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艺术家- 第1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会放手。你说,“我认了,从喜欢上他的那一刻我就认输了。”深爱注定无法拥有时,包括你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说:放弃吧,真的不值得。但是只有自己内心明白。是真的放不下。如果能够放下,早就已经放下了,谁还会画地为牢困死自己。

    这样的人傻吗?傻,愚蠢至极。他不知道自己傻吗?不,他知道。而且比任何人还要清楚明白。只是依旧,依旧义无反顾依旧奋不顾身依旧飞蛾扑火。也许,这就是爱情。

    艾玛等待了自己深爱着的德克斯特,这让“一天”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但是一场车祸让她没有能够和他走到生命的尽头。这让“一天”充满了俗套的艺术『色』彩;可是,这一次等待的人换成了德克斯特,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等待,却成为了德克斯特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勇气,这让“一天”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最后。德克斯特回想到了自己和艾玛认识的那一天,一切都那一天开始,其实也早就在那一天结束了,这让“一天”的痛苦刹那之间席卷而来,如此童话如此现实如此艺术,如此矫情如此俗套如此低劣,却如此美好。

    她等待了他十七年,拥有了三年的幸福;他享受了二十年的美好,却用自己的余生继续等待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最简单最童话却又最现实最残酷的故事。如同闪电般狠狠地集中了观众,那种汹涌的悲伤和遗憾将所有空气都抽光,窒息的感觉轻而易举地就让泪水和鼻涕狼狈地在脸上肆意横流。

    埃文…贝尔从来都不是煽情的,即使在“恋恋笔记本”那部赚了无数热泪的电影之中,其实埃文…贝尔也是有意在控制电影的煽情指数。不过“恋恋笔记本”作为埃文…贝尔第一次导演的作品,其实还是算比较刻意比较煽情的了。紧随其后的“神秘肌肤”就逐步将埃文…贝尔的风格建立起来,不刻意煽情不刻意说教不刻意矫情,更多的反思是在许多细节之中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这一次。“一天”的故事本身就带着一种矫情的文艺味道,使得电影整体风格略显煽情。特别是在艾玛遭遇车祸去世时,这种文艺的风格到达了巅峰,几乎所有人都在疑『惑』着:埃文…贝尔这是怎么了?这可不是埃文…贝尔的电影风格,包括“首映”的艾略特…卡特等记者在内则有些幸灾乐祸——看来埃文…贝尔导演生涯终于是要出一次纰漏了,虽然说“一天”整体质量依旧不俗,但却无法与埃文…贝尔之前那些优秀的作品相提并论。可是埃文…贝尔很快就给出了他的答案。

    德克斯特压抑到痛苦的沉闷,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闷在了拳头里,所有的发泄都被生活的重压狠狠抑制在了胸膛里,而故事的最后还是回到了1988年的七月十五号,让故事在开始的地方结束。无限的余韵在那浪漫的拥抱、美好的亲吻、欢快的脚步中悄然满溢出来。

    这让人不得不流泪,让人不得不震撼,让人不得不信服,强大的反思漩涡,蛮横而不讲理地将所有人都拖入了自己的回忆之中。这个故事,绝对不仅仅只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爱情故事而已,余韵袅袅的反思在脑海里不断回『荡』。

    而对于进入首映式的媒体记者来说,他们却是完完全全兴奋了起来,哪怕此时泪流满面的狼狈也没有阻止他们嘴角微微上扬的笑容。当电影院灯光缓缓亮起来时,被电影结尾的余韵震撼到无法思考的记者们却忽然意识到:当看完电影,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再否认他们之间的火花,有人相信才怪!

    这就好像当初“恋恋笔记本”一样,瑞恩…高斯林和瑞秋…麦克亚当斯两个人热情似火的恋情,从大屏幕一直蔓延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轰轰烈烈的热恋了一场。这一次也是如此。

    在“一天”的故事里,艾玛和德克斯特的眼神交流、笑容交换、觥筹交错,折『射』在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贝尔身上,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艾玛和德克斯特之间的故事,记者们更愿意相信,这其实就是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贝尔之间的故事。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两个人内心深处都始终怀揣着对彼此的爱,而坚守着爱情的底线,但是双方却坚持“我不能以我尚未成熟的心去试探着和你在一起,因为你就是我生命里的独一无二”,所以始终没有能够打破那一层窗户纸。

