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宋-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消息刚散布出去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事,要干点什么,捞点什么好处。等这些人醒悟过来时候,东京已经被朱达带领的东京禁军封锁。同时西北军道、永兴军路、河北军路、杭州舰队大宋四大军队的主将纷纷在皇家报上发表声明。他们只支持朝廷做出的决定,任何煽动、挑拨、起兵、闹事者一律为大宋公敌,进行讨伐。

只要兵不乱,国家就不会大乱。由于欧阳出色的军中人脉,控制住了四名大将。让东京城内一只见吵架的,不见斗殴的。不过朝廷上是打了很多次了。主要是王爷们的互相PK。

大臣们本次出奇的沉默,倒不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想法,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想法。谁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发展。还好欧阳的公文也到了,为大家制定了一个规则。

首先,必须还是赵家子孙接任皇位,至于谁接任,欧阳来再说。这一手平息了很多人的骚动,也把王爷们的视线转移到自己的兄弟身上。

其次,欧阳宣布御史台和大理寺暂时由宗泽监管,并且可以要求东京禁军协助抓捕犯事的人。

再者,欧阳支持对现任监国徐处仁还有李纲的信任,同意把制度继续实行下去。

这么一来,大家反倒看明白了,这皇帝是最没用的职位。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但是还有两个最重要问题要落实。第一个问题,谁当皇帝?第二个问题:军权的归属。谁当皇帝,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的,反正在一群王爷儿子中选一个,实在不成的就大家投票选一个,女性也可以。而第二个问题就比较棘手,兵权是交给新任皇帝,还是由监国掌管,或者是朝廷掌管?

看以前的兵制,三司、枢密院等等发兵权和带兵权全部是分开的。能顺利出兵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臣子是没有出兵权利的。欧阳到东京后感觉很悲剧,没有什么人去询问赵玉怎么死的,死得有多壮烈,而是关心欧阳对兵权的看法。

朝会前一天晚上,徐处仁、苏千密会欧阳,徐处仁道:“争论最大就是兵权。有两种说法。一种监国掌发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比如我们要对吐蕃作战。监国发兵,枢密院负责调兵,要谁去领军?要动用什么军队去打这仗,要不要任命元帅等等。军权平分,削弱监国的兵权。”

这个有一定道路,监国毕竟不是军事专家,不会那么专业。所以他提出一个战略要求,比如要求占领吐蕃一半地盘。枢密院就要考虑要占领吐蕃一半的地盘要出多少兵力,需要消耗多少内勤,要调动什么军路。最后把使兵的权利交给合适的将领,让他来完成监国的战略需求。

“但是这种意见的反对声音很大。”徐处仁道:“王爷们全部表示反对,他们说按照皇上生前来定制。监国管理国务,皇帝管理军务。臣子也有不少表示反对,不过反对声音并不算大。主要是大家认为监国之权还是过大。在三省六部尚书安插自己人,可以说是为了政务实施。但是如果再拥有发兵权的话,如果将来有监国不愿意下台,恐怕就只能谋逆。”

“怎么会?”欧阳道:“大理寺和御史台有优先用兵权,他们就是为了监督百官朝议所设立的。宗泽现在是第一把手,他铁面无私大家是知道的。不过我认为,发不发兵权利可以系统规定一下。”

PS:本书已经是虾米所写几本书中最长的一本,有人猜测马上快结束了。恩,有可能是快结束了

战龙在野 第两百九十七章 善后

第两百九十七章 善后

第二天朝会,欧阳宣读了自己看法。首先是成立帅府,帅府有练兵之权,但无发兵之权。帅府可以向朝廷进行申请,比如增加作战单位,更换装备等等。由朝议表决是否通过。其次是设立监管军权。比如吐蕃进攻宋边,朝廷有十名大臣上表要求召开朝会,监国必须召开朝会朝议此事。一旦得到多数大臣的支持,朝廷将同意对吐蕃用兵。而这时候枢密院必须做出战略,消灭?逼和?城下之盟?而后把战略发向帅府。这时候帅府就拥有出兵权和作战权。在和兵部私下沟通后勤补给后,帅府制定战争策略,调兵遣将,最后完成对战略目标的攻击。

这么好处是第一节制了帅府的权利,后勤都控制在兵部手中,你无法擅自调动大量军马,而兵部是监国的下属。第二,杜绝了帅府和监国合作叛乱,因为没有枢密院批准审核的战略目标,帅府即使有监国的命令和兵部的后勤,调动不了下面的各路主将。主将们坐拥一地,非得到完整手续才会出兵。

如果你要造反当**者,第一你必须是监国,第二,兵部、枢密院、帅府都由你掌管。第三,最少有一路主将是你的亲信。即使是这样,你还得小心不受你管制的御史台和大理寺。他们如果发现阴谋,可以对涉案人员进行抓捕。这样一来,你还必须拥有东京禁军的支持。

