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木驼向我推荐了好几匹从大元诸城送过来的“青壮年”马,但我始终还放不下云龙这个老伙伴,只要它还跑得动。
    云龙已经基本上能做到和我心意相通,有时我真怀疑它是不是能听懂我说的话。
    从马厩里把它牵出来,冲我打了一个响鼻,“咴!”地长叫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等我上了马,信马由缰,它居然直接就奔向了太昊城西门,看来老伙伴是知道我要做什么。
    没去大河之前,每天往西边的地上去看庄稼已经是固定的功课,云龙应该已经牢牢记在心里了,一别大半月,它还一点没忘。
    一路上,泛黄的粟穗散发出醉人的醇香,比后世的香水或美女的体味更让人神醉,也超越了所有的老窖和醇酿。
    田间已经有早起的族人在地里守望,从鸟灾之后,尽管所有的土地都有篱笆墙,每一个部族还是在抽穗后派遣战士天天在地里看守,兼顾防御鸟和兽。
    太昊的骑兵小分队也不时从我身边经过,沿田间的宽阔通道巡逻,不时绕到田地外围转上一圈,打击敢于靠近的野兽是他们的责任,每隔一到两天,总有一批猎获物会送到宗庙。
    地里的农人和擦肩而过的骑兵都微笑着和我打招呼,然后去忙各自的事情。丰收的年景在望,这种潜移默化地喜悦感染了每一个经过粟地的人。
    “嗒嗒!嗒嗒!”
    一阵马蹄声从背后传来,小马背上的骑士在朝曦中看不真切。但向我伸出的手臂表明了身份…………元方这小子跟来了。
    小马绕云龙转了一圈,亲热地伸头碰擦云龙的颈项,元方咯咯地笑着,也伸手摸着云龙的长鬃。
    “刚才你们不是还在睡吗?”我揪了揪元方扎在脑后的“马尾”。
    “早醒了!云龙的声音那么大!我们全醒了!妈妈让我采的呢!”元方躲开,骑着小马跑了,这小子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跟我来…………我带你看去一样好东西!”我一催云龙,轻快地超过了元方。
    在农庄边上,有7、8亩地没有种粟,种的是我从姜由那里抢来地大豆。按姜由的说法,这叫菽。
    大半个月没见。这些作物的阔叶已经发黄,豆荚更是呈红黄色,距离采摘的日子不远了,我和元方下了马,将马拴在篱笆桩上。小心摘下一枚豆荚,轻轻剥开,五六颗滚圆的大豆躺在里面,颜色也已经泛黄,不再有以前我来看时地青黄色。
    呵呵!这可是好东西啊!
    今年的收成应该不怎么样,我可舍不得吃。这几亩地里的菽都是明年的豆种!
    再过两年,也许就能吃到豆浆和豆油了。
    说到豆油,突然想起太昊仓库里的存盐已经不多,回去以后应该叫贸易城那边赶紧再通过渡口送一些盐过来了。
    “全族动员。准备秋收!”太昊宗庙里,我对所有的长老宣布。
    牲畜原来占据地畜栏区已经全部平整出来,绝大部分都已经铺上了青砖。经过入秋后的连续曝晒。青砖间的泥浆已经干涸,粘土和黄泥混和的泥浆把青砖牢牢地凝在一起,尽管在上面修了大量地仓库,但青色方砖铺成的晒场还是显得气势恢宏。成为一个超大型的青色广场。
    近8万亩粟地没有受到洪水地影响,旧土地的亩产基本都在220到250斤之间。少量的实验田达到了近280斤。新开的土地就差得远了,不是肥力不够,而是后期管理地人手不够,管理跟不上,平均亩产仅在150到180斤之间。
    就算这样,太昊五年的秋收仍达到了约8000吨地总量。
    那几亩菽地也产出了近900斤大豆,让我喜出望外。
    所有的部族和长老们都笑逐颜开,宗庙的长老们每天守着源源不断的粮食摊放到宗庙前的晒场,都舍不得离开。
    骑兵和牛车源源不断地在城门内外穿梭,一车车黄灿灿和粟穗从城门拉进来,一辆辆空车从城门拉出去,骑兵们则负责协助牛车队的运输,保证车队的安全。
    这一次我给各部族划定了面积不等到的晒场,该交给宗庙的粮食由放到宗庙前的广场上晾晒,十#天的秋收结束时,颇有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味道。
    本来被我派遣出去的打铜匠们灰溜溜地回到了城中,这些不敢上筏子的胆小鬼为了弥补过失,积极投入到牛车的修补和制造中去,到秋收接近尾声的时候,太昊城的牛车达到了近90辆。正是这些牛车,保证了新开土地上的粟穗能及时运输到城中晾晒,为秋收提供了重要支持。
    宗庙内,我小心翼翼地指挥族人将一袋袋晒干的大豆放到专门的仓库里,并在周围洒上大量石灰。
    就算为了将来在调味品中多出一项豆油,这些努力也是值得的。
    新收的大量粟穗也大大促进了消费的发展,在我的建议下,“太昊酒坊”在匠作区兴建起来,10月初的时候,我带上几名长老,用云龙驮着一袋粟米,在酒坊里共谋了一醉。
    “更等菊黄家酿熟,与群一醉一陶然。”
    五柳先生之乐,当不如我今日之乐,要不是为了保护他的知识产权,我就打算在酒坊里题诗了。
    当然我也没有忘了对黎族的支援,通过和各部族商议,宗庙捐出了200吨粮食,各部族捐出了近500吨粮食,数十辆牛车花了大半个月,将这些粮食运到了石头城。
    正在我为秋收喜悦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工业村的生产出了问题。
    铜锭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了。
    怎么会这样?
