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恐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反恐怖-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布什政府对出兵伊拉克的解释为:哈珊总统是个没有理性的暴君,必须滚蛋;伊拉克拥有和即将拥有“大量杀伤性武器”(WMD,即化学、生物与核子武器),必须全面予以摧毁;伊拉克与“基地”等恐怖组织挂钩,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定,必须加以阻绝;哈珊实施高压统治,蹂躏人权,摧残自由,必须推翻。

如果没有国务卿鲍尔的鸽派思想和全球各大国(英国除外)的强烈反战立场,布什政府可能早已对伊拉克“先下手为强”(preemptive),正副国防部长伦斯斐和伍夫维兹都是“先下手为强”政策的主要推动者。鲍尔在国内主战,国外反战的双重压力下,终于说服布什经由联合国安理会和核武检查两种方式,暂缓出兵。然而,从美国军队加紧开拔至波斯湾的态势观之,不论联合国核武检查报告对哈珊有利或不利,布什是打定了。

事实上,从西方媒体和一些专门论着里面,可以得出几种结论:伊拉克过去和现在确实拥有数量不少的化学和生物武器,一九九一年首次波湾战争未被完全摧毁;伊拉克确曾积极发展核武,但一直没有达到可以生产核武的地步,也就是说伊拉克一直都没有核武,过去有两次在研发的重要关头,皆遭外力重挫,一是八○年代初以色列炸毁核子反应炉,二是九○年代初的波湾战争。布什对伊拉克与朝鲜的态度全然不同,金正日比哈珊更具危险性和爆炸性,朝鲜已拥有化学、生物与数枚短程核武,鹰派的伦斯斐不久前公开威胁平壤说,美国有能力同时打两线作战(即右打朝鲜、左打伊拉克),但布什政府随后即口径一致,对朝鲜采取低调的“三不”政策:不谈、不打、不骂。布什对金正日软、对哈珊硬的原因,朝鲜已有核武,军力强大,如在朝鲜半岛轻启战端,非理性的金正日将对日本、韩国造成重大灾难。布什亟希望在伊拉克拥有核武以前,先解决掉哈珊,五角大厦也认为打伊拉克比打朝鲜容易多了,而且单纯。

此外,伊拉克与宾拉登的“基地”组织,并没有直接关联,与九一一事件亦无关,中情局对这两点早已向布什说明,但伦斯斐等鹰派坚认哈珊与宾拉登有联系。其实,中东恐怖组织甚多,几乎每一个国家皆支持各种不同的恐怖组织,如叙利亚、伊朗、叶门和利比亚,并非只有伊拉克。

绝大多数国家反对美国攻伊,乃是基于布什的攻伊理由太站不住脚、太没有说服力。美国为何执意要打、布什为什么要在反恐战没有结束前即先打伊拉克?第一个理由是为石油而打。五十多年来美国的中东政策有两大支柱,一是保障以色列安全,二是保护石油来源。老布什于一九九一年解救科威特,首要考量即是保护这个油产极丰的小国,不让伊拉克占领。美国认定伊拉克是中东乱源,产油国随时会受到哈珊的威胁,因此必须除去这个祸首。第二个理由是,既然哈珊拥有大量杀伤性武器,又草菅人命,布什不像他父亲十二年前攻伊没有政治目标,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就停战,他要推倒哈珊,进行“政权改变”(regimechange)的大策略;并已拟定军事占领尹拉克十八个月的计画,准备模仿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将军以“军事总督”身分统治日本,促使日本走向民主政治的模式来协助伊拉克实行民主政治。美国军事接管伊拉克的另外两种用意是,保护油田和防止回教部落之间的自相残杀。

第三个理由是,自从十二年前首次波湾战争以来,美国又研制了不少新武器,甚至去年在阿富汗开打反恐战以后,也有一些更先进的武器出炉,五角大厦亟欲利用攻伊战试验这批新武器。利用小规模武装冲突和大规模军事作战以试验新武器,一直是美国国防部五十多年来的政策,只有在战场上和实战经验上,才能有效地证明新武器的成果与杀伤力。据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报导,五角大厦附近的兵学智库莱克亨顿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家透露,至少有十种以上的新武器将在伊拉克沙漠上获得验证。第四个理由是,攻伊战在一定程度上已变成了布什的“家务事”,一九九三年老布什前往科威特访问时,哈珊曾派刺客行刺他,小布什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已不只一次公开表示:“哈珊还曾企图暗杀我爸”。小布什的攻伊战一方面是子报父仇,一方面也是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将哈珊赶下台。