如果要出兵,手续也很快。兵部后勤是监国直属,可以第一时间拿出方案。而枢密院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下命令给帅府。帅府在规定时间制定计划;由某支或者是某几支部队负责。期间战役各种可能的变化和意外,将由帅府按照朝廷需求进行统筹安排。

这个说法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支持,但还有几名官员坚持皇权至上,认为皇帝把政权交出来,不能不经过他们的同意而剥夺军权。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礼仪廉耻大家都懂一些,皇帝刚去世,你就把人家老本全部吃光,太不厚道了点。

“这个问题简单。”欧阳笑道:“现在想当皇帝的四十几人,谁愿意放弃军权,我们就选谁当皇帝。而且子孙后代一直当皇帝。没有亡国之危,也不会有灭国之君。”

欧阳说的比大家认为还要无耻点,但确实是实话。现在是群雄争霸,大家都抢夺皇帝的位置。如果王爷们能团结,好歹也能对朝廷造成压力。可惜,王爷们只顾自己利益。那既然这样,朝廷这边就有资本了。谁愿意不统领兵权的,就可以当皇帝。话说回来,即使你想统领兵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家不选你。

按照规矩,皇帝候选人将由十名大臣保荐产生。狼多肉少,只依靠零散的大臣很难形成决议。而有了小集团的三个派别从理论上说都有保荐成为皇帝候选人的能力。但三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李纲这个老官僚,正在和欧阳唱反调,他意思还是把兵权交还给下任皇帝。

欧阳则不客气说,下任皇帝如果拥有兵权的话,大家都只是白改革一场,而且保证大家都死得很难看。没有皇帝会一直感谢臣子的保举功劳,反而会视为一种耻辱。欧阳还列举了皇家的开销,虽然宋的皇宫小,虽然没有皇帝真有三千佳丽,但是大几百人还是有的。要供奉这么多佳丽,就要数千的太监和宫女。而真正被皇帝利用的十不足一二。所以不仅不能给皇帝兵权,而且还要限制皇帝的日常花销。

李纲本要反对,欧阳则补充,省下来的钱鼓励士子,开办官学。增加士族的权益。于是李纲就不好再说反对。

所谓士族就是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产物。而后变成了官吏的统称。士族占有巨大的土地和劳动人口。对他们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品官占田荫客制’。他们不和庶族通婚,甚至不同席。

这个现象在宋初最为普遍,宋中期因为巨商的出现、官商的勾结,红顶商人的权势,还有朝廷对商的扶持政策,使得商人介于士族和庶族之间的地位。欧阳来了,推行资本进程,垄断资源,鼓励资本干涉朝政,全领域涉足等等行为,使得资本家获得和士族差不多的地位。

资本家虽然不拥有巨大的土地,但是拥有巨大的产业和大量的劳动人口。连年战争,资本得到了巨大的扩张和影响,资本阶级和士族阶级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融合。目前朝廷两者身份皆有的不在少数,拥有一种身份,而亲属拥有另外一种身份更是普遍。虽然资本家并非都是商业协会议席成员,但从情感上,他们是偏向商业协会的。

三个小派召开内部投票会议,以绝对优势的票数表示,不能还兵权给皇帝。李纲那边人同时表示,如果李纲一意孤行,他们将重新选出代表他们说话的人。

……

私下答应放弃兵权的皇族都成了候选人。要求兵权的皇族全部出局。这场面当然让很多自以为是优势血统的赵家王爷不服。其实直到现代很多人也爱说血统,看很多神话、玄幻小说影视作品,高贵的血统可以毁灭宝物,可以担负拯救人类和地球的运动。血统低贱的人,只能去牺牲,因为他们血统低贱,所以他们不能成为主角。王子一定是配公主,大家也乐意这么看。即使是血统低贱的人也乐意,这就是奴性。比如新还珠,那太监当得真是兴高采烈,主子高兴,他就高兴,观众看了也替他们高兴,他们越忠心,观众就越喜欢。他们为主子受难,观众们就同情抹眼泪,观众就是没在他们被切**时候流点猫尿。这似乎也是一种奴性。恩……是似乎。

对欧阳来说,神马血统都是扯淡。朱达不是省油的灯,他带领东京禁军配合开封府尹缉拿了十几名皇室成员。宋朝王爷不是诸侯,他们只有家丁而没有兵丁,哪能和国家机器对抗。就连东京老百姓都知道,大宋要变天了。

经过选举,一个四岁的王爷世子终于当选了皇帝,入住到皇宫之中。徐处仁请圣旨后大赦天下。由于一直没有找到赵玉的尸体,国葬也无法举行。欧阳心里很清楚,即使举行了国葬,只要赵玉出来招呼一声,几路兵权全被她收了回去。不过能做成这样,欧阳也算是满意,现在只剩下收尾。

