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灾难和幸福,都只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大自然不懂两者的区别,它只知道循着自身的规律运行,人类只是这种规律的产物,是它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只有尊重自然,人类才会拥有选择幸福或规避灾难的前提条件。
自人类诞生之日,灾难和幸福一直都在交替运行,这种人类社会的规律谁能够超脱呢。谁的生活又不是苦乐交织呢。灾难是另一种生存环境,这种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如果没有,灾难离人类就不会太远。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假象,因何断定灾难的影子没有潜伏在我们身边。
“我盼望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更盼望人们能早点警醒吧。”霍老师彻夜难眠,苦苦长思。
学生晶莹和女儿萱颜都得了非典,可她们只是受害者,谁是罪魁祸首呢?霍老师不敢想,如果她们……这无情的现实自己将如何承受。
互动留言:
“没有谁是绝对的权威”,方岩这话说得太好了。不论是生活还是教育,面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这是人要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独立人格开始形成的标志。记住,专家的意见永远都是不一致的。在教育上,我们同样需要学会判别、学会吸收、学会创造。
文末霍老师关于灾难与幸福的所思所想,其实就是生活对我们的教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这种无处不在的教育,人格其实正是在这种完整的教育下形成的。这使我们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育就是生活”的内涵。
“春江水暖鹅也知”
我看着晓桐温顺可爱的样子,开始给她讲课,“《春江小景》那幅诗配画,你还有印象吧。”
“印象深极了,是凤亮老师给我画的。”晓桐一脸认真地说。
“不错。但是,这画最初不是我画的,诗最初也不是我写的,当然这你都晓得了,学初一课本第二册的时候,我就给你讲过嘛。宋初的和尚惠崇作了幅画,他身后有19年吧,苏东坡出世了,长大以后看了惠崇的画,就写了首题画诗,原题叫《惠崇春江小景》,后来不知谁给改成‘晚景’了。那首诗还能背吗?”
“上午看画的时候,我不刚复习过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晓桐得意地盯着我。
“更不错了。你记性不次于我呀,学生真好。你给我好好听着,接下来才是故事的开端呢。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学者毛奇龄先生,写过一本《西河诗话》;乾隆年间的进士袁枚,你在初二第四册肯定学过他的《黄生借书说》吧,他写了本《随园诗话》。这两个学者都比较长寿,毛活到93岁,袁活到82岁,毛死的那年袁出生了。袁枚在诗话的第三卷记载了毛的一段佳话。”
“那肯定的,都是大学者嘛,互相吹捧得很酸吧,就像你跟我一样。”晓桐猜道。
“是啊。可他俩和你我不一样,我们是啥关系呀。问题就出在‘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上,你猜毛怎么说。他真是有点莫名其妙,‘凭什么东坡家的鸭子先知啊,俺家大白鹅还不如他家鸭子聪明不成?就冲鸭子那个笨样,走起路来屁股一跩一跩的,跟文人转文似的,能比谁先知呀?因此这句如果改为‘春江水暖鹅也知’,就比较合乎情理。”我也学着鸭子跩了两下。
我还没讲完,晓桐已笑得趴到桌子底下了。我见她这样子觉得好玩,便也止不住笑声了。“你别这样行不行,让我笑得肚子疼。”我还直劝晓桐。
我的同桌金英座位刚调过来没几天,她学习成绩很差,每次班里张“考试排行榜”,她都在倒数的位置。这对她其实已经是一种伤害了,因为这种教育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师生牢固的分数观,分数决定一切。老师这样安排座位,是想学习好的和差的搭配,能够传帮带吧,可惜我虽然成绩好却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好学生”。金英因为我们的笑有些不安,便碰一下我,问:“你们没在笑我吧?”
我头都没侧,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谁屑笑你啊。”
没有意识到,这简单一句话像一把利刃,刺透了金英的自尊。不管成绩好坏,人格和自尊都是同等高贵的呀。这是多么重的伤害,是我伤害了她,还是教育伤害了我和她,伤害了更多的人?
金英趴在桌面上哭泣,“没想到你这么看不起俺来。”
我还是没在意,继续给晓桐讲我的课,“刚才讲到哪儿了。”
这会儿晓桐已经直起了腰,“那个大学者可真是个先知啊,笨得跟鸭子一样的先知。要照他这样推理,毛泽东有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那还不得激起公愤哪,没到过长城的好汉也有很多呀。学者都这么蠢吗?”
