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差不多可以再装一车。”李卫东解下牛身上的套绳,望着地上的秧苗说。
“是要一车。”白基兴把牛车转过头,“这一车还不少呢,你看,那里还有几箩。”
李卫东顺着白基兴的目光望去,果然,边上还有几个箩筐已经装满了秧苗,看来,这一车还真不少了呢。“嗯,是不少。反正这最后一车,是要全装完。”说着,朝前走了几步,在丁芹菜的旁边站住。
“你倒清闲,站着督工呀?帮帮忙,把这些收拾完。”正忙着铲秧的丁芹菜抬起头说。
“我是赶车的,凭什么你叫我帮忙?那工分你可要记些在我这里了。”李卫东笑了笑,蹲了下去。
“就这么一点活还要记工分?快点干,下次杀鸡我再请你吃。”丁芹菜说着把一片铁片递过去。
“当真?”李卫东接过铁片,歪着头问。
“还有假?起码让你吃一顿鸡毛。”丁芹菜说着笑起来。
“也行。不过你可别后悔,我这就去把你家的鸡毛都拔了,肉都留给你。”李卫东站起来,一副马上就走的样子。
“得得,下回让你吃肉,行不行?”丁芹菜也站起来,一把拉住李卫东。
“这还差不多。”李卫东鼓起一边腮帮,好像嘴里真的塞着一块鸡肉,一边咀嚼一边说,把一旁的人都逗笑了。他重新蹲下,用铁片在苗床上划出一道道直线,又横着一划,像切豆腐似的把它分成一个个长块。然后,用铁片顺着水泥地面把秧苗铲起。
这几年,各种科学种田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这卷秧便是其中一种。过去大田育秧,要先留出秧田,这就把土地占用了,而且育苗的时间长。要是春季遇上寒潮造成烂秧,还会耽误了季节。改用卷秧这种方法,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是时间短,大田发生烂秧后用这种方法可争取时间把秧苗再育出,不误农时;二来它不占耕地,抹着层水泥的晒谷场便是最好的育秧场所,晒谷场不够用,那房前屋后的小块地盘,道路两旁,都可利用。把泥土拌上肥料薄薄地铺一层,撒上稻种,盖上塑料薄膜,没几天就长成可供移植的秧苗。这种育秧方法,原本是为春季抢时间所用,但一推广,便风靡起来,连夏季也用上了。
没用多久,秧苗都被铲起装进箩筐,搬上牛车。李卫东握住车把,让白基兴拉着缰绳。因为车上载着那些带土的秧苗,掌握车把较用力,李卫东年轻力壮,所以重载时一般由他把握车子。回来时只载着空箩筐,就轻松多了,两人才互相换个位置。那头牛也乖得很,见李卫东拉起车把,也用不着吆喝,就拉起车慢慢地走了。
牛车顺着村边的路,一直向前走去,到了一处丁字路口,便拐了过去。路面缓缓地向上延伸,一直通到养猪场外的一片空地。李卫东把车停在空地上,与白基兴把车上的箩筐都卸了下来,拴好牛,便找了处背阴的地方,坐了下来。
阳光从灌木丛穿过,斑斑点点地落在李卫东身上,尽管空气中流动着一股燥热,但在这忙里偷闲的时候,能有这么一处地方歇着,仍让他感到惬意。当然,他能这么歇着,也是因为他的任务算是基本完成了,他只需等田里插秧的人把空箩筐挑回来,再把车赶回去就行了。
李卫东随手扯了一根草梗,放在嘴里轻轻地磕着:今天是夏收夏种的最后一天,忙过这一天,就可以好好地歇一阵。明天正好是集日,到镇上去走一走,放松放松一下,再去吃盘炒面,把白晓梅也叫去,她已经很久没去镇上了。尽管工分对她来讲是多么重要,平时她是舍不得为吃一盘炒面而没出工,可这一阵农忙,没日没夜地劳累,也该歇一歇呀。对,一定要她一起去。
一想起白晓梅,李卫东的心里顿时荡漾起一阵轻轻的涟漪,感受到一股融融的温馨。风风雨雨多少年了,那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过去使他俩的感情融为一体,而共同的命运以及对末来的渴望更把他俩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
然而,是沉重的负担使他俩无暇顾及花前月下的浪漫?又也许,对前途的悲观使他俩不敢敞开爱的情怀?在这举目渺茫的世界上,他俩不敢对今后的日子抱有任何的奢望,以至于他俩从来没有面对面地谈起今后该怎么办。他俩都默默地沉浸在爱的意境中,彼此心心相印又心照不宣;他俩的情感像两股涓涓的清泉,交汇在一起,已经分不清你我,任其自然地流向那更为宽广的江海之中。
感情的闸门一打开,便宣泄起来。什么时候与白晓梅好好地谈谈?李卫东抑制不住地站起来,向田里眺望,寻找那熟悉的身影。田野里,刚插下的秧苗在浅浅的水面露出点点的翠绿,有的排成笔直的一条线,有的却歪歪扭扭的像是一条游动的蛇,一眼就可以看出插秧者的技巧各有高低。这一行行的秧苗在远处似乎聚拢了,密密麻麻地连在一起,变成一片的淡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一幅绒绒的地毯,把远近的田野都给披上了。
李卫东的眼睛在那些正弯着腰插秧的人里搜索着,他终于看到了,白晓梅正在一块还没插完秧的地里,像尊雕塑似地半弯半蹲着。只有细看,才能察觉她的手在一上一下地动着,并不时倒退着移动着双脚。
李卫东看了看牛车旁,摆在地上的箩筐差不多被抬完了。他走过去,估量了一下,便挑起一担,向那片还未插完秧的地走去。
白晓梅插完一垅秧,直起身子,看见李卫东正向这边走来,沉重的担子把扁担压得向下弯,心里不由一阵不舍。她走过去,嗔责地说:“这么重也不两人抬。”
李卫东放下担子,胸脯一起一伏,但仍毫不在乎地说:“没事。我不是挑来了?”
