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鲁国是礼仪之邦,存有不少各地诗歌,武子有心,我秦堇父愿意将家族藏书献上,以便帮助赵军佐完成这项创举。”
赵武扭头看着师修,此时,明白了赵武心中家臣排位的单虑闭上了嘴,盯着师修。师修想了一下,回答:“编录各国诗经,这恐怕是一件大事,光是收录各国的典籍,怕也需要百余年的工夫,有鲁国人愿意襄助,这事已经成功了一半。”
春秋人还没有版权意识,但赵武有,他马上回答:“鲁国不愧是君子之国,这样的事也愿意无私援助,老师(师修),这本书编录成功以后,你一定写一份前言,记述鲁国人的慷慨。”
赵武这么一说,陪伴的鲁国人一起夸奖:“武子真是贤人,受人恩惠不肯隐瞒,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不赞助呢?请武子放心,我们回去一定禀告自己的家主,当竭尽所能,促成这件事。”
赵武恭敬地拱手,问:“你刚才说自己名叫秦堇父?”秦堇父微微一笑,回答:“其实我是鲁国大臣孟氏的家臣,这次暂时被借到季文子那里,专门负责接待新军佐。”
众人边说话边走,这时,鲁国另一位迎接使者出现在前方。这种逐次迎候在路边的接引使者称之为“相”,客人享受的礼仪规格越高,主人派出的“相”越密集。
御戎潘党已经停下了马车。按规矩,赵武要感谢对方的迎接,并邀请对方同行。所以秦堇父回答完赵武的问题,马上向赵武介绍:“这位是鲁国猛士,郰邑大夫梁纥。”
粱纥拱手说:“武子谦和啊!当初三郤出使鲁国的时候,趾高气场的穿行鲁国,武子做事却如此低调。你刚才的话我听到了,我家虽然藏书不多,但也愿意贡献出来,帮助武子编录这本诗经。”
其实,赵武与郰邑大夫粱纥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上,编录《诗经》这件事正是粱纥儿子做的,他儿子收集各国诗词,将其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使得中国早期诗歌文化得以保存下来。粱纥后来又得了一块封地………孔,所以他的儿子名叫“孔丘”,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至圣先师孔圣人”。而最先迎接赵武的那位鲁国官员、孟献子家臣秦堇父,他儿子后来也成了孔丘的七十二门徒之一。
赵武下车,恭请对方同行。赵武既然在路途上表了态,其后鲁国人果然没有追究赵武在礼仪上的错误。“路迎”过后是“郊迎”,鲁国执政季文子在国都郊外迎上赵武,而后恭敬地领赵武入宫城。
在盛大的礼仪上,赵武先是谢过鲁国去年出兵赞助晋国的行为,而后为明年的军事行动乞师。赵武席间吟诵的诗讲的是“男女要及时的婚嫁”,赵武以此诗委婉请求鲁国要及时出兵。
鲁国执政季文子执酒爵,答礼:“霸主召唤,谁敢不及时呢?如果以草木比喻的话,寡君(鲁襄公)对于晋君(晋悼公)而言,君(晋悼公)如同草木,寡君就是草木的香气,我们是依存霸主国而存在的,当然要高高兴兴地遵命,怎么会耽搁啊!”
鲁襄公站起身来持酒爵祝祷,期待赵武能再创祖先的光辉。赵武马上吟诵,是周王赐给晋国的诗,意在勉励晋国保持文公霸业。赵武吟诗过后,恭敬的回答:“当年在城濮之战后,我的祖先就追随先君文公,作为赵氏子孙,我赵武是先君大臣的后代,岂敢不接受(鲁国)君上您的命令,再创晋国霸业呢?”
平心而论,赵武这次出访鲁国,表现并不出色。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更像一个木偶一般,举止处处受到家臣们的操控。许多时候,还需要家臣们的提醒他才能做出符合礼仪的举止来。但鲁国上下对赵武谦和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他们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忽略了赵武身边家臣的频频提示,而称赞赵武“有礼”。
退出了鲁国国君的殿堂,季文子特地在公孙婴齐家中招待赵武。之所以选择公孙婴齐家,是因为公孙婴齐是鲁郤姬的外兄(同父异母哥哥)。而在春秋时代,一个陌生的男人肯庇护一个女子是不可思议的,所以都认为鲁郤姬一定与赵武存在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当然,连晋国人也这么认为。所以季文子选择在公孙婴齐家招待赵武,这一行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拉关系、套近乎。
席上,钟鼎之声齐鸣,丝竹响彻,鲁国大臣频频敬酒,他们喝的既有赵氏生产的果酒,也有鲁国本地酿造的粮食酒。
赵武来到春秋没听过几场音乐,看到全套的春秋乐器在他面前展示,他忍不住十指大动。季文子见状,凑趣说:“听说武子擅长弹琴,不如也在席上演奏一曲。”季文子这么一说,鲁国的大臣心领神会的笑了。
第七十六章 制造“春秋第一讨债高手”
这倒让赵武有点尴尬,因为他会的琴曲并不多,在这种隆重的酒席上,高歌猛进的要求别人跟他私奔,显然很破坏形象,所以他忍了忍,推辞说:“可惜我最近公务繁忙,已经很少练习琴了,在鲁国这个礼仪之邦,我在这里随意弹琴,若是出了错,就让人无地自容了,诸位还是放过我吧!”