在美国经济日益衰退之际,布什对伊拉克的军事冒进行为,显然有点转移美国人民注意目标的作用。一九九一年老布什打赢波湾战争,声望高至百分之八十九美国人民支持他,但因处理经济问题一塌糊涂,一九九二年八月民调支持率即惨跌至百分之二十九,三个月后败给柯林顿。九一一事件后,小布什应付危局有方,支持率为百分之九十,即使他打赢未来的攻伊战,但经济如持续恶化下去,则不能保证不会重蹈老子的覆辙

由于伊拉克战争箭在弦上,近期国际油价猛涨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点。为什么美国要一意孤行,坚持要打伊拉克,原因有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但笔者认为,可能到来的与其说是一场石油之战,不如说是一场策略之战。

不能不承认的是,美国的公共政策机构是世界上反应最快、调整最快的公共政策部门,当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动用石油武器的时候,美国就开始了自己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迅速降低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发展到现在,美国的石油消耗量虽然占到了世界的25%,但美国自己其实并不完全依赖中东的石油。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还有40%的石油要从中东进口,到了现在,美国主要是从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非洲获得石油,中东地区供应美国的石油只占25%,而随着美国在战略上的进一步调整,今后美国经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可能只有不到8%,这是美国在两次受到油价打击之后作出的调整。

与美国正好相反的是,真正对中东石油依赖度大幅上升的是亚洲地区,尤其是经济增长旺盛的中国。来自国家经贸委的消息显示,中国国内市场原油供应依赖进口的比重正逐年上升,今年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30%。放眼未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还会持续上升。显然,美国掐住了中东地区,实际就卡住了亚洲经济未来的生命线,卡住了中国经济未来稳定发展的要害!

现在的伊拉克,只有两个石油项目外来户,一个是俄罗斯,准备投30亿美元搞油田;另一个就是中国,准备投10亿美元左右在伊拉克搞油田,如果仗一打起来,这两个油田项目肯定完蛋。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石油也不怕,因为可以用煤来代替,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太过陈旧了。基本而言,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还能活着”基础之上的,根本不是发展的战略思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能源问题必须在战略层面解决,美国跟你玩战略,中国不应对终究是不行的。

战争不宣而战

当全世界的媒体还在不断猜测美英攻打伊拉克的开战日期之时,美英飞机已经开始了对伊军防空设施的轰炸,两国的特种部队甚至早已潜入伊拉克境内开始了侦察行动。事实上,战场侦察和空袭对方的防空设施,在性质上就是战争行为。英国《卫报》的新闻评论员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美英目前正在对伊拉克进行着一场“未经宣布”的战争。

美英联军3日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内的5个“防空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在巴士拉造成6名平民死亡,15人受伤。

伊拉克战争已满两周,在这两周内美伊双方战况激烈。美军还在战场之外遭遇了很多个“没想到”。美军士兵们也在艰难中作战,不光要对付顽强抵抗的伊拉克士兵,还抵挡着沙尘暴、暴雨等恶劣天气的袭击,这一路也算是历尽艰辛。在战争上联军与伊军展开了英勇而激烈的拼斗,很快在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上战胜了伊拉克。

4月16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中)和联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坐在巴格达萨达姆的一处总统官邸内。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5月7日报道,该报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记者在巴格达得到了一盘录音带,其内容据说是萨达姆在5月5日录制的,录音带长达15分钟,萨达姆用“疲倦”的声音呼吁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向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发动秘密战争

5月13日,在占领巴格达后数周后,美军在当地重点目标附近加强了巡逻力度,结果各种盗贼哄抢公共财物的行径有所收敛,大小强盗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普通群众的私人财物上来。光天化日之下,巴格达经常发生入室盗窃和暴力劫持私人汽车等恶性案件,害得许多“从来没有摸过武器”的伊拉克“文化人”(中产阶级)被迫纷纷买枪自卫,许多人不无讽刺地对美国记者表示,现在自己为了保护家园,简直要“武装到牙齿”了,普通手枪根本不足以震住歹徒,只有冲锋枪才能“暂时抵挡一下”。

2003年5月15日,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市北郊的一个村庄,美军士兵看押被逮捕的伊拉克人。当日凌晨,大批美军袭击了该村庄,拘留了数名萨达姆政权时的高级官员和约200名当地居民。

