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孝忠们啧啧称奇的是,佛光寺里不但有男淫贼,居然还有女淫贼,而且模样还不丑。真是如皇帝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女淫贼对这几位长得奇形怪状的帅锅明显有很大的性趣,但是李孝忠们要事在身,不想和她罗嗦,倒是苏禄海,半夜里忍不住去泄了回火。第二天洗澡的时候吴量发现苏禄海身上全是指甲印,还有青一块紫一块的瘀痕。不过苏禄海嘴上却是强硬,道:
“那个骚娘们,不是咱爷们真是对付不了······(以下省略波斯语五百字)”
而女淫贼却道:
“要不是会龟息,姑奶奶险些被那鞑子身上的羊膻味给熏死。奶奶的,姑奶奶以后再也不尝鲜了······(以下省略汉语八百字)”
这样也好,省了许多打扰,可以安心查探了。御前侍卫李孝忠和吴赐友等人来到洛阳是为了查两个案子,一个是当年在晋阳图谋发动裁汰士兵造反的案子,经过粮秣统计司参军赵五的辛苦追查,发现目标人物就在洛阳;另一个是年初的淮南节度使韦丹遇刺案,韩泰查访的结果是刺客也藏身洛阳,而且两岸的主犯都和这个叫佛光寺的地方和一个叫圆静的和尚交集起来。得益于李师道的嚣张,大家都知道佛光寺是李师道罩着的,所以韩泰手下的刑名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公文报到朝廷,宰相们的态度都是一查到底,但是对怎么查犯了难,只有李诵一心的数。别人不知道圆静是什么货色。但是李诵清楚,这是一个佛面蝎心的极度危险人物,如果生活在现代,本。拉登都不一定有他拉风。看来由于自己的穿越,历史上一些本来在几年后才发生的事情要提前发生了。心怀忧虑的李诵手一挥,历练地可以了的李孝忠们就变成了跑江湖卖艺的人。
几日查探下来,几人终于弄明白,圆静和訾嘉珍虽然一个是出家人,一个是小小门察,却掌握着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在洛阳城内依靠的力量,是圆静搜罗的几百纨绔无赖子,还有佛光寺的所谓僧人和淄青留后院的士兵,在洛阳城外,这个组织依靠的力量是洛阳西南山内的数千号称山棚的山民。山棚是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以射猎为生居无定所。俗称山棚。精于武技,擅长射箭和近身搏斗,是一股凶悍的武装力量。李师道有志于洛阳,求教于圆静,圆静就给李师道定下了兴建佛光寺掩人耳目和去洛阳西南山区招募山棚收为己用的计策。于是李师道又大大出了一笔钱,听光定讲可能有几百兆钱,光定在讲的时候念了好几声阿弥陀佛。圆静用这笔钱在洛阳附近买了一大块土地,招募山棚居住,这些山棚自然也就成了圆静能够调动的强大力量。
至于圆静本人的来历,几人却探听不到,只知道圆静出家前曾是一员武将,前几年李师道做上淄青留后的时候找到了他,别的一概不知道。訾嘉珍则是李师道派来协助顺带监督圆静的人。网罗这么多社会不安定分子,当然不是想感化他们让他们潜心向佛,而是有大动作。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几个人猜也能猜得到,但是这股力量却要提前发动了,目的是血洗洛阳,制造动乱,震惊朝野,以减轻淮西的压力,最终迫使朝廷退军。当然如果能对太子造成伤害那就更好了。
本来圆静为李师道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是为李师道的大计作谋划,从安史之乱后,洛阳实际上就是一座空城了,防备力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太子驻跸洛阳的事实已经大大改变了事实,相比洛阳的规模,洛阳的防御力量依旧不是很强,但是却比以前的强大上好几倍,应该说,圆静执行计划的难度增强了,但是圆静反而更加兴奋,因为有太子这么一条大鱼在。
太子虽然带来了三千精锐近卫军,但是这支近卫军的大部驻扎在洛阳城外。这也是怪太子,可能是由于太子体内仰慕太宗的英雄情结作祟,太子李纯身为淮西行营的兵马大元帅,对不能一直待在前线着实感到遗憾,为此,太子决定为了体现与前线将士的同甘共苦,决定自己也不住在城内。于是太子就放弃了洛阳舒适的皇宫,将行营安扎在了洛河以南,和洛阳城隔水相望的一个小镇上。为了太子的安全起见,近卫军们当然也就跟着驻扎在城外了。东都留守同平章事郑余庆、洛阳少尹韩泰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另一种原因(上)
更新时间:2008…10…19 15:07:56 本章字数:2192
(先更一半。)
“兀那厮,居然如此狠毒!”
