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传烽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明传烽录-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小说,但是只要还有人在看,点击数还在上升,我就一定会义无反顾的写下去。

人物名、字对照表

鉴于这是一部历史小说,难免有时候会使用“字”来称呼人物。为了方便各位阅读(更是为了方便我自己),特整理这么个表。不断更新中。

桓震--百里

附:桓震名、字的由来

桓者辟土服远也。震者长子也,动也。百里者,源出易:屯卦震下坎上,震为雷,初九曰“利建侯”,又曰“震惊百里”,故封诸侯地方百里,以法雷也。相信从我的命名,有些读者就能猜到桓百里最后的结局是不会自己做皇帝的了。

周士昌--丕明

蒋秉采--衷白

傅之谟--檀孟

傅鼎臣--青竹

曾芳--树蕙

刘黑虎--无字

惠道昌--无字

惠登相(过天星)--无字

赵南星--梦白

朱信(朱由检)--田木

耿如杞--楚材

邓仕兴--仲成

漫谈马士英

明史中把马士英收入奸臣传,但看明史,马也并非一无是处。他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后,一路升迁。在崇祯5年做到右佥都御史。在任上,挪用公款给朝贵送礼,被告发后削职为民。寓居在南京,在那里他结识了阮大铖。阮大铖因为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坐阉党被罢官。阮因为是逆党,无人理会他。只有马士英与其有往来。两人相交甚欢。

周延儒当上首辅大臣后,阮大铖找到周,送给他很多银子,希望自己能出仕。周对阮说,我是被东林推荐出来的,你的名字在逆党名单里,不好办啊。阮大铖说,那让马士英出来做官吧。周同意帮忙。崇祯15年六月,经周延儒相助,马士英出来当上了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凤等处军务。因此事,马一生都感激阮。马士英在征剿流寇方面颇有韬略,也立了些功劳。

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南京的大臣们准备立新君。这时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都逃难到了淮安。按照嫡庶远近支该立福王,但东林党人因为当初三大案和老福王有过节的原因,坚决拥立潞王。并说福王有七不可立。而马士英等坚决立福王。并游说江北四镇支持。在四镇的强力支持下,马士英将福王迎到南京。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年号弘光。但内阁首辅是史可法,马士英心中不满。命江北四镇要求史可法督师淮、扬。而马自己留在朝内辅政。接着,马士英为了报答阮大铖,推荐阮出来做官,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福王最后启用阮后,东林党的大臣们纷纷辞职或是告老还乡。弘光朝的朝政就掌握在马士英手里了。这时又接连发生了南明的三大案,大悲,童妃,太子案。特别是太子案,使湖北的左良玉有了借口,起兵清君侧,顺江而下。马士英不得不将江北的军队调来抵御左军。虽然制止了左军东进,但清军南下扬州失守,史可法殉国。随后,清军渡过长江,福王投奔黄得功,马士英也逃出南京,沿途州县知道他是马士英,都闭门不纳。后奔杭州投奔潞王,不久清军到杭州,潞王投降。马士英又逃离杭州。此时马士英开始后悔举荐阮大铖了,因为阮,自己背了个骂名。马士英又想投奔鲁,唐二王,都被拒绝。后被清军擒杀。

将马士英列为奸臣,我觉得不尽然,充其量他只算是个不走运的权臣。他立福王是出于私心,东林他们想立潞王不也是打自己的算盘吗?而且结果表明,哪个王当皇帝的结果大致是一样的。东林的那些人也不是好东西,拉帮结派,对不是东林党的大臣,都视为奸党。弘光朝延续了明朝的党争,东林在里面的角色也不光彩。而且最后,东林的不少人降了清,马士英却始终以明臣自居,投奔潞,鲁,唐王,直到被杀也没有降清。马最大的错误就是推举阮出仕,至于说与清议和,这不单是他一个人意思,南明好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当时朝廷的主流是“借师助剿”,甚至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时候,还商量着要给他表彰呢。

关于生祠

更新时间2005…5…13 2:46:00  字数:3

1

日本人的粪便量是美国人的三倍

二十回中写到利用粪便施行增兵计。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以为佐证。

**************************************我不是传说中的分割线**************************************

日本人的粪便量是美国人的三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日本人以前的食物纤维摄取量比现在多,据说粪便量是美国人的3倍到5倍。

不过,一般人并不认为东西方人的大便量不一样。比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为这个原因还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误解。

各位知道在战场上,要用什么资料来判断敌人的实力呢?当然不是趁着敌人睡觉时,毫不在乎地去数对方的士兵人数;因此,粪便量就是可以做为参考的数据之一。

当战争对我方有利,在攻下敌军撤退后的军营,从留下来的粪便量,即可推测出敌人大致的人数。

然而,这时就有可能发生判断错误的情况。那是因为认为彼此都是人类,而以自己的排便量为基准来下判断,从而导致了错误。

因此,日军在看到美军300人的粪便时,往往会低估为“差不多是100人”;美军在看到日军100人的粪便时,就会高估为“一定有300人以上”。

读者听来或许会当做一则笑话,但在当时类似的故事,并不在少数。

集中回复两句、秦弓两位的书评:

首先得求求两位大大,有这么长的书评还是跟我qq吧……我眼睛都看花了也。看花我的眼睛不打紧,要是看漏哪位的精彩意见,我可是痛哭无地哦。而且我这样回复也有骗字数之嫌……不好吧!

