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早就应该懂得,要尽早培养你的孩子的自立品格,教你的孩子早些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创业的本领。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立业才能图强——触龙劝说太后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发兵攻打赵国,一连攻下3个城。形势紧迫,赵国难以招架,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只要赵国派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是可以派兵援救的。
这时,赵惠文王刚死,孝成王即位不久,大权由赵太后掌握。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赵国虽危在旦夕,但她仍不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做人质。许多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提意见主张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但都碰了钉子。赵太后恼火地说:“以后谁要再来说这件事,我老婆子就用口水吐他的脸。”
左师触龙求见赵太后。赵太后估计他也是来劝说的,憋着一肚子气等他进来。
触龙漫步走进殿来,到了赵太后面前,首先谢罪说:“老臣生了脚病,很久没有见太后了,太后可好?”寒暄几句之后又和赵太后说了一些闲话。等到赵太后的脸色稍微平和一些,触龙就提出要求说:“我的小儿子舒棋很不能干,但是我的年纪大了,又很喜欢他。恳求太后赐他当一名保卫王宫的侍卫。”
赵太后说:“好,孩子多大年纪了?”
触龙说:“15岁了。虽然年纪小些,我希望在我没有死之前把孩子托付给太后。”
赵太后问:“你们男人家也爱孩子么?”
触龙说:“我们爱孩子的程度超过妇人。”
赵太后说:“妇人和男人不同,爱孩子要超过你们好多倍呢。”
触龙说:“我以为太后爱女儿甚于爱儿子。”
太后说:“你错了,我还是爱小儿子爱得多。”
触龙说:“父母爱子女,总要为他们做点长远打算的。太后送女儿出嫁到燕国做王后的时候,拉着她的衣裳哭泣,这是因为舍不得她远离。走了之后,也并不是不想她。可是每次祭祀的时候,总是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这不是替燕后作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孙相继为王吗?”
赵太后说:“是的。”
触龙问道:“从现在算起,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称王之时,赵王的子孙封爵位的,有几个还保留着他们的爵位呢?”
赵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又问:“不但是赵国,别的诸侯的子孙封候的,能保住爵位的有没有?”
赵太后说:“老身还没有听说过有没有。”
触龙说:“这就是说,祸患近一些的,轮到自己身上;远一点的,轮到子孙身上。难道王家子孙的统治都是不好的吗?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高但毫无功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付出努力。现在太后给了长安君尊贵的爵位,很大的权力,封了他肥沃的土地,赏给他许多宝物,却不教他趁现在的时候为国家建一点功劳。等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怎么还能在赵国立足呢?所以,我以为太后为小儿子打算的眼光太短,爱儿子还不如爱女儿呢!”
赵太后醒悟地说:“你说得对。男儿应当闯荡立业,在家里厮守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她命仆人给长安君备了车马,立即到了齐国。齐国出兵,秦兵闻风而退。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恩格斯
你必须打胜仗回来——岳飞从严教子的故事
岳飞(1103…1142)是南宋抗金名将。
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金兀术把披着重错的15000名“铁浮图”摆在正面,“拐子马”布列两翼,妄图与岳飞决一死战。
岳飞知道,金兀术是金兵中赫赫有名的勇将。他足智多谋,极为狡猾。这一仗是个大硬仗,十分危险。面对强敌,派谁去呢?他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岳云。
岳云12岁从军,16岁那年跟随父亲征战。他手舞80斤重的两柄铁锤,一上一下,似舞梨花,每次攻城首先登城,曾连续攻下几个大州,立下首功。因此,小小年纪便获得了“赢官人”(即常胜将军)的称号。
岳云屡建奇功,岳飞怕他因功产生骄气,便经常把岳云的功劳隐而不报。他说:“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有一次,朝廷给岳云连升三级,岳飞上本拒绝,说岳云年纪很小,尚存乳臭,这样做很容易志气怠情,或者骄傲自满,不利于他的进步和为国尽忠。
岳飞觉得这个险仗应当让自己的儿子岳云去打,于是,随即命令儿子岳云率军出击。出发之前,岳飞厉声对岳云说:“你必须打胜仗回来,如你不打胜仗,我先斩你。”