“那你歇会儿。”白晓梅痛惜地说。
“我已经歇过了。”李卫东看着那片还没插上秧苗的田,“这些今天能插完?”
“晚一点吧,总要插完的。”白晓梅回答说。
“卫东,你没事了吧?”站在田里的张彩凤大声地问。
“没事了,就等把这些空箩运回去。”李卫东回答说。
“那你就帮着插一会儿。”张彩凤依然大声说。
“我已经帮你们把秧挑来了,还要帮你插秧?”李卫东故作糊涂地说。
“你不帮也行,又不是只帮我。”张彩凤狡诈地眨着眼睛,“反正今天这些任务是要完成的,晓梅回去晚了你可别怨悔。”
“你这死丫头,乱说什么。”白晓梅有点羞嗔地说,“你是急着早点回去嫁了呀?”说着,捏起一团泥,扬手投了过去,溅起的水花落在张彩凤的身上。张彩凤也顺手将手中的一大片卷秧抛过来,白晓梅躲闪不及,衣服上也被溅得满是泥水。
白晓梅还想再还击,李卫东阻止说:“算了算了,你看,连我也遭殃了。”三个人互相看着,不由都开心地笑了。
“是你说算了,那就老实点,插一垅才能离开。”张彩凤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李卫东发号施令。
“插一垅怎么够?我还想插两垅呢,好让你早点回去换衣服,找对象。今晚的月亮挺圆的呢。”李卫东打趣地说。
李卫东卷起裤脚,下到田里。白晓梅也下到田里,顺着张彩凤刚插下的行边插起秧来,李卫东便挨着白晓梅的行边跟着插。每人横着插六穴,插一横行挪一下脚窝倒退一点,不一会儿,田里刚插下的秧苗像三个台阶,每人都在一个台面上。
李卫东专心致志地插着秧。与其说是插,倒不如说是点来得准确些。以往插水秧,一手握住一把,一手捏出几株往泥里插,说插秧名副其实。可这卷秧,连根带泥一整片,秧苗又小,只能轻轻地掰下一小块,按在泥面上,与插根本不沾边。不过,约定俗成,叫惯了便也没什么两样。
李卫东一点一点地掰,一穴一穴地按,可费心费力点下的秧苗,横不成行,直不成线,歪歪斜斜的全无一点整齐的样子,连自已看都觉得不满意。他不得不时时瞄一下,把刚点上的秧苗挪一挪,使它们排列得尽量齐整些。这么一倒腾,速度慢多了,渐渐地落后了一大截。
看着她们那横平竖直的秧苗方阵,李卫东自叹不如。因为平时出工,他要么赶牛车,要么去犁田,干的都是比较用力的活,而插秧只是偶尔几回。他这双有力的手对付起这些幼小的秧苗,有劲使不出,反显无能为力,虽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彩凤一垅插完,又顺着李卫东的边上接下去。她轻快地掰着卷秧,蜻蜓点水般地往泥上点着,很快就要赶上李卫东了。李卫东不由感到一阵紧迫,便不再瞄了,也不再挪秧苗了,速度明显的快了许多。
“喂喂喂,你怎么这么硬,叫我怎么办?”张彩凤突然大声叫起来。
李卫东只觉得脸上一热。尽管他明白,张彩凤讲的是他把秧苗穴距插得太宽了,歪了出去。可一个大姑娘,又当着白晓梅的面,如此嚷嚷,令他有点难堪,像是被揭了短似的。他不由感到,这里的这种说法实在无聊透顶,插秧就是插秧,歪出一点说什么词不好,偏偏要把男人那东西硬扯进去,好像只有这样表达,才显得既形象又生动。当然,这种粗鲁的比喻已经无从查考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而且大家早就习惯了,也就不以为然。不过,此时此刻他还是感到有点不自在。
李卫东直起身一看,果然,自已只顾埋头点秧,却不知不觉的穴距越点越宽,原来一横行六穴的位置,只剩下五穴,多出的一穴把张彩凤那垅的位置给挤占了,难怪她会叫起来。他只好把那些越位的秧苗一穴一穴地往里挪。
“你从这里就开始硬了。”张彩凤也过来,帮着把秧苗重新排列好。
李卫东重新埋下头,聚精会神地又点起秧来,注意着不让穴距过宽,几行过去,竟也齐整多了。他看张彩凤又渐渐地赶上来了,便顾不得擦一下满脸的汗水,顺着势头又加快了速度。
“喂喂喂,你怎么又软下去了?”张彩凤又嚷了起来。
李卫东再次直起身。可不,应该排成直线的秧苗,往里缩了一大片,像个倒三角形似的,余在外面的空档,再加一列绰绰有余。他不由摇了摇头,略带歉意地笑了笑:“真真没办法。”
隔着一条田埂,正面对着他们也在插秧的张歪狗,见他们一会这样,一会那样,觉得有趣极了,便一语双关地对李卫东说:“她嫌你太软,你就硬一点给她嘛!”