2003年5月16日,驻伊拉克美军总司令麦克南承认,众多装备精良的萨达姆支持者正在伊境内出没,这些人有的主动袭击美军,有的采取骚扰、盗窃和其他多种手段阴谋破坏当地发电设施。此举既给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工作造成了极大阻碍,又削弱了当地人对美国人的欢迎程度。因此,美军将延长对伊拉克的占领时间,直到当地局面彻底稳定后才能逐渐撤离。据悉,鉴于恢复供电是赢得当地民心的重要手段,目前美军和伊拉克境内的“萨达姆游击队”在发电设施附近多次展开“小规模较量”。

5月18日下午,伊拉克人拆除了位于巴格达市曼苏尔区的前总统贝克尔的金属塑像,以表示他们彻底铲除伊拉克复兴社会党影响的决心。

美国任命的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左)5月12日抵达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布雷默将取代已经在那里的美国退休将军杰伊?加纳(右),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和过渡政府的组建。

伊拉克纷飞的战火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战争的创伤却愈发清晰。滚滚黑烟、滩滩血迹、片片焦土………………这些严重的生态灾难令人触目惊心。自然和资源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牺牲品,水源危机、物种消失、森林减少、土地沙化是战争的必然结果,基于此,有识之士指出,战争是最大的环境污染。为了人类的永久福祉,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第二章恐怖与反恐怖

“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POP,原为“害怕、惊恐”之意,现在则成为卑劣、残忍手段的代名词。一些犯罪团伙、民族分裂分子、极端主义势力等武装组织或政党往往把它用作“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在所有善良人的心灵留下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9?11”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与反恐怖行动问题的高度重视。

世界十大恐怖分子

阿根廷《号角报》2004年1月12日载文介绍被通缉的世界十大恐怖分子。文章说,这些被通缉的恐怖分子都是基地组织各分支机构的领导人。他们的最高首领是拉登,他们有共同的意识形态,那就是18世纪中叶出现的瓦哈比教派,它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他是一个阿拉伯富商。他认为,伊斯兰教受到西方的腐蚀。瓦哈比教派被保持至今,是拉登把它搬到了阿富汗。被通缉的世界十大恐怖分子是:

1。拉登,他是基地组织的最高统帅,已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其公民资格,现在普遍认为他藏身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处。

2。扎瓦希里医生,与拉登在一起的总有他,他是拉登的顾问和私人医生。

3。穆罕默德?纳赛尔沙特阿拉伯人,他是在1980年在阿富汗共同战斗时追随拉登的。他被认为是炸毁沙特胡拜尔塔楼的肇事者,那次爆炸造成近200人死亡。

4。阿里?阿特瓦,是黎巴嫩恐怖组织的军事头目。1985年参与劫持了TWA航班的飞机,杀死了一名美国乘客。他负责向在伊拉克的追随者提供后勤和武器支持。

5。赛义德?阿德尔,埃及人,他曾经是埃及的一名军官,现在是基地组织驻阿富汗的军事首领。

6。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埃及人,现在负责基地组织的财务。他曾是与拉登在苏丹流亡的480人中的一个。据说他是一名宝石专家。他把基地组织的几乎所有资金都投入了宝石生意。

7。沙米利?巴萨耶夫,车臣人,1991年之前,他做着电脑生意。那一年他把一架飞机劫持到安卡拉,以后他当上了车臣极端分子的头目。他是许多自杀袭击的主要策划者。他是2002年杜布罗夫卡剧院人质事件和最近别斯兰人质事件的策划者。

8。里杜安?伊萨姆丁(汉巴利),印度尼西亚人,基地组织同所有亚洲恐怖组织的联系人,据说是西方驻亚洲大使馆遭袭击的幕后策划者。

9。陶菲克?本?阿塔什,也门人,他在阿富汗作战时失去了一条腿。他是袭击美国在也门的军舰的祸首。

10。阿布?扎卡维,是基地组织驻伊拉克首领之一。据说是伊拉克所有汽车炸弹袭击的幕后策划者,其中包括联合国驻伊拉克驻地的爆炸事件。这名约旦人曾经企图在2000年12月31日炸毁安曼洲际饭店。他还是一名毒药和毒品专家。

一个沙特大建筑富商之子,一个在大学里攻读过经济管理的高学历者,一个从20岁起便利用继承的3亿美元在全世界编织庞大恐怖组织之网的恐怖大亨,一个被沙特政府开除国籍的流浪汉。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魔鬼,更是一个世纪之谜———

恐怖主义活动五大特点

翻开西方报刊,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最常见的字眼之一;观看电视节目,血淋淋的恐怖事件几乎是新闻节目经常的内容。上千个国际恐怖组织,正躲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干着暗杀、绑架、袭击、劫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