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堆’者,十一佳也,‘集’者,十八佳也,双堆集则是十一师佳加十八军佳啊!”
黄维一听连连点头。陈诚派发迹于11师、18军,蒋军中称为“土木系”。黄维是“土木系”的骨干。自然听了这一派胡言,反而感到如沐春风。
实际上这种文字游戏自有多种玩法,如果反过来说,双堆集乃11师、18军之坟墓也不是不可以,双堆乃丘,丘乃墓也,这倒更符合客观实际。
12兵团的副司令官胡琏在部队出发之时,以养病为由留在南京。12兵团被围之后,蒋介石紧急召见他。胡琏并不知前方战况,对蒋介石大吹了一通:“蒋主席尽可放心,此徐海之战共军已倾其全力,乃是强弩之末,这是国共最后的大决战,这一仗我们打胜了,就可以以江淮为界固守南京,下一步便可全力反击。”
蒋介石沉思后连连点头:“你马上坐飞机到前线去,把我的意思转黄司令官,只要你们能再守一段时间,援兵一到即可反攻。”
12月2日, 胡琏乘坐一架小飞机飞到了双堆集,向黄维传达了蒋介石的旨意,并召见了军、师长们,大大表彰了一番,12兵团又鼓起了士气。
人民解放军总前委指挥部里,也在分析黄维的动向。
“我看黄维有点呆,没有灵气。”刘伯承司令员一语中的。
邓小平风趣地说:“他那个12兵团,也是中看不中用。”他指着陈赓说:“还是你最有发言权,最知道黄维的莫过于你了,你们是老同学嘛。”
陈赓笑了笑。他与黄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同窗”,对黄维的打法十分了解。
“黄维这个人,说起来头头是道,不是打出来的将军,是办教育办出来的,书生气十足,且为人死性。这次他接到蒋叫他东援的命令,正在大洪山扫荡,他看到我们的部队这么多,可以拖着不出来,胡琏就是称病不出嘛!”陈赓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
刘伯承止住笑:“你陈赓还要教给他如何磨洋工!”
“他还急匆匆带兵来了,本来他可以往东靠近李延年部,先看看再说,可是他一头扎向北边,直奔浍河而来,哪有这么打的!”
刘伯承说:“他黄维要像你陈赓那样,他就不是黄维了!”
“敌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等仗打完了才可能知道错在哪里!”邓小平的话一针见血。
刘伯承拿出了一份电报说:“毛泽东主席对全歼黄维兵团十分重视,已给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前委拍报:”华东炮纵应全力开去打黄维,以厚火力。‘这个指示很重要,华东的三个炮团已经开上来了。这样,我们要将炮兵集中起来使用。“
刘伯承走到地图前面说: “以第4、第9、第11纵队及华东特纵炮3团,纵队炮兵14个连组成东集团, 由4纵司令员陈赓同志统一指挥;以第1、第3及华东13纵队炮兵团、华东特纵炮1团两个连组成西集团,由3纵司令员陈锡联同志统一指挥;以第6、 华东第7纵队、陕南军区12旅及纵队炮兵团组成南集团,由第6纵司令员王近山同志统一指挥,我们还留下华东特纵炮1团五个连组成战役机动炮群,前委已经决定12月6日,三个集团同时发起进攻!”
12月6日下午4时许,胡琏来到国民党军第14军军部,见到了垂头丧气的14军军长熊绶春。十多天之前,他指挥14军撤出浍河时受到很大损失。黄维一气之下,给了他个记大过处分,所以他的情绪一直不高。
胡琏坐到了他的对面:“熊军长,要不要喝一杯?”
熊绶春苦笑了一声:“人生苦短啊!”说着拿起酒杯一饮而进。
“黄长官身负党国之重任,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是啊, 是啊, 当前最要紧的是挡住共军进攻。”熊绶春的话音未落,只听“轰”的一声惊雷从天而降,震得草屋内灰尘如雾,连桌子上的酒杯都动了起来……
“是雷吗?”胡琏抬头看天。
“轰……轰……轰……”又是几声“震雷”。胡琏用手比划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熊绶春说:“是共军的新式武器,落下来,一死一大片,几十米之内就见不到活人了。”
“有这么厉害?”胡琏脸色都变了。
回到指挥部,胡琏向黄维报告:“黄长官,我在前面的阵地上,领教了共军的新式武器,是一种大炮。”
“大炮?!”黄维听他一说,吓了一跳,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这种新式武器是人民解放军第4纵11旅工兵连副排长高文魁发明的土飞雷。 要说这个新式武器还是叫敌人给逼出来的,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的时候,敌人在身后紧追不放,重武器全都丢光了。刘邓首长让大家想想办法,能不能造一种威力大,又能就地取材、还便于携带的新式武器。
高文魁带着他的工兵排,天天用心思琢磨,后来他们用汽油桶立起来,箍上钢圈当发射筒,里面放上炸药包,一点火便飞上了天空,落到地上才爆炸。开始一次只能发射几公斤,后来就到了几十公斤。这次包围黄维兵团,我们的地沟挖到了距敌人阵地几十米远的地方,“土飞雷”正好发挥了作用。
胡琏向黄维报告:“共军的新武器只要落下来,工事和地堡全都飞上了天,地上都会震开一道道几寸宽的口子,共军攻占杨围子时,一连发射了80多发。14军一下子就死了几百人,不少是死在工事里,身上没有伤,尸体没血,和好人一样!”