    在电影之中,德克斯特在游泳池里半开玩笑地跟艾玛表白的那部分,绝对是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彼此都互相有感觉,但是埃文…贝尔却知道,如果他打破了青梅竹马的友谊界限,那么就没有办法收回来了,这段珍贵的感情恐怕也就告一段落了,在未来的几次『性』。生活之后,两个人就彻底告别。但是电影里,德克斯特残存的理智让他坚持了下来。当他们经历过人生最懵懂、最不成熟、最糟糕的那些岁月,回过头来,发现还好身边还有这样一个人,不求回报的陪伴在自己身边,无论辉煌与落魄,那将是怎样的弥足珍贵。

    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之间的眼波流转是如此拥有说服力,让人们甚至分不清楚大屏幕上上演的到底是虚构小说还是真实故事,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拥有一种让人心醉的能量。不仅是记者们,就连观众们都更加愿意相信,德克斯特和艾玛的过去,就是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过去,而现实生活里捅破彼此之间这一层窗户纸的契机,正是“一天”这部电影,这也使得埃文…贝尔终于和安妮…海瑟薇走到了一起,两个人的眼神、拥抱、亲吻、微笑、问候、告别,都是如此的动人,美好得根本不像是现实。

    “纽约客”针对“一天”的一篇评论就可以看出,现在关于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绯闻已经不仅仅是记者们的胡思『乱』想了,更成为了所有观众们乐见其成的一个结果,不仅是八卦报刊杂志,就连专业电影杂志都开始针对这一段火花四『射』的屏幕恋情送上了属于自己的祝福。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但是请允许我说这样自私的话,‘多年后,我若未娶,你还未嫁,那,我们能不能在一起?”

    “纽约客”无疑喊出了所有观众的心声,在看过“一天”这部电影之后,呼吁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真正交往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显然现在已经和绯闻无关,现在这已经成为2009年秋天最动人的屏幕爱情,让观众无法自拔。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全可以说“一天”是成功的,因为让观众们无法分清电影和现实的界限,彻彻底底被电影所感动了,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之间的火花也是真实可信的。

    看看“一天”首映式结束之后,灯光缓缓亮起时的场景就可见一斑了:全场观众集体起立,为剧组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而经久不息的掌声,在看到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一起出示感谢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巅峰,现场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今天加更哦,稍后还有更新!

第一卷 生如夏花 2161 挚爱成殇

    今天第五更,求推荐,求订阅!

    在现代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之中,爱情已经逐渐流失,以前人们还习惯的说“用钱买不来爱情”、“用钱买不来幸福”,但现在人们却更多习惯于讨论真爱背后所需要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上还残留多少真正跨越一切界限的真爱,没有人能够给出回答。当你还在为了生计犯愁时,爱情显然成为了奢侈品。

    所以近两年爱情电影又逐渐有了复苏的势头,人们都希望在电影里来寻找到生活里逐渐消失的爱情。暑期档里“假结婚”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一天”上映之后,依靠埃文…贝尔和安妮…海瑟薇的强大号召力,票房表现就不会差太多,但人们更加关心的是,继“恋恋笔记本”之后,埃文…贝尔生平第二部导演的爱情电影、同时也是他个人第一部严格意义上来说的爱情电影,质量到底如何?从首映式结束之后观众们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至少第一波的反馈信息给出了正面积极的信号。

    随后,第一批专业影评火热出炉,关于“一天”的第二波反馈信息正式问世。

    “洛杉矶时报”意外地成为了第一个发布评论的专业媒体,他们在百分满分制的打分系统里,给出了九十五的高分,一清二楚地看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赞赏。

    “其实这是一部不温不火的电影,如果你期待‘恋恋笔记本’式一见钟情后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么你定然看不下去,这更像是‘神秘肌肤’那样需要细细品味、慢慢思考的作品,因为伴随着电影的推进,你会进入埃文…贝尔所编织的一个童话世界,然后流连忘返。

    回想,人生之中关于感情,因为懵懂而错过了多少,还是因为内心太过于清楚而不敢去面对。最终擦肩而过。他和她相识二十年,漫长的二十年。

    二十年中的前五年,德克斯特一如既往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靓丽、金钱地位,在一个又一个女孩女人之间流连忘返,疲惫了之后在艾玛的身边停留。他清楚的是她不会离开他。他可能又那么一点点爱她;二十年中的前五年,艾玛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在一家墨西哥餐厅打工,随时随地恭候他的光临。她希望有那么一瞬间德克斯特会放弃自己放『荡』的生活方式,说爱她。二十年中的前五年,我等着他们说爱对方,然后滚滚床单。

