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前途有着长远的影响。通过这些编辑工作,这部分学生有机会经常在一起讨论法学问题,对法律问题的看法、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其他学生所没有的极大锻炼。 
  参加编辑工作为走向社会的进一步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申请名校法学院的教职,申请最高法院、联邦法院法官助理的职位,名校《法学评论》编辑的身份都是必不可少,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条件。获得法官助理的职位对前途影响很大,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其工作是帮助法官做研究,整理资料,撰写裁决书。此外,编辑们有机会认识名教授、名律师、法官和其他法学、法律界名人,有机会与他们进行直接的交流。名校《法学评论》编辑的身份使学生毕业后进入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也变得格外顺利。 
  因为美国最好的法学刊物都是由学生当编辑,所以,顶尖法学院《法学评论》编辑的身份和他们在学生期间发表的文章一样,是伴随一生的荣耀。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花名册上总是标明哪位律师曾是哪个法学院刊物的编辑,在哪个刊物上发表过什么文章。美国五大法学院院长无不在他们的简历中列出学生时代当《法学评论》编辑的经历,在他们的简历中,无一例外地都“只有”一个《法学评论》编辑的身份。耶鲁法学院院长在网上公布的简历中,将他在学生时代担任哈佛《法学评论》的编辑,列在“专业职位”一栏中的第一项。 
  当上《法学评论》的编辑就是登上了法学院的宝塔尖,“文章”编辑成了宝塔尖的尖顶。     
  尾声   
  圆梦哈佛   
  高倩信心满怀地准备大学申请。我看她表现得太自信,有意刺激她,可知道有多少人报哈佛?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走向21世纪的“美国”学生,伶牙俐齿的女儿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她激烈地驳斥:我上了最多的AP,参加的社会活动最多,工作经历丰富,什么比赛都参加,什么奖都拿过,四种语言,出过书,义工、社区活动、领导才能都不缺,还要我怎么样?哈佛不要我还要谁? 
  拍着厨房的酒吧台,她涨红被激怒的脸,“哈佛不要我还要谁?哈佛不要我,还要什么样的人?嗯?你说啊!” 
  好个狂人。这话在外面她当然绝口不说,要狂也只在家里狂。 
  我被问得无言。按她的话说,她是Well?鄄rounded( 全面的 )。她把自己的条件归成8个类,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发表著作、课外活动、获奖项目、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和语言能力。 
  学业上,高中4年总成绩GPA4。2,全校440名毕业班学生中排名第十。 
  课外活动的内容可以列出来的有七八项:交响乐团主席、西班牙语学会主席、数学科学比赛副主席、演讲表演队队长、校长顾问委员会委员,当过州长荣誉项目辅导员和少年法庭律师,还参与大学生活动。 
  获奖项目有地区、州和全美比赛的奖励,分为8大类20多项:包括演讲、法语、模拟法庭、数学、写作、小提琴、钢琴、选美。 
  她的不断更新的简历,用英文10号小字,勉强挤在整整两页的篇幅里,总结了高中4年的辛苦和成就,把简历放在一旁,填写申请就不费力了。写作大学申请论文对很多人来说是件叫苦连天的事,对她好像并不难。有个周末下午,我正在房子后面建一座储物房,她每隔半个小时,就从房子里跳出来一次,来到我身边,念一篇申请论文给我听,半天时间完成了三四篇论文的写作。看到我在建房子,启发了她的灵感,顺手写一篇风水和人生观的论文,其中还拿老爸我开了涮。这篇在我看来不怎么样的文章,得到很多人的青睐,有位大学校长来信还提到这篇论文非常有意思。 
  在大学申请表的升学顾问鉴定表上,有一个问题是,有哪几个词最能概括这个申请者,学校教育顾问给她填了7个词: 
  Gifted( 有天分的 ),hard?鄄working( 勤勉的 ),curious( 求知的 ), mature( 成熟的 ), focused( 专注的 ),responsible( 负责的 ),sophisticated( 久经世故的 )。 
  在表中的学业成就、课外活动、个人素质和特质、创造性4个选项里,教育顾问都在“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顶尖的极少数的几个之一”那一栏打了钩,对她毫无保留地给予最高评价。   
  大学不是目的地   
  结果是可以预见的。1999年4月初的第一个周六,我在达拉斯与老朋友聚会,中午接到女儿电话,说她收到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她随即开车3个小时,将录取通知书“特快专递”到离家300公里外的达拉斯,让我和从小看着她长大的朋友们分享。朋友们都说要举行一个派对,有位在加州硅谷的朋友甚至保证届时专程飞来参加。 
  我说,派对的主题我都想好了,就叫“哈佛!哈佛!”大客厅正中,应该挂个“哈佛!哈佛!”的大横幅! 
