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没准秦君正偷着乐呢?所以他才不阻拦公子缄追随者的出逃。”
睿智的叔向这次真的猜错了,在公子缄出逃这件事上,秦君是真的很冤枉。当时,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原来秦景公养了两条硕大的藏獒,这藏獒状若狮虎,凶猛异常,景公非常喜爱。两条藏獒一雌一雄,雄者名啸天,雌者名吠地,均是纯种的喜马拉雅山獒种。这藏獒遂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小在一起长大,但公獒啸天却似瞧不上母獒吠地,直到两獒都长到两岁了,公獒啸天还是对母獒吠地待答不理,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
秦景公养下这两条藏獒,一公一母,就是想让它们繁衍后代,为他生下一群纯种喜马拉雅藏獒,不成想这公獒却一直不发情,这令他非常着急。这一日,这公獒啸天却突然不见了,他动了秦国军队,找遍了他所想到的所有地方,也没有找到,这件事情让他很沮丧。没成想,过了两个多月,这公獒啸天竟然突然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给秦景公带回来一条母藏獒!这条母藏獒美丽高贵,浑身雪白,沉稳优雅,端得是让人喜爱!
景公见到啸天失而复得,真是又爱又恨,忍不住骂了它几句,却不想把自己的弟弟骂的跑到了晋国!当然这件事,秦景公到死也没闹明白,公子缄也一直蒙在鼓里。
既然这件事当事人都阴差阳错的弄不明白,也不怪赵武与叔向弄不懂。但是这样一来,赵武匆匆回国的目的也完全落空了,主持盟约的公子缄出逃,好面子的秦国人无论如何不会重谈盟约的事情了。而且秦国人是出名的倔强,即使现在楚国屈服了,秦国也不会重谈盟约。
想到这里,赵武叹息:“我虽然总想推脱与秦国的盟约,但现在……虽然达成目的,可时机不对啊!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向西攻击的准备。这下子,倒让秦国人打乱了我们的手脚。”稍停,赵武叹息:“如此说来,收容公子缄,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叔向笑了:“怎能说得不偿失呢?这位公子缄带来了很多秦国商人,而且公子缄本人才能卓著。他一到晋国,马上献策,建议修筑黄河大桥。我们赵城学宫研究了许久,筹备了许久,也不过修建了两座试验的桥梁,这位公子缄一入我国,马上献上一份详细图纸,打算在蒲坡夏阳津(今陕西韩城县南)替我国修建一座黄河大桥。”
“哦?”赵武感兴趣的询问:“图纸你看了吗?赵城学宫是否进行了论证,他设计的图纸是否可行?”
赵武并不知道,这位公子缄是“中国第一造桥人”,他建造的黄河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桥”。而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考的、在黄河上建造大桥的造桥大师。他建造的蒲津桥,随后屡经修缮重建,使用年限一直维持到了1827年,堪称为“世界第一长寿桥”。这样一座在现实世界中就存在的造桥方案,自然,比赵武凭空想象出来的造桥方案更符合当时的春秋生产力,而且更是低成本运作。
叔向回答:“赵城学宫的学者很是夸奖公子缄的造桥方案,他们已经开始筹备材料,打算动工兴建……”
蒲津桥是一座铁索悬浮桥,它的形状就是万里长征中那座著名的沪定桥。而事实上,沪定桥就是仿照春秋时代的蒲津桥修建的,这份蒲津桥造桥方案属于春秋独创,从春秋这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之后,我们的造桥技术再也没多大的突破。公子缄献出的这份造桥方案,其技术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代,由此可见其实用性。
赵武欣然点头:“那就让他们尽快动手吧!如果造桥方案切实可行,按照我们的规则:谁发明谁受益,这座桥的通行费将由公子缄收取。另外,我还打算多多修建几座桥,过桥费由集资建桥人予以收取,但其中收入的十分之一,将交纳给公子缄,以奖赏他的设计。”
叔向笑了:“牛人就是牛人,到哪里都是!如此一来,公子缄即使到了我晋国,也不至于坐吃山空,依旧能成为一位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哈哈,公子缄当初献上造桥方案,曾表示要独立掏腰包建造蒲津桥,那时他还不知道我们有规定:谁建造的桥,由谁收取过桥费。当时,他献上的建桥方案,只是纯粹地想求取一席之地而已,没想到因祸成福。”
赵武笑着响应:“他获得的,可不止一席之地!”叔向马上回应:“我晋国获得的,又岂止一席之地?原来有说法:惟楚有才,晋实用之。现在,秦才也为我所用,列国闻之,怎么不争相朝晋,今后我晋国怎会不越发强大?”
赵武回首南方,补充说:“如果他的造桥方案可以实行,那么,我们南方的领地将不再是飞地。我们收获的,确实不止是“一席之地”,那将是整个天下!”