想想一旦圆静的计划成功,诺大的洛阳城就会化为灰烬,素来号称繁华之地的东都转瞬就要变**间地狱,那种到处是断壁残垣断肢残臂的惨象吴赐友觉得自己是看都不忍心看的。自己不是没有杀过人,当年俱文珍杨志廉谋反,吴赐友就是护卫皇帝的侍卫之一,立下了功劳,只是他的刀剑只会杀向敌人,而不是挥向平民。皇帝告诉他们,作为皇家侍卫,他们的职责不仅是保护皇帝和皇室,还有保护平民百姓的安全。仅仅为了个人私欲,就要杀戮百万平民的事情,吴赐友自信不但是他,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做不出来。可是李师道、圆静、訾嘉珍这些人,居然面不改色的就制定出了计划,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难怪陛下和相公们都说藩镇是天下毒瘤,洛阳这一行,我吴赐友真是亲身体会到了。”
苏禄海他们都在外面练武顺便警戒,吴赐友也就一改在圆静他们面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老江湖形象,把自己金刚怒目的一面给展示了出来。对面的李孝忠由于相貌的原因,看起来比他还要金刚怒目。李孝忠继续用他略显生硬的汉语问道:
“吴大哥,这老贼秃合真该死,难怪陛下说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呢。眼下额们最要紧的是知道他们的具体计划,查查他们有多少人,在官府和军中有哪些内应,并且把消息送出去。”
“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这几句话本来是几百年后苏东坡说的,施大爷在写《水浒》时在潘巧云和和尚苟且时引用了这四句名言。而李诵陛下剽窃这几句是在内阁辩论的时候支持李吉甫时,执政李吉甫本来已经是众矢之的了,偏生还不安分,又整出来一个针对寺院和道观的改革方案。唐高祖李渊宣布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裔,所以道教自然也就成了唐朝国教,国人也多迷信,白居易《长恨歌》里就有“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的句子,肃宗、代宗、德宗的三朝宰相李泌就是道士出身,许多想一夜成名飞黄腾达的人也都选择加入道教,引人注目,比如成语终南捷径里的那个姓卢的,再比如诗仙李白。道教兴盛,佛教也不是吃素的,国教虽然是道教,但是唐朝皇帝里姓佛的也不在少数,有很多都是佛道都信,比如武则天,为了和李家互别苗头,就大力提倡佛教,尤其相信弥勒,因为弥勒的学说为她以女子当皇帝奠定了理论和舆论基础。太宗时玄奘取经归国,使得佛教一时兴盛无两,而禅宗这些年更是风靡南北,刘禹锡、柳宗元和白居易他们都和佛教中人关系密切,柳宗元在市舶使任上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去年特地捐出了部分布施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坛讲法的曹洞寺,为此受到了御史李夷简和元稹等人的弹劾。现在朝议要把柳宗元调回,因为眼红这个位置的人很多。
弹劾柳宗元这个事情却在李吉甫那里成为了一个机会。李吉甫对整个大唐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为此李诵暗地里都把他比作puter。事实上,执政李吉甫早就动过佛道二教的主意了,因为由于历代皇帝的扶持赏赐、加上善男信女的不断布施,寺院已经聚集起了极为可观的经济力量,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拥有大量的青壮年男女僧侣道士-这些可都是人力资源啊,这么多人不事生产,该加重百姓多少负担啊。寺观的发展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如果不打这佛道两教的主意,把土地财富人口弄出来,李吉甫就不是李吉甫了。
事实上李吉甫早已经打过寺观的主意了,前几年就上书请求限制寺观的发展,限地令里也把寺观加了进去,也有过赎买寺观土地的行政命令,但是收效都不大,寺观都相信自己是神佛的代表,人间的宰相李吉甫算个毛啊。而且地方的官员大多和佛道两教关系密切,执行起来也是阳奉阴违的多。
不过李吉甫就是李吉甫,因为阻力大就放弃不是他的风格。所以当李夷简和元稹对柳宗元上达以后,李吉甫就再次提出了针对寺观的提案,要点包括禁止寺观买卖土地,将大部分寺观土地收归国有;严格限制青年男女出家,出家要经过资格考试;严格限制信徒对寺观的捐赠,超过一定数额就要征收奢侈税;对寺观的僧侣道士定期进行考核,不过关的暂时吊销度牒,给三次补考机会,三次仍然不过关的,取消其作为僧侣道士的资格。又是资格考试又是奢侈税,这份提案里面如果说没有李诵的影子,鬼都不信。
如果这份提案真能得到批准并施行,那么朝廷就将至少多掌握多达百万顷以上的土地;如果这份提案真能得到批准并施行,那么按照李吉甫在提案里预设的税额,光李师道就得为他兴建佛光寺的捐赠额外缴纳三百万缗的奢侈税;如果这份提案真能得到批准并施行,那么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僧侣道士就得重新回家种田交税憨夫憨妇地过日子了。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啊。可是不管是李诵还是李吉甫都对这份法令能否顺利通过并且实施心里没底,因为天下从底层到上层迷信佛道的人太多了。无论佛道,在朝中都有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果然,李吉甫的提案由于力度太大,引起了强烈的反弹,高调支持的只有死硬的本土文化派韩愈等寥寥几人。在内阁会议上,也是反对的人居多。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三十九章 另一种原因(下)
更新时间:2008…10…22 13:20:13 本章字数:2139
(今天还有一更)
用李诵陛下的话来说,这些反对派官员是被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外衣给迷惑了,忘记了分析其不事生产封建迷信的本质,但是李诵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大臣当时就提出来:
“太祖之所以得天下,全赖老君庇佑,陛下当初中风之时,不也是靠着佛的慈悲才苏醒的么?大唐立国现在有中兴气象,正是佛道的保佑所致,李相国妄言限佛道,这将致陛下于何地?置大唐国运于何顾?”