当时,不少人为岳云捏了一把汗,有的说:“两军决战,在对方实力雄厚的情况下,叫自己的儿子打头阵,打不胜还要杀头,这是世间少见的呀!”有几个贴心的人劝岳飞说:“这个险仗还是叫别人打吧!”岳飞不悦地说:“危险的仗能叫别人去打,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儿子去打?难道别人的命就不值钱,自己儿子的命值钱?”他的决心毫不动摇。岳云呢,不仅满口答应,而且果真英勇杀敌,带头冲锋陷阵。他手执80斤重的双锤,率领兵土用大斧大刀,上砍金兵骑士,下砍马足,与金兀术的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于把这关键的一仗打胜了。
随后,岳飞又在三败金兀术的下一仗中,命令岳云上阵。岳云面对十多万大军,毫无惧色,率领八百勇士,冲人敌阵,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岳云受伤达百余处,盔甲被鲜血染红了,战果辉煌,消灭金兵主力五千多。从此,金兵再也不敢与岳家军交战,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于是,岳飞严格教子的故事便在士兵和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
——朱德
人须在事业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守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是军人最可宝贵的品德。
——刘伯承
贪图虚荣,家业是保不住的——戚景通教导儿子戚继光的故事
明代登州卫指挥合事戚景通,暮年得子,心里格外高兴。这位爱国老将给儿子起名继光,是希望儿子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
1540年,戚景通解甲归田,告老还乡。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甚为陈旧,他打算修缮一下,令工匠设四扇楼花门户。年仅12岁的继光听工匠说:“公子家是将门,可以安设12扇雕花门户。”他便向父亲提出了这个建议,那知立即遭到了父亲的斥责:“贪慕虚荣,讲排场,那是贪官污吏的作风,咱家不搞那一套!”他还告诫继光:“你将来长大成人,能世守此业,我就满意了。如若贪慕虚荣,沽名钓誉,恐怕连这点家业也会保不住的。”戚继光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事隔不久,戚景通问儿子:“继光,你的志向何在?”戚继光回答:“志在读书。”景通这时开导说:“读书要弄清忠、孝、廉。节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为了提醒继光,戚景通命人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儿子时时省览。
从此,继光每天看着墙上刷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想着老父亲偌大年纪还关心着国事,深受激励。他一心刻苦读书习武,春夏秋冬毫不懈怠。
几年过去了,戚继光博览群书,学业大进,并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年迈的父亲看到儿子日益长进,内心喜欢。后来,戚继光果然成为一名抗倭名将、著名的军事家。
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部尔卫
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
——陶行知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
——约翰生
男儿当振翅奋飞
——古代女学者徐媛的教子家训
“儿啊,你快二十的人了,性情懦弱,胆小怕事,没有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上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我真为你深深的忧虑啊!”这是明代苏州女学者徐媛,写给儿子的信开头的一段话。
徐媛是个很注重家教的女文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训育,刻不容缓,直至成人,仍不放松。”她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要求:男孩应“气质刚强,振翅奋飞,屹立天地之间”。女孩则应“勤劳针织,善经家务”。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已近而立之年,仍不专一做事,性情软弱,甚为着急。于是,她专为儿子写了一篇家训,勉励儿子立志求学。其家训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仪表雄伟,身高六尺的男子汉,屹立在天地之间,不能振翅奋飞,而整日沉溺于平静的生活之中,贪图安逸,不接受教育,不求上进,这样与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将来又怎样做人呢?你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要使爱你的人感到可怜,恨你的人感到很高兴!
“你要谨慎勤恳,从早到晚不得懈怠。碰到事情,必须对人表明其道理,并在自己内心对他做出决定。钻木取火,得到的火星虽然很小,却可以接替落山的太阳照亮黑夜,迎接朝阳;挥动羽扇扇出来的风虽然微弱,在无风时却能代替自然的风。有些东西很小,而用处却很大。难道一个人就不应该去做一切力所能胜任的事情吗?
