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锟道:“愿闻其详。”
胡半仙摇头晃脑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说完这段没头没脑的话,半仙长笑着大摇大摆出了陈家,扬长而去,再不回头。
刘婷一手掩鼻,另一手两根手指提着胡半仙的旧衣服走过来说道:“你这位半仙朋友的旧衣服味道太冲了,布料也糟了,扔了吧,咦,他人呢?”
陈子锟道:“走了,留下一句话报答咱们。”
刘婷惊讶:“什么话,抵得上一顿饱饭一个热水澡。”
陈子锟将那段话复述了一遍。
刘婷道:“这不是李白的《蜀道难》里的诗句么。”
陈子锟道:“还是你博闻强记,那么这句诗有什么意思?”
刘婷道:“没什么具体的意思,情景渲染而已,不过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灯谜会,有一个字谜的谜底就是李白这首诗中的一句,又闻子规啼夜月。”
陈子锟道:“谜面是什么?”
刘婷道:“不如归去。子规就是布谷鸟,布谷鸟的叫声谐音就是不如归去。”
陈子锟陷入沉思:“蜀道难,不如归去,半仙这话有深意啊,不过我现在还不能归去。”
刘婷道:“好好的归哪儿去,退休回江东么?我看这位半仙大爷就是个骗子。”
陈子锟一笑置之,指着地上依然散发着汗酸和狐臭的破衣服道:“丢了吧。”
勤务员匆匆进来,手拿电报道:“江东加急电报。”
陈子锟心中一震,道:“念!”
勤务员却道:“首长,电报是给刘秘书的。”
刘婷接了电报拆开一看,只有五个字,父病危,速归。
……
北泰军分区家属院,刘骁勇正在看报纸,报纸上说苏共中央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全面否定和批判前领袖斯大林,这份报告被美国特务获取,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
“赫鲁晓夫这是在乱来!”刘骁勇愤怒的将报纸丢在茶几上,身为一个老党员,当然明白这里面包含的问题,否定斯大林,就是否定苏共,就是制造不稳定,就是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当然刘骁勇也就是在自己家里发发牢骚,政治上的话题在外面是不好乱说的,他递交了转业申请书之后,上面已经批准了,大体方向也定了,分配到江北地区粮食局当局长。
军分区副司令只当个局长,似乎有些偏低,但刘骁勇很满足,自从十八岁进江东陆军官校以来,他已经穿了二十二年的军装,穿够了。
解放后,刘骁勇终于结了婚,找了个卫生队的女干部,生了一对儿女,日子幸福的很,即便自己转业,妻子还在部队,军分区的宿舍照样能住,也损失不了什么,但最重要的是,刘骁勇感觉自己在军队已经没有前途了,只能当一辈子的副职,其实他今年才不过四十一岁。
外面一阵自行车铃声,军邮员喊道:“刘副司令,您的电报。”
刘骁勇亲自出门接了电报,打开看了一眼,回到屋里对妻子说:“你去请个假,收拾行李带孩子回省城。”
“什么事,这么急。”
“父亲病危了。”
妻子立刻去请假,刘骁勇在屋里来回踱步,心情复杂,忽然有人敲门,是作战处的一个参谋,敬礼道:“副师长,军区急电,军委首长视察,任何人不得擅离岗位。”
第三十三章 帮助
省城,第一人民医院高干病房,刘存仁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走廊里站满了老刘家的亲戚朋友同事,有报社的,省政府的,省军区的,大家都在窃窃私语着,时不时叹口气。
解放后,刘存仁又回到报社干起老本行,当起校对员,不过级别上去了,是副总编级的校对,报社里人人都羡慕他,谁让他养了几个有出息的儿女呢,大女儿在中央上班,大儿子在部队当首长,小女儿在省委,女婿在报社,都是有身份的人,老人家正是该享福的时候,却摊上要命的绝症,真是令人叹息。
陈子锟陪刘婷乘专机从北京赶来,当他出现走廊里,人群立刻安静下来,这种特殊时刻,大家不敢喧哗,只是以注目礼投向这位昔日江东的主宰者。
陈子锟向众人点点头,带着刘婷进了病房,老人还在昏迷之中,小女儿和女婿在旁照料,低声告诉大姐夫父亲患的是肺癌晚期,没得治。
正说着,忽然刘媖喊道:“爹醒了!”
大家急忙围上去,刘存仁摆摆手,指指陈子锟。
陈子锟上前握住老人的手,低声道:“岳父,有什么要交代的?”