    我坐不住了,跟梅梅说了情况,不顾她的伤心和两个小孩子的不依,带着一队骑兵迅速赶向渡口。
    这一次,我们不用再让马坐筏子过河了,马齐在对面留下了大约30匹马供替换,我们直接乘筏子过了河,骑上贸易城的马赶赴工业村。经过贸易城时,我只来得及跟马齐打了一个招呼,就继续赶路了。
    好大一座铜山,怎么会就跟不上了呢?
    工业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路上我心绪不宁,不知道在原始世界来了以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业生产出了什么问题。
    到了工业村一看,挖矿的工作还在继续,但村子里已经堆积了大堆的粉碎好的矿石,负责冶炼的匠人都比较沮丧,在矿石堆中不停地挑选。
    所有的人都被子我叫停,我开始调查铜锭停产的原因。
    看来还是我离开工业村的时间太早了,对冶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不多,就自以为冶炼工作已经上了轨道!没有再深入下去。
    村子里的冶炼炉已经多达上百座,却是一座比一座断,旧一点的都没有再用了,底部凝了大量的矿渣。
    村子中间还堆了一大堆蓝灰色的“铜”,据说就是我走后冶炼出来的东西。
    “那村子里不断供应的铜锭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很好奇。
    “诺…………是这种东西炼出来的。”一名匠人递了一块紫红色的铜矿石给我。
    我敲了敲,这东西已经接近我原来发现的纯铜块了,姑且叫它紫铜吧,这样的东西在铜矿石里应该是极少数。
    木壳是工业村的负责人,见我凝重的样子,凑上来解释:“我们每建一个炉,都能用来炼出一点铜,再后来就只能炼出那种东西!”他指着那些蓝色的“铜”。
    这些东西是炼铜炼出来的?
    我好奇地捡起一块来看了看,蓝灰色为主,是铜氧化以后的典型特征,间或有一点点红色,难道这里面不是铜,而是铁?铁锈就是红色的啊。
    不对,随便哪一种铁矿都应该比较硬吧,这些铜矿都比较脆啊,一般的石头都比它硬,倒是那些冶炼剩下的炉渣比较像铁矿一些,普遍都有一点点红斑在上面,也比较硬。
    而且我们毕竟是通过冶炼得到了货真价实的铜啊!
    “用坩锅,把这东西化掉,我看看是什么东西!”我指了指蓝色的“铜”。
    很快,地面火坑里的碳旺盛地燃烧起来,坩锅里的蓝“铜”逐步开始融化。
    但很明显的是,这东西比纯铜块或紫铜块都要难化得多,辛苦了一个小时,概的大块蓝“铜”仍无动于衷。
    温度不够!
    “抬风箱来!”我跟这东西卯上了。
    好在这段时间工业村里做的风箱实在不少。
    终于,在风箱不断将风吹向坩锅边上的木碳后,锅中的“蓝块”开始有了进一步融化的迹象。
    不过结果让所有的人大出意外。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 误炼精铜
     更新时间:2009…2…16 14:11:11 本章字数:3115
    风箱前伸出的长长的陶管接近坩锅边上的碳火,将碳火吹得发出红中泛白的光,让人不敢一直逼视。
    坩锅中的蓝色“铜锭”终于开始软化下来,少量的浮渣从融化的铜液中浮起,铜液已经开始接近以前冶炼出铜锭时的颜色。
    让人诧异的是,坩锅中如同也在燃烧一样,不断的发出高温,甚至让我怀疑锅内的温度比锅外的还高。
    更让我不解的是那些浮渣。
    难道就这点浮渣,让真正的铜锭变成了蓝色,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
    那就好办得多了,只要用同样的办法,把蓝色的“铜锭”再炼一次就行了——场中的冶炼匠人们面露喜色。
    接下来我们把坩锅面上的浮渣用陶棒刨去,一锅铜液出现了。
    浇模早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小心地将这锅铜液倒了进去,浇出了三块铜锭。
    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我大失所望。
    三块铜锭里,只有第一块是比较纯的铜,第二块大半还是蓝色的,第三块,也就是从坩锅底部出来的就是原封不动的蓝色“铜锭”了。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回到起点来看问题,为什么新炉就能炼出铜来,而旧炉出来的就是蓝色的铜锭?
