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川易守难攻,历史上说张献忠割据四川那是因为四川有很尖锐的矛盾,摇黄十三家作恶和百姓兴起打衙蠹运动极大消耗了官军的力量,明四川按察使佥事张一甲形容大西军“势如破竹”时说,川非无兵,为摇黄折尽”,可惜,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通过张锐,陆皓山用以毒攻毒的法子,一举把摇黄十三家这个大毒瘤一举铲除。经过五年的努力,四川可以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经过明末那些苦日子,老百姓对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极为珍惜,拥护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人反对?
  陆皓山冷笑地说:“洪承畴携着二曹率领精兵都攻不进,不知这个八大王哪里来的信心,竟敢打起我的主意,真是不知死活。”
  “这说不好”李念摇摇头说:“紫天关一战。知道内情的人不多,双方都有意平息这件事,外面传什么的都有,这张献忠近年发展很快,估计也就是李自成在他眼里也就是一号人物,其它人估计他都不放在眼里,另外,这军队的数量也是他倚仗的手段吧。”
  “军队的数量?”陆皓山皱着眉头问道。
  李念点点头说:“没错,大西军的主力有四十八个营。每个营号称有一万人,虽说这话夸大了,但是二三十万估计还是有的,另外他还有不少充当炮灰的部队。号称六十万人,而大人手下仅仅有十万人,以一敌六,若是大人听学生劝。多招募一些士兵,只怕这黄虎就不敢来了。”
  别人带兵,那可是多多益善。但是陆皓山却是例外,奉行的是精兵简政,割据四川时,大约还有十五万兵力,可是紫天关一役后,军队不增反减,从十五万削减得仅有十万,这是李念一直念念不忘的事。
  陆皓山笑着说:“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就是有十万精兵,只要运用得当,这十万精兵可挡百万大军。”
  “是,是,是,大人说过,三千越甲可吞吴,还说过当年唐太宗仅用三千黑甲兵在虎牢关力拒近百倍的兵力,还把敌人杀得落荒而逃,士兵少也可以降低百姓供养的比例,有利于改变民生,因为战争,四川很多壮丁死亡,缺少劳动力,让一部分士兵解甲归田可以节约军费之余,还可以解放劳动力,一举多得,对吧。”不待陆皓山说,李念抢着说了出来。
  虽说不太认同,但李念对陆皓山的做法非常钦佩,一个能以民生出发的决策者,是足以让人尊敬的。
  陆皓山冷笑地说:“我们正规军虽说只有十万人,其中一部分还担任防守任务,但是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民心已经全部站在我们这里,先别说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民兵,要是有人敢破坏眼前这安稳、繁荣的局面,特别是要动老百姓手里的田地,就是我们同意老百姓也不会同意,到时只要挥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百万川民百万兵,那张献忠想以多欺少,那是做梦。”
  百万川民百万兵?
  李念眼前一亮,很快兴奋地说:“东翁说得太好了,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四川军民同心,要说统一天下有点牵强,但是守住四川这一亩二分地,还真不是问题,别的不说,光是我们的民兵也比那些官兵强。”
  “来吧,来吧,我的火铳大军正想找人练兵呢。”陆皓山嘴边露出一丝冷笑,望着远方喃喃地说。
  陆皓山深知情报对军事的重要性,在培养斥候上不遗余力,那些斥候也非常给力,张献忠还没动身就已经探听出来,事实这情报也没有错,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张献忠率领麾下的大军由湖南常德、澧州北上湖北荆州、夷陵。
  张献忠一动,有关的他情报如雪片般送到陆皓山的手里:
  十月八日,张献忠先头部队到达荆州;
  十月十二日,张献忠麾下大将孙可望与官军激战,杀死明总兵赵尚;
  十月二十八,刘文秀与在荆州、夷陵一带活动的老回回相遇,两军对峙,但并没有发战斗;
  十一月二日,老回回马守应病逝,随后其部众全部被张献忠收编,势力更大,号称拥兵百万……。。
  “啪”的一声,陆皓山一下子把情报摔在桌面,有些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张献忠真是走了狗屎运,这样的好事都让他摊上。”
  本来还想暗中挑起两人相斗,等两人斗得差不多再出手收拾残局,一山不容二虎嘛,张献忠和马守应都是一号人物,没想两人是一公和一母,最后还病死了一头,让另一头捡了大便宜。
  李念一脸淡定地说:“东翁,那老回回本是奉李自成命令攻取夷陵,罗贺事件后两人关系恶化,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献忠北上两人没有第一时间交战,就知他们一早有联系,不过这些不是问题,五年前,洪承畴的百战精兵都在我们手下吃了大亏,五年后我们还怕这些乌合之众不成?”
