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财色-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介绍过之后,范无病才了解到,三个老头儿都是范天澜的学生,两个年轻一点儿的,算是徒孙了,也就是他们见了范无病都得喊小师叔的。

三个老头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了,此时基本上是被医院反聘回去做研究项目的主持人的,毕竟有了他们在,申请经费什么的都容易很多。

至于两个年轻一点儿的,则是刚刚留学回国的,却不是专门研究中医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弟子而已,这一次的事情,也就是因为他们引起的。

看得出来,老头儿们是被那两个年轻人给拉过来作陪的,主要办事儿的还是那两个年轻人,他们就让服务员去了菜单过来,请范无病点菜。

“都是范老师的弟子,就没有必要这么客气了。”范无病接过了菜单,“早先一直跑来跑去,也没有来得及去拜访师兄们,今天算是个好机会,今天就有师弟我做东了。”

“那怎么成呢,今天师叔是客人呢。”一个年轻人说道。

范无病笑道,“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上面是三位师兄,理应由师弟我请客,下面是两位师侄,师叔我怎么能让你们请客?呵呵,这个就不用跟我争了,大家还是说一说,这次究竟是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

“老师收了山,却收了个好徒弟啊!”一个老头儿感慨道。

众人纷纷点头,范无病的名声,主要是通过电视打出来的,他当时在大庭广众之前,一气救治了三名中风患者,让他们恢复了健康,这份功力,三个老头儿自认是没有的,因此达者为师,谁也不敢因为这位小师弟的年纪小,而对他有所轻视了。

更何况,这位小师弟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人家可是大富翁呢。

第五十一章 够用吗?

范无病的这两位师侄,一位叫作李叔恒,一位叫作包刚,两个人都是留美的博士,这一次杀回国内来,却是为了生意的事情。

饭菜很快就送上来了,虽然是乡村风味儿的餐馆,但是饭菜的味道非常地道,一些乡土气息的菜式做得极好,范无病吃惯了那些正式的大餐,偶然吃一回这儿的饭菜,就觉得非常过瘾,尤其是有一道铁锅熬菜,是用两尺口径的大铁锅,将各种炸菜和白菜肉片及腊肉什么的烩成一锅,又在旁边贴了许多锅贴饼子。

喝点儿极品的老白汾,吃着大铁锅里面的熬菜,范无病觉得非常惬意。

“小师叔,这次我们是遇到了资金上面的问题了。”李叔恒向范无病敬了一杯酒,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他们这一次回来,却是看中了一个项目,就是开发一次性医疗用具。

一次性医疗用具包含的项目比较多,比如说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注泵、手术冲洗包、集尿器、袋式输液器、呼吸过滤器、微量输液器、精密输液器、静脉营养输液袋等等。

医疗用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卫生性和安全性。

一直以来,注射用具和输液用具都是非一次性用具,都是通过高温蒸汽消毒来保证安全性和卫生性的,这样的话,难免会发生百密一疏的事情,因此就发生过公用针管而感染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事情。

现在他们两个人就是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应用空间,想要回来建一个一次性医疗用具的生产厂,所以才没有留在美国就业,而是选择回到了国内来自己做老板。

比如说一次性输液器采用的是流水线工作,先把回收的塑料制品再次净化然后通过成型器,成为很长的输液管,再输液管上的其他配件也是有塑料成型器或模具制成,然后通过组装器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生产设备有试管清洗机、自动硅化机、全自动抽真空机、全自动贴标机、自动打码机和收缩机等,然后包装进仓,生产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从而保障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一次性医疗器械最大的优点在于,与那些反复消毒后使用的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相比,一次性医疗器械仅在一个病人身上使用,从而可彻底消除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防止因消毒不严而造成病人感染病毒性肝炎或艾滋病等意外医疗事故的发生。

从八十年代以来,全球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以乳胶手套、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输血套装为主的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三大主打产品。

