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代魏成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代魏成蜀-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一来,我军又该如何?”刘备问道。毕竟此番出征,刘骞派兵出来。但是圣旨所命领军将领乃是刘备。所以刘骞并没有过多的要求此番征战的目的性,刘备长期以来都是听从刘骞的安排,导致此番知不道该到哪里合适。
  “我军尚有一支奇兵隐于山中,此时可尽起此兵。在张绣举行全面对决之时,其奇兵攻击长安,断却张绣之归路!张绣不战自败!”诸葛亮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道。
  到底是何处的奇兵,又是如何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呢?还请各位继续往下看,精彩还在后面。


 第202章 张锦丛决战咸阳, 智诸葛又下一城

  第202章张锦丛决战咸阳,智诸葛又下一城
  上文书讲到刘备依诸葛亮之计谋活捉了张绣。但是为了彻底折服张绣,使其能够为己所用,又放了他。然后诸葛亮又拿出了第二条计策,欲使奇兵突袭长安。
  话说哪里来的奇兵呢?孰知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知道,在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斗旅程中,蜀国大将魏延曾提出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袭”之计。当时诸葛亮年岁已大,颇为自傲,更是过度自满,没有采取这条计策。咖啡感觉非常可惜。因此在诸葛亮没有加入这个集团的时候,就已经在此,从贾诩的嘴中沉下了这支奇兵。 
  这支奇兵就是斜谷关镇守的骁骑将军臧霸臧宣高所带师部。
  诸葛亮献计之后,刘备遣宋宪引本部兵马带着虎符和手谕赶往斜谷关。至于宋宪、臧霸如何进攻长安,张济如何抵挡等等诸多事宜,暂时不说。
  单说神枪将张绣,单枪匹马从刘备大营出来,心中这个窝囊就甭提了!本来战诚技,宋宪哪里是自己的对手?不期中了人家的埋伏,不但自己被人家擒获了,麾下三千士兵竟然无一幸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全部战死,尚有部分被人家俘虏了,还留了一条命在。
  那刘备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给放了!难道真的是自己长得太帅了?肯定不是!他是想兵不血刃的占取了我叔父这个雍州之地罢了!竟然还让我劝说叔父投降!真是痴人说梦!就凭你手下那几员将领,成廉、宋宪、徐晃,哪个是我的对手?还敢在战场之上与我公平一战?好,我这就回城,尽起大军,与尔等一绝生死!
  果然被诸葛亮言中了。这厮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折损在刘备手上,他自信自己能够击败刘备和其手下诸员大将。
  许邵许子将在城上看到这厮引领大军系数从城里涌出去,心知要坏。匆忙之中,他这个文弱书生竟然拽了一匹快马,疾驰到张绣身边,阻拦张绣进谏道:“将军,不可为也!”
  “为何?”张绣止住战马,问道。
  “如此之多的军队拖入战场,将有多少生命丧失?即便是我军取胜,邵问将军,我军可还有力量抵抗北部马腾和东部曹操乎?”许邵此时真的急了,两只眼睛瞪的贼大,更是急的满眼通红。
  张绣此时欲求一胜,心中对胜利的渴望已经压倒了理智。随口对许邵说道:“军师所言,岂不是灭我之志气,长他人威风?若是军师担忧,某便只带一半兵马讨敌;留一半兵马于城内保护军师便是!”言毕,遂使副将刘隽、张先二人引领五万兵马随许邵入城。他自己带着大将段煨、崔勇、胡珍、胡车儿、胡赤儿等引领五万兵马来到刘备大营外,摆开阵势;又使胡车儿出阵讨敌骂阵。
  诸葛亮刚刚离开刘备的中军大帐,回到自己的帐中,坐在案前拿起兵书战册翻看。帐外有士兵来报:“禀报军师,敌军大将张绣引大军数万在营外讨战。大都督请军师入帐商讨对敌之策。”
  “好,我这就到!”诸葛亮应道。真是没想到张绣的城府还真是不深,这么快就来了。等着受苦吧你!诸葛亮早已猜到张绣会引兵前来攻打,只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怎么说那许邵也要拦上一拦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张绣直接就留了一半的兵力在城中保护许邵。也就是因为这一半的士兵救了深陷蜀军包围之中的张绣;亦是许邵带领的这五万兵士给张济最后保留了一丝战力。
  来到中军大帐,刘备还没说话,诸葛亮便问道:“将军一定着急引兵对敌了吧?”
  闻言,刘备不由得点头:“是呀!这不马上派人请军师过来商讨,如何对敌?张绣引咸阳守兵尽出,看样子是要与我军决一死战!”
