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唐春-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晨这话,还是挺让裴行俭满意的,他脸上绽出了笑容,也没再在这事上问什么,而是再问了李晨另外一个话题:“晓阳,你很反对和亲?”
    “那是当然!”李晨没犹豫就承认了,并马上解释,“裴伯父,我是这么想的,大唐的安危,边关的稳定,是靠无数热血将士奋力拼杀,击败敌人而换来的,而不是依靠送女人和亲而得,因此任何时候,我都反对送女人和亲,以此换来和平。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只有将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全消灭,和平才会降临。”
    说着李晨以非常凝重的口气,将一首突然间想到的诗念了出来:“当年遗恨叹昭君,玉貌冰肤染胡尘。边塞未安嫔侮虏,朝廷何事拜功臣?朝云鹤唳天山外,残日猿悲黑水滨,十里东风青冢道,落花犹似汉宫春!要以送女人和亲的方式换取边关的和平,任何一名热血男儿,都是不愿意忍受的。”
    李晨的豪情再次让裴行俭惊叹,对李晨的好感,也更进了一步。他隐隐从李晨的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自己年轻时候,也是这样充满豪情,对看不惯的事充满激愤的。只是裴行俭希望李晨不要把对青海之事,对文成公主下嫁和亲这事的看法,到处乱说。
    因此他再提醒了一句,李晨自然满口答应。
    裴行俭也想到了另外一事,想了下后,还是对李晨说了:“晓阳,以李中书令为洮河道安抚大使这事,前些日子朝中争论非常激烈,但陛下表示了意见后,虽然还有朝臣上奏表示这样不妥当,但陛下已经这样说,并且昨天诏令已下,事情没有改变的可能。”
    “啊?!这么快?”
    裴行俭瞄了眼满是惊愕的李晨,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除非出现特别情况,比如出征的将领得了重病,或者因一些原因亡故。就如原本主持青海事务的凉州都督郑仁泰将军。大军将要出征的时候,他突然病亡,朝廷只能暂时罢了兵事,并改任他人。”
    裴行俭的话让李晨心里忍不住又打了个激灵,刚刚有过的念头,瞬间浮了上来。
    “裴行俭不会是在暗示什么吧?”李晨心里暗忖。但他却不动声色,只是附和了一句:“原来如此,看来我大唐真的要一个文弱书生去领十几万军队,去和吐蕃人作战。”
    “或许李中书令会让给所有人带来惊喜!”裴行俭慢悠悠地喝着茶,声音淡淡地说道:“刘相公原本也是一介文臣,呵呵,某也是,这不,现在都可以归到武将序列中,有时候,身处其位,可能就会表现其能。”
    “但愿。天佑我大唐,”李晨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又闷声说了句:“我还是持前些天的观点,这场战,我大唐军队的主帅,裴伯父你是最好的人选!”

第四十七章 李敬玄的烦恼
    “我也想,但现在绝无可能!”裴行俭说了这话后,也不打算再在这个话题上过多讨论,笑着对李晨说道:“晓阳,你刚才已经让人准备了酒菜,那我今日就和你好生喝一次酒,看天色已经不早,到了晚饭的时间,你这个主人,就请我入席陪我喝几杯吧!”
    “好,今日就好好陪裴伯父喝几杯!”李晨也马上笑着起了身。
    一见他们出来,宁成赶紧上前作礼。“裴侍郎,公子,酒席已经置备妥当,时间也不早了,你们快入席吧!”
    “裴伯父,请!”
    “晓阳也请!”
    两人一下子变得这般亲昵,宁成父子越加惊讶。父子两人对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不解。
    席间,两个人依然聊的很火热,不过没再说关于青海之事,也没说其他正式的事情,只是聊日常琐事。裴行俭问了李晨一些生活起居上的事,还问了李晨有没有考虑婚姻大事等情况。
    裴行俭离开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裴行俭的拜访,李晨并没太多意外,但这事震撼了宁成父子,他们对李晨进一步刮目相看起来。
    如果说李晨上前去拜访裴行俭,一向拒人于门外的裴行俭破例接待了他,宁成和宁华父子觉得李晨有点不同寻常的话,那这次裴行俭亲自来拜访,而且只两次下来,就这么熟,还一道喝酒,喝酒的时候表现的非常亲密,让他们根本想不到。李晨要究竟多少出色,才能让裴行俭有这样的表示啊?