就拿李叔恒他们设计的输液器具来讲,就具备了穿刺功能、输送功能、计量功能、调节功能、过滤功能、连接功能、进气功能,必要时还要具备补注功能。

包刚向范无病介绍道,“穿刺功能为了使输注药液能进入产品,输送功能产品由穿刺器、滴斗、软管、外圆锥接头等组成液体通道,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产品在滴斗中设置滴管,输注药液时,可以看到输注的滴数,从而可以粗略实现计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输注需要调节每分钟的滴数,从而控制输液液量进入人体的速度。过滤功能是为了防止形成血栓,连接功能可以与其它静脉器具如静脉输液针、注射针连接。进气功能产品设计了进气器件,以便及时向输液容器内补入空气,使药液能借助重力自然流入液体通道。补注功能,是当患者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要向静脉内注射其它药液时,通过本产品配备的注射件就可以注射药液,而不必实施另外的皮下穿刺。”

范无病心想,这就跟自己用过的输液器一摸一样嘛,也算不了什么大发明,不过市场前景倒是很好的。

“国内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慢,但是市场前景是极好的。”李叔恒说道。

“这种项目自然是好的,应该很容易就可以申请到银行贷款扶持的吧?”范无病当然知道这种东西是很有市场的,以后都是一次性医疗用具,根本就没有重复使用一说了。

只是他感到有些好奇,这样的项目肯定是属于国家扶持的范畴之内的,更何况两个人都是学成归国的博士,就更为难得了,怎么会找不到钱?

“小师叔你有所不知。”李叔恒对范无病开始大倒苦水。

原来李叔恒和包刚除了以上这些通用器具之外,还有其他的专利项目,比如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工的组织粘合剂、密封胶、胶原、泡沫剂、藻酸绷带等新产品,其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创伤愈合剂的绷带显然会很有市场的。

至于其他的,还有什么手术室用的无纺布制消毒挡帘与手术罩衣、腹部盖布等外科常用医疗产品,因其价格低廉并可取代从前的棉布制品,发展前景极好。

但是这么多的专利,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要投产的话,资金需求是很大的。

先前李叔恒同包刚也想到了银行贷款的途径,经过老师的介绍,也找到了相关银行谈这件事情,本来是谈得停好的,银行方面也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可是最近要进入实质阶段了,结果银行方面突然说他们不玩了。

“为什么?哪有这种道理?”范无病感到更为奇怪了。

这种明显有极大的市场的项目,银行方面怎么可能看不到它的前景,就这么轻轻地放过呢?不说别人,范无病也想要投资这样的项目的,毕竟他知道,以后国内外的医疗用具市场,基本上都是朝这个一次性方向发展的,每年当中的需求规模极其巨大,就拿国内这一块儿来说,至少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更不用说地球人都要用了。

“因为,最近银行突然紧缩银根了——”李叔恒有些垂头丧气地回答道。

这事儿跟大环境是有关系的,今年商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就是大邱庄的当家人禹作敏因为公然聚众抗法被抓了,最后判了二十年,另一件就是国内如日中天的高科技企业家沈太福因为非法集资被抓了。

这两件事情合在一起,意义就不同了,禹作敏的事情,是因为获得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开始不把政府放在眼里了,自立山头肯定是要受到打压的,而沈太福则是因为搞科技骗局通过非法集资来维持资金链的。

这两种事情都是当前要打压的重点,因此他们都落网了,而且政府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整顿金融秩序。

近两年来民间搞集资的事情很多,经常有那种骗子公司,以开矿或者投资入股什么的骗局在民间非法集资,筹到钱之后就杳无音信了,这种事情很多,沈太福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甚至将中央的一些老领导们都给卷进去了,一年百分之几十的红利,显然是能够吸引许多人参与的,因此他的集资规模超过了十亿元人民币。

沈太福铺天盖地的集资风暴引起了朱老板的高度关注,他意识到,如果民间集资模式被广泛效仿,一个体制外的、缺乏制度控制的金融流通圈将庞大而可怕地出现,中央的金融管制政策将全面失效。于是人民银行指出,沈太福实际上是变相发行债券,且发行额大大超过其自有资产净值,担保形同虚设,所筹集资金用途不明,投资风险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要求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

沈太福在接到人民银行的通报后,不但不思悔改,居然宣布状告人民银行,索赔一亿元,并将投资者的年利息由百分之二十四提高一倍,国内外舆论顿时哗然。

最终他还是被抓了,执行了枪决。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民间的集资风暴立刻被刹住了,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金融业的全面整顿,所以放贷也受到了影响,此时各银行的负责人基本上都在自查自纠,哪里还有时间搞这些工作,因此李叔恒他们的生意就拉不到贷款扶持了。

范无病点了点头,总算是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就问道,“需要多少资金?”

