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易说着,又叨念起马周所写那份,被李世民极力称赞,并让许多朝臣们惊异的奏章,“……臣窃寻自古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政教,当之于可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不知其身之失。故纣笑桀之亡,而幽、厉笑纣之亡,隋炀帝又笑齐、魏之失国也。今之视炀帝,犹炀帝之视齐、魏也……,宾王兄,每每读你上呈给陛下的奏章,小弟只有佩服的份,打死我也写不出这般有深意的奏折,难怪陛下越加对你器重了,哈哈……”

这些年,马周不知上了多少奏折,这些奏折针对各方面的都有,包括呈请建议,提议时政,针砭朝事利弊,劝谏李世民,奏骇朝中官员的都有,每份奏折针对性极强,非常得李世民认可,大部的提议都被李世民采纳,所任官职升迁也是很快,短短几年,就升至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马周以一介布衣被初置官,几年内升至这个职位,速度可以说惊人的。

马周这个人做事非常敬业,得李世民重用后,抱着报知遇之恩的心态,勤勤恳恳做事,几乎心无旁弩,酒都喝得少了。特别是升了中书舍人的职后,马周更是整日忙碌,来王易府上拜访的次数也少去了,再加上王易也整日忙碌,两人一道喝酒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不过两人之间的交情还是如以往般没变,一道说话还会插科打诨,王易喜欢与马周这样的相处方式,他可不希望与马周的交往变成和其他人一样那么正式,那可少了很多味。

今日喝酒,两人趁着酒兴,也什么话都说,这味道还真的不错。

马周拿开王易的手,为两人杯中倒满酒,也不敬王易,独自先将酒喝了,再将杯中倒满,这才对王易说道:“我说晨阳老弟,你这是在打趣某,我如你这般年岁时候,还在到处吃白食,看你如今都身居兵部侍郎的要职,主领我大唐兵制改革的事,并有了许多成果出来,你说,我这个得陛下天天挂念的人,要不要汗颜?你所提的诸多利国利民的计策,朝中无论哪个大臣不是佩服之极?”马周说着,又露出一副有点无耻的笑容,“还有啊,晨阳老弟,你这些年得陛下的赏赐,可比某多上很多,想我马周,每年还要为府上的用度发愁,酒钱都被大幅压缩,哼哼……你说,像你这般钱多得没地方花的主,是不是该多请我喝几次酒?”

看马周同样一本正经的样子,王易再次忍俊不禁大笑了起来,“宾王兄,你怎么到小弟面前来哭穷,为何不向陛下哭诉呢?若陛下听到你这般说,保证会特别赏赐你一些酒钱,不会让你喝不上酒,哈哈……既然你这般说,那今日这酒,就小弟请你喝了,不过……”王易停了下来,看着满脸喜色起来的马周,“只有这一次,没有下次,不然小弟就将中书省马舍人请人喝酒,但喝至正酣时候,却想赖帐不愿意请客的事传出去哈哈。

“哈哈,马周也跟着大笑起来,“晨阳老弟,你这招可真狠毒,那可要了某的命,嘿嘿1来……我们喝酒,今日都没什么事,我们不醉不休

“来,干了王易也马上举杯!

两人又连干了几杯,看看边上已经有好多酒壶了,马周还在大喊让酒保上酒。候在门外的小二马上为两人送来了几壶酒。

小二把酒送来后,马周却把小二打发走了,不让他候在他们这个最靠近里面的包房外面,王易有点纳闷马周这举动,在看到这位已经喝了不少酒的仁兄那沉着的表情后,王易也明白过来,马周要和他说重要的事了。

王易也马上叮嘱守在门外的王华、王周等人,没有他的吩咐,不要让任何人靠近。

“晨阳老弟,听说这些日子太子和魏王时常到你府中拜访?”