  “张绣前番被俘,将军与某放其回去。其定以此为耻,焉有不尽出大军以报前仇之理?”诸葛亮解释道,“然,将军莫急。某有一计定可破敌。”
  “军师有何妙计?还请讲当面。”刘备和诸将皆竖起耳朵仔细待听。
  “张绣勇猛,不可轻敌。将军与徐晃将军、周仓将军引领两个师部的步兵团队当面迎敌;胡才将军、吴懿将军、张宏将军引领三个骑兵团队分别从我军北寨门、南寨门出发,从两翼和后方攻击敌军。”诸葛亮此计可谓是充分利用了蜀军各个部队的优点布局。蜀军每个师部配备了一个团队的骑兵,其中包括四个骑兵营、一个骑射手营;骑射掩杀乃是骑兵团队的强项。每个师部配备了四个步兵团队,其中刀盾兵、枪矛兵以营为单位混编。
  张绣、许邵对蜀军装备和配置的不了解,也是造成这场战斗失败的关键因素。
  刘备闻听诸葛亮之计,称之为妙计。遂引大军而出,留成廉带领本师部的步兵团队在大营中镇守,听从诸葛亮的临时委派。
  张绣见刘备引大军而出,心中大喜。毕竟在蜀军营中,他以为无人是他的对手,故甚是自大,策马摇枪,指着刘备叫道:“刘玄德,可敢一战乎?”
  徐晃拍马而出,奔向张绣:“锦丛,你我一战莫要延迟!不如今日一战!”言毕,奔到张绣近前,**斧便砍。
  张绣见状,也不着急,摆枪相迎,便与徐晃战在一起。
  刘备恐徐晃有失,遂策马而出,大戟一挥,率大军压上。战团中的张绣见自己刚刚和徐晃交手,对方竟然大军压上,急忙虚晃一招,撤出圈外,亦是挥长枪示意自己大军迎敌。
  于是乎,又一场十余万大军征杀的场面呈现出来。
  可是如此对杀的情况下,蜀军严谨的纪律和默契的团队配合显出了明显的优势,刀盾兵和枪矛兵形成了的七人剑锋小阵型和九人方阵,甚至百人方阵,一块块的分割了张绣军。伤亡比例十分明显,蜀军伤亡一人,往往有张绣军五人、七人相陪葬。
  张绣更是悲催的可以,被刘备、周仓、徐晃三人围住,轮圈揍他,险些坠落马下。此时,这厮也不敢再狂了。他以为他是吕布呢?单挑数员大将,哪有那种实力呢?要不是胡车儿、胡赤儿兄弟,此时张绣已经被刘备三人再次生擒。
  咸阳城上,许邵见到蜀军如此凶猛,知道如此兵力相当,若城中兵力再不增援,些许张绣此番真的要被刘备留在这里了。他急忙命令刘隽、张先点起四万大军出城救援。
  张先、刘隽带着大军刚刚出城,就见一队骑兵自北面风驰电掣般冲锋过来,朝着张绣军的右翼狠狠的插了进去;于此同时一队骑兵自南面突然出现,亦是插入了张绣的左翼。二人急忙分军两路,前去救援。
  可是,等到他们救援兵力赶到之时,这两支骑兵已经冲乱了张绣军的阵型。就连前面作战的张绣等人亦是发现后军大乱,仓惶之间败退了下来。
  也幸亏张先、刘隽二人引兵赶来,张绣、崔勇、胡珍、胡赤儿、胡车儿带着一些亲卫,且战且退,相遇在一起,才知道敌军骑兵突袭了自己的两翼。
  终于,这六万余的军队在张绣的指挥下,很快控制了士兵的士气,稳住了士兵的情绪,朝着咸阳城方向撤退。
  然而悲催的事情使得张绣不得不改变撤往咸阳的打算。当他带着军队撤到半路的时候,许邵、崔泰二人带着三千残兵败将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原来在张先、刘隽领着军队出城之后,城门还未来得及关闭的时候,从城门东侧涌出一哨骑兵径自冲进城内。正是吴懿所部本想攻击张绣后军,哪知天赐良机,咸阳城门大开,焉有不进之理?
  何止他这一部?原来在刘备引大军出征之后,诸葛亮、成廉二人登上了营寨的瞭望台。诸葛亮远远的看到咸阳城城楼之上兵丁林立,心中暗道:咸阳城内有多少兵呀?莫非情报有假?再看张绣的军队规模,虽然黑压压的一片,但是仔细估计也不过五六万之多。看来是张绣没有全部带出咸阳的兵丁,至少还有四五万在城内。
  在瞭望塔上观看一阵,诸葛亮亦是被蜀军的战斗纪律和协作作战能力折服。不过作为一场战斗主控者,他可没有过多的沉浸在这种折服之中,很快就意识到了,咸阳的许邵定会出兵救援。随即,他令成廉留下一个团队,带着三个步兵团队火速赶到咸阳城,等敌人援兵尽出,趁机闯入城内,占领咸阳。
  不过等到成廉赶到咸阳的时候,正是许邵、崔泰围攻吴懿骑兵之时。因为城内街站严重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的发挥。吴懿骑兵损失不小,要不是成廉率领大军赶到,许邵、崔泰还真没准把吴懿这个蜀国的新秀灭杀于此。
  但是,成廉的大军到来,也成为了许邵、崔泰失败的催生符。二人都是聪明之人,见敌势不可挡,遂引领残兵驹出城朝着渭水河畔奔来。
  不巧碰上了张绣亦是败退下来。许邵看了看还剩下六万余人的队伍,心中多少还有一些着落。若是真的不剩几个兵丁,那么此番争霸之梦何存?
  然而,万幸的是,张绣麾下的诸将虽然都受了伤,但是无一人阵亡,张绣心中颇为自己一时逞强懊悔不已,频频向许邵告罪。许邵言道:“属下之人焉能受主之歉意?少主,莫要折杀老朽!”
  张绣闻听许邵唤自己“少主”,心中更是欣慰。遂与许邵更为亲近。在许邵的建议下,他们引领大军渡过渭水,朝着长安方向撤退。
  只是悲催的命运,依然在张绣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徘徊。其实历史选择了一个人的出现便是有他出现的道理。不管是龙套也好,还是猪脚,总之他的戏份安排都是历史要求。要知张济叔侄命运几何,还请各位继续观看。


