛下也不能纵容诸皇子这般胡来。陛下不能以前隋文帝之举来相比,文帝骄其诸子,使诸子多行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陛下效法吗?”。

魏征的话让李世民顿时无言,不再提关于魏王李泰的事,但依然气哼哼,冷着脸主持了后面的朝会。

所幸李世民在接下来的朝会中还是表现如以前一般,听取了群臣关于诸多朝事的禀奏,还做出了许多决定,听到李世民当殿解决了许多事,王易也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事可以继续下去了。

但李世民再做的事又让群臣不解,也让王易瞠目结舌,李世民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泰师,允许李泰乘舆到朝堂,给予李泰每月的花销比太子李承乾的还要多,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这些不太理智的做法,无异于火上烧油,让李承乾和李泰间有点缓和的争斗又起来了…

第六十七章 终得所愿

平康坊内的一酒楼上,正有两气度不凡的人在对饮却是王易和马周。

“晨阳老弟,某都好久没和你一道喝酒聊事了马周为王易倒了满满一杯酒,举杯道:“来,为你有幸娶了三个妻,又添了这么多子女,干一杯马周说着先饮为尽,满是羡慕,还故作一脸酸溜溜的神态摇摇头,叹息道:“唉!可惜,某只有眼红的份,真是人比人,气死了,哈哈……今日这顿酒,不应该是某请你,而应该你做东,请某喝个痛快才行

今日是马周窜到王易府上,在长乐公主、长孙凌等人白眼中,死拉硬拽的把王易拉出府,到平康坊一酒楼中喝酒解闷。马周来唤王易时候,说今日他做东请客,但在喝了几杯酒,发了几句牢骚,说了一些羡慕王易的话后,又觉得有点心理不平衡了,借着酒劲,要王易请客。

王易止住马周欲倒酒的手,一副正儿八经的神色,“我说宾王兄你这话就说错了,陛下不是同样为你指婚,将一貌美如花的姑娘家许以你为妻吗?你可知道,此举羡煞多少人,还有,王易嘴角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神色,学着李世民说话的神态,“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宾王兄,此话是何人所讲,你定是知道无1得陛下如此思量者,满朝文武里面,唯有你马周,马宾王也,你看看,即使身为陛下女婿的我,也无缘得陛下如此牵念,你以一介布衣之身,得陛下如此器重,短短几年得以居中书舍人的要职,要说羡慕,应该是别人羡慕你才是,是不是?哈哈,这顿酒只能是你请了……”

王易说着,又叨念起马周所写那份,被李世民极力称赞,并让许多朝臣们惊异的奏章,“……臣窃寻自古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政教,当之于可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