赵武这么一说,鲁国大臣又意味深长的笑了。他们的笑容让赵武摸不着头脑。鲁国大夫显然是听说了赵武与鲁郤姬之间的暧昧,在这种场合,他们马上联想到赵武唱的私奔歌。在人家外兄面前,确实不适合吟唱私奔歌。
季文子决定岔开话题,他端着酒杯向赵武敬酒,而后装作无心的询问:“晋国明年打算向我鲁国收取多少征税?”季文子问的话涉及到赵武出使的第三个任务,告之附庸国明年的“纳征”数目。因为这个数目不能商量,霸主的决定就是最终命令,所以赵武之前无需告诉鲁国国君,直接向鲁国执政发布命令就行。
赵武摆了摆手,师修从怀中掏出一份表格,在表格上找了找,随口说出了一个数字。季文子想了想,沉默了片刻,回答:“我鲁国明年出一军,帮助晋国人战斗。”
赵武点头:“鲁国是君子之国,我个人对鲁国人很有好感,这个数目确实让我很难说出口,但晋国打了几年仗,确实需要征税来支持自己继续战斗,所以我无法在这个数目上更减。不过,我愿意归还一千名鲁国奴隶,作为对鲁国人表达的好感。”
赵武这么一说,鲁国卿大夫一起站起身来,态度恭敬的答谢赵武的好意。
季文子当上鲁国执政后,颁布了一条规定,要求各国商人去外国做生意的时候,只要见到当地奴隶市场出售鲁国的战俘或者奴隶,就用自己的钱买下这些鲁国人同,事后,鲁国会动用“国家赔偿”偿还商人们支付的购买费用。
这一规矩后来被孔圣人的门徒子路所破坏。他依仗家族有钱,赎买了奴隶之后,不去领取国家赔偿,以显示自己的高尚。孔圣人事后批评子路,说他“用自己的高尚破坏了规矩”,从此之后,鲁国商人中,不如子路有钱者,见到鲁国的奴隶就不敢赎取,怕自己掏了钱后去领取国家赔偿,会引起别人的指责,所以干脆对鲁国战俘视而不见………这就是著名的“义理之争”。
赵武这几年大力拓荒,做生意赚来的钱基本上都用于在奴隶市场上购买劳动力。鲁国人也清楚赵武过去的行为,所以对赵武能拿出一千名鲁国战俘并不感到惊讶,但赵武愿意交还一千名鲁国奴隶,话中的意思已经表明他不会领取鲁国的国家赔偿,纯属外交礼物一类的东西。
可怜的鲁国人,多少年了他们只知道向霸权屈服,按期向晋国交纳保护费,恭敬地礼敬晋国大臣,怎会想到自己也能收到部分回礼,千年后21世纪外交技巧,他们可算是提前享受到了。
如此一来,季文子等人的感谢更加诚挚,他站起身来,大礼相谢:“早听说武子在自家封地释放奴隶,有部分被释放的鲁国奴隶重新回归故土,他们谈起武子的仁慈总是感谢不尽。这次武子让一千名鲁国俘虏回家,使他们得以埋葬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我鲁国上下一定会记住这一恩惠。”
赵武坦然接受了对方的感谢,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行为犯了与子路同样的错………用自己的“高尚”践踏了既定规则。其实赵武这么做的本心,是担心自己收钱太黑,被鲁国人惦记上。历史都是鲁国人写的,这个国家虽然弱,但他们的喜怒都流传千年。万一他们不满意,顺手在书里黑赵武一笔,赵武可就遗臭万年了。所以赵武打定主意:钱要收,鲁国人也不能得罪。
千名奴隶看起来多,但天下最大的奴隶市场就在霸主国旧都修。晋国市场上奴隶供应太多,已经不值钱了。鲁国奉献的礼物太多,铜钱不方便携带,全换成奴隶反馈鲁国,再装出一副很有文化的模样,张口闭口要整理诗经,修订典籍,鲁国这个礼仪之邦,对比三郤的骄横,能不喜欢赵武的谦逊吗?好名声留下了,实惠依旧要拿。鲁国的礼物当中,除了体积小价值高的,比如宝石玉器等,其余的都用来换成书籍。
一般来说,出使附庸国的时候,因为各国大臣要不断的巴结霸主国派来的使臣,所以晋国大臣出使,最短也要在外国待上三五个月之久,等收的礼物装满了随行车辆,这才满载而归。不过,赵武终究文化底子薄,怕在鲁国待的太久露出真面目。所以,在公孙婴齐家宴后不久,赵武快速把出使任务交代完毕,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使命,其后他无心久留,辞谢了鲁国大臣们的后继宴请,于当年十二月初动身回国。去的时候赵武带了五十辆兵车,回来的时候依旧是五十辆兵车,车上一半是书籍,一半是石头………宝玉。
鲁国的圣人臧武仲没有参加对赵武的宴请,听说赵武要走,他来到黄河边上,也没凑近送行队伍,远远目睹赵武过河,而后回身对鲁国执政季文子感慨:“晋国的强大,至少在五十年之内无可撼动。赵武子是晋国八卿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最卑微的一位(指赵武官职居于末位),但他来的时候是五十辆兵车,走的时候还给鲁国留下一千名战俘,此人的贤德岂是三郤可比。
我听说年幼的晋君(悼公)继位后,晋国的诸卿和睦,如果晋国其余几个正卿也拥有赵武的一半贤德,晋国的崛起不可遏止。并且赵武这么年轻,就知道不争不贪,等他今后掌了权,这样的晋国怎样才能战胜?鲁郤姬这次做得好啊!她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文子,以后记住,侍奉晋国不可不谦恭,对待赵武子不可不扶持。”
孟献子在一旁补充:“其实赵武来的时候,战车都是空的,回去的时候战车虽然装满了,留在路上的车辙很深很深,但他车上一半是玉一半是书。君子好美玉,贤者看好知识,既贤且能,岂止是当初的三郤比不上赵武,我也比不上啊!”