    从坩锅里浮起渣,铜锭的总重量有所减少这一点来看,浮渣肯定是属于杂质,应该从蓝色的铜锭里面去掉的,但为什么在新炉里就能去掉,在旧炉里就不能去掉呢?
    我让匠人们继续冶炼蓝色的铜锭,自己却开始研究新炉和旧炉的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啊!
    我在一个刚造好,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新炉边上看来看去。除了新炉表面的灰桨比较多一点,旧炉里地炉壁已经烧结或凝上了铜液以外,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差异。
    呵呵!难道这些作为灰桨的泥沙里,有能够除去杂质的东西?
    我在炉边傻笑了一阵,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小。
    铜匠们已经够开心了,由于我的到来,铜的产量绝对已经暴增,不再是需要从巨量的矿石费力搜寻紫铜块或红铜块了。也不需要不停地建新炉。只要把所有的铜矿石先炼成蓝色的铜,再用坩锅炼化一次,就会有一定比例地铜锭产出,这个产量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想像。满足大元诸城和太昊的需要是没有问题的了。
    但我还是不知足。
    从匠人们地实验中,我知道已经在坩锅中炼化过一次的那些蓝色铜锭不能够再次炼化,或者说不管怎么炼化,得到的还是蓝色铜锭。
    这让对三次炼化的希望化为泡影。
    大半个月以后,面对成堆的铜锭,连我都已经对进一步的探究推动了兴趣。
    可就在这关键时候,一名匠人的鲁莽举动让我再次燃起了希望。
    炼铜结束后地火是不能用水熄灭的。一般是等它自动燃完为止。
    有一名匠人心痛这些燃剩的碳,试着用泥沙倒在上面,结果保留下来不少的木碳。
    但这一次的匠人动手快了一点,抬坩锅的人还没有将坩锅抬开,半盆沙已经倒了过来,结果有一小半沙子进了坩锅。
    木壳在一边臭骂,让其他匠人赶紧把坩锅重新放到火上,继续冶炼。以图把沙子从铜液中去除。
    谁知这些沙子逐步融了一些在铜液中。再也清不出来。
    匠人们心痛无已,却舍不得将铜液放弃,只好继续冶炼下去。过了一会,竟然从铜液中浮出大量浮渣。和先前的冶炼结果一样。
    等铜液出现先前的颜色,冶炼匠们开心起来,将铜液例入铸模。
    “族长!出大事了!”木壳疯一般地跑来向我报告“我们炼出好铜了!好多好多地好铜!”
    “这有什么?我们地铜锭多得都运不完!”我不以为然。
    “不是!——”木壳都开心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是——是没有蓝铜了,全是好铜!”
    这怎么可能?
    等我看到眼前的三块铜锭时,不由得我不信,大部分的铜锭已经呈黄中泛红的颜色,只有最后地那一块铜锭底部有浅浅的一层蓝色,面上也略浮了一些。
    也就是说,只要坩锅底部剩一点铜液倒掉,我们将得到大量的接近纯铜的铜锭!
    我喜出望外!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都已经在土房里收拾明天要走的东西了。没有这个意外事件,可能我都不会知道道大量的铜是从哪里来的。
    而且和先前的黄铜不一样,这个铜锭要纯得多,但也比较偏软。
    “——这个——这个——”木壳一时说不上来。
    倒是那个闯了祸的匠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我不小心倒了沙子在里面。”
    沙子!果然是沙子!
    我不由得摇头苦笑。
    我早就猜可能是沙子,却以自己的一点固执,不敢也不屑去做这个尝试,结果迟了大半个月才得到这个本来早就该得到的结论。
    我拍拍他的肩膀:“你做了一件重大的好事!知道么?!”
    回头我一定让人把他祀进太昊宗庙。
    “接下来要大力寻找所有可以炼化的矿石,所有的矿石一旦炼出来,立即给我送一份,我会告诉你有什么用,还有,以后的铜锭留一半在贸易城,让马齐给我保管好了!”
    临走时我给木壳下达了这样一个指示。
    我要找到锡,才能炼出青铜,还有最好能找到铁,才能将铜时代越过,进入更高的技术时代。
    铁,那是我的大学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有了铁,文明将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有穷城的木穷在我经过时出城迎接,生怕我“三过其门而不入”,从上次风氏一族到过有穷城以后,我再没有时间住过有穷城,但这一次遇到了有穷城的侦骑,被木穷得到消息,我也想顺便看一下有穷城的情况。
    “跟莒族的关系处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