“学习要聚精会神,做到足不出户,专心致志,要使意境高超,让自己的精神翱翔在万丈高山之巅,思想驰骋在遥远的太空之外。多动脑筋,心思就巧了。多注意词藻,文章就会像春花般的多彩、富丽。处理事情要思想集中,先不必担心会不会成功;做一件东西要全神贯注,也不要担忧能否做成一件像样的东西。只要尽了自己的职责,那就一辈子不会没落了。
“希望你经常勉励自己,把我的话作为箴言,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没志向。”
书中言辞虽有个别不当之处,但教子学习立志,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仍是可以借鉴的。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生、寂寞的生,却不如轰烈烈的死。
——巴金
惟有埋头,乃能出头。
——罗兰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佚名
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
——古代学者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阳的石船山下,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警世之作,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不愧为思想家,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与世俗不同。
有一年,船山先生的大女儿要出嫁了,当时社会上非常讲究陪送女儿的嫁妆。嫁妆贵重,能显出自己家庭的高贵;嫁妆少了就有人看不起。王家世世代代做官,于是人们就猜测开了——看王先生家的嫁妆吧。
预定的婚期一天天临近了,船山先生却不慌不忙,像是没有此事似的。女儿自己心里着急,但又不好意思问父亲。后来几位热心的邻居来到王家,问嫁妆料理的情况,有什么事需要帮忙。
船山先生拱起手来,笑呵呵地向大伙说:“多谢各位费心,我为女儿的嫁妆早就准备了,现在基本料理完了。”
“那嫁妆在哪儿呀,我们看看?”有的邻居一听,不由得睁大眼睛四面寻找了起来。可是,屋子里空空荡荡的,没见什么显眼的东西。
看到客人们不明白的神色,船山先生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告诉大家:“不急,不急,等我女儿出嫁的那天,你们再来看吧!”
一晃,女儿的婚期到了。天刚蒙蒙亮,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把王家围了个严严实实,还有些人索性进到船山先生的屋里,左右察看。
迎亲的花轿来到门口,热闹的鼓乐声一阵高过一阵。按规矩,新娘子应该离家上路了。这时候,船山先生不慌不忙地打开自己的书柜,从里面捧出一个涂着红漆的小木箱子,亲手交给女儿,郑重其事地说:“这就是我给你准备多年的嫁妆。”
“里面装着什么宝贵东西呀?”看热闹的、迎亲的都想弄个明白,连新娘子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一位来迎亲的中年妇女实在憋不住了,借帮着拿东西的机会,悄悄地把木箱子的盖掀开一看——“哎哟,里边原来是书和稿纸!”中年妇女吃惊的样子,引得周围的人都伸过脖子来……于是,有些人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什么“没见过的事”啦,“值不上几个钱”啦,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船山先生的大女儿听到这些怪声怪气、怪言怪语的议论,心里很委屈,她转身跑回自己的屋里,伏在床边低声地哭起来。船山先生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地朝众人摆摆手,然后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闺女,你平时勤奋好学,很对我的心意。为你的嫁妆我想了很多很多,可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书册里,有我一生研究的学问;那稿纸上,有我多年写作的结果。它会教你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啊!”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女儿心里亮堂起来。她抹掉眼泪,露出笑容,让人抬着那个红漆木箱恭恭敬敬地和父亲告别上路了。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男儿当自强——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谭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父亲谭继询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后来官至光禄大夫。母亲徐五缘是一位勤劳善良,又善于家教的妇女。父母从小对谭嗣同教育甚严,特别是母亲对他的成长进步影响极深。30岁时,谭嗣同写了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谭母因患病暴死,当时谭嗣同只有12岁),历数了母亲对他的教诲,现摘录如下:
“我的父母本性善良却又十分庄重,教育我们循循善诱。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到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讲得有头有尾、清清楚楚。母亲喜欢把过去的贫苦生活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衣食来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