  陆皓山听李念这样说,就知他心中有了主意,闻言马上说:“李先生早有良策吧,还请先明言。”
  “东翁,这些年我们韬光养晦,真实的实力估计只有洪承畴知道,当年我们仅用了二千火铳兵就让纵横几省的洪承畴饮恨而归”李念信心十足地说:“现在我们有新式火炮近百门,新式火铳过万支,粮食充足、士兵训练有素,现在怕的不是他来,而是怕他不来,我们要考虑是怎样把他们一网打尽。”
  顿了一下,李念双眼放光地说:“张献忠为非作歹多年,不知积累了多少金银财货,这次他北上前,把湖南等地搜刮得干干净净,珠以斗计、金用车载,据说光是运用金银财货的马车就用了上千辆,这下发了,发了。”
  好吧,这李念跟得自己多,知道钱财的重要性,也变成小财迷了。
  “咳咳”陆皓山干咳二声,然后苦笑地说:“李先生,说重点,怎么把这头黄虎一网打尽?”
  “是,是,东翁见谅,是学生孟浪了”李念马上说道:“依学生分析,我们四川北有秦峰,东有三峡,西连接蕃人,没有意外的话,应是南进,结合情报可以推算出,他们应是由万县进入,我们要的是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
  说毕,李念指了指地图上培州位置说:“这里就是张献忠的葬身之处。”
  ………。。
  “快点,八大王有令,天黑前赶到望牛墩才能休息。”
  “快,跟上,喧哗者斩”
  “小心点,这箱里全是古董,要是敢弄碎一个,你有几个脑袋?”
  “快点,到了四川,那里要什么有什么,那些婆娘都俊着呢,都别磨蹭了。”
  在湖北夷陵的一个条官道上,一支支职能不同的队伍正向前行军,有步兵、有士兵、有妇人、有运用货物的车夫等,他们的目的都相同,那就是天府之国四川,当然,他们今天的目标就是一个叫望牛墩的地方。
  在官道旁的一座山峰上,衣甲鲜明士兵一层又一层把这座小山峰团团围住,原因很简单,他们的首领,也就是号称西营八大王的张献忠正在山顶上。
  张献忠长着一张大马脸,又长又黄,绰号黄虎,此刻的他,不是那个卑微的边军、不是看人脸色的小捕快、也不是跟在王自用身后讨好叫盟主的小角色,现在的他是一个手握重兵、放眼天下的枭雄,看着连绵不断的队伍,一想到自己握有山脚那么多人的生杀大权,张献忠的心里无比畅快。
  要是进展顺利,割据四川,那退可裂土为王,进可逐鹿天下,这是何等的畅快。
  在张献忠身后,站着三个恭恭敬敬少年,他们都是军中表现突出的年青将才,也是张献忠的得力助手,他们分别是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
  当然,这三人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们都是张献忠所收的义子。(未完待续。。)
  ps:  双更,给点票票吧,明天更给力!!!!


355 兵围四川

  “孩子们,这军势,你们有何感想?”张献忠指着山下密密麻麻,有如长蛇一样队伍,突然发问道。。
  “气势如虹,枪尖如林,义父,这是横扫天下的雄师,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孙可望连忙恭维道。
  “就是”刘文秀连忙附和道:“有这百万雄师,再加上义父的指挥若定,定能百战百胜。”
  艾能奇则有些感叹地说:“当年我们还要为下顿发愁,做梦也没想到能今日之成就,这些全是义父的功劳,只是,孩子有一件不明,不知该不该问?”
  张献忠视其它人有如牲畜,但对自己的义子还是挺好的,闻言简单直接地说:“讲。”
  “是,义父”艾能奇有些疑惑地说:“这些年我们浴血奋战,拿命去拼,好不容易拼下一块地盘,都紧紧捏在手中了,现在把它弃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打一块地盘可不容易,先别说和官军作战,就是别的义军也会看着眼红,背后捅刀子是常有的事,大明就那么大,可是大大小小的义军少说也有几百股,互相之间也会倾轨,湖南和江西都是粮丰兵多的好地方,粮饷可以保证,现在倾巢而出,原来打下的地盘的防守力量可以忽略不计,这相当于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拱手让人。
  僧多粥少啊,艾能奇就是想想也觉得可惜,不过这事张献忠说了算,艾能奇就是想反对也不敢说出口,现在有机会,于是小心翼翼说了出来。
  张献忠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孩子们,你们觉得丢了湖南和江西可惜?”
