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臣-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信默然叹气,刚才在城外巡视的时候,他特意经过金山卫临时驻扎的军营,发现军卫情况比俞大猷说的更加差,诺大的军营之中见不到有人的操练,只有寥寥几个人懒洋洋的在军营前站哨,面呈无精打采的神情,这样的军卫能打仗才怪。(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旧识
     更新时间:2009…8…1 8:50:42 本章字数:3511
  “那些倭寇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活动的?多久就上岸劫掠一次?”张信问道。
  “一般是在三月份到八月份这段时间,倭寇们活动极为频繁,不过他们一般劫掠一番之后,要等到第二年才再次前来。”俞大猷冷笑说道:“知道倭寇们的活动规律,那些军卫和当地驻守官员们更加过份了,看到倭寇的船后,根本为中积极予以抵挡,而是借故离开避战,变相纵容倭寇劫掠百姓,长此下去倭寇们自然横行无忌,再也不把防海水师放在眼里。”
  张信并没有感到愤恨,只是觉得深深的无奈,当年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
  可惜像郑和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毕竟很少,大明的君臣们只见到从海外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只想到万国来朝的盛事,只知道七次下西洋国库耗费臣大,只懂得朝贡贸易,从来没有自由经商的概念,从来没有受到过海外的威胁,他们自然不会重视海防。
  使得在全盛时期拥有数千艘战舰,称雄南洋的大明水师精锐军卫,现在却变成连十几个海盗都可以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渔民,他们现在恐怕只会懂得出海打鱼,连战舰都不知道怎么操控,更加别说打海战了。
  当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大明的海防力量怎么薄弱,但是根基却摆在那里。只要将领使用得当,使用人海战术。以多欺少,将一些海盗驱赶出去还是可以的,取得几场胜利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已。
  “那些海匪是怎么回事?”沉默片刻,张信继续问道。
  “海匪原本也是当地的乡民渔夫,后来被倭寇掳去,因为熟悉地形。所以倭寇们并没有杀死他们,后来成为倭寇们的帮凶,带着倭寇在各地掳掠,待倭寇们离去之后,将劫来地财物分给他们一些。”俞大猷苦笑说道:“财帛动人心,这些人干脆也做起了海匪,倭寇来了就与其勾结在一起,倭寇离开之后。就单独行事,为祸百姓。”
  当然,俞大猷说的情况未必属实,有些人之所以沦落成为海盗,也是因为实在是活不下去,干脆铤而走险,做起了无本地买卖,与其他落草为寇的山贼也没有什么区别。
  “一群忘祖弃宗的混帐东西。”张信大骂起来,对于当地乡民当海盗张信并不在意。反正因为种种原因沦落为匪的人多如牛毛,也不差这些人,可是他们不应该和倭寇勾结在一起,一同祸害自己国家的百姓,深受十几二十年国家民族观念教育的张信。对这样的行径自然是痛恨不已。
  这样俞大猷感到有些糊涂。刚才听到倭寇烧杀掳掠张信都没有这么激动,怎么一听到海盗地情况就大发脾气。不过虽然不明白,但是俞大猷却深深点头表示赞成。如果没有这些熟悉地形的人引路,倭寇之患可能会轻一些,相对而言,为虎作伥的人更加该死。
  将沿海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之后,张信并没有多说什么,而俞大猷也识趣的告退而去,而独处的张信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大人一路走好。”
  两天后的清晨,松江府的大小官员在城门外有序站好,面带微笑地拱手行礼,张信准备要离开了,他们的心情自然格外舒畅,虽然这几天张信并没有训斥他们,或者明确表示自己的不满,可是在松江府的官员们看来,张信就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与其留在身边,不如赶快离开去祸害别人吧。
  “志辅,才几天你就要走了,我还想与你讨论一下王学和闽学之间的差异呢。”徐阶遗憾的说道,他是王守仁心学的支持者,而俞大猷从小就师承闽学,对王学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几天两人针对这两个学术讨论得非常激烈,不过可能是年轻单纯地原故,两人虽然意见不同,可是经过辩论之后,交情反而更加深厚起来。
