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侵占卫国的领土,借机削弱卫国,这是赵武乐意见到的,也是晋国公卿们愿意见到的事情,故此晋国上下在乌馀的胆大行动之后,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选择性失明的态度”,乌馀因此扩张了领地。乌馀如果就此截止,那么他的领地确实扩张了一倍,逐渐迈进中等领主的地步。如果好好经营,也许到他的下一代,能摆脱附庸的身份,成为一名晋国得力的大臣。因为这时的乌馀已经成为黄河南岸晋国最大的领主,晋国的南岸战略需要获得强力的支撑,将不得不依靠乌馀的才能。

但乌馀并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再次越线了。觐见中行吴之前,乌馀带领自己的领主武装偷袭了鲁国的高鱼(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乌馀的偷袭战堪称春秋经典,这也是中国第一例偷袭战,连一向被誉为“突击大师”的赵武,在乌馀的成绩面前都显得过于保守了。当时,天下大雨,高鱼城开窦(泄水口)泄洪,乌馀的士卒赤手空拳从窦口爬进城里,偷袭高鱼的武器库,并迅速装备起来,登上城墙,高鱼失守。

乌馀求见中行吴,是想“狐假虎威”,借助晋国的强势,来遏制鲁国的反击。因为鲁国一旦认真起来,在鲁国强大的军队面前,乌馀那点领主武装,仿佛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根本不值得一提。

此时的鲁国,国土面积已经超越了齐国,说它是一等强国也不算过分。但鲁国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成为一等强国的准备,他们还没有改换弱国心理,让自己有强国的觉悟。在这个礼仪之邦,鲁国人总想着用礼仪来解决一切麻烦事。听说乌馀求见中行吴,鲁国人还耐心等着晋国人的处置。

但乌馀的大胆远远超出这时代人的想象。等中行吴离开鲁国之后,乌馀隐瞒了中行吴拒绝他觑见的事实,反而四处宣称他与中行吴“亲切交谈”。稍后,乌馀继续集结家族兵力,再接再厉,越干越来劲,又攻取了宋国的一座城邑。晋国的一个降臣如此嚣张,一年之内就弄的齐、鲁、卫、宋四国叫苦不迭……

当中行吴进入晋国国境的时候,赵武前脚已经踏出了晋国国境。此时赢针、赢颂等秦国使臣已经穿越智氏领地,进入国都直辖的范围。几位秦国使者见到的是晋国武士自发的携带武器与铠甲,尾随在赵武的尘土后面,集结南下的场面。他们纯粹是自发行动,对此,赵武也无可奈何。

虎牢城之南,赵武仰望着身后散兵游骑掀起的漫天尘土,摊开手抱怨:“没办法了,我连续问了几拨武士,他们都说自己是来旅游的,只不过南下的道路不安全,所以才跟随我大军行动。这理由太充分了,让我不好意思赶他们回家。”

接待赵武的是郑国的子产、宋国的向戎,这两位是郑国、宋国主管军事的正卿。子产听了这话,微微皱了皱眉头,向戎老实,他憨厚的询问:“那么,我们无须供应他们粮食了?”

魏舒插嘴:“谁都不是蜗牛,背着一个家旅行。所以这些人南下不可能带着充足的粮食,看在晋国的面子上,给他们供应粮食吧!”

子产闲闲的插嘴:“大灾之年,我们的粮食并不充足啊!”

赵武赶紧补充:“不是免费的,给他们提供粮食绝不是免费,让他们用钱购买吧!这伙人是奔着战利品来的,让他们自己掏钱支付粮草。”

向戎苦笑一下:“这年头,有钱难买粮食啊!我们的粮食本身并不充足,支应晋国的大军已经很困难了。”

赵武左右看了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他好奇的问:“难道我们不是为了救援宋国与郑国而来的吗?”

赵武这句话噎的子产与向戎直喘气。稍停,赵武又继续问:“我们绘制的水车图谱你们收到了吗?你们两国曾派出几百个人学习如何修建农田水渠,我记得南方水源充足,难道你们两个国家还没有从灾荒中缓过气来?”

子产一咬牙:“陈国听说今年受灾轻微,陈国的粮食足够了。如果伯国同意我们郑国的军队进入陈国,那么我们有能力供应晋人足够的粮食。”子产所说的是晋人,而不是晋国军队,其中涵盖了自发南下参战的晋国武士。

向戎皱了皱眉。宋国与郑国正处于黄金阶段,两国的外交官好的同穿一条裤子,但牵扯到领土扩张,宋国有点不舒服:“郑国已经得到许国搬迁后遗留的领地,再去夺占陈国,恐怕扩张过快了。”

过去,在范匄主持的盟会上,盟约是“大毋侵小”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盟约,因为立约人晋国本身就是靠欺负小国,勒索小国的征税才强大起来的,而赵武身为元帅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也是依仗小国的贡献,带领晋国度过灾年的。所以赵武在虎牢城新立的盟约是:大小相和。这份新盟约追求一个秩序,要求大家和睦相处,如有纠纷可以投诉到晋国那里,由晋国依据法礼进行裁判。这样,晋国摇身一变,成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裁判者。