“很好。我这学生举一反三哪。你比袁枚可聪明多了。袁枚要是只丑小鸭,你就是只白天鹅了。”我笑道。
“哎,不对啊,袁枚怎么也成了鸭子呢?”晓桐不解。
“因为袁枚误解了毛的意思。”
“啊?怎么会呢,袁枚也是大学者呀。”
“你刚才说对了,学者们都这样。毛其实是说苏东坡仿效了一句唐诗‘花间觅路鸟先知’却没仿好,鸟儿自由飞在空中,的确要比人看得远,比人先知道路在何方,可是鸭子比谁先知道春江水暖呢。水里的鱼啊鳖啊连虾米也知道啊,‘水货’都知道。看来他是着眼于一个‘先’字。袁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演绎了,就成了‘鹅也知’的‘佳话’了。后人又以讹传讹,毛就背上了黑锅,显得很没面子。”
“可是,毛说凡是生活在水里的东西都知道冷暖,这当然也包括鹅了。袁枚具体这样理解没错呀。老师您说呢?”晓桐这一质疑倒让我吃了一惊。
“好!好学生。就要这样大胆质疑问难。学问嘛,本来就没什么定论,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你很有长进啊。”我由衷赞佩。“钱钟书先生特意研究过这段‘佳话’的来龙去脉,他很欣赏苏轼这句诗,说这是由实及虚,和‘鸟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也是他的个人见解,学问无法一统天下,谁都不是绝对权威。学问统一了就不会进步了。”我长吁一口气,“终于走出来了,起码得自圆其说吧,不然对不起学生啊。最后的结论还是你这个学生带给老师的启示呢。好,我的讲课到此结束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毛奇龄是不是个迂夫子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今天抱定‘春江水暖鹅也知’的还大有人在哟。还有,师生之间就该像我们这样是平等的,而且可以轮流坐庄呢。”
晓桐却娥眉一挑,“我觉得你和我大不一样。”
我生出满腹狐疑,“到底哪儿不一样,我俩之间难道不够默契吗?”
互动留言:
孩子讲课也大有潜力可挖呢,何不有意识地开发一下,这样孩子就可以主动地学习和研究。这就是想方设法调动他内在的动力。
“春江水暖鹅也知”不仅仅是一个笑料,而是像一个寓言。同样一句诗,有人叫好,有人说孬,所谓言人人殊。如果不是积淀了人云亦云和崇尚权威的文化传统,如果每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得到进一步的解放,那么我们看到的景观就更加丰富和多元。因此,毛奇龄的质疑精神同样是非常可贵的。如果孩子也这样挑战权威或者质疑问难,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千万别不能容忍。
非典是“以人为本”的产物
方岩率领的抗非特别报道组,赴小汤山医院采访。他们跟随“首都人民献爱心”物资捐赠车队进入封闭的院区,却被挡在了隔离栏外。
“嗨,是方岩吗?”这一声呼唤把戴着口罩的她吓了一跳。
栏内一个女医生向这边跑了过来,和方岩保持一段距离,“没认出我来吗?我是毛毛。”
方岩高兴得差点没跳起来,“太好了,原来你也在这里,真没想到。”
“我在这里是挺好的,一点没事儿。”
方岩感觉自己有点失口,“不是,我意思是说,我很高兴见到你。”
毛毛笑出了声,“高兴得话都越说越见外了。都是霍老师家的孩子,怎么说都无所谓。”
这话也把方岩逗乐了,“不过,我先问你,你们在这里危险大吗?”
“要说一点儿没有,那是假的。比如说要求我们与病人至少保持两米的谈话距离,可这实际做不到。我们不能离病人太远,而且我们还要给危重病人喂饭、喂药、擦身什么的。不过我们穿着三层的隔离防护服和鞋套,还戴着护目镜、口罩、帽子,全套,跟太空人似的。真没事儿,我刚才不是跟你客气。”毛毛语调轻松。
“那你刚来的时候,也这么乐观吗?”
“不用说刚来了,就是来之前,战友为我们送行,他们都掉泪了。我就劝他们,我说小汤山的隔离条件是最专业的,我们去没什么危险,一定给世界创造一个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奇迹。你信不信?”
方岩的心情也放松下来,“今年的‘5·12’护士节你们过得好吗?”
“这一年的节日今生都不会忘记,战斗中的节日让我们更体验到存在的价值。之前总理来视察的时候,还跟我们握手祝福呢。”
方岩想起了一点什么,“晶莹和霍老师的女儿萱颜得非典住院了,你知道吗?”
“什么,病情严重吗,在哪家医院?”毛毛急切。
“她俩还在同一家传染病医院,晶莹作为危重病人就要转到玲玉那家医院了。”方岩沉重,“有多少像晶莹这样的天使,是在病中为自己过节。”
“萱颜的状况好转了吗,她本来今年要高考的呀。”毛毛有些惋惜。
方岩摇了摇头,“萱颜的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今天就打电话问问那里的医护。但愿她也早日转危为安。”
毛毛望着院区优美的景色,若有所思,“方岩,你刚才提到护士节,也就是南丁格尔的生日,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位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和我们的霍老师有许多相通之处。她们身上的人格魅力竟然是那么相似,惊人的相似。你觉得呢?”