所谓收尾就是责任人,完颜宗弼是幕后黑手,这是可以确定,但是帮凶是谁?为什么皇帝会被袭击?为什么拔离速能混到皇帝身边?经过河北军路的调查,这事和郭药师脱不了关系。

郭药师心有异心,其归降后不着宋服而穿辽装,这是其一。当时扶余县最高长官就是他,也就是他检验了拔离速的身份,也就是他当主官期间,不少女真人混进扶余。而他实际本应该在扶余的两万常胜军,只到一万,其余一万有部分在军机处,有部分去宋内地做生意,还有部分承包了宋商的工程,有明显的渎职行为,而且是在皇上来女真期间渎职,不禁让人联想其中是否有必然的关系。

于是,童贯、郭药师、完颜宗弼三人及其亲随,全部被大理寺锁拿到京进行调查。这个调查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仅关系到他们三人的生死和前途,也关系到保护赵玉的内卫、东京禁军、河北军路,甚至是欧阳的前途。朝廷初定,民间稳定,军队安定,自然是要开始追究责任。这个传统流传了很久,最可笑的是,一出事故,不先调查原因,先免职再说。或者可以这么说,他们早就知道那些被免职的干了什么勾当。

这次是N堂会审,皇帝派出的内侍听堂,刑部、兵部、大内、大理寺、御史台、中书省都非常重视这次审判。而其中最关键就是完颜宗弼的供词。

完颜宗弼心情很不错,虽然他不肯定发生什么事情,但看宋人这般大阵仗,显然是发生了大事。不过第一天过堂,他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主审是欧阳。他从欧阳的眼神中看出,其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欣赏。而后听大堂上面官员一说话才明白,自己的行为不仅导致了女真人灭族之灾,而且没有制造宋内的内乱。最糟糕是造成了宋内制度的改变,这大出他的本意。

这么一来; 完颜宗弼就打算拉欧阳下水,他一口咬定是欧阳让他画押诬陷郭药师。欧阳笑mimi一挥手:“早知此人刁滑,没想反诬上本相。蛮夷之人,不给点颜色看看,真以为这时间只有死最可怕。来人,大刑侍候。”

陪审的官员也根本不相信完颜宗弼的实话,欧阳要杀赵玉,那成功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欧阳和郭药师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借完颜宗弼来诬陷呢?你完颜宗弼为什么会听欧阳的呢?

最主要完颜宗弼不知道,欧阳没有什么争权之心,这点就能排除他一万个疑点。

战龙在野 第三百章 收工

第三百章 收工

半个时辰,完颜宗弼上完三道大刑,拉回刑堂,各位陪审刚用完点心。欧阳打嗝后拍惊堂木:“你招还是不招?”意思大家都明白,你再不说谎,又要被上刑。

完颜宗弼是条汉子,也是个不怕死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被刑逼的经验,那生不如死的感觉让他也有所恐惧。他本身聪明,知道自己即使死扛,也根本拉不下欧阳。于是他招了。

接着是郭药师,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欧阳就问了:“为什么你的常胜军穿辽服?是不忘契丹,还是图谋起兵?”

郭药师回答:“个人喜好而已。”

“哈哈”一个大臣笑道:“大宋禁军,你个人喜好?说,为什么?”

郭药师苦笑:“真是个人喜好。”

几人同声道:“拉下去,大刑侍候。”

开封府尹道:“各位大人,要不来一道杭州龙井?”

“好。”大家点头。

……

半个时辰后,郭药师被拉了回来,他坚决否认自己勾结完颜宗弼。虽然欧阳耐心和他说:你招是死,不招也是死,何必活受罪呢?郭药师就是坚决不招。

于是他又被拉下去用刑。折腾到下午,郭药师还是扛住。欧阳去用刑地方转一圈,拿了张有郭药师手印的画押回来。接着宣童贯。至于郭药师,既然不愿意选舒服的死法,只能是被折磨而死。

对童贯大家还是比较客气,赐了位置。但童贯一进来就称自己是罪臣。说自己私心驱使,做了包容郭药师在内不该做的事情。他很聪明,他知道有不少人知道赵玉因为郭药师一事写信呵斥他的事。所以干脆就认了下来。当然,他不是认谋逆之罪,而是认娇惯郭药师的罪名。

和聪明人打交道,大家都开心。一个大案,一天时间就搞定。大理寺整理之后,将发稿给皇家报,让皇家报报道堂审经过。

……

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国家大事,军权的移交。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岳飞、韩世忠是支持兵权交皇帝的说法。朝廷和各将领在原辽锦州会面,这场谈判非常艰难。岳韩两人同意在非常时期约束禁军,暂时听监国调遣,但是也坚持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