因为这种变化,所以向戎与子产才敢在赵武面前肆无忌惮的谈论吞并陈国的事情。赵武追求的秩序是盟国之间的秩序,陈国是敌国阵营,不受盟约的保护,侵吞这样一个小国,两位素有“政治”名声的春秋名臣毫无心理负担。

赵武插嘴:“除了陈国,其实还有蔡国,我听说蔡国以前打算归附我们北方阵营,但后来国内遭遇变故,导致蔡国国君君位不稳。这次就让我们替蔡国国君伸张正义吧:郑国取得陈国,宋国取得蔡国,怎么样?”

子产与向戎先是一喜,马上,这两人转变态度,小心的试探:“我们两国取得陈国与蔡国之后,晋国会帮助我们保住胜利果实吗?”

赵武也不客气:“既然这样,你们两国为我重新筑造一座城市吧!陈国的武昌城是我建立的,这次我打算把它重新夺回来,武昌城及其城下周围十里,将成为晋国的武城(军事堡垒)。两位再为我在蔡国筑造一个城,取名为武兴,同样是武兴城下周围十里作为养活驻军的城邑。我在两座城池各自留下一支部队,帮你们两国戎守。”

子产与向戎相互看了看,勇气倍增:“如果是这样,我郑国与宋国愿意帮助晋国把战线向南推进。”这两位从不肯吃亏,明明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反而说这是为了帮助晋国把战线向南推进。

赵武也不介意对方这点小聪明,他马上又询问:“楚军还没有撤走吗?”

魏舒插嘴:“我晋国南征,两国夺取陈国、蔡国之后,两国的百姓不能完全自己占有,武昌、武兴两座城市必须拥有一定的自耕农,这两块战利品,郑国、宋国必须划分出来。”

子产与向戎赶紧答应:“没问题,我们给这两座城市留下足够的农夫。”

“……以及工匠。”魏舒接着补充:“我们跟在后面的那些人,也应该给他们留点战利品。”

子产与向戎苦笑:“这样一来,我们还能留下什么收获。”

“领土!”魏舒斩钉截铁:“我听说郑国、宋国这几年人口越来越多,国内的耕地已经拥挤,所以我们拿走陈国、蔡国一半的人口,空置出那两个国家一半的土地,刚好让你们分赏功臣,迁移农夫。如此一来,两位才好牢牢的占领陈、蔡两国。”

说到领土向戎马上插嘴:“我们还要投诉乌馀,贵国的大夫最近攻取了我宋国一座城市,据说他还攻取了鲁国、卫国、齐国的城市,我们想知道,乌馀是否收到贵国的命令,四处攻取我们这些附庸国的领地。如今乌馀在我们国境内四处攻掠,我宋国鉴于这种情况,实在不敢把大军派出去征战。”

赵武的回答斩钉截铁:“我马上告诉寡君,我们晋国作为盟主,遇见诸侯相侵,就有义务讨伐并使侵略者归还他人的土地。我们这次来南方,就是帮助郑国宋国的,不能让郑国宋国担忧。乌馀占据的这些城邑,都是从各国掠取来的,如果我们贪图它们,如此还怎么做盟主呢?我一定让寡君把那些城邑归还给各国!”

向戎与子产相互看了一眼,转身回答:”如果是这样,我们两国愿意出兵。哪怕乌馀仍在,但我们相信元帅的魄力,能阻止乌馀的捣蛋,我们此时出兵,心中放心! “

稍停,魏舒接着赵武刚才的询问:“楚军还没有退却吗?他们的兵力有多少?”

子产回答:“这次楚军由楚王带队,楚国的令尹留在国内。除了令尹之外,楚国其余的名将都到了,有公子围以及公子围的谋士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几个将领都在。楚军集结了战车一千二百乘。听说楚王出兵的时候,闻听千乘之国的说法,非要出兵超过千乘。但据我观察,楚军虽然有一千二百乘战车,但他们这兵力是勉强凑起来的,军队还是标准师组成的。”

“标准师”,指的是一辆战车配备二十五名徒步步兵,这是春秋礼仪规定的标准配置。但现在,大多数国家一辆战车配备七十五名徒步步兵。

听到楚兵出军一千二百乘,晋军这里脸色都有点难堪。对比起来,楚国那里可算是名将荟萃,除了令尹子木在国内防备南方的吴国,其他的大臣与卿大夫都到齐了。而晋国这边,只有赵武与魏舒两位正卿,大夫里面有梁丙、张趯(张君臣的弟弟,张老的次子),祈午,这三位年轻人只是稍稍有才能,还没到与楚将抗衡的地步。而赵氏家将里面,这次南下的唯有武清、武连,以前那些重量级家将留在国内,并逐渐转向赵成统领,由赵氏少主直接指挥。

