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关嫡位之争,那是他心底最要紧的事情,无论如何,对英国公的爵位他都不会放弃的……这算是一种执念,但没有任何理由和事件可以将之开解!
“大人,这一次我们的事……”
一个校尉满脸青肿,走上前来,期期艾艾的问。
“当然不能明着说,不过私底下,我会将此事报给皇上知道,我们茶壶里下饺子,心里有数就行了。”
“嗯,听大人的。”
众校尉都是咬牙切齿的痛恨,他们气量最小,平时无事都是欺压良善,今日在辽阳挑起事端,一则是真的恼了接待简慢,二来当然还是替自己家大人做事,兄弟争国公的位子,他们身为张惟贤的部下,当然是要力挺张惟贤。
结果弄得这样狼狈,此时他们不仅恨辽阳镇上下和张简修入骨,顺带着也是将张居正给恨上了,只是现在张居正权势熏灼,也只能隐忍不发。
“赶路吧。”到底是青年,张惟贤酸疼的腰骨跨间经过一场酒席已经恢复,牛庄驿距辽阳也并不算远,一路大道直行,马蹄翻飞,想来不久后就能赶到。
眼前的大道笔直畅通,行人都依道边而行,偶见大车经行,也是知道礼让。想到自己那个五弟坐镇辽阳没有几天就有如此的局面,张惟贤心中七上八下,一时间竟不知道是何滋味!
……
……
一场酒宴不欢而散,先散去的是王政和为首的辽阳文官,今日之事十分诡异,他们也要回去之后,好好消化,当然,更多的是奋笔执书,将今日之事速速报给京中之人知道。
辽阳都司的人也是散去,不过在临行之前,张三畏等人跑到堂上给惟功贺喜,毕竟不论如何,晋位为太子太保是一件大喜事。
很多武臣,终其一身也不能加保傅,便是文官,也要位至六部九卿之后,而且是重要的部堂京卿,任职有年,官声没有瑕疵,这才有加保傅在身,所以这师、保、傅的头衔不仅仅是荣誉,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现在的天下第一武臣戚继光,也就是两年前刚刚加的太子太保,惟功算是后生可畏了。
以他的年纪,若是再立一些如斩速把亥一样的军功,晋为少保,甚至太保,亦非不可能之事,所以在行礼恭贺之时,张三畏等辽东都司的武官们,态度格外的恭谨。
惟功对他们也是客气,执手相送,一直到仪门才止。
等外人散去之后,回到花厅之中,惟功环顾左右,端容肃立,徐徐道:“皇上已经变心,日后我们行事恐怕多只能靠自己了。”
第412章 总爷
张用诚闻言一震,忍不住反对道:“大人,张惟贤恐怕也是故意离间……”
“不然……”惟功笑笑,从容道:“尚方剑的事,一定是皇上亲口交代他这样做和这样说,目的就是要敲打我一下,所以我一听就知道了。我提起当日在东暖阁把玩那柄宝剑,也是叫张惟贤带话回去,当日情谊,请皇帝莫忘。”
“有用吗?”
“当然无用了。”惟功呵呵一笑,环顾左右道:“仗义每多屠狗辈,想叫帝王和臣子讲情义恩德,那岂不是昏迷了么。不过,好歹点皇上一下,旧情可忘,旧功可别忘了我的。”
众人闻言都笑,只是笑意都十分勉强……自惟功掘起以来,向来就是皇帝为他的后盾支持,君臣之间,十分相得,不料离京才几个月,居然就已经大有变化了。
惟功自己心中却是有数的很,万历对他一直颇有猜忌,毕竟年纪相差不大,惟功的成就又太过光彩夺目,皇帝心中一直有不服和忌惮的心理,这一次叫张惟贤来敲打自己,就是这种情绪发酵出来的结果。
不过惟功也是知道,皇帝毕竟是张居正一手调教出来的,天性虽然有些问题,但在大事之上,十分果决明白……从这一次的举措来看,皇帝还是愿意用他,将他放在辽阳当一颗棋子……原本的历史上,辽东镇一直是铁板一块,李成梁在时,辽镇多次杀良冒功,行为不法,甚至李家诸子侮辱封疆大吏,比如李如松在宣府任上时,曾经挥拳殴打当地的按察使,三品文官,说打便打,而巡抚总督都制不住他,李成梁第一次去职之后,辽东多次易帅,李如松也曾任辽东总兵,但到底都镇不住局面,最终还是叫李成梁复出,一直到老死为止,主要原因,还是李成梁在时,李家铁板一块,外围强大,祖家这样的地头蛇也只能忍着不出头,一直到李成梁死后多年,祖家冒起,还带起了吴家等外戚,一直到将整个辽镇带成事实的军阀为止。
现在当然不同,有张惟功这个异军突起的异类,自请镇辽,手段狠,不比李成梁差,实力强,李成梁一口吞不下,现在这股子势力等于是埋在辽镇内部的炸弹,听话了,自然按着不引爆,不听话,有朝一日就是厉害的一颗棋子了。
“现在我在皇上心里,大约就是这么一点用处了。”说到这里,惟功忍不住苦笑,而在场诸将,无不脸上变色。
这也是惟功的强处,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除非是有一些必须保密的隐秘之事,否则的话,始终坦坦荡荡,绝不瞒人,换了旁人,哪怕是对自己心腹也不会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般如实说出,惟功却是毫不在意,将之和盘托出。
而现在说出来,更是叫大家明白过来,眼下的处境靠不得别人,只能靠自己。
所谓不靠神仙皇帝,只有靠自己!
