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科技帝国-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淋白浊”、“祖传名医治花柳”之类的小广告。

柴东亮在离花街一百米的地方停住了脚步不敢往里走了,如果让人知道江淮巡阅使、安徽都督逛ji院,那笑话就大了。更何况,这个年头的名ji实在不符合他的审美观,如果苍井空老师穿越过来,倒是不妨和她交流一下“艺术人生”。

柴东亮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他这才想起,中午光顾着忙了,还没吃东西呢

他找了个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馆子走了进去,小二立刻热情的上来招呼:“这位爷,您几位?”

柴东亮看看里面的环境道:“就我一个。”

“您是住店还是吃饭?住店咱有干净的客房,吃饭的话,咱的大师傅红白案都是好手,楼上还有雅间,您要是想叫个局,这条街上的红姑娘,小的都熟,您只管点个名字,我就替您送过来”

柴东亮看看墙上挂的水牌,基本上都是淮扬菜,还算合符自己的口味,然后道:“给我在二楼找个靠窗户的桌子,我就吃个饭。”

小二见他只有一个人,又不肯叫局,心里暗暗郁闷,看这位爷的穿戴也算是不凡,打璜金表的链子垂在胸口,本来以为是寻花问柳的登徒子,原来只是个饿死鬼。

柴东亮在二楼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店小二擦干净了桌子,然后平淡的问道:“这位爷,您吃点什么?”

“你们这里有什么拿手菜?”

“您想吃什么,没有小店做不了的”店小二的口气蛮大。

柴东亮不禁好笑:“给我弄条活鱼做个汤,再炒个小羊腰肉下饭,三不沾一个,活螃蟹有吗?有的话弄三五个。半斤老酒???就这些吧。”

说罢,扔给他一块银元:“去准备吧,快着点。”

店小二接过银元:“这位爷,您点的酒菜五毛钱就够了,剩余的是给您存到柜上等您下回来吃,还是现在就找您?”

柴东亮笑道:“多的就算赏你的”

店小二大喜过望,扯着嗓子喊道:“二楼的大爷赏银元五角”

楼下的伙计和掌柜,异口同声的道:“谢这位爷的赏”

声音太大,把柴东亮吓了一跳,不过这个店小二人品还算不错,知道按规矩和其他人一起分赏钱,而没有趁别人不注意独吞。

过了片刻之后,柴东亮要的酒菜给送了上来,店小二殷勤的替他斟满了酒,又恭恭敬敬的问他有什么需要的,柴东亮摇了摇头,店小二才腾腾腾的顺着木头楼梯跑了下去。

柴东亮确实有些饿了,感觉饭菜的味道特别的香,他一口气吃了两大碗的米饭。等到填饱了肚子,才开始喝酒。三五杯过后,天就基本全黑了,这条花街也更加热闹起来。

柴东亮发现街对面的墙上有一行字:一毛找二。他不明白什么意思,把店小二叫了上来。小二嬉笑着道:“您是贵人,那不是您去的地方“

柴东亮疑惑道:“什么地方?我是问你这一毛找二是什么意思。”

店小二神秘兮兮的道:“这是给街上拉洋车的,码头搬运的苦力消遣的地方,原先官价是一毛,现在来了一批江西人,把行情给压低了,八分钱就能搞一次”

柴东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江西的灾情已经影响到安徽了,不过倒霉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土娼的价码被压低了两分钱。但是那些灯红酒绿的长三、幺二堂子,照样打个差围就得两三块银元。

八分钱就能出卖身体,这人活的也真是够悲惨的

“小二,给老子上几个好菜,再打三斤老酒”

楼下传来一阵嚣张的喊声

第一百八十章 工人运动

第一百八十章工人运动

柴东亮趴在窗口一看,四个穿着咔叽布工作服的工人趾高气扬的从黄包车上跳了下来,大摇大摆的走进了饭馆。、QunabEN、看来他们应该是常客,店小二和他们相当的熟稔。

“四位爷来了?是老规矩吃包菜,还是您单点?”

“老规矩。”

“好咧,几位爷楼上请”店小二拖着长音将他们引上了二楼。

四个人的衣服上都印着字,柴东亮看了一下,两个是印染厂的,剩下两个是机械厂的。店小二给他们泡上栀子茶,端上瓜子、花生、红枣、蜜饯四个果碟。然后扯着嗓子喊道:“四位爷吃包菜,四凉四热,一甜一咸两个汤”

柴东亮刚才看过水牌,八个菜两个汤的包菜,要收一块钱。这些工人很显然是经常来这个饭馆的,而且吃一块钱的包菜已经成了老规矩。看来日子过的很不错啊

安庆的物价很低,大米三分钱一斤,肥猪肉九分钱一斤,本地产的黑山羊肉七分钱一斤,五斤重的大鲤鱼一毛钱一条,当地人喜欢吃的老公鸡六分钱一斤,鸡蛋两分钱三个,三块钱足够穷人一家过一个月的了

这几个工人一顿饭吃一块钱,无疑是相当的奢侈了。

一个粗眉毛的工人瓮声瓮气的道:“老蔫,你们那里组织的怎么样了?我们机械厂明天开始叫歇”

“没问题,我们也叫歇看那个老抠门敢不涨工钱。”

柴东亮的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工人开始闹罢工了?是老板过于刻薄?