听大臣这么一说,李诵才想起来,自己当年为了蒙便宜儿子李纯,妄称自己醒来之前金佛托梦的故事,没想到现在却被搬了出来反驳自己和李吉甫制定的国策,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李吉甫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情急之下,李诵大帝搬出了整部《水浒》中自己最熟悉的名言,此言一出,真是满座皆惊。大家都没有想到一直被认为微信浮屠法且被金佛眷顾的李诵陛下说起话来这么恶毒。
见众人的目光都盯向自己,李诵咳嗽一声,继续说道:
“这是坊间对僧侣的评价。由此可见,佛是佛,僧侣是僧侣,道是道,道士是道士。佛道皆慈悲,但是佛祖和天帝在人间的代言人却不尽如此,众卿饱读诗书,难道不知道辩机吗?无论是佛门还是道家,都要整风。”
辩机是唐初一桩著名案件的主角。辩机是玄奘的高足,却和唐太宗的女儿,房玄龄的儿媳,房遗爱的老婆高阳公主勾搭成奸,大怒的唐太宗将辩机腰斩,失去情人的高阳公主毅然决然地决定谋反,将自己送上黄泉路的同时,把房玄龄一家全给坑了。高阳公主和辩机的故事,现代人的解读当然是一对青年男女勇敢地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妇女解放,婚姻自由,最后鱼死网破的轰轰烈烈故事,可是在当时人看来,实在是大逆不道有违伦常。如此看来李诵陛下的话有些道理啊。可是为一百十年前的辩机和高阳公主,有必要拿天下的寺观杀气吗?
李吉甫自然是从中兴大计上去解释,谁都知道,这事要是办下来朝廷得得到多少好处,可是谁都也知道,要背负多大的压力,得罪多少人。这一气,李吉甫的民望又下跌了。甚至有人把李吉甫这几年的大政方针全部给搜罗了出来,检出一些在某些地方执行不好,导致民怨民愤的案例来,编排李吉甫的不是。有的新办的报纸上也开始批评李吉甫从人祸害到神佛的恶劣行径了,虽然佛道都强调与世无争,清静无为,许多著名的僧侣和道士开始撰文论述神佛的神性和神权以及神佛在人间的信徒神圣不可侵犯了。
尽管李诵和李吉甫以及朝中的大臣们再三解释这不是对神佛的不恭,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听这样的解释,有人愿意听才怪呢,说什么佛道修炼的是神性,要那么多世俗的土地财物干什么,说什么修炼在心,要什么世俗的名利,说什么佛祖不是靠世人供奉才得道的,老君也不是一天到晚对着自己的神像,甚至说什么神佛保佑信徒不重外物,只看心诚与否。开什么玩笑,没有这些外物,神佛在人间的那么多弟子怎么吃饭穿衣过日子?弟子们衣食无着,神佛怎么能安心做善事保佑百姓呢?切!
民间的议论如此鼎沸,李吉甫还是寸步不让,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士终于意识到这肯定是有皇帝在背后支持 ,于是更严厉的措辞出现了,有的大师明显修为不足,开始在文中宣扬“由来只见皇帝拜佛祖,可见佛祖拜皇帝”的调调儿,公然挑战皇帝在世俗的权威,但凡有点脑筋的,看到此文都知道,这和尚要倒霉了。
不过皇帝和执政显得都很沉稳,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那样暴跳如雷,反而一笑了之,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公认的官方刊物《春明外史》只是依旧强调许多寺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违法问题,需要整顿,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反击。这让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