一声岳父喊得刘存仁欣慰无比,大女儿跟了陈子锟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名份,向来自己走后,刘婷能正式进入陈家。
“照顾好刘家的人。”刘存仁说出这句话,就咳嗽起来,刘婷帮父亲轻轻敲背,稍见好转,刘存仁喘息着问:“小勇他们呢?”
“正在路上。”刘媖答道,同时给丈夫使了个眼色。
张广吟会意,立刻出门直奔邮电局,排队打长途电话到北泰军分区,询问大哥有没出发。
这个电话可不好打,因为部队用的是军话,和民用电话不一条线,转接很麻烦,足足耗时半个钟头才接上那边的值班室,值班人员告诉张广吟,中央首长刚视察结束,刘副司令已经赶往火车站。
中央首长走马观花的在江北视察一圈,耽误刘骁勇没能及时回省城,因为他毕竟还没转业,还是一名军人,等首长走了之后,他才带着妻儿,拖着行李上了火车,归心似箭,心急如焚,只恨火车走的太慢。
等刘骁勇一家人来到省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候,病房内外哭声一片,刘存仁已经去世了,临终前也没能见到儿孙一眼。
刘骁勇看了父亲的遗容,没哭,他是见惯了生死的沙场硬汉,再说父亲是癌症,晚期很痛苦,走了也是一种解脱,他只是遗憾没能让老人临走前看一眼孙子。
葬礼很隆重,因为刘媖在省委工作,所以郑泽如也来慰问了一下,刘家所在的那条街上,摆了半条街的花圈,可谓极尽哀荣。
陈子锟在省城小住几日,利用余威将老刘家的几个女婿、孙子都给安排到国家单位吃了皇粮,也算对得起刘存仁临终前的嘱托了。
七日后,陈子锟返京,临行前他找大女儿陈嫣谈话,建议女儿去国外留学。
“是去苏联么?”陈嫣很兴奋,她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后,一直醉心钻研医术,年年轻轻就是医学硕士,省医学院的副教授了。
“不,是去美国,先去香港,再想办法赴美留学。”陈子锟道。
陈嫣沉默了一会:“别人都千方百计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您却要把我送到大洋彼岸,这是为什么?”
陈子锟道:“爸爸是为你好。”
陈嫣道:“我不去,香港也不去,我的病人需要我,组织需要我,爸爸,我现在是一名党员,正是祖国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走啊。”
陈子锟看着女儿,觉得天真烂漫的女儿长大了,变得有些陌生,其实女儿确实长大了,嫣儿都三十一岁了,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
“好吧,就当爸爸没有说过。”陈子锟只得结束这次对话。
……
转眼又是一年,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江东省委书记郑泽如召开座谈会,邀请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四个民主党派的负责人进行动员,发动他们多提意见,帮助我党整风。
“现在党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发动民主党派向共产党提意见,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正常步骤,希望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主席说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共产党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各界人士,主要是知识分子,向党表达不满和批评建议,大鸣大放嘛。”
郑书记的话并没有激起热烈反应,大家只是照例鼓掌而已。
会后两天,各民主党派没有什么动作,私下里林文龙和阮铭川、龚梓君等老朋友聊天的之后问他们有什么想法,龚梓君身为江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民革常委,也是有身份的人,他侃侃而谈道:“解放后,批胡适,批俞平伯,批武训传,批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不断,哪次不是针对知识分子,我看还是等等再看吧。”
阮铭川道:“老龚你这话就落后了,总理去年就说过,知识分子也算工人阶级一员,我看这次整风运动是认真的,党需要我们提意见,这是高风亮节的表现,是胸襟开阔的表现,是人格伟大的表现,你们发表意见,我给你们上报纸。”
林文龙和龚梓君都笑了:“阮总编果然有魄力。”
阮铭川道:“北洋时期,我在北京跟邵飘萍办报,说骂谁就骂谁,什么曹锟吴佩孚,一个个不骂的狗血喷头,跟三孙子似的,民国时期我在重庆办报,骂孔祥熙,骂宋子文,骂四大家族,军统特务扬言要暗杀我,我眉头都不皱一下,现在共产党虚怀若谷,主动开展自我批评,难道我反而不敢发?”