不说这么多,集中回复吧。

□ 我同意“带长剑兮挟秦弓”兄的意见,明末确实是一个没戏的王朝,很难写。写汉末、隋末、唐末都比明末好写。因为作者的意思,既要强盛明朝又要抗击满清,难度太大

看得好就说两句 <;5…16 12:42>;

□复:明末固然是最难写的王朝,可是也是我心中一个抹不去的情结。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政府腐败不怕,天灾人祸不怕,就怕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业越多,这个王朝就越没戏。。。。。解救的办法,一是从下而上的革命(农业起义,重新划分土地所有),二是,资产阶级的崛起(大量吸纳失业农业),不过,第二条,显然不可行的。。。

带长剑兮挟秦弓 <;5…16 12:35>;

□复:还有第三种办法,不过暂时我不能说。放心,不是学今人,是学古人。

□ 崇祯多疑;主角当个全面型的人才能力有限又招嫉妒,当个幕僚偶尔帮崇祯提个醒,出出主意就不错了。毕竟崇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得好就说两句 <;5…16 12:30>;

□ 复:有道理。崇祯这个人的个性已经决定了他是必然失败的。而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并不容易,所以我并没有打算去做那种无谓的努力。

□ 一个朝代的衰落与否是取决于这个朝代的根基,明末,土地兼并达到登峰造极,官员腐败到根,又加上满人虎视耽耽,这是一个彻底没戏的王朝,从上到下的改良只有失败一徒。。。

带长剑兮挟秦弓 <;5…16 12:29>;

□ 至于主角去向,那要看作者怎么设定的了,是不是为了改变明朝历史,力拦狂澜,翻天复地而写的了,,如果是为了这个,那我奉上*的一句明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带长剑兮挟秦弓 <;5…16 12:26>;

□ 复:不然为什么现在要去遵化投奔一个兵备呢?

□ 上午那条没发完接上段主角做一个幕僚型的人才!他去京城做未来的崇祯皇帝的幕僚,路上遇上几个怀才不遇的人才,然后帮助崇祯韬光养晦,收集魏阉的证据,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联络一批正直大臣。等登基后先铲除阉党、整顿朝堂,然后先集中清理陕西的吏治、粮食问题,防止农民暴动(毕竟主角的优势是多了500年的知识,知道历史的发展方向),再逐步解决像山东、四川等地方的问题。对蒙古、后金实行优抚,先解决内部问题,攘外必先安内^_^(当然,自卫反击除外)

看得好就说两句 <;5…16 12:24>;

□ 复:很有创意。也是一般架空小说的必经之路。不过我究竟怎么写呢……

□ 还有我真是不明白主角是什么人,对一个现代人来说,赵南星没什么值得佩服的地方,有什么理由奉为上宾,就算是招借口离开过天星,也不是这么搞的呀,至于得知赵南星身份的一段更是。。。。。。。。。

带长剑兮挟秦弓 <;5…16 12:24>;

□ 像老大人这等忠义之人,乃是国之栋梁,我辈尊重崇奉尚且不及,岂敢加害?我狂笑,赵南星这人抵抗外虏了?解救民众了?造福一方了?这样一个没什么功绩的家伙,有什么值得佩服的。。。。。

带长剑兮挟秦弓 <;5…16 12:19>;

□ 复:这是为了安赵南星之心。桓震毕竟在现代也跟许多公司打过交道,嘴皮子上的工夫还是可以的。你要注意,我写人说的话,未必就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他对赵南星尊重容或有之,毕竟任何人看到一个跟自己爷爷差不多年纪的老人都会有点尊重吧。至于把这种尊重放大化到崇拜……纯属拍马屁。所以你看我写赵南星自我剖白的那段,是傅山跟他唱和,而不是桓震,因为傅山是当时人,跟他能有共同语言。说到赵南星这个人,我还是比较喜欢他的。他在东林当中属于比较冷静清醒的温和一派,宦场沉浮五十多年,没有甚么大成就,是因为总是没有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喜欢他的为人,看他在代州当个小兵还能写出《笑赞》这种讽刺笑话集来,单单就这种胸怀而言,可以跟*相比了。

□ 打仗打的那么激烈,居然还能逮个俘虏,而且还能于生死一线间问出俘虏姓名,傅山可真是大才呀,牛的离谱!我还没傻到那个分上。。。。

□ 复:你没注意看啊,那是敌军残兵投降了的时候,打扫战场当中,赵南星试图自杀被傅山拦住了。收容俘虏,总要甄别姓名身份,赵南星大概也不会屑于捏造名姓罢。

'转载'魏忠贤外传

——纯属调侃,请勿对号

魏忠贤,大冥朝河间肃宁人,目不识丁,实足一个酒色无赖之徒。娶妻冯氏,生一女。某日,魏与一群狐朋狗友赌博,输光了衣裤,在其赌友崔呈秀的鼓动下,押上了老婆冯氏。不幸的是,半轮下来,把老婆输给了崔呈秀。原来崔对魏妻冯氏垂涎已久,缘于“朋友妻正好骑”(西门庆《性言论集》)的古训,故此设下这场赌局。别看魏忠贤平日里很混蛋,但对妻子还是有感情的,所以便有了赖帐的想法。但崔呈秀哪里肯依,当下,两人便撕打起来,最后,魏忠贤被揍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那崔呈秀也打累了,对魏忠贤说:“想不给老婆也可以,除非你把自己宫了。”魏忠贤情急之下昏了头,心想:先保住老婆再说。于是挥刀割下自己的生殖器。望着被割下的生殖器,魏忠贤恍然大悟,惨叫道:“我靠,没了这东西,我还要老婆干什么?”

自宫以后的魏忠贤在家里受尽了老婆的白眼,终于有一天被老婆一脚踢出家门。身无分文的魏忠贤沿路乞讨来到京城,碰巧大冥朝人民学院太监专业招生,于是报了名,半月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宫当了太监。由于魏忠贤是一文盲,所以,刚进宫时做的全是一些看看仓库、倒倒尿桶之类的粗活。后被皇帝的奶妈客氏(时称“奉圣夫人”)相中