这也是对过去做一个巧妙的切割,万历的小心眼也帮了惟功的忙,不然的话,光是在辽阳镇内部,怎么对大明和皇帝做一个切割,也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现在这样,真好。
……
……
转眼就是五月下旬,一大早晨,还没到有辰时,城门刚开,大队的骑兵就簇拥成团,一起赶到城门处来。
很多进城的小商人,菜农,挑夫,卖力气的,担粪的农民,走亲访友的闲人都被暂时的屏避到道左两旁,很多人都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一支超过二百人以上的骑兵队伍。
川流不停的战马不停的从城中奔驰而出,各色旗帜也是随风飘扬着,骑士们都头戴兜鍪,前队手持长枪,更多的是手按腰刀,背负弓箭或短弩,战马一侧则是投枪,骨朵等投掷武器,每个人的兵器都闪烁寒光,甲胄兜鍪都擦的闪闪发光,骑在战马之上,都是腰板挺直,连马的缰绳,勒带,还有在战马身上的行军毛毯,水壶,饭盒,都是擦洗的干干净净,显示出一副标准的强军风采出来。
以前,辽阳镇的驻军也经常出入,不过,甲胄不全,仪容不整,虽然有彪悍之劲气,但给人的感觉还是匪气重一些,特别是那些家丁,强梁霸道,呼喝着呼啸而过,甚至踩踏平民也不以为意,每当那支军队出入时,百姓都是远远的避开了去,以防出事。
而时至今日,道左两边并没有因为骑兵的逼近就远远躲开,甚至,有不少人踮起脚来,伸长脖子,还冲人打听着:“嘿,哪位是总爷?”
“别急,得骑兵出来一阵子总爷才出来。”
“好家伙,到底是总爷,这么多兵马护卫呢。”
“瞎扯啥咧……总爷常出来,不论城里城外,最多时带十来人,少时也就三五人,和人说话都很和善,不刻意摆架子……不过,威仪也真是足,反正,我不敢正眼看他。”
“那今天是咋了?”
“听说要出远门,往外地走走。”
“哦,我知道了,总爷节制的地方多了,要到处走走,就象县太爷下乡一样。”
“你脑子里也就只剩下戏文了,咱辽东又没县太爷!”
一晃眼功夫,惟功在城里已经住了不短时日。
除了开始时的斗辽阳土著时用了一些暴力外,惟功这段时间几乎就是将全部精力用在民政事务上了……要说辽东的军户也真是倒霉,没有州县,也就没有规则,不论内地的州县老爷和胥吏们有多贪婪和不要脸,到底还是在规则之下玩弄你,在辽东,就是赤裸裸的力量……我官比你大,你就得听我的,都司吃指挥,指挥吃千户,千户吃百户,百户只能吃军户……一层层这样剥削下来,除了少量的民户和商人之外,所有的军户,五品以下,几乎都穷的底儿掉。
城里又脏又乱,疾病流行,城外官道失修,根本没有水利设施可言。
这段时间,惟功的精力,也就用在这上头了。
探访军户民家,抚慰孤寡残疾,将城中重新划定坊区,清除垃圾,挖通沟渠,所费的人力物力当然不在少数,除了自己掏钱外,就是组织。
在京城,他已经做过一次,驾轻就熟,辽阳镇中有经验的军官被派出去,组织百姓,通事局下相关各部门通力合作,二十天时间不到,整个城市已经焕然一新。
当然,这种程度也就只开始而已。
这些时间下来,亲民,架子不大,镇兵纪律好……有钱,很多模糊的形象已经在辽阳城和四周百里方圆流传开来了。
这年头的信息传播就是这样口口相传,不做出实例来,很难取信于人,不象后世,电视一开,密集广告一播,策划出来的形象再假也能给宣传成真实。
要不是有这样的良好形象,这些土佬儿怎么敢伸头探脑的去看?
“总爷来了!”