  女儿眉头一皱,对我说,“crazy( 疯啦 ),谁说我就上哈佛啦?” 
  哈佛是爸爸从小灌输给她的,我的朋友都知道,高倩从小就准备上哈佛。但是,到了长大快成人的这一刻,最忌讳的就是什么事都听爸爸的。她常在我面前表示,更倾向于普林斯顿,这也许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她,想向我表示她的独立性,表明她不是我的牵线木偶,不能爸爸说上哈佛就上哈佛。 
  陆续接到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每个都得考虑一下。 
  文理学院全美排名第一的阿默斯特学院早就给她发“暗号”,发录取通知前几个月就早早给她提供机票,让她去参观学校。位于休斯敦,享有“南方小哈佛”之称的莱斯大学许诺给她一份全校最大的赫伯特艾伦荣誉奖学金。不是和哈佛并列,就是独揽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是德莱尼法官的强力推荐。杜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最令人感动,校长亲自来信,抛橄榄枝。杜克和耶鲁当年并列第三。杜克大学校长来了两次亲笔签名信,邀请女儿去杜克访问,到他家里做客,还要为她提供在杜克举行的全美大学生篮球冠军决赛的门票。交响乐团指挥怀特先生催她快去,他愿意给她出机票!那场全美瞩目的冠军赛,门票市场价好几百美元。普大校长在来信中称,他在招生院长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今年最好的十几个申请人的材料,她的材料是其中之一,还赞扬她的申请论文写得非常有意思。 
  得州大学“第二计划”许给她最高的德特蒙荣誉奖学金,项目主任、名教授对她说,哈佛学生没有什么机会和教授接触,但是,你今后不用预约,就可以随时到我办公室来,我把你当我女儿,我会给你写最好的推荐信,你一定前途无量。他还寄来卡片,亲笔手写“你的宿舍,我都给你预订好了!” 
  读莱斯大学4年不用出学费;杜克和普大校长的亲笔签名信让她有点飘飘然;上得州大学的“第二计划”会受到特别器重;普林斯顿每个教授都必须讲课,而且是小班的课,教授与学生接触密切。 
  无论上哪所学校,都会有很好的前途。 
  派对终于没有开成,因为女儿不愿意。她反而成天在我面前为哈佛以外的学校评功摆好。 
  不能爸爸说哈佛好,就去上哈佛。 
  心情真的很好,她打开久违的电视机,在沙发上,轻松地接听各个大学的学生,甚至“第二计划”名教授亲自挂来的3次电话,催促尽快决定去他们的学校。这种感觉真是棒极了。 
  不过,她一心就想上法学院,学法律,当律师的——这已不是爸爸的想法,而是她自己十几年来唯一的坚定理想。 
  ↑ 这个驿站只能住到2003 年(在哈佛的宿舍里) 
  哪个学校可以为下一次出发提供最好的条件? 
  两三个星期后,4月底,到普林斯顿和哈佛走访以后,女儿从哈佛校园里挂来电话,隆重通知我,决定上哈佛!这是她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的决定——不过,也确实是我十几年前满怀希望精心策划的结果。   
  准备再出发   
  考上了几所顶尖的大学,又决定了上哈佛,成功了——我心中成功的标准很低,小时候,只要她组合好一个拼图,搭好一组积木,我就说,你成功了!何况上哈佛。不过,人生的目标不是上大学,也不是上哈佛,这一点她很清楚,人生奋斗的目标是要走到职业场上去打拼。大学毕业5年以后在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上大学、上哈佛既不是最高目标也不是最终目标,甚至不是近期的最终目标。就像她在那篇《哈佛梦》里写的那样:“这所学校将是我今后人生中许多个驿站中的一个。”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她现在也不知道。然而,很清楚,下一个近期阶段性目标是上法学院,当律师。 
  下一个驿站是法学院。 
  大学4年的时间会过得很快,不能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设计,她一直都不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她总是在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她也不习惯于躺倒休息,彻底放松。但是,她还真准备大放松一下,竟然跑去买了一套全球联网的游戏光碟,在网上激战了几天。 
  这样的日子过得不习惯。毕业典礼过后,她就在大学的地质学院办公室里开始了每周40小时的全职工作,当会计助理。她还嫌不够,每星期还有4个晚上,外加周末一整天在饭馆里端盘子,说波士顿是个高消费的地方,得多攒点钱去消费啊。 