黄维许久无语,他知道在双堆集这个地方,守是守不住的,就看能不能跑出去。好在他还有不少坦克。
“坦克准备好了吗?”
胡琏明白了他的用意:“早已经准备好了。”
“那就好,我们见机行动。”
12月15日,黄维给蒋介石发了最后一份电报:决定这夜全线突围。
蒋介石一看急了,晚上突围飞机无法轰炸支援,能突得出去?于是,蒋马上派王叔铭飞到双堆集传达口谕。
天近黄昏。突然,解放军的炮兵从三个方向同时开火,炮弹急如雨落。黄维的汽车防线在阵阵轰隆声中,变成了一条条火龙。
炮弹的爆炸声,一声高过一声,开始黄维还能听出他的炮兵还击的声音,最后几乎是一点也听不到了。他坐在指挥部里一动也不动。
这时,好像有人下了命令,解放军的大炮同时不响了。
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声音中还夹着一个无奈的叫喊:“黄维将军,蒋总统谕示,天亮之前不要突围……”
这时,天地间响起了巨雷,如同霹雷在地面上滚动……这声音离黄维越来越近……“这就是那个新式武器?”
胡琏点了点头。
解放军的炮击又开始了,“土飞雷”也在不停地响着,大地紧接着抖动起来……在惊恐中黄维突然想到14军军长熊绶春就是在他的指挥部里遭到共军炮火的袭击,惊恐之中冲出掩体狂奔乱跑,结果死于乱枪之下。想到这里他出了一身冷汗,此时不走,还待何时?!他朝胡琏做了一个走的手势。胡琏一看就明白了:谢天谢地,黄长官这时候才明白过来。
黄维上了坦克,胡琏的坦克跟在他的后面。前面开路的十几辆坦克终于冲开了一条口子,黄维的坦克冲了出去。正当他暗自高兴的时候,坦克熄火了。
“长官,是……发动机坏了……”驾驶员说。
黄维一惊,呆坐了片刻,方想到胡琏的坦克在自己的后面,便急忙爬出坦克。只见胡琏的坦克,正加大油门朝外冲去。
“胡琏将军……等一下!”
没人能听见他的喊声,四面传来的全是解放军的喊杀声。黄维坐到地上,双手抱住了头。过了一会他可能想起了什么,摸起块砖头在头上磕了一下,由于不忍自残,只磕破了一点小口子,流出了一点血。
黄维就是如此地做着小把戏,进了解放军的俘虏营。
整个黄维兵团中只有胡琏一人得以逃脱。国民党军中常有人说,胡琏狡如狐,灵如鬼。也许胡琏早就为自己挑了一辆最好的坦克。
入关第一战,四野以炮扬威
1949年新年,天津城边的杨柳青特别热闹。在一座四合大院里,林彪穿一件皮大衣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尽管是从东北入关来到华北,天气已经没有那么冷了,林彪还是习惯披着一件大衣思考问题。
“林总,部队已经全上来了,五个纵队都过来了。”说话的是刘亚楼。
这一次天津之战,林彪决定拿出东总的主力,这是四野入关第一仗,要打出个样子来看看。
“炮兵准备好了没有?”林彪关心的是炮兵。
“各纵队火炮全都集中上来,一共是538门,坦克30辆,还有10辆装甲车。”
林彪点了点头,又问:“弹药怎么样?”