有人暴喝一声,众人骚动起来,象一群伸长了脖子的鹅,果然在整齐的骑队之后,有一些穿着官员和吏员服饰的文官跟在后头,然后中间是穿着大红蟒服的高大青年,人高大,不俊秀但也有一种独特的威仪,加上高大无比的神驹骑在身上,更有人有一种人马皆如龙的感觉。
惟功骑跨在坐骑上,不停地向人挥手致意,四周的百姓发出嘈杂的声响,间或也有人在高呼着什么。
他很喜欢这样的情形……这是他的治下军户,是他的百姓,这城,也是他的城,与当年经营顺字行和舍人营不同,这是一座庞大的城市,几十万的城市居民和附郭四周的军户和百姓们都仰赖着他护卫平安,而他做到的当然也不止是护卫一方那么简单,眼前的这些人,一声亲切的“总爷”称呼,便是自己渐得民心军心的明证。
这种感觉,真好……
不可否认,惟功喜欢权力,喜欢权力在握的感觉。人皆有好,不好声色犬马,自然是因为喜欢权力,更高,更大的权力!
从城门处出来,一直往南,走的是往海盖方向的大道。
官道笔直,两侧的麦田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现在这个时候,不少麦子已经熟了,只是参差不齐,需得等它熟透了,才好开刀收割。
也有性急的,不等一亩麦子全部熟透就开始割麦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头,可以看到人影此起彼伏,手中镰刀挥动着,将麦子割下之后,再用麦草捆扎成捆,然后一捆一捆的堆好,最后再用扁担将两头码的如小山一般的麦子给担出田去。
如果每亩田都是这样的场景,哪怕再累,怕是收割的人都会喜笑颜开,可惜的是,金黄色的麦子并没有汇聚成麦浪,东一缕西一块的,如同是被人剃了一半的阴阳头,有黄有青,有稀有疏,只是很少有密集成麦浪般的田亩。
第413章 人祸
“收成不好啊。”骑在马上,看着路道两边的麦地,惟功眉头紧皱,感觉心事重重。
此行的目的地和终点是金州卫和金州卫中左所,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地区,是典型的半岛地形,从辽阳出来,三十里到鞍山驿,再三十里到海州的在城驿,然后就是接近百里地方,抵达盖州,再过两个驿站,抵达复州,再折向东南,是金州,过南关,抵中左所,那里就是后世的旅顺,天然良港。
原本是打算先去宽甸,现实却无比残酷,宁远店广宁店现在一下子被截断了,今年一年最少有二十万以上的损失,明年还得加倍,而辽阳镇现在的雄心勃勃的扩充计划需要大量的银钱……按惟功的计划,是真正练出一支强大的精锐来,额兵最少四万人以上,就以明朝营兵那个稀烂的水平,一年最少也得八十万石粮,一百万以上的豆料,六十万以上的饷银,而惟功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平都远在普通营兵之上,一年所需银两,耗费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所以他要屯田,要赶紧开通海上贸易的通道,复州和金州之行,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加快和赶紧。
“是不大好。”在场的几乎没有一个懂得稼穑之事的,张用诚在内的所有人,大家都是在京城长大的,就算有在外地长大也是半大小子就到了京师,然后入顺字行,加入舍人营,要么是流浪乞儿,要么也就是京卫子弟,谁种过地?就算是宋尧愈等老夫子也是一样,他们都有秀才或举人的功名,手不提四两,地里的事谁也没管过,这个时候叫他们说出一二三四五来,根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冷场了一小会儿之后,终于有个清朗的声音答了话,惟功原本没指望有人回答,听到声音,扭头去看,但见一张布满大胡子的国字脸,正在向自己微微笑着。
“好的很。”惟功大喜,面露欢颜,笑道:“这一路上,终于有人可以指点我了。”
孙承宗也是欢喜,他现在挂在侍从室的参随处,还没有具体的差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这阵子就跑在总务处里头打杂,参随处的人分两块,一部份是正经的辽阳镇的参谋,另一部份是延请来的夫子师爷,由宋尧愈领着,孙承宗这个正经的有功名的人跑去打杂,那些夫子们也瞧他不过眼,这阵子孙大胡子算是两边不讨好,他是新手,总务的人嫌他烦,参随的人又嫌他掉价,这一次看来总算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了。
在家时,孙承宗可不是那种只读书不管世务的人,经济之道也颇为留意,而且高阳孙家虽然是小康之家,却并不是豪绅大富的巨族,所以耕作之道,读书子弟亦须留意学习,孙承宗在游历边关和在京师学习一段时间后,在家耕读十余年,对稼穑之事,算是通达了。
当下边谈边说,将路途两边的田地收获情形向惟功解说清楚。
辽阳地属辽中的平原区域,这一块地方,沃野千里,平原多而山地少,但土质和关内的并无太大差异,若是往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两侧,松花江两侧,辽河的分水岭地区去,不仅水网纵横,而且土地的地质是难得的黑土区域,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整个世界上也不过就只此三块,黑土的肥力惊人,适合麦子,大豆等各类植物生长,可惜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