一点都不意外马周这样问询的王易淡淡地说道:“长乐公主产后,太子和魏王数次来府中探望他们的五妹,还有小外甥,这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如此说不错,但这段时间,太子和魏王的行动却甚是异常,连某这样一个官职低微的人府上,都数次来访!你说,你的这几位舅子是要做什么?”马周说完,闪着精光的眼睛盯着王易。

“我也不知道他们要做仟么王易依然口气淡淡,还为马周倒满了酒,举杯干了自己的酒,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小弟觉得,宾王兄定是明白其中的原因,何须问我呢

马周微微的一怔,自嘲地笑笑:“某是弄不清,陛下如此做是何意,唉……某已经写好了奏折,想劝陛下别这般做……”

“宾王兄,千万不可王易吓了一跳,马周怎么想到淌这趟浑水里面去了。

“为何?”马周满脸疑惑。

“陛下如此做,自有他的道理,这事我们不要掺合进去。”王易满脸凝重的神色,“宾王兄,希望这次你能听我的,我们看戏就行了,什么也不要做

马周没回话,依然满脸疑惑地看着王易。

“想必陛下也肯定希望看到我们如此做的王易恢复了淡淡的神色。

马周恍然,脸上露出了笑容,“某明白了,多谢晨阳老弟解惑,来,我们喝酒……哈哈

王易也大笑着,继续和马周痛饮。到最后不知喝了多少酒,昏头晕脑地回到府中,被众妻妾一顿数落,王易只能打得酒嗝,陪着笑向妻妾们道歉。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冬天。

在王易焦急的等待中,西北终于有消息传来,那是检校青海大都护段志玄送来的六百里急报,段志玄在急报中说,被我方逐出境的吐蕃使团在出青海境,过河源后,遭遇不明身份的流匪袭击,包括吐蕃正使禄东赞在内的使团大部成员被杀,所带财物被抢,零星的几名成员被接应的吐蕃军队救走,吐蕃军队快速回撤,段志玄不敢大意,在飞报长安的同时,立即命所领的军队加强戒备。

得此消息的李世民非常震惊,严令段志玄严加戒备,严防吐蕃人可能的犯边,同时令段志玄派人调查此事,一定要查清是何人所为。

禄东赞所领的使团成员大部被杀,这虽然让李世民解气,但他也有隐忧,担心吐蕃人将此责推到我大唐头上,以至兵戎相见。说实话,李世民并不惧怕与吐蕃的战争,但不希望战争在现在打响,即使要与吐蕃发生战事,也待兵制改革有成效出来,军队的战力大幅提高以后。

虽然不喜欢现在与吐蕃有战事,但防备还是要做好的,特别是刚占领的青海一带,是吐蕃人觊觎的重点,必须要加强防备。

收到这消息,王易是高兴的差点跳起来,与王复两人关起门来,为王听等人得手而好生庆贺了一番。手下的人,到这么远的地方去执行秘密刺杀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没有让任何一方探知行踪,如何能不让人高兴,特别是除去禄东赞这个对吐蕃来说极其重要的人物,熟知历史的王易可是得意异常,他知道此举对吐蕃造成的打击会有多大。

临近年底时分,在王听等人出去将近一年时分,他们终于秘密回到了长安。

更让王易惊喜的是,此行竟然没有折损一个人,出去的五十五个人,全部平安归来,这是奇迹。

第六十八章 初步成就

禄东赞在得到吐蕃大军接应前被不明身份的流匪所杀,此事让大唐和吐蕃都受到极大的震动,为防万一,我青海一带及松州、叠州一带的边军做好了吐蕃入侵的准备,但吐蕃人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再加上已经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李世民也下诏,解除了边境的战备状态。

来年春后,一切都似乎如旧,仿佛吐蕃使团并未踏上大唐的土地,青海之地也未出现过血腥,吐蕃人没有一点动静,高原上的牧民们依旧在准备着春草萌芽时候转场放牧。

但大唐的边关,与比往年相比却是稍稍加强了戒备,特别是与吐蕃接壤的各州城。

新的一年,又有新政实施,王易在年前所提的一些关乎军事民生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包括王易琢磨许久,最终得到李世民认可,并在朝议上通过的科举制度的改革,也逐步开始实行。

新的科举制度与改革前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自此开始的科举考试,都采取糊名和誊录,也就是考试时候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考试结束后每名考生的试卷都由主持考试的礼部使人重新誊抄,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糊名制和誊录一经提出,即得到李世民的认可,虽然在朝议时候被许多有世阀大家背景的官员反对,但经过大臣们长时间的辩论后,最终得到通过,并作为制度确实下来。

新的科举制度也确实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极科举考试制度。州试就是各州每年举行一次的应试;省试就是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差不多就是以前一直实施的科举考试,放在每年春天进行,也称春试;殿试就是由皇帝直接主持的考试,但不是每年举行。