“上个月叫歇,涨了两块钱,这个月再叫歇,起码还得涨两块,要不然老子死活就不去上工,我们那个厂子,只有俩人会开海德堡的印花机,那个和我对班的也谈妥了,明天一起叫歇。我们俩只要不干了,全厂都得干瞪眼”绰号老蔫的工人洋洋得意的道。

“就是,那些东家们家里趁着黄金万两,涨两块钱看他们的脸拉的比驴还长,这次按我说啊,不涨三块坚决不开工,今后隔三差五的歇几天工,咱就能涨几个钱喝酒找*子开心了”粗眉毛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上个月刚涨了两块钱,这个月居然还闹罢工?有些贪心不足了

柴东亮转过脸,笑呵呵的问道:“几位大哥,冒昧的问一句,您几位每个月拿多少钱?”

粗眉毛斜乜了柴东亮一眼:“衙门里吃官饭的吧?”

柴东亮笑道:“是啊,小科员,一个月拿六块钱,够吃不够花的。比不上您几位。”

老蔫得意的道:“那你肯定是比不上我,我拿九块半。厂子还管饭。一年十五天的官假,冬夏发两身衣裳。”

柴东亮惊讶道:“九块半?这么高”

粗眉毛冷冷一笑:“九块半就算高了?老子拿十二块,我一个月顶你在衙门干俩月。”

老蔫把嘴里的花生米给吐了出来,骂道:“他娘的,你拿十二块?比老子高两块半?凭什么啊”

粗眉毛笑道:“你满安庆城打听打听,有几个人会开这花旗国的水压机?咱机械厂的要不比你们染厂拿的多,那还有天理啊?”

老蔫骂骂咧咧的道:“不行,非得让东家给拉平了不可,老子开的也是德国的机器,凭什么比你们拿的少。”

柴东亮不动声色的问道:“咱安庆的工人,都拿你们这么高的工钱吗?”

粗眉毛笑道:“我们还不算高的,兵工厂最高的都拿到十五块,轮船公司开小火轮的那才真的厉害,烧锅炉起码也是十五块钱,掌舵的三十打底”

柴东亮原先以为是老板过于刻薄,对工人敲骨吸髓才引发工人的不满,看来情况满不是这么回事儿。

“几位大哥,你们厂子里的工人能拿到这么高吗?听您几位说的,我都想辞了差事跟您几位学开机器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工人听见衙门里的人也羡慕他们,更是得意,粗眉毛笑着道:“这厂子里和你们衙门也是一样的,也分个三六九等,这大工,像我和老蔫这样的,原先拿六块钱,现在拿到了九块半到十多块不等,普工原先是三块半,现在统一是六块,小工就惨了,除了管饭也就一个月一块半的零用钱。”

柴东亮点了点头,心里暗暗思忖也就释然了。整个安徽省有三千多万人口,工人不足六万,而且大部分还是刚刚建成不久的芜湖工业园吸收的。最近一段看到投资芜湖工业园的商人发财了,其他人的心思也活络起来,纷纷开始兴办工厂。但是缺乏熟练技工就成了最大的瓶颈。物以稀为贵,工钱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但是涨到这么高,确实也出乎柴东亮的意料之外,更没想到工人居然这么刁蛮,上个月刚涨过工钱,这个月就又打算开始闹事儿。柴东亮依稀还记得,芜湖工业园区刚刚建成的时候,技工六块钱的工资,已经令他们非常的满意了。这才刚刚过去半年啊

估计吴锦堂等人也是被这些不知足的工人给闹的束手无策,才动了请军队镇压的念头。三天两头的罢工游行堵厂门也确实够令他们糟心的

片刻之后,酒菜端了上来,老蔫顿时就失去了和柴东亮聊天的兴致,催促道:“快点吃,吃完好好乐呵乐呵,明天一早还得去堵厂门呢这次起码得涨五块钱,不然老子就是不上工,让全厂都歇菜”

柴东亮一直对穷人报以深深的同情,本能的认为穷人比富人更有道德感,现在总感觉怪怪的。在这个时代,制造业属于新兴行业,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高一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即使是收入最低的小工,一个月包吃包住一块五,也比乡下种田的,街上拉黄包车的强了许多。就如同后世的中国,IT业刚兴起的时候,程序员的工资比一般人也高了好几倍。

芜湖工业园区的商人,是凭借柴东亮提供的资料,生产着极高附加值的商品,工人工资高一些,他们还能承受的起,而真正能大规模吸收劳动力的纺织厂、成衣厂,却没有这么高的利润,工厂主如果不赚钱还会开工厂吗?