另外,晋军的兵力也无法用战车数量来衡量,因为晋军杂七杂八的下来了六个师,其中一个师是纯粹骑兵师,部队里一辆战车都没有,而另一个师为纯粹弓弩师,同样不携带战车。

火上浇油的是,向戎还补充:“前几天,秦国的军队抵达了,他们来了两百乘战车,已经跟楚国人汇合了。”

魏舒暴怒:“秦国人这是什么打算,与我们签了休战条约,却要出兵攻击我们的盟国;前脚和谈的使者进入国都,后脚他们的军队跟我们对垒杀场。”魏舒这次露面显得很活跃,他作战意识强烈,处处征求主动。他现在是上军将,晋国的预备元帅,不得不表现出相应的能力。

赵武回身看看武清、武连,再看看身边跟随的三位晋国大夫,他不屑一顾的笑了起来:“跟楚国人交战才算是过瘾,以前跟齐国人打,齐国外强中干,刚开始气势汹汹,一旦两军对垒,气焰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倍的加速衰竭。当今世上,唯有楚国人才是我晋国当然的敌人,打败了楚军,我们晋国才能真正的称霸天下。诸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众人齐声响应,子产与向戎也踊跃的说:“我们郑国与宋国兵力不多,愿意各自出战车三百乘,协助晋军作战。”

时代不同了,过去一个大国,拿出二百乘的兵车来都觉得很牛气,现在一个大国拿二百乘兵力出来,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听到秦军出兵二百乘,郑国与宋国不约而同的想着:“咱们怎么也得比秦国人出动的兵力多一点吧!”

赵武俯身问子产:“子侨(子产的名字),楚人的兵器怎么样?”

子产回忆了一下:“楚国的青铜器向来锋利,组练、被甲等铠甲防护严密,寻常的弓箭无法射穿。而楚军浪漫,攻击的时候势如狂潮,他们士气很旺。”

向戎补充:“秦人携带的青铜剑很长,远远超过中原地带青铜剑的长度。此外,他们战戈的刃部也特别长……其它的,倒是看不出什么差异来。”

秦国人锻造的青铜剑比列国长出二三十公分,这是秦国军队的特征。当时,大多数青铜剑刃部分都只有四十厘米左右,而秦人的刃部能达到七十厘米。

第二百二十章 南北初次大碰撞

赵武身负匠器大师的声誉,听了向戎的描述,他评价说:“青铜分量重,过长的刃部使得宝剑的中心向前,这样就必须增加剑柄的重量,削减剑刃的厚度,才能让整柄宝剑重量均衡,不至于头重脚轻。看来秦人一是力量大,可以挥动超过平常重量的宝剑;二是他们身材高,这样才能在挥动过长宝剑的时候,不至于让剑刃伤了自己;第三,说明他们青铜铸造的技术取得了突破,这样才能锻造出超长的青铜剑。”

赵武没有评价自身的装备,他一一巡视着身边的家臣与大夫,接着说:“这几年我们军制改革,成果如何,正需要楚国与秦国联军来检验。尤其是骑兵战术,正好可以在楚国这块磨刀石上把它磨利,所以这次我亲自指挥骑兵战斗。”

向戎有点失望:“你们才来了一个军多一点的力量,对付一千五百乘战车,恐怕也就是一个相持不下的局面啊!”

赵武大笑起来,他虽然笑的很豪迈,但依然慢悠悠的,细声细气的下令:“郑国与宋国就无需劳动那么多的军力了,你们还要接着攻击陈国、蔡国,所以只需派遣战车五十乘追随我军战斗……不过,辅助兵种还要依赖你们两国提供。”向戎与子产连声答应。

对面,楚军推进到萧鱼与秦军完成了汇合,两军正在欢庆,听到赵武子来了,楚康王细细打听赵武子的兵力后,他笑的更爽朗了:“我看赵武子人到中年,越来越狂妄了,他已经开始小看天下英雄了,领了一个军多一点的兵力,就敢来跟我对阵,且让我好好看一看,这位曾逼得养由基不敢射箭的天下第二,到底靠什么手段转战南北。运气嘛?他的运气用完了,我来终结这位名将的辉煌。”

秦国的军阵跟中原不一样,一百辆战车为一个单位,由一位庶长统领,而庶长之上也不设立一位统管全局的高级将领。这次秦国来的是庶长壶及庶长更,两位庶长彼此看了一眼,低下头去,保持了秦人一贯沉默寡言的风格。

“明早鸡鸣做饭,饱食之后全军拔营,我们迎着赵武上去。”

晋军与楚军十多年不交战了,在春秋的信息传播速度下,一代人彼此不交手,相互显得很陌生。唯有伍举曾经打算逃亡晋国,他的脚步甚至靠近了虎牢,所以他对晋国的情况稍稍了解。但他新近回国,在楚康王的嚣张面前,不敢打搅楚康王的兴致,等楚君商议完毕,伍举退下来悄悄提醒公子围:“公子,不可轻敌啊!这几年赵武子的名声越发如日中天,他肢解卫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