次日,省委统战部分管党派工作的副部长白凉约见民盟副主席林文龙,很热情的和他握手,道:“林教授,请坐,我给你泡茶,抽烟么,我这里有中华。”
林文龙笑道:“白部长找我来一定不是为了喝茶抽烟的,有什么话咱们开门见山的说吧。”
白部长爽朗大笑:“林教授果然是爽快人,我这次请你来是请你帮忙的。”
林文龙道:“我就是一教书的,哪能帮得了您啊。”
白部长又是一阵大笑:“咱们是老相识了,就不开玩笑了,昨天郑书记又批评了我一顿,说我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发动起民主党派来帮助我们党整风,其实我是明白其中道理的,民主党派还有顾虑,可以理解嘛。”
林文龙道:“知识分子就是有些小资产阶级思想,瞻前顾后的,一贯如此。”
白部长道:“所以才把你请来,商量如何发动民主党派,民盟盟员都是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士,如果能发动起来就能带动其他知识分子解除顾虑,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告诉他们现在不是言者无罪的问题,而是言者有功。”
林文龙不由得坐直了身躯,表情严肃起来。
白部长抽着烟,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林教授,你是我党多年的老朋友了,也是党信得过的民主党派领袖,这项政治任务我就托付给你了,一定要完成好。”
林文龙道:“白部长,我明白了,回去之后我就召开大会进行动员,让盟员们先动起来。”
江东民盟实际上是林文龙在负责,他回去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了统战部领导的指示,盟员们都很兴奋,对于政府机关的一些官僚作风和某些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群众关系很有意见,既然上面再三发话做出保证,那他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陈南是江大研究生,也是民盟成员,此次会议他也参加了,会后找到舅舅林文龙说:“我对当前的教育体制有意见,可以提么?”
林文龙一直很欣赏这个外甥,当即道:“当然可以,一切有利于国家的都可以提。”
陈南道:“我觉得大学里就不该设党委,更不应该让党委领导大学,大学是教育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是学术研究的地方,就不应该有政治色彩。”
林文龙没说话,外甥的话说出自己的心声。
“舅舅,这个建议不妥么?”陈南有些不安。
“这个建议很好,舅舅和你联名发出。”林文龙道。
民盟的动员做得很好,各种意见建议雪片般发出,有的还刊登到了报纸上,有了民盟的带头,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纷纷发出批评意见,一时间形成大鸣大放的喜人局面。
老朋友们再次会面,心情和上次截然不同,阮铭川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好,好,实在是太好了。”
龚梓君也说:“本来很多人以为共产党只能打天下,不能守天下,看来这个说法是很错误,很幼稚的,我看共产党不但能守住天下,还能把新中国建设的很好哩,光是这种容得下尖锐批评的态度,就比国民党强一百倍都不止!”
林文龙更是兴奋道:“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就在今朝!”
第三十四章 小集团
初夏时节,林文龙来到江大中文系自己的办公室,和同事们道声早安,坐下泡上一杯醇香的龙井茶,顺手拿起报纸,这是校工刚送来的《人民日报。》
今天的头版社论题为“这是为什么?”一行字触目惊心“要警惕一小撮右派分子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企图趁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打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翻!”
林文龙不禁吸了一口凉气,继续读下去,心中五味杂陈,怎么会这样呢,不过文章最后的话让他又感到一丝温暖“党依然要进行整风,要倾听党内外人士的一切善意批评。”
“我的建言,应该算是善意的吧。”林文龙安慰自己,却又忐忑不安,匆忙收拾东西出去,和同事交代了一声,直接跑去报社找阮铭川,阮铭川告诉他,中央还发了个指示,题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情况很不明朗。
两人合计了半天,依然不得要领,搞不清楚中央什么意思。
过了一周,人民日报又刊登了一篇社论《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动向》,直指文汇报和光明日报,而这两家报纸的当家人一个是民盟副主席,农工党主席章伯钧,一个是民盟副主席罗隆基,都是民主党派的领军人物。
林文龙如同掉进冰窖,浑身发冷,坚持看完,拿出烟盒来想抽一支烟,却哆嗦着擦不着火柴,有人敲门,他想说声进来,可是嗓子却发不出声音了。
进来的陈南,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问舅舅:“林教授,今天的报纸你看了么?”
林文龙道:“看了的,你不用杞人忧天,我们是响应统战部的号召,是善意的意见和建议。”
陈南道:“我觉得也是,党是能辨得出忠奸善恶的。”
忽然房门被推来,一群学生和校工横眉冷目,为首的年轻老师道:“正好陈南也在,你俩跟我们去礼堂接受批斗。”
林文龙刚要辩解,被两位工友拧住了胳膊,不去也得去。
江东大学礼堂能容纳数百人,台前挂着横幅“坚决批判反党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林文龙和陈南面面相觑,自己什么时候竟然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