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农民人多地少的问题,城里必须大规模兴建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吸收多余的劳动力,否则经济和实业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普通不算很高,如果工人的工资过高,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大量倾销到中国的日本货质量虽然不高,但是胜在价格低廉,如果中国企业的成本无法降低,就不会有市场。

当老板用不起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式工人之后,包身工等最残酷血腥的剥削方式将会大行其道,工人也将由高收入阶层被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如果不保护工人的利益,那么柴东亮的统治区域就无法避免大规模工人**的爆发,如果严格保护工人的利益,那么工厂主就会卖了工厂,重新走回收租吃瓦片、放高利贷的老路。柴东亮的建设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工人工资过高,企业家就会用非常手段,然后工人就会闹事儿,闹事儿之后企业家就会把政府给拖进来,最后要么是企业关门,要么是工人被镇压???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啊

没滋没味的吃了几口饭,柴东亮在窗口看了一会儿过往的人群,穿着工作服的工人还真是不少。看看天色已晚,柴东亮下了楼,叫了一辆黄包车准备回家。车夫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粗手大脚满面风霜,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粗眉毛和老蔫他们也吃完了饭,成群结队的去找土娼。

黄包车夫冲着他们背影啐了一口,低声骂道:“有俩遭钱,就可劲的造吧”

柴东亮听的真切,笑呵呵的问道:“你是哪里人?”

“六安。”

“六安已经分了地了,为啥不在家种地啊?”

“全家八口人,分了二十多亩旱地,打那点粮食丰年也就够半饥半饱的撑一年,荒年就得半年瓜菜半年粮了,娃娃们都还小,我到城里拉个洋车,寻几个油盐钱。”

柴东亮随口问道:“娃娃读书了吗?”

“乡下人的孩子,哪能读得起书啊”车夫边拉车边道。

柴东亮诧异道:“现在读书已经不要钱了,怎么还不让孩子去读?不读书娃娃怎么会有出息?”

车夫笑着道:“一看您就是城里长大的,这乡下孩子六七岁就能放牛、插秧了,要送到学堂读书的话,家里就少了个劳力。学堂一读就是六年,咱真是耽误不起那个功夫咱们安徽都督心善,读书不要钱,还管一顿晌午饭,城里人的娃娃当然去读书了,咱乡下人不成啊???这就是命啊,土里刨食就是咱乡下人的命”

柴东亮心里暗暗嘀咕,像车夫这样的人恐怕在安徽属于绝大多数吧?安徽省内有两千所小学,每个学校平均两百个学生,受过小学教育能识字的全省加起来不足五十万,也就是说只有这五十万人有能力学会看图纸,具备当工人的资格。况且读过书的人,大部分宁可去商铺干个伙计也不肯当工人,毕竟在工厂一身臭汗一身油泥,读书人都觉得丢份儿。

至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把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死去的也从坟里刨出来,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千左右。其中大部分还是留学日本的家伙,这些人很多连日语都不会说,更别提什么真才实学了。

满清废除了科举教育,却没有建立起新式的教育体系,整个社会人才形成了断层。尤其是对于国力最有帮助的实业人才,更是极为稀缺。

这个局面不能扭转,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肯定不会有成效,社会矛盾也会累积起来。

柴东亮灵机一动:“老乡,如果有学堂教娃娃开机器呢?两年就能当大工,你会让孩子去读书吗?”

车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道:“那敢情好啊,大工一个月起码也是六块钱,我天天拉洋车累死累活也赚不到两块。要是两年出来就能赚六块钱,我宁可回家种田,让娃娃出来养家。可惜,哪个学堂教那些东西啊?”然后指着街上穿着工作服出来逛花街的人道:“他们这些人,吝啬的狠,都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六块钱一个月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六块钱放一起是什么样子,要是有学堂能教娃娃开机器,也能让他们拿六块钱的工钱,我就是把脖子扎起来,也要让他们去读书”

离柴东亮的府邸还有一条街,他让黄包车停了下来,然后下来车给了一个银元,车夫为难的道:“一毛钱就够了,咱找不开啊”

柴东亮笑着道:“剩下的赏你了,给娃娃买块布做件衣裳吧,再给娃娃做个书包,没准很快六安就有教娃娃开机器的学堂了,别忘了你说的话啊”

车夫千恩万谢,然后将一块银元小心的揣进怀里后拉着黄包车走了。

柴东亮步行到了家门口,却看见门口放着两辆带灯的钢丝黄包车。门房见他回来,急忙回禀道:“都督,芜湖的吴兴周老先生和吴锦堂先生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