    原本有一些不可告人心思的宁华,在看到了今天的情况后,心态有所改变了。
    但李晨没去理会宁成父子的神情变化,裴行俭走后,他马上将王单、吴羽、李凡三人召来,将自己急切中想到的一个打算告诉了他们。王单三人听了后,都非常吃惊,但并没有任何的疑问,只是一再表示,他们会严格遵从,只要李晨下达命令,一定会圆满地完成这次任务。
    李晨也没多说什么,马上令他们去准备了。
    既然已经有了想法,那他就打算实施,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他觉得只要做出点举动,就有可能改变历史。当然要想行动有成果,肯定要好好谋划一下,准备一番,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具体要怎么做,李晨当然要好好谋划谋划,他也打算将这事情嫁祸于别人。只不过要嫁祸于什么人,他还要认真想一下。也在非常认真地想了半个晚上后,他灵光一现,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第二天一早,他在与王单、吴羽、李凡三人一起练武的时候,把他的安排说了出来。
    王单和吴羽,在昨天晚上听到李晨所说打算的时候,有点震惊,心里也有点害怕,生怕惹出**烦来。今天听李晨这么一说,他们顿然大悟,所有的担心都没有了。
    也马上按照李晨的吩咐,紧张地去做准备了。
    ---------
    中书令李敬玄的府邸位于皇城附近的崇仁坊内。
    这是一座占地约十亩的院子,只有三进落。作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李敬玄原本可以置更大的府院,他也有这个财力。但他选择了低调,举家住在这个并不是很大的院子里。
    前年,朝廷为表其功,皇后武则天提议奖赏他一座更大的院子,但被李敬玄推拒了。此举非常得武则天的赞赏,也得到了朝中同仁的敬佩,让他长了声望。
    这段时间,李敬玄却很烦恼。
    朝廷准了尚书左仆射、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所奏,让刘仁轨归朝,让他这个中书令去代行洮河道大总管、检校鄯州都督之职。他清楚,这是刘仁轨对他这几年来刻意压制的报复。
    他与刘仁轨一直有私怨,而皇后武则天对刘仁轨也不太满意,得武则天赏识而快速提拔的他,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针对刘仁轨做点什么,借以压制刘仁轨的权势。刘仁轨一直反对武则天干政,数次上表直谏,惹恼了武则天。但刘仁轨立功非常多,在朝事上又颇有建树,再加上年岁又大了,可以说是朝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臣,武则天可能、也暂时不敢直接针对刘仁轨做什么。
    为了取得声望,她还要在很多场合褒奖、称赞刘仁轨,但许多时候,她却授意李敬玄,针对刘仁轨做点什么。李敬玄当然心知肚明,因此很多时候他在朝事上与刘仁轨针锋相对。刘仁轨在辽东领军时候,许多上表请求的事都被压了下来。刘仁轨去青海,上奏的事也经常被他压下来,或者故意给出与刘仁轨所提相反的意见。因为有武则天做依仗,在针对刘仁轨做这事的时候,李敬玄并没太多担心。
    他也清楚,刘仁轨深得帝宠,而他因为得武则天信任,而被皇帝提防。但他也知道,如今朝中权势大部集中在皇后武则天手中,皇帝也是要听皇后的话,皇帝虽然对他有成见,但皇后对他非常倚重,因此李敬玄并不是很担心。更关键的是,李敬玄认为皇帝的身体很差,寿命不会长了。
    只是李敬玄怎么都没想到,刘仁轨竟然会来这么一招,以自己年岁已长,吃不消继续呆在青海为由,提出归朝。刘仁轨在上呈朝廷的奏议中,以只有他李敬玄才能完美地解决河西之事为由,向皇帝陈明并情况,举荐他去青海领军。
    皇帝李治这时候也落井下石,听从了刘仁轨的举荐,委他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检校鄯州都督,令他掌管青海军务。
    李敬玄虽然一力推辞,并以自己不懂军务,却青海领军只会误事,与吐蕃人交战中可能会大败为由推拒,建议皇帝委其他人任此职,但不被允。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也没阻止皇帝李治下这个决议。
    皇帝李治甚至说,如果刘仁轨建议他去青海领军,他也会去的。
    皇帝都这样说,皇帝武则天并没强烈反对,他力拒不果,李敬玄最终只能接受,准备去鄯州任职。
    李敬玄也清楚武则天的心思,这个女人,希望他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对军队的影响力能加强一点,那样更有利于他掌控军队。“唉,为什么会这样?”李敬玄数次悲叹。
    他知道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有几斤几两,他根本不懂军务,他清楚自己去鄯州领军,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吐蕃来攻,他根本想不出来用什么办法应对。一想到在战场上冲杀,面对强悍的吐蕃人,他就忍不住害怕。他只希望此去鄯州,能平安无事。即使有战事,朝廷也会另派大将来执掌军务。
    这段时间,李敬玄所能做的,只能恶补军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青海一带的军情,甚至跑到一些有战功的武将府上,问询兵法之事。
    卫公兵法的传人,吏部侍郎裴行俭他变曾数次去拜访,裴行俭也很耐心地为他讲解了一些军务方面的事。今天刚刚吃完晚饭,李敬玄独自坐着看了一会有关青海的军务报告后,又准备去拜访裴行俭。
    再过两天,他就要启程去青海,作为当朝名将,又去过青海的裴行俭,李敬玄觉得他要讨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闭门鼓已经过了,城门坊门都已经关闭,但这对李敬玄这样的朝中大佬来说并不是事,他有要事出门,巡逻的金衙卫军士,不可能来刁难。当下吩咐下人们好生准备一下。
    也只一刻钟后,李敬玄就出了门。
    因为晚上实行宵禁,街道上除了巡逻的金衙卫军士外,已经没有什么人,因此李敬玄并没带很多随从,只有两名贴身随从,再五名刚刚召到身边来,准备带到青海去当作亲兵使用的家将。
    两名下人打着灯笼牵着马,五名亲兵骑着马伴随在身侧,他们这八个人的身影,在宽阔的街道上显得很孤单。偶尔有巡逻的金衙卫军士路过,看到有人在宵禁后还在街上走,大声吆喝着过来盘问。但在知道是中书令李敬玄的车驾后,也就马上走了,没有任何的刁难。
    宰相的车驾,他们怎么敢挡?