    二十年中的第二个五年,德克斯特的事业扶摇直上。继续在不同的女人的肚皮上辛勤耕耘,可是他母亲因为癌症而离开了,他仍然想找她倾诉,不过她却说她不喜欢他了;二十年中的第二个五年,艾玛的事业终于开始起步,与她的梦想接近了一点,可是他依旧不改风流做派,对生活毫无目标,沉沦在毒。品和酒精之中。变得真让人讨厌,但很痛苦的是,她还是爱着他。十年过去了,他结婚了,她同居了。不过不是和彼此,我仍然期待着他说爱她,然后发生一夜。情。

    二十年中的第三个五年,德克斯特跌落谷底。事业失败、婚姻破裂,他开始缩手缩脚。他甚至不敢告诉她,他爱着她;二十年中的第三个五年,艾玛魅力四『射』,事业成功、恋情美满,她尝试遗忘过去,不再记挂着他,但她内心是否还有他,只有她自己知道。十五年过去了,我想应该成为情侣却固定在知己位置上的两个人,会不会就这样分手,过上自己魂不守舍的生活,从此不可能再做。爱。

    然而,在二十年的最后一个五年,他们等待了那么久,眼神互相交流了那么多次,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当看到他们激动拥吻的一幕,让观众激动得无法自已;当看到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刻,无所谓尺度无所谓『性』。爱,一切都已经美好得让人羡慕。可是,当我们静心期待着美好的时候,生活里留下的永远都是遗憾。

    在电影的最后,我很难再继续看下去,因为埃文…贝尔用了最为平实的镜头,将最最细腻的感情生动地牵动了出来,真实得让人感受到,这不是遥不可及的,这就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我们不由在想,如果你是德克斯特,转过身告诉那年穿着旗袍的艾玛说你爱她,这样二十年的时间里幸福会不会多一些,遗憾少一点?如果你是艾玛,给自己最爱的他一个狠狠的耳光,告诉他,混蛋,我爱你,你爱我吗?

    可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这二十年的酝酿,如果没有这二十年的相知相守,如果没有这二十年的纠结徘徊,也许德克斯特还是德克斯特,艾玛还是艾玛;也许他们会在一起,但却很难再有之后的二十年了。这段感情之所以真实之所以美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他是德克斯特,她是艾玛,他们彼此相守了整整二十年。

    一句‘我爱你’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这句告白背后那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这才是‘一天’这部电影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同时也是埃文…贝尔赋予这个故事最美好的部分。那一份属于爱情最纯粹的感动,在‘一天’缓慢而静谧的画面之中,犹如涓涓细流缓缓汇入每一个观众的心底。”

    “洛杉矶时报”这篇标题叫做“挚爱成殇”的评论,将“一天”的整个故事站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了十分细腻的分析,同时也揭开了北美第二波反馈信息的序幕。

    “纽约时报”来自尼尔…达西的评论则延续了“洛杉矶时报”的好评,送上了九十分的评价之余,用“灵魂伴侣”这样的标题定位,为“一天”整个故事定下了基调。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好电影,需要的不是奢华的道具、炫目的特效和不找边际的吹嘘,而是让观众动心的故事,让观众在电影时间内的『荡』气回肠,在别人的故事里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对着自己熟悉却又陌生的回忆,在两者的交集之处产生共鸣。当一部电影能够带着我们进入这种境界,那么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好电影。而所谓的导演、演员、投资、票房、评论都只是附加价值而已,埃文…贝尔的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个人意见。

    ‘一天’,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带给了我『荡』气回肠、久久不散的感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德克斯特和艾玛两个人的爱情,经过二十年的纠葛,虽然他们没有在一起却又不离不弃,见证了彼此平凡人生的沧桑与甘苦、冷暖与悲欢,最终这才坚信自己的真爱就是对方。只有艾玛才能读懂德克斯特的才华,也只有德克斯特才能给予艾玛真正的快乐,这二十年的生活,不是虚度、不是蹉跎、更不是错过,而是成长,他们可以自信地对彼此说,‘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