鲁国大臣齐声赞扬。这时,被鲁国卿大夫赞扬的主角却在战车上皱着眉头,低声抱怨:“完了完了,这趟出使亏大了,送出去一千名战俘,原本想着能在鲁国设立一个贸易点,好倾销我们的奢侈品。没想到戏演得太过了,鲁国大臣都拿我当“圣人”了,无论暗示明示都不相信我的推销,反而不停的给我塞一些书籍。嗯,早听说鲁国的女人特尊重夫主,那些人就不知道送我两个,真苦恼啊!”
潘党哼了一声:“你还不满意?当初你塞给我的是啥破石头?身为正卿,你家现在最好的宝玉,都是从我身上扒下来的。而现在,这次出使后,你总算拥有了符合正卿身份的宝玉。瞧瞧这一车石头,顶你领地三年赋税了。今后你三年出使一趟,即使领地里毫无出产,也可以过奢华的贵族生活了!”
师修也不满的哼了一声,劝解说:“主上怎么能说这些书没有用呢?有的人以财宝为珍贵,有的人却把知识与贤能作为珍宝。这次我们向鲁国大臣展示的就是我们对贤能与知识的爱好?这才是大收获。有了鲁国君臣的美誉,今后家臣们来鲁国开商铺,想不挣钱都难。这样的好结局,主上还苦恼什么?”
赵武有气无力的点点头:“我知道,那一千名战俘算是市场开拓费吧!我们给自己挣一个信用额度。可是,我现在后悔了,这笔市场开拓费未免太大了一点。一千个战俘,我能建立六个垦荒囤,开出来百余平方里的荒地来,这百余里的农田,每年又会给我带来多少收入?”
单虑听到赵武的话,马上好奇的询问:“我听说,晋国现在流传着一本书,叫做《拓荒日志》,传言是韩起子记述赵氏四十日拓荒的过程。如今,列国都在传颂赵氏拓荒的高效。主上刚才提到这点,修老,可否跟给我详细解说一下。”
今年初的时候,赵武正式确立了四大家臣的地位,这四大家臣在春秋时代被称为“老”。这个词当时既有“年过七十”的意思,也有“重要人物”意思。用在家族职位上,这个词后来演变成“家老”也就是首席家臣的意思。其中齐策是诸家臣之首,称之为“大老”,师修则可以称之为“修老”。
师修好为人师,马上忘了继续劝谏赵武,转而向单虑讲解:“说起来,我赵氏有三年的拓荒经验,现在拓荒的手段已经规范化、流程化。主上这次着急回去,也是为了拓荒事宜。明年春,我们在甲氏的拓荒点将要并屯………也就是把发展成熟的屯垦点两两连接起来,建造成一座大的城市。”
师修马上又补充:“我赵氏的屯垦点,两两相距二里路,这些屯垦点逐步发展,等到人口数量足够了,屯子里各项设施都齐全了,相邻两个屯子的寨墙用石墙连接起来,就是一座城市了。每四个屯垦点恰好围成每端城墙长二里的中等城市,而后,其周围的小屯会并入城市管辖,那座新筑起的城市也会把围墙不断的加高加厚,最终成为一座大城。”
师修详细解释了一番,最后补充:“明年,我赵氏将新增三座中等城市,成为拥有五座雄城的大领主。”
单虑更加疑惑了:“照这么说,我赵氏岂不正缺人手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送出一千名战俘来,等鲁国人知道这个情况,不知道该怎样体会我们这份情意。”
这两人聊得火热,赵武低头看着车上堆满的竹简石头犯愁。春秋时的道路状况并不好,沉重的竹简石头压得兵车行走艰难,大大拖累了赵武的速度。赵武正琢磨,是否要抛下这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