  还嫌不够,她又拉着我到书店——帮她去付账。几本法学院入学申请的指导书:《如何进入顶尖法学院》、《进入法学院——专家谈录取程序》等等,还有3本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习题集。 
  就是高中毕业的这个夏天,她开始研究4年以后上法学院前必须参加的入学考试。三四年的提前量,是不是早了点,不过,当年我不是让她提早六七年参加“高考”SAT吗?想搭“直通车”,就得早作准备。 
  她是准备大学毕业前一年就考LSAT,这样大学一毕业,就可以立即进入法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直升法学院肯定要难一点,大学第四年要忙着写毕业论文( 她的论文后来写了130页 ),没有时间准备考试,法学院又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他们有较大的优势。她这样算计,这么做,我并不意外,而是很宽慰。如果没有提前几年计划,如果目标不是十分明确,大学毕业以后,多数都要经历工作、读研究生等两三年以上曲折的过渡准备期才能进入法学院。 
  研究了LSAT的题型,做了近10套模拟考题。她告诉我,模拟考试成绩可以稳定到173分,满分180。据统计,只有大约0。7%的人可以达到这个成绩。难怪大三那年夏天,她做完两个半月的暑期全职工作后,一溜烟跑到欧洲去转了一大圈,完全没把备考法学院、准备LSAT考试当回事儿。 
  考试内容有写作、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推理等,越到高分部分越难。能达到这个成绩,是依靠从小就开始的大量的高难度阅读、长期养成的逻辑思维的习惯?还是模拟法庭潜移默化的某些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或是长期养成的快速阅读的功底?也许是以上种种的综合。这个测验可以说明,她会是一个好律师。她和我心中都有数了。 
  她已就绪,准备出发,准备4年以后的再次出发。   
  父与女   
  1999年10月初我的生日前,女儿寄来一张300美元的支票,说,过去几年,委屈您了,快去买一台新的电视机吧。曾经,为了不打扰她学习,我戒了看电视的爱好。我说,不必,我不需要。她说,你敢?你退回来,就是对我的污辱。 
  11月我们又到哈佛,参加学校组织的父母周活动,女儿送我一件“哈佛爸爸”T恤衫,这是她开学后就买的,算是第一件礼物,这是一件很普通的、哈佛附近满街的商店都在卖的T恤衫。从哈佛迷到哈佛爸爸,经历了十几年,女儿了解我,知道她爸从来不会装,不会说,“上哪个大学都一样,让孩子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哈佛和其他美国名校都有这样的传统,哈佛学生的父亲叫哈佛爸爸,母亲叫哈佛妈妈。哈佛校长都是这样称呼大家的。校园内外,满街跑的都是哈佛爸爸、哈佛妈妈,就是没有哈佛姐妹、哈佛兄弟。兄弟姐妹不得沾光,父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允许沾点光。哈佛每年产生1 650对哈佛爸爸、哈佛妈妈,算一下360年的历史,史上已有几十万个哈佛爸爸,虽不稀罕,犹感光荣。 
  一日,我上班,打开电脑,收到“警方”电邮,主题是“拘捕令”,当天刚刚签署的“拘捕令”,内列10名嫌犯,有谋杀、抢劫、强暴,我竟然因为“违章停车逾期未交罚款”也名列其中。藐视法庭罪可不轻,我实在记不起自己有否犯过此案,看到“拘捕令”,一时紧张,马上跑步找警察“自首”。校警莫名其妙,折回办公室细看,才发现邮件的发件人是远在波士顿上学的女儿。对这个恶作剧生气?怎么会!招来美国同事到电脑前,分享我哭笑不得的幸福:女儿把我当朋友,拿我消遣,舒缓压力,这才是亲情,高兴都来不及呢! 
  这又让我想起多年前,有一天半夜,我刚睡下,听到窗外有动静,窗户咔咔作响,接着窗户被人从外面打开。歹徒要入室!吓得我从床上一滚而下,卷一床被子,冲出卧室跑到客厅,抓起电话,趴在地上,急挂911报警。正在警惕观察、聆听动静、惊魂未定之时,但见女儿从前门飘进来,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笑弯了腰!女儿知道我心脏没问题,可以承受这样强刺激的娱乐。两辆警车呼啸而至,发现“歹徒”竟是户主女儿,正看着被捉弄的老爸,笑得好不开心。我说:“不好意思,是女儿的恶作剧而已。”警官笑笑,离去。 
  上大学的第一年,她在父亲节给我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我希望您在这个父亲节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我真希望能够在家和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不过,您很快就要来这儿了,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