“至少也要两百万美金的资金运作的。”李叔恒有些惴惴地回答道。

虽然范天澜说了自己这个小师叔很有钱,但是李叔恒毕竟不了解范无病究竟有钱到什么地步?两百万美金,黑市上就差不多两千万人民币了啊!范无病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至关重要的。

“两百万美金哦——”范无病皱起了眉头,沉吟了一下。

李叔恒跟包刚对视了一下,心道估计够呛吧,早知道不能够随便听老爷子的话的,他都九十多快一百的人了,对于当前的形势毕竟不了解,看来自己这次又拜错了码头了。

不过还没有等他们多想,范无病就接着说道,“两百万美金,确实不多,够用吗?”

一屋子的人,顿时都囧住了。

第五十二章 合股

两百万美金听起来确实不算多,但是换算成人民币就多了,两千万人民币,在九三年的时候可是能做很多事情的,投资建厂的话,连征地款都可以应付得了啦。

要知道范无病投建一家液晶厂,也就是花上不到一亿美金的样子,这点儿钱要是放到了后期,恐怕光是买地都不够用,更不要说是建厂了。

因此当范无病问出了两百万美金够不够用的问题时,屋子里面的人才反应过来,范无病当真是财大气粗啊!

“够了够了——”李叔恒和包刚二人也不是贪心之辈,再说了这么多钱都是借的,到时候要还的,至于拆借的利益肯定也是要按照银行贷款的利息来计算的,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说范无病跟他们是师出同门,但是以前没有什么接触,而且这种同门关系也比较松散,没有什么利益关系,范无病能够同意借钱就不错了。两个人相信,以这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市场是广阔的,利润是可观的,回本儿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范无病却在心中盘算了一番,两百万美金的预算,估计他们多部分都花销在硬件建设上面了,比如说建厂,购买设备等等,在这之外,还应该有招收工人、人员培训、工资支付等工作需要做,而要打开各地的医用市场的话,营销活动和推广也需要花钱的,尤其是在推销的过程中,怕是少不了要给采购方出红包的,这样的话,两百万美金就不够用了。

于是范无病就将自己想到的这些事情给两个人说了一番,再看他们的反应。

“不是吧?还有这些开销吗?”两个人一听居然卖东西还要给人送红包,不由得苦笑道。

他们两个人之前一直上学,之后又出国上学,经历的环境基本上是封闭的,哪里能够体会到这种医疗采购中的猫腻,听范无病这么一说,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一次性医疗用品,虽然在国内还没有大量流行起来,但是在国外已经是不可抵挡之势了,难道说国内的现实环境,竟然是如此糜烂吗?

“想要在国内做生意,跟在美国是不同的,你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需要重新学习的。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全是靠他。”范无病对李叔恒和包刚说道。

两个人顿时都愣住了,我们有现金的技术啊,我们也找到了资金,我们还有一腔报国的热血,难道说这些还不够吗?

范无病见两人都有些懵了,便指点道,“在中国要办成事情,一般而言有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或者自上而下的,使用的范围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愿闻其详,请小师叔指教。”李叔恒非常诚恳地请教道。

虽然说范无病的年纪,比两个人小了十几岁,但是人家是天才人物啊!不但是范天澜的衣钵弟子,早早就创下了神医的名号,更兼坐拥许多财富,轻轻松松就能够拿出许多资金来,旗下更是拥有许多实体产业,端的不一般。

自己两人虽然有留美博士的名衔儿,手里面也有技术,但是这东西在国外也算不了什么,求到了范无病的门下来找资金,也没有必然得手的初衷,此时范无病不但一口答应下来,还点出了其中的一些疏漏,李叔恒两人自然是希望多听他讲一讲其中的技巧的。

“所谓的自下而上,就是说首先要占领市场,通过对终端需求市场的认真分析,准确地把握到市场的需求,推出市场迫切需要的产品,这样做的话,赚钱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占领了市场之后,规模性可以促成上层对于这个产业的认同,一旦需要规模市场的话,那你们就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是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如果跟上层的关系构建好的话,形成行业垄断地位指日可待,这种政治资源再反作用于市场的话,那就是更加可观的利润了。”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