  因为两人都是在驿站争论的,张信不时见到这个场景,得知徐阶的姓名情况后,张信自然不会大惊小怪的,江南名人众多,偶然遇上也不是奇怪之事,相对来说,张信更加在意的是两人虽然意见不同,却能和平相处,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两者相比之下,朝廷之中地纷争就显得功利许多,不再是纯粹地观念之争了。
  “我想亲自了解一下各地的灾情情况,而且张大人邀我同行,我也不便推脱。”俞大猷有些歉意说道。
  “真羡慕你,我是想去,可是聂知县也不让。”徐阶摇头叹气起来。
  “你明年就要准备参加制试了,聂大人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俞大猷微笑说道,心中何尝不羡慕徐阶有这个机会,可是自己是军户出身,注定要继承先祖之位,参加科考地念头早民已经被打消了。
  “我自然明白,可是心有不甘啊。”徐阶轻叹一声,从小背负父母及乡邻期待的他,身上没有压力才怪。
  “放心,到时候我会给你修书地。”俞大猷看看了已经起程的队伍,连忙微笑拱手行礼说道:“子升,后会有期。“后会有期,一路保重啊。”徐阶也爽快的回礼,又不是什么伤离死别的,两人自然不会作哭啼之状,一礼之后,两人洒然挥别。
  大半个月后,苏州府城门前,一干官员们早早就来到这里等候钦差大臣的到来,鞭炮乐队也已经准备妥当,乡绅百姓也召集起来了。
  不久之后,从远从走来一支队伍,前面有百多锦衣卫在开路,后面还有数百衙役在保驾护航,中间自然是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慢慢的奔着城门方向而来,接近城门之时,百多锦衣卫威严而整齐的分列站好,十分恰巧的挡在城门官员们的跟前。
  “下官苏州知府马文焕见过钦差大人。”见到轿子停下之后,官员们自觉的正好官帽官服,在为首官员的带领下,恭敬的行礼拜道。
  “起来吧。”轿子之中传来和煦的声音,而在一旁边服侍的轿夫们,也非常知机的掀开轿帘,将里面之人扶了出来。
  “李大人辛苦了,城中已经备好驱乏茶水,请李大人移驾。”马文焕向前迈了几步,来到钦差前面,客气的引手说道。
  “张侍读如今在何处?”钦差李大人轻微点头,随后询问说道:“皇上有口谕命本官带给张侍读。”
  “张大人也在城中驿站恭候李大人。”马文焕答道,心中却有些惶恐,朝廷两个钦差都来到苏州府,怎么接待也成问题。
  “马大人在前面引路吧。”李大人似乎也有一丝迫切之意,随意和其他官员寒喧问候几句,马上急着进城了。
  马文焕自然不敢有所异议,客客气气的在前面带路,不久之后就到来一座豪华富丽的府邸园子,畅通无阻的进去内宅之后,张信已然微笑的迎了过来。
  “宗易兄,你可来晚了,知道你下江南后,我可是一直盼着你来呢。”这并不是客气虚言,知道朝廷已经商议好,让李时带着粮食下江南赈灾之后,张信可是分外的高兴,数着黄历看李时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知道你在苏州,我可是马不停蹄的奔了过来,连茶水都没有喝上一口,你还嫌晚啊,早知道我就在扬州多待几天。”仔细打量张信后,李时心中顿时舒了口气,满面微笑的打趣起来。
  “知道你会如此说,我早就已经被好酒宴,就等你来了。”张信轻笑说道,知道李时在扬州是办正事,数百船的粮食等着他分配到各府县呢,本来打算亲自过去的,可是却收到李时已经前来的消息,张信也只好作罢,懒得再跑一躺了。
  见到两位钦差大臣和睦相处,在场的官员纷纷放松下来,不约而同的拥着他们到后园之中落席坐好,这里自然已经准备好酒宴,以及助兴的歌舞,直到傍晚时分,酒宴这才散去,苏州的官员们纷纷告退离去,而李时理所当然的留了下来。
  “子诚,见到你平安无事我就放心了,前些时候听到你遇刺的消息,传闻你身受重伤,我心里可是担忧不已。”李时拍着胸口说道。
  “这是哪个家伙造的谣啊,当时我可是毫发无损的,怎么传到京城就变得身负重伤了。”张信有些哭笑不得,还好没有说自己受伤死了,不然在已经安然到达京城的绿绮肯定忧心不已。
  “谁知道,反正消息就是这么说的,皇上听闻后也忧虑不已,立即传下圣旨,让我下江南接替你,好让你回京城休养诊治。”李时说道,语气之中带有几分羡慕,什么时候皇上也这般恩宠自己,那自己了不往此生了。
  “我说怎么我这个钦差还没有当上多久,朝廷又派一个钦差下来,害得我以为皇上不满意我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准备命我回京治罪呢。”张信玩笑似的说道。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京
     更新时间:2009…8…1 12:08:14 本章字数:3706
  “你也知道啊,不知会朝廷一声,就砍下一个四品知府的脑袋,不知道有多少御史参你专权、擅杀,如果不是皇上护着你,而且费学士也在旁为你说上几句好话,恐怕现在你真的有麻烦了。”李时叹气说道。