  孙可望、刘文秀还有艾能奇三人对望了一下,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为人最忌就是鼠目寸光,古人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献忠突然有些触动地说:“湖南、江西是好,但是苦于没有坚固的屏障,很容易被人攻破,可以立足但不能安身,除此之外,还有二个原因。”
  看到三个义子毕恭毕敬地听着自己的教诲,张献忠很满意,继续说道:“第一个原因是我和李贼不和,这个李自成,事事抢先。处处要压本王一头,还没有攻下京城,就以盟主自居了,要是能腾出手来,他第一个要对付的肯定就是本王,这得早作打算;第二个原因就是大明气数已尽,改朝换代那是早晚的事,现在天下乱成一团,乱世出英雄。不知多少人都盯着京城那张龙椅,就是自己人不乱,皇太极的狼子野心早就人尽皆知,义军、官军、满清鞑子、割据各山头要道的好汉。早晚会一团混战,既然是这样,我们何必趟这浑水,坐山观虎斗。等他们都斗得差不多,我们再出来捡剩落,这样不是更好吗?”
  原来是这样。三人都是难得的将才,一下就明白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和李自成的矛盾不能调和,现在李自成势大,等他攻下京城,到时声势更壮,还不如趁他和官军纠缠时找一条退路,任由他和官军和满清斗个你死我活,割据四川,利用四川有利的地形,进可攻退可守。
  至于倾巢而出更好理解,留的人多,攻不下四川,留下的少,容易被其它人吞掉,还不如一起发动,换一句话来说,要是攻不下四川,实力大损之下要想在湖南、江西立足也难了,还不如集中力量。
  三人暗暗想道:也就是这份决断,自家义父才能在那么多路义军中脱颖而出,成就一方霸业。
  “明白了,义父。”艾能奇心悦诚服地说:“义父高瞻远瞩,孩儿佩服。”
  张献忠挥挥手说:“好了,这些话等本王拿下成都再说吧,可望、能奇。”
  “孩儿在”孙可望和艾能奇知道张献忠有事要分咐,连忙上前领命。
  “你们二人各带本部将士作先锋,可望率兵从石乳关入川,能奇从野山关入川,最快速度拿下后,兵合一处直取瞿塘关,今年的午夜晚,我们父子能不能在重庆府吃,就看你们的了。”
  孙可望和艾能奇大声地说:“是,义父。”
  “去吧。”
  孙可望和艾能奇恭恭敬敬地向张献忠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跨上马,一扬鞭便绝尘而去。
  等二人走后,张献忠开口问道:“文秀,那些信送出去了没有?”
  “回义父的话,都送出去了。”
  “好,听说那个姓陆的把四川经营得不错,还有不少火器,估计这骨头不好啃,幸好他兵员少,要是其它人能帮我牵制一下,那么压力就会大减 。”
  张献忠说完,自顾上马下山,刘文秀见状,连忙上马跟上。
  天下大势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乱”,各种利益交缠在一起,很多事牵一发动全身,张献忠要进攻四川,声势这么大,很快消息就传开了,有人激动、有人观望、有人四出活动,这么多人中,兵部尚书洪承畴的心情最复杂。
  紫天关一战,陆皓山是踩着洪承畴扬名,洪承畴败走四川,这对他的威名有不少的损害,也想过克制之法,可惜那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满清铁骑也不断冲击大明在辽东脆弱的防线,以至腾出手来收拾陆皓山的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是最好的自我救赎方式,洪承畴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可是当这个机会到了,他又变得犹豫。
  这个机会来自一封信,张献忠亲笔书写的一封信,信中说他与四川总督有仇,然后倾尽全力攻击,欢迎自己也来分一杯羹云云,洪承畴收到这封信有些复杂,雪耻的机会终于来了,而这个机会却是反贼给的。
  这显得有些讽刺。
  书房内,洪承畴坐在上位,坐在他左边的新封的平贼大将军加太子少保左良玉,而坐在他右边是麾猛将曹文诏和马科,此刻他们正在讨论这次张献忠的异常举动。
  洪承畴干咳二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才说道:“形势在座的最知道了,不知诸位有什么高见?”
  左良玉目露精光说:“洪大人,末将一直在筹备收复湖南、江西,没想到这贼头却提前撤走,下官建议,张献忠倾剿而出,后方一定非常空虚,我们可以趁机收复失地,然后派奇兵偷袭,让他首尾不能顾,若能铲除此獠,这可是一笔天大的功劳。”
  马科对众人行了一礼说:“左帅言之有理,皇上把张献忠放在剿匪名单的前列,要是拿下他,皇上定能龙颜大悦,不过老回回病逝,反而让张献忠捡了便宜,让他收编了老回回的旧部,这样实力大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