殿试及弟的进士,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即可直接授官。

王易所提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依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再结合他所熟知的后来宋、明等朝代那些被后人称道的科举制度改革的措施,向李世民提出来的。原有的明经、进士等科同样保留,但每科所要考的科业也不仅仅只诗赋、文章,还有许多关于民政军事方面的东西,可以与原来的已经有很大不同,知识面开阔了许多。

诗做的好,文章写的不错,不一定就能当个好官,还需要其他诸多的才能,这是王易提出这般改变的最主要理由,并以自身加以明,李世民非常认可王易所提的,王易的另外一个丈人长孙无忌也很赞同他这番提议。首发

王易所提的诸多建议能被采纳,除李世民认可外,长孙无忌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王易在这些年这么多不平凡的表现,长孙无忌从最初对王易抱着本能的冷淡,到后来的认可,在到后来的非常赏识,到了近几年,长孙无忌对王易可以表现的很亲密,许多大事不与几个儿子商量,而找王易细谈,并问询王易的主意。

长孙无忌这般改变,让王易惊喜的同时也有想法,也对长孙无忌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许多事做出决定前都会去问询长孙无忌的主意,尽可能地表现出对这位权倾朝野的丈人的尊重,并进一步得到他的认可和欣赏。

长孙无忌的几位儿子对王易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抱着敌视,只不过慑于长孙无忌的威严,平时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王易所提的除了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外,赋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改动也被采纳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征税的主要方式改为以田地多少计税,而不以人头计。

除了这些,王易提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变革,包括军队的组成、建制、后勤供应、武器制造、武器的制式装备、军官的升迁等方面的,这些是王易在最大程度地问取了李靖等军中大佬,结合他们的观点,再问询了长孙无忌后,得到长孙无忌的认可后才提出来的。

因酝酿之时就征询了许多朝中重臣的主意,还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在朝议时候,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在他所提的诸多建议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后,王易都有一种错觉,是他在主导了大唐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些新政的施行让王易沾沾自喜,但其他一些新的政策推行却让他挺是郁闷、

差不多在新的一年春后,李世民不顾众臣的反对,下诏令荆州刺史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同时委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等十四人为各州刺史,也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在世袭令下发的同时,改封了这些官员的封爵。

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国公,李靖被改封为卫国公,房玄龄改封梁国公等。

这件被许多大臣反对的事被强力推行,让许多人感觉到的异常,差不多在同时,李世民推行的另外一件事让朝中许多大臣感觉惶惶。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的新氏族志成,这本新的氏族志重新划分了姓氏的尊贵,专以今朝品轶为高下,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原先最尊贵的崔、卢、李、郑、王等诸族为第三。

此志一公布,朝中哗然,一些有世家大阀背景的大臣群起反对,也遭到了民间许多人,主要是崔、卢、郑、王等四大家族所分居之地士族的反对,不过李世民不听任何人的劝谏,一力推行此志。

李世民的一些举动让王易挺是不解,不过他到底有着后世人的心境,再加上熟知历史,知道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做出让人无法理解事的时候,他们许多时候都是从皇权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天下百姓角度考虑问题的。

这些遭到许多大臣反对的大事王易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他只提建议,劝谏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怒皇帝的事,还是让魏征、萧瑀等不怕死的人去干吧!

王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被李世民采纳,那就是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吐蕃,以抚慰之名打探吐蕃国内情况,李世民在春天时候做出决定,派出了以鸿胪少卿冯德遐为使者的由数百人组成的抚慰团,前往吐蕃逻些城,慰祭在归国途中不幸身死的大论禄东赞。

这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使团,使团的大部成员可以都是间谍身份,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探吐蕃的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在逻些城设立据点,随时打探吐蕃国内的动向,并传来长安来。

禄东赞当殿的威胁惹恼了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对吐蕃产生了警惕,这些年吐蕃对外扩张的势头确实非常强劲,边上的党项、白兰等诸羌都臣服于吐蕃,只有一些离大唐境不远的部落,因为主动向大唐示好,吐蕃人慑于大唐的兵威,才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

但暂时不动手不表明吐蕃人不会动手,被王易动,认可了吐蕃是我大唐非常强大敌人的李世民,也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派出使团是一项,加固与吐蕃接壤地城池,令边军加强戒备是第二项,当然军备改革这可以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大唐军力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就不怕吐蕃人的入侵了,甚至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