方岩深深地点头,“你的领悟太深了。她们都属于全世界。”
霍老师是从今天的报纸上看到,原来晶莹就在女儿所住的那家医院。女儿的病情也在恶化。
当那天萱颜见到被送进病房的晶莹时,那感觉真是亦惊亦悲,患难与共。她最担心的就是晶莹也倒在非典面前,当初如果她不去晶莹那家医院做手术,也许就得不上非典,而得了非典不去那家医院是免得传染给晶莹她们,因为那不是传染病医院哪,很容易就会被非典击倒。难得这么懂事的孩子。作为护理过首个本院接诊SARS病例的白衣卫士,晶莹还是中弹了。
开始她俩还能相互鼓励,共渡难关。渐渐地无力言语了,她们只能用眼睛说话,互相看着对方,也是一种力量的传达。
霍老师再次拨通了玲玉的电话,声音有些凝重,“报上说二十多位专家给晶莹会诊了,结论是晶莹得病都快一个月了,血清治疗可能不太奏效,而且至少需要1000毫升左右。”
玲玉有点着急了,“可是有过一个多月以后施用血清疗法也见奇效的先例呀,需用量肯定没有那么大,几百毫升也会有效。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呀。二十多位专家?说句心里话,我真担心他们人多盖塌了房啊,一人一种意见,怎么统一得起来呢,怎么立刻进行有效治疗呀。您放心,我马上向专家组建议。转院的事,院方也正在处理。”
晶莹的病情牵动着众多市民的心,一些非典康复者和健康人纷纷致电医院和媒体,愿意捐出自己的血浆。晶莹工作的医院也正在从痊愈者捐献的血浆中提取约300毫升血清,准备给晶莹送去。
霍老师也觉得晶莹的治疗出现了一丝转机,只能寄希望于出现奇迹了。
奇迹不能依赖天赐,结果如何只在于人为的能量,他们的决策和能力。我们似乎创造过很多人间奇迹,每一次“辉煌”其实不过是对失误的弥补,对差错的矫正,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每每惨痛过后必是荣光与辉煌,如此自我标榜又怎能不伤疤未好已忘痛?迎接一场灾难,是人类的耻辱,甚至可能咎由自取。战胜灾难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仅仅进行一场自我疗救就总想彪炳千秋,这就是人类的谦逊美德?没有勇气自我否定,总是习惯自我吹捧,那么灾难就永远都教不会我们什么,我们不会成长不会进步。
我们只会坚持本末倒置的“以人为本”,在这个星球甚至宇宙中,只知道以自我为核心,这是违背客观世界科学规律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会顺应人类的需求,我们只能去认知自然、适应环境、遵循规律。对于大自然,人类永远都无法战胜。因为人与自然之间,本不该是斗争和对立的,只有走向和谐统一,人类的幸福才会长久。而“以人为本”,不啻苛求天遂人愿,要自然向人类看齐乃痴人说梦,只会自取末路。“以人为本”,只能使人与自然越走越远,最终走向对立,走到反面。地球不是围着人类转,“以人的发展为本”,给人类、地球、自然带来了灾难。谁又能说,非典不是“以人为本”的产物?
晶莹的性命系于一发千钧,奇迹诞生的机率宛若游丝。霍老师的心中牵挂何日得解?
互动留言:
自我反省是使人进步的阶梯,是通达成功之路的基石,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不懂得时时反省自己,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最没素质,不可能修养完善、人格健全,教育的目标就不会实现。这种反省只能从老师和家长做起,给孩子一种示范。
不要曲解了“以人为本”的本意,它不可无视自然而纯粹以人为核心。人不可以单独存在,只能生活在大千世界的规律当中。这些规律就是本质上的环境。在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以人为本。而教育的以人为本,更须探求天性。
潜能的“基因序列图”
“瞧你紧张得那样儿,你担心什么?”晓桐诡秘地笑笑,“我是说可能你的大脑结构和我不一样。”
我一下释然了,“原来如此。当然不一样了,这是好事呀,不一样才能互补啊。”
这时候,我的前桌秀香敲了我后背一下,“哎,我看看你的物理课本,你都做过什么标记?”
我刚想回过身去给她找书,晓桐伸出右臂一把扯住了我,“别动,咱不给她。”
晓桐和秀香是要好的伙伴,秀香也没生气,只是笑着逗她,“哟,谁跟你论咱哪?”
我怕她的话让晓桐尴尬,便关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