 第203章 臧霸奇兵袭长安,张济败兵守弘农

  第203章臧霸奇兵袭长安,张济败兵守弘农
  上文书讲到张绣先是落入诸葛亮伏圈,被生擒活捉;有持强引兵决战咸阳城外,亦是被诸葛亮设计。许邵为救张绣尽出大军,更是着了诸葛亮的算计,使得咸阳城落入了诸葛亮的手中。
  张绣被逼无奈,只得舍去咸阳,败走长安。然而命运的车轮又一次无情的碾压在了这个年轻的枪神身上。
   
  当张绣、许邵等人统大军来到长安城外,竟然发现朗朗乾坤之下长安城门竟然紧闭不开。抬头望去,众人不由大惊失色。只见城楼之上飘摆的大旗竟然绣着两个斗大刘字,更有那中间大旗之上绣着那两个硕大的“镇国”字样。分明是镇国大将军刘骞的军队已经占据了长安。
  莫非叔父已经投诚了镇国将军。张绣心中颇为震惊,回头便向许邵闻讯:“长安何时落入镇国将军手中,可有叔父信报?”
  “未见主公信报?我等绕过长安,尚派人上报主公。主公回信指示我等赶往咸阳退敌,并无他言!”许邵此时亦是一个头两个大,没有搞明白怎么回事。
  “将军快看,城西有数处起火之地!”崔勇忽然叫道。
  果然长安城西部竟然多处起火,只是火势正在不断的熄灭。应该是城内正在救火,而且火势得到了控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诸葛亮用刘备的虎符调动了镇守在斜谷、子午谷的臧霸师部,东出子午谷,奔袭长安。
  话说臧霸接到命令,遂与前来的宋宪一起兵分两路出子午谷、斜谷,径取长安。
  其实斜谷关镇守的乃是吴敦所领的一团兵马。因为李傕、郭汜之战之后,张济取得了长安、冯翊、弘农、扶风等地的控制权,却忽视了斜谷关这个小小关隘的控制。吴敦其实在臧霸、张任的授权下,悄然使人送了书信给张济。其意便是假意托付张济照顾自己在斜谷关的一众兄弟。此番言语并没有明说要投诚于他,然而,作为一个直接示好的小势力,张济自以为是的以为吴敦之意便是向他投诚,愿意在他的荫蔽之下,为他把守斜谷关的门户呢!
  然而就是如此一节,使得他险些没有丢却了性命。
  吴敦带着麾下五营步兵,整得是盔歪甲斜,外带挂伤,一路朝着长安城奔驰而去。来到城外,张宏使人在城下求救:“吾等斜谷关守军,斜谷关受到敌人的袭击。如今关破,吾等败将下来。还请禀报大将军,速速开门放我等进去!”
  城上士兵早已禀报张济。不多时,张济带着三五员大将来到城上,一看,识得是吴敦,问道:“吴将军,敌军多少人马?”在吴敦投递书信之后,张济曾与张绣带着一众大将入山巡猎,吴敦便在邀请之列。整个狩猎过程,只有杨奉和吴敦称呼张济为大将军,而非主公。张济心中甚是不满,故特别留意二人。
  吴敦急忙说道:“敌军突袭,漫山遍野,未可清数!”
  张济遂不疑有他,便令人开城放了吴敦与一众士兵进城。
  果不其然,吴敦兵马入城不久,自打远处,奔来两支军马。一路直取长安西门,为首大将,正是臧霸藏宣高。其身后乃是参谋将军张任、游击将军董昭、突击将军贺猛;在后面乃是骑兵团练将军孙观,带领其麾下骑兵团队;然后是三个步兵团队紧随其后。两万多名将士,一个个气势汹汹,杀气腾腾的朝着长安城西门杀来。
  另一路,自南面而来,为首大将不是旁人,正是宋宪宋占功。宋宪引麾下师部东出子午谷,直逼长安南门。
  城内的张济顿时慌了神,看架势,敌军两部最少也有四五万人马。自己麾下只有战将三五员,兵丁不过两万余。
  吴敦见状说道:“大将军,我等没有守住斜谷关,有失职之责!末将愿引本部兵马去西门防守!”
  此时,张济手下大将只有三员,颇显正捉襟见肘,见吴敦请令,遂允其请,又遣大将周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