一句话,说得张彩凤面红耳赤。她猛地抓起一把泥,狠狠地向张歪狗掷去。
夕阳渐渐隐没在一团浓密的云堆里,看不出究竟是落山了没有,大地顿时暗淡了许多。一群又一群归窠的鸟掠过天空,向着山谷中的那片密林飞去。圹野里,一丝风也没有,连空气也显得沉闷而滞重。
李卫东把那垅秧又插完了,看看时间不早了,得先把牛车赶回去,便走上田埂。
突然,一阵“嗡嗡”的响声从后面传来,他刚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只觉得脖子后一阵刺痛。他反手一巴掌狠狠地拍下去,却什么也没拍着,“嗡嗡”的声音仍在头顶上旋转着。他不由一阵毛骨悚立,快速地挥动双手在头顶上驱赶,恼人的声音很快没有了。
这声音是由一种非常凶恶的昆虫发出来的,它的形状大小像蜜蜂,奢食鲜血,被它咬着非常的痛;它飞行速度快,又非常机敏,用手很难打到它,那“嗡嗡”声便是它翅膀快速振动造成的;它的身上有着蓝绿色的光泽,特别是那翅膀看上去闪闪发亮,所以俗称“金翅仔”。夏天的傍晚,正是它们群起肆虐的时候,常常搅得人畜不宁。
李卫东赶走“金翅仔”,挑起空箩筐,来到牛车旁。他见白基兴已经把那些空箩筐都叠在车上了,便把他挑来的这两个也叠上,又把牛牵过来,让它在车前站好,准备给它套上肩担。白基兴也站到牛后边,扶着车把配合。
这时,成群的“金翅仔”飞了过来,“嗡嗡”声响成一片,在头顶上只盘旋了一下,便纷纷落到牛身上。李卫东一边挥手驱赶“金翅仔”,一边给牛套上肩担,然后蹲下去扎牛肚子下的一条牵绳。然而,“金翅仔”越聚越多,牛被叮咬得摇头晃脑,尾巴乱甩,四条腿在地上不停地抖动,焦躁不安,刚套上肩担也被抖落。
李卫东不得不暂停套牛,他见牛身上停着许多“金翅仔”,便扬起巴掌向一处最多的地方狠狠拍下,一下拍死了五只。那些穷凶极恶的“金翅仔”,只顾吸血,被他一阵拍打,落掉了不少,大部分都飞起来。他的双手顿时沾满了鲜血,牛身上也渗出斑斑血滴。
牛稍稍安定了些,李卫东赶忙把肩担重新给套上,又蹲下扎牵绳。然而,仅仅一眨眼的功夫,更大的一群“金翅仔”像一团乌云似地飞临头顶,又马上落在牛身上,密麻麻像是铺上了一层,并疯狂地叮咬起来。
牛再次不安起来,浑身不停地摆动,四脚乱踏乱踢,使李卫东无法把绳子扎上。
他再次起来拍打,双手齐下。但“金翅仔”实在太多,这边飞起那边落下,围着牛团团转,打也打不完,赶也赶不走。牛终于忍受不了“金翅仔”的不断攻击,突然一跃,把李卫东撞到一边,撒开四蹄奔跑起来。白基兴因为一直扶着车把,夹在中间无法跳开,只好跟着跑。
李卫东一骨碌爬起来,见牛已拉着车跑了,心头不由一阵紧缩,头脑“嗡”的瞬间一阵空白。这条路顺坡直下,窄窄的只容一辆牛车通过,平时慢慢走,还得处处留意,前面丁字路口的那个急转弯,更得加倍小心。这时牛在狂奔,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停下,停下。”他大声喊叫着,不顾一切地追上去。他的喊声惊动了田里的人,然而,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牛车已风驰电掣般地快到那路口了,车上的箩筐早已蹦落一空。
白基兴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直响,肥壮的牛屁股在眼前跳跃闪动。他根本顾不上看路上是否有什么坎坷,只是下意识地紧握车把,跟在牛后面竭尽全力奔跑,残存在头脑里的意识告诉他,只要一松手,那就全完了。
前面就是急转弯了,弯的里边是条水渠,弯的外面是一片刚插上秧苗的水田,比路面稍稍低了一点。牛越跑越快,拉着车子向前猛冲,要想顺利地转过这个弯,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白基兴牙关紧闭,双目圆睁,一狠心,双手向下压去。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只是一种求生的欲望本能在支配着他,想把车停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