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1第一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第1节: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第1 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为什么要工作
◇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正是我最大的“幸运”。
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松风工业,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
这种“极度认真”的工作状态,在旁人看来,真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体验。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心弦。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这一行为的神圣性。
同时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你们承担着对未来的责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恶劳,不要逃避困难。希望你们秉持一颗纯朴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时你们或许会感到疑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当此时,希望你们记住下面这句话: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第2节:工作造就人格(1)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这一点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胜枚举。只要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 于完善人的内心。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值得玩味:
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颠岛上,有一个未开化部落的村庄,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纯朴的劳动观:“认真劳动能塑造美丽心灵”,“美好的工作产生于美好的心灵”。
第3节:工作造就人格(2)
在这个村落里,主要的劳动内容是烧荒农业,作物是甘薯。
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工作是苦役”这样的观念。村民们通过工作追求的目标是:“工作得到的美的成果”和“人格的陶冶”,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完美,并由此磨炼自己的人格。
村民们互相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作物的长势以及泥土的气味,气味好闻的被夸为“丰登”,气味难闻的则被贬为“不毛”。
经过这样一番评价,田地耕作得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也就是说,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是通过劳动的成果——田地是否整齐,作物是否丰收,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田头工作出色、工作成果显著的人,就被认为是优秀的人,是人格高尚的人。
对他们来说,劳动是获取生活食粮的手段,但同时又是磨炼心志、修炼人格的手段。“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这种简朴却切中肯綮的劳动观在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
而在给人类带来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这一点在《圣经》一开头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达得十分清楚。
他们是人类的祖先,因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实,被赶出伊甸乐园。原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开始劳作。
在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里,人们是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于是劳动在人们的意识里成了一种负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说,对于欧美人而言,劳动本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然而在日本原本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不仅如此,过去的日本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劳动。他们认为劳动虽然艰辛,但却能带来喜悦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劳动是高贵的行为。
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做是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可以说多数日本人都曾经抱有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西方化,日本人的劳动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本章开头所提到的,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劳动是“必要之恶”。因而许多日本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第12节:要每天反省
要每天反省
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实践并不简单。
说来可悲,不管人怎样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觉中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一般人往往做不到把思善、行善贯彻始终,除非真正的圣人君子。
在这一点上,我虽这么说了,但我同样也做不到。
为了自我诫勉,为了不让邪恶之心轻易地控制自己,不知何时起,我就采用了一种自诫的仪式。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这一类邪恶的念头在心中冒头时,我就立即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我年轻时就开始做这种努力。
例如,稍稍表现出傲慢,或者吹了牛,或者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夜里回到家里以后,或者第二天清晨起床后,就会对着洗脸的镜子,严厉地斥责自己:
“混账!”
然后又反省说:“神啊,对不起!”
就这样自我诫勉,内心宣誓从明天起继续保持谦虚的态度,改正错误,重新开始。我从年轻时起就养成了这样反省的习惯。这种习惯起到了修正轨道的作用,使我至今的人生,没有脱轨,仍能勇往直前。
重要的是,要努力去思善、行善,而同时一旦动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反省。通过反省我们就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
对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后记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第11节: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人很容易骄傲自大,因为人是一种充满烦恼的动物。人若想要提升心志,重要的是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
人的烦恼据说有 108种之多。
其中“欲望”、“恼怒”、“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它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称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
“想获取比别人更多的金钱”、“想得到比别人更高的评价”——无论谁的心里都潜伏着这样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恼怒”。“为什么这么不如意?”人们接着就会发泄“愚痴”和不满。人是不幸的动物,生活中总是被这“三毒”所支配。
然而,人生在世又少不了这“三毒 ”,它们如果根本不存在,人就无法生存。因为人有血肉之躯,为了生存,这“三毒”又是必要之心,是自然赋予人的本能。比如,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人要满足自己的食欲,对攻击自己的敌人要表达愤怒,要在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状态时发泄不满,这些都无法戒除。
但这“三毒 ”却切不可过度。唯有拼命地“工作”。
“三毒 ”不能完全排除,但却必须做出努力让毒素稀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独一无二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工作”。
“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 ”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工作”就类似于修行。而实际上,释迦牟尼提倡的进入悟境的六项修行——“六波罗蜜”,其中之一的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地工作。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第10节: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在现在这个和平富裕的年代,强迫劳动已经消失了。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不好好工作、懒懒散散过日子,会给人生带来什么呢?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假设你中了彩票,得到了一大笔钱,足够你玩乐一辈子。但你必定会感觉到,这样的幸运并不能带给你真正的幸福。
没有目标,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乐,如果长期持续这种无聊的生活,你不但不会成长,而且会丧失自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长此以往,你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就会恶化,你将找不到人生和工作的意义。
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
在距今40年前,京瓷公司首次在股票市场上市。之前的辛苦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同时自己赤手空拳创建的公司进入了一流企业的行列,我沉浸在无限的感慨之中。
于是就有人劝我从此好好玩乐,过轻松愉快的生活,他们说:“反正资产也有了,从现在开始不妨放松休假,通过兴趣和余暇寻找快乐,你看怎么样?”
的确,最近有些风险企业的经营者们,依靠自己的才能发展了事业,股票很快上市。他们将自己的原始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得了巨额财富,尽管只有三四十岁,就已开始考虑退休了。
京瓷上市时,我所持有的原始股还一股未抛,而发行新股所获的利润全部归公司所有。当时我还不到 40岁,但我思考的是趁上市的机会“从今以后得更加努力地工作”。
上市后,我不仅要继续为员工及其家属谋福利,还要为普通投资者的幸福做更多事。不仅不能休闲放松,我负的责任还将更大、更重。
我认为,上市并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企业从此以后必须更好地发展。所以在上市时,“回归创业的初衷,哪怕汗流浃背,哪怕沾满尘土,让我们同心协力加油干!”我一边鼓励员工,一边也在自己心中重新下定了决心。当初的这些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第9节: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拼命工作会给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的未来,即使这个道理你理解了,懂得了,但因为人本性中就有好逸恶劳的倾向,所以“工作令人生厌”、“能不工作最好”这种念头时不时还会冒出来。
本来人这种动物,如果放任不管,就会流于安逸;只要可能就总想逃避苦难。这种基于人的本性、追求安乐的习性,我想不管是我们这些成长于战争年代的人,还是现代和平富裕时代的年轻人,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过去和现在很大的不同是,在迫不得已的、我们那个时代,即使你讨厌工作,现实环境也逼得你不得不努力工作。
我青年时期的日本,社会环境比今天不知严酷多少倍。无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