  “宗易兄,你没有目睹常州的情况,不然你也会愤然的。”张信认真说道:“如果还可以重来一次的话,我一样会这样做。”
  “见到灾民们的情况后,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这些贪官污吏确实该杀。”李时赞成说道,隐瞒灾情不报,趁机夺取百姓财物田地,射杀前来求助的百姓,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将他们砍杀抄家发配。
  “宗易兄,不是我妄加诽谤,只是有些朝廷的大臣们,长年身居高位,恐怕早就已经忘却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百姓的死活,只关心自己的前程。”张信低声鄙视起来。
  “子诚,这话你可不能乱说。”李时小心翼翼的说道。
  “本来就是如此,江南灾情如此严重,不思为皇上分忧,安置灾民百姓,却还在为兴献帝仪注名份争论不休,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张信愤然说道,自己将这件事情都上报这么久了,现在才运来粮食,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死去,他们有闭心有精力作口舌之争,还不如多把心思放在赈灾上面。
  李时苦笑,不知道怎么回应张信,沉默片刻之后才肃容说道:“子诚,皇上口谕,让你放下江南之事。尽快回京。”
  “微臣遵旨。”张信站起朝北拱手,随后坐下轻松说道:“既然宗易兄已经来到江南赈济灾民,这里也没有我什么事,我自然也该回京了,正好能赶上皇上大婚。”
  “子诚好运气,可惜我只能错过了。”李时叹气说道,似乎非常遗憾。
  “宗易兄不用泄气,等你回京城之后。我会把当天盛况为你转述一遍的。”张信微笑说道,心中还真有几分急切,不知道绿绮是否平安到家了,当初为了掩人耳目,张信悄然在常州附近下岸后,毕竟皇家船队实在太引人注目,况且时间紧迫。宫里急用绸缎,也耽搁不得,干脆让五艘大船先行回京。
  考虑到巡视各地的辛苦,张信自然不能让绿绮一同随行,极力劝慰之后,善解人意的绿绮这才答应下来,虽然说有陆炳和一些锦衣卫在旁保护,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可是在没有确认之前。张信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那就要谢谢子诚了。”李时笑道。
  两人聊了一些趣事之后,见天色逐渐暗淡,已然夜深人静,也就相互告别,返回自己的房间休息,毕竟李时劳累了一天,刚才宴会之时虽然没有贪杯多喝,可是在苏州官员们地热情敬酒之下,还是有几分醉意的。根本没有精神和张信秉烛夜谈。
  翌日清晨,当李时宣布张信准备回京复命后,苏州府的官员心中高兴不已,虽然这么久没有再见张信处置过任何官员,可是前车之鉴就是眼前。谁敢放松警惕。要知道那些锦衣卫还在各府县盘旋着呢,官员们不是笨蛋。一想就知道是张信授意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巴不得张信赶快回京。
  “志辅,有兴趣随我进京城吗?”客厅之中,张信微笑询问起来。
  因为张信从来没有摆过架子,所以俞大猷在他面前也放得很开,哪怕张信就坐在自己的对面,俞大猷也没有太多的拘谨,可这回闻言却着实椤住了,以俞大猷的聪明才智,自然能听出张信言下之意来,可是他从来没有过这个心里准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回复张信,只好在一旁默默不语,似乎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俞兄弟,只要你答应一声,到京城之后,锦衣卫之中自然会有你一席之地。”知道俞大猷祖上是跟太祖皇帝打江山地有功之臣,王杰对他自然另眼相看,而且见他身手不错,而且待人有礼,心中也有几分爱才之心,见到张信似乎有意招揽俞大猷,王杰当然也要在一旁帮衬起来。
  “志辅,你早晚要继承祖上百户之职,只不过没有经过考核而已,依我来看,以你的能力承袭百户那是理所当然的。”张信微笑说道,言下之意不言而喻,虽然说军户官职世代相传,可是也要经过兵部考核的,如果没有通过考核的话,那么就得不到应有的俸禄和待遇。
  俞大猷心动了,虽说他的祖上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但是传至其父时已历五代,与其他军户一样,家中早已不复当年地辉煌,俞大猷也是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勤学不辍,自从父亲死后,向为家中的男丁,俞大猷只能支撑起这个家来。
  想到家中的清贫情况,白发苍苍的母亲,俞大猷心中一颤,正欲开口答应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