刘亚楼说:“这一次准备了不少,我的意见,要多用些。”
“在关外我们说要省一些,就是要在这个时候用,打天津也是给北平看看,傅作义心里也就有数了。”林彪自然要从天津想到北平,这也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天津工事非同一般,始修于日军时期,后美军进入天津,又再次加修。美军撤走后,11战区副长官上官云相来天津视察,责令再修,这一修一下子用了250亿元“法币”。天津老百姓的钱,全都堆到天津城墙上去了。
天津最后修成了环城工事,共长80多华里。沿工事挖了一道宽5米、深3米的护城河。从河底到墙顶高达7米,在内墙之内,每隔30多米有一座碉堡,沿河共是380多个。加上市区内的一共是1000多个。城头上是铁丝电网,下面只留出了八个门供车马行人出入。在护城河和各大碉堡之间,有散兵坑、掩蔽部、交通壕,汽车、人员都可行走。
天津地势平坦,因此守敌很看重护城河,平时河水不少于3米。
天津工事建于两年之前,那时解放军尚无攻城之力,只是在野外打游击战。按蒋介石的看法,十年八年也打不到天津。那时解放军也没有大炮,区区几个炸药包,有什么可怕的。这样天津只有一个军的兵力,也是按一个军的防守修的地堡,且多是红砖加水泥沙石。
陈长捷到天津后,一看不行。马上又动用了几十个亿,修了一大批水泥地堡。又加强了外围的防守。陈长捷还派人到处在天津寻找美军留下的武器,因多有传闻说美军出手大方,撤走时常有武器丢下就不要了。
终于在郊区的一个弃置不用的仓库里,发现了美军丢下的几千发抛射地雷。陈长捷大喜过望。
地雷拉到郊区试验,只听轰隆一声飞起1米多高,接着便炸成了碎片。
“好,可称之为飞雷。要全部布到前沿阵地,再加上一些国内造地雷。”
陈长捷一声令下, 天津城外布满了地雷,计有1万多枚,城内百姓外出多有被地雷炸伤者。
在解放军面前最大的困难不是地雷,而是抢渡护城河。天津蒋军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天津外围被困之后,蒋军在三元村的边上将南运河和护城河挖通,使水流入了护城河。
我军则是在南运河的上游找到了减河的水闸,让南运河的水流入了减河。
总攻之前,敌人向河里放水,我军就设法排水,两边先打开了“水仗”。
林彪在观看了天津的城防之后说:“主要还是这条河的问题,炮击之后,部队能不能快速过河,多在河上停一分钟,就要多很大伤亡,这个仗打到最后,就划不来了!”
部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提出造大板桥,有的说用苇秸,还有的提出用汽油桶搭桥。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林彪总是要新办法。
“苏联卫国战争的时候,用过坦克架桥。”刘亚楼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办法。
林彪点头了:“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坦克填到河里倒不心痛,就是坦克兵。”
“爬出来就是了!”
刘亚楼看到林彪定下了决心。便马上派人去试验。
下一个主要问题,便是炮兵了。刘亚楼向林彪报告:“我们已经在天津西南和平门集中了273门大炮,20辆坦克,炮兵六个团,分为四个炮群。这是1纵的主要进攻方向。另一个方向是7纵,由东向西,集中了160门大炮,10辆坦克,另外还有96门大炮担任助攻。”
林彪对这个打法很满意,很合他“一点两面”的战术。
“炮兵的任务要明确,总任务:压制敌炮及观察所,打乱敌指挥系统,打开突破口,支援步兵冲击,摧毁与破坏钢筋水泥工事及纵深坚固目标。在敌人反扑的时候,还要有足够的火力拦阻射击。”
“这些我们全都考虑到了。”
林彪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又说:“还有一点就是炮兵不要打了自己人,步炮协同很重要。信号要弄清楚。”
刘亚楼在小本子上记完之后,将林彪的指示马上下到了各主攻部队。
1月14日早上, 大雾弥漫,天津城头白茫茫一片,地面上几米之外看不见人。林彪一大早就起来了。他在院子里转了两圈后问刘亚楼:“等雾一散就开始总攻怎么样?”
“这是没有问题的,10点一定会散的。”
10时许,天空一片清朗,大雾散尽。
刘亚楼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500多门大炮同时开火,弹雨纷飞,向天津城头泻去。在西南主攻方向上,10分钟之内发射炮弹2万多发,重约300多吨,整个和平门城楼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开始还能听到几声城内打出的炮声,10多分钟之后,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有一阵阵的轰鸣声。
这时天上出现了两架敌机,地面上炮声震耳欲聋,根本听不到飞机的轰响。这两架敌机低空从我军炮阵地掠过,看来又是从北平飞来探听天津战况的。
刘亚楼给高炮营打电话:“你们高炮是干什么吃的?没有看到敌人的飞机?”
“报告首长,我们没有接到开火命令。”高炮营长说。
刘亚楼也笑了:“地面上都打开了,你们还等什么命令,见敌机就打!别让他给我跑了!”
我军高炮一阵齐射,两架敌机在火网中,左冲右撞,中弹起火拖着黑烟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