    李敬玄所居的地方距离裴行俭的府上有一点距离,因为没有路灯,街道挺昏暗,灯笼所能照到的地方只有一小片。不过长安的治安还是挺好,前半夜巡逻的金吾卫又很密集,所有人都不担心什么。
    但就在这时候,危险却出现了,从街道边一棵槐树上,突然射出了一支箭,那支箭带着呼啸声,直朝李敬玄射去。
    李敬玄的护卫也马上发现了情况,立即出声示警,并冲上前去护卫。李敬玄的两名随从扔了灯笼后,也在那里大声尖叫,呼救。但已经迟了,那支箭在所有人的惊呼声中,射中了李敬玄的肩膀部位,李敬玄惨叫一声后从马背上掉落下来。
    而此时箭矢继续射来,不只刚才那棵大槐树,另外一边的大树阴影中也有箭矢飞来,李敬玄的那名牵马的随从,直接被重箭射穿的大腿,倒在地上痛苦地翻滚。李敬玄的其他几名护卫,也会都被射下马来,两匹马被箭矢射中,受惊后发足狂奔起来。
    就在街道上一片混乱的时候,从大槐树阴影中,冲出几名身着黑衣的蒙面人,手持明晃晃的战刀,朝他们冲过来!

第四十八章 雷霆震怒
    秦明是金衙卫的一名校尉,今天晚上他负责值夜巡逻。
    作为南衙禁军的金衙卫,不只要负责大明宫、太极宫的安全,还要负责整个长安城的巡逻。金衙卫的人马数量不少,也有严格的分工。
    负责长安城巡逻的金衙卫将士,和在皇宫中值守的人马,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都差别非常大。
    同作为校尉,在宫中值守与在外面巡逻的相比,辛苦程度倒是差不多,但地位和待遇相差很大,自我感觉差了很多。在宫外值守就一点好,那就是责任小一点,即使出点岔漏,受到的责罚也要小一点。秦明唯一欣慰的就是这一点,有一次他犯了点错,让一名小偷逃走,也只是被上官斥责了几句。
    还有,如今天下太平,长安的治安非常好,作奸犯科者也少了很多,夜间宵禁开始后,金衙卫将士基本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事,晚上巡街时候担子轻一点。
    不过,今天秦明却有不好的预感,在上值之前,他的右眼皮直跳。“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难道今天晚上有麻烦事遇到?”
    就在秦明骑着马带着一群弟兄们慢吞吞地街道上巡逻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呼救声、惨叫声,他心中一凛,知道街上发生了事。呼救声和惨叫声接连传来,好像还有箭矢掠空而过的声音。秦明马上拔出了战刀,喝令手下的兄弟,“快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说着,不待弟兄们反应过来,一马当先率先往声音发出来的地方冲过去了。
    很清晰的兵戈相撞声音传来,呼喊声和惨叫声持续没断过。
    转过一个街角,秦明看到了远处正有人在打斗,只不过光线不太明亮,几个被扔在地上灯笼映照的余光中,几名持刀的黑衣人,正在追杀另外的人。而另外那些人,好像不顾一切地在护卫着一名倒地的人。见此情况,秦明大叫了声后,命令身后的军士,加快速度冲过去。
    在自己巡防的地方,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事,如果不及时制止,那他的责任就大了。
    跟着秦明巡逻的军士有十五名,这些军士都跟着秦明往事发地方冲过去,他们挥舞着佩刀,叫喊着杀过去。
    也就在秦明率领弟兄们冲过去的时候,原本在狠命追杀的那几个黑衣人,见情况不妙,用秦明听不懂的话招呼了声后,快速逃离。
    逃跑的黑衣人总共有五名,前面那四个人速度非常快,一转眼就隐入黑暗中,不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