叔向长长松了口气,一脸开心的说:“有老师在,日子真好!至少我处理起政务,再不用提心吊胆,担心有所缺失。老师路上转去了郑国,恐怕还不知道吧,楚康王已经去世了,谥号“康”……对了,他现在应该叫楚康公了。”
赵武身子一倾,关切的问:“继位者是谁?”叔向笑了:“是楚康公的儿子郏敖。”
“敖”这个词在楚国是一种尊称,类似于现在的“先生”,从字面上翻译,它的意思是:酋豪,发音等同于“豪”,所以,楚君郏敖这个名字全部意思是:名叫郏的大首领,按现代意思表述,就是“郏先生”。
赵武微微一愣:“我听说楚共公(王)曾经立下规矩,要求楚国君位在兄弟之间进行传承,为此,他还在宗庙里埋藏了一块玉璧,搞出垮璧、当璧、肘璧等等把戏,怎么康公的儿子继位了,公子围有什么表示?”
叔向微笑的回答:“中行吴曾去楚君宫中,参加了新君继位的典礼。他汇报说:楚国新君继位的时候,公子围站在台阶之下,对楚国的卿大夫说:自古道兄终弟及,我兄弟为楚国立下如此功勋,却让一个黄毛小儿抢去了,我哥哥真是糊涂。”
赵武急忙问:“楚国大臣如何应对?”叔向回答:“中行吴记述说:当时楚国大臣漠然以对。公子围愤愤良久,才在司马子皙的劝解下,向新君行礼。楚国大臣见到公子围行了礼,对让郏敖坐楚君并无异议,也只好上前祝贺,且祝贺的比谁都热烈!”
赵武拍手称赞:“太好了!我原本担心郑国内乱,会让楚国占了便宜。现在看来,楚国也有一场内乱在等着他们,这下好了,我可以全心经营西方了。”
第二百七十章 着急着去挖坑
叔向摇着脑袋,神态轻松,但他说出的话却不是轻松的话题:“恐怕我们要歇几年了,这场大旱,各国广泛欠收,我们虽然发动了一场针对南方的战争,从南方掠夺了不少物资来救济各国,但各国也因此将粮库全部折腾光了,卫国、鲁国私下里已经纷纷表态,说是无力支持我们继续战斗。
这还不算,据传闻,中山国境内不稳,有戎人部落向北聚集的谣传。传说北方今年大雪,戎人部落多有遭灾的现象,为了抢夺有限的食物。中山国以北的戎人部落相互兼并、厮杀的非常厉害,传闻有中山国后裔到了戎人部落里,那些戎人们正在筹划为中山国复国。如果纵容戎人兼并成一个大部落,我国的北方就不安宁了,所以如今我晋国的忧患在于北方,不在西方。
另外,齐国晏婴曾向我们表示,秦国是王室的西侯(侯在这里是保卫者的意思),当日周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曾攻击到王都之下,这几年幸亏秦侯阻挡住戎人的攻击,才有了中原的安宁。如果我们悍然攻击秦国,那么秦国被削弱之后,谁来阻挡西戎的攻击?”
赵武站在江边,低头想了想,回答:“晏婴这么说,其实是畏惧我晋国的强大,担心我们连秦国人都收拾了之后,从此天下没有制约我们的人。可他也不想想,打服秦国是很容易的事吗?我们跟楚国整整战斗了三百余年,才有今天的结果。秦国或许稍弱于楚,但也不是几十年能见到结果的,晏婴现在就为百余年后的事情绸缪,早了点吧?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与楚国敲定盟约……我们先去见副帅,让他立刻领军动身南下,威慑楚国。至于西秦的事情,等中行吴回来之后,再行商议。”
赵武压根就没有提中山国企图复国的事情。想当初,赵氏仅凭家族力量就灭了中山国。现在的赵氏与当初更无法比拟了,如今整个晋国三分之一强的领土,是赵氏的封地。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及战火的历练,赵氏的军械生产、骑兵战术更加成熟。这时候,中山国余孽想来捣乱,对赵氏来说,他们简直是送肉包子来的,求之不得啊!
赵武说完,转身向车马走击,叔向嘴唇蠕动了一下,转眼间,他也想通了这个道理,随即将中山国的事情抛到脑后,爬上了自己的战车,随着赵武向韩氏领地前进。韩氏领地一片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此际刚刚春耕结束,闲暇无事的韩氏武士几乎都参加了战争动员,而没有出战资格的国人与野人则投身到与动员相关的商业活动中。整条大路上你来我往的,一边是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一边是肩上挑着各种武器与铠甲的商贩,以及贩售与各类军事相关内容的商人们。
与“军事相关”的商品这个概念可就广了。春秋时主要是车战,所以连卖车轮的也能算上军火商人。许多农夫肩上扛着一个车轮,悠悠闲闲的走在大路上,边走边跟旁边卖菜刀的、卖水壶的、卖布的交谈,这些人都是“军火商人”。
背一个车轮怎么卖?没关系,在春秋战争频繁的状况下,列国都规定了统一的车轮大小。现代考古发现,遗留在地面上的秦国古战车车辙印子,数百辆战车,其车轮之间的间距大小误差在三厘米左右。三厘米,在现代人看来算是非常大的误差,但在古代、度量衡很粗略并且不普及的情况下,这种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秦国的车轮是这种状况,与中原很少交流,几乎处于中原文化末梢的燕国,情况也大致相同。考古发现他们遗留在山谷中的古战车车辙印,误差也没有超过三厘米。而三厘米相当于十分之一尺,这个误差大约是列国约定俗成的误差率吧!
晋国是霸主,晋国的战车是什么样?现代出土的韩侯墓葬说明了一切,墓葬中战车车轮的误差,也极其严格的控制在三厘米之内,这是正常的历史。
现在的历史,因为有了赵武的存在,晋国格外重视标准化下的“车同轨”。战车两个车轮的直径大小,在军械标准化思想的指导下,误差严格的要求控制在一厘米大小,所以晋国的车轮完全可以单卖,出战者买一只备用的车轮,一旦出现战争损耗,将备件更换上就能继续战斗……这就是军械标准化带来的好处。
叔向这时转到了赵武的战车上,陪着赵武在战车上摇晃着。大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见到第一执政的车马仪仗,行路的人纷纷避到路边,而后躬身向赵武的旌节鞠躬。而叔向则沿路观察着两边的行人,频频摇头叹息。
论起来,晋国算是春秋首位强国了,而韩氏的领地在晋国也算是一等的肥沃,全是开发完善的农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灌溉设施非常发达,这里所有的土地都历经开发百余年,韩氏一年生产的粮食,几乎相当于晋国一半的粮食产量。再经过前元帅韩厥、现在的副帅韩起父子两代经营,这片领地兴旺的,足以让中小国家的国君非常羡慕。但这些都是以前。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叔向坐在战车上,情不自禁的向赵武感慨:“执政,看来管仲的学问真是深不可测,我晋国原先采用全盘齐化的策略,真是做对了,可惜做的还不够。”
赵武知道叔向为什么感慨,旁边跟随的张趯与祈午彼此看了一眼,抢着问:“常务为什么这么说?”张趯与祈午现在不得不表现。这两个人随赵武南下作战,如今军功是挣够了,眼看晋国将空出一个卿位来,这新提拔的正卿只能从他们两人当中选取,所以他们二人必须在赵武面前表现自己的杰出。此刻,这两人抢着提问,是在表现各自的求知欲。
叔向扫了一眼这二人,回答:“韩氏现在的状况,说明了一个简单真理:国家想要强盛,光是务农是不行的,是万万不行的。想必你们二人也曾去过赵氏的领地……算了,赵氏的领地我们就不要拿来类比了,因为差距太大,简直没有可比性,且让我们拿魏氏的领地来相比吧!比较起来,魏氏的农田不多,山地开发不完善,追随赵氏的脚步并不急切,所以商业的开发也不如赵氏那样穷尽,但魏氏以不多的农田,却发展出远甚韩氏的繁荣景象,你们二位知道为什么吗?”
张趯与祈午各自沉思,祈午首先疑问:“魏氏比韩氏还强吗?我却看不出其中的差异。论起来,魏氏现在拥有的武威城,还是元帅亲手修建的,而通向武威城的国家大道是战备公路,那是由国家出钱出力修建的,魏氏坐享其成而已。韩氏的领地虽然道路还是土路,但我看其繁荣似乎比魏氏要强很多。比如农夫脸上的表情,那些人个个都是满足而自信的笑容,魏氏的路人,脸上表情却是统一的凶厉……常务怎么说魏氏要比韩氏兴旺呢?”
张趯也马上追问:“我听说韩氏靠近虎牢,借助与王室做买卖,以及向虎牢输送货物,很赚了一些钱财。国中各家族都说韩氏富裕,仅次于赵氏……怎么常务说韩氏不如魏氏?”
叔向叹息:“你们刚才也发现了,农夫脸上全是满足与自信的笑容,问题就出在这里。农人喜欢小富即安,韩氏田地肥沃,农夫仅仅依靠耕作就能衣食无忧,偶尔做点小生意,换来点闲钱,就是小康生活,以至于农夫脸上全是满足的笑容,这就是关键所在。看看吧!春耕刚刚结束,所有的壮劳力全部闲了下来,韩氏农夫闲下来卖的什么货,不过是剩余的农资产品。但如果二位现在在魏氏,你们会看到魏氏的商人,卖的都是什么货物?”
张趯与祈午闭目回忆,而后不约而同的回答:“魏氏尚武,最畅销的商品是各种武器与铠甲……常务的意思是说,韩氏商人卖的货物,价值不如魏氏的高,所以韩氏比不上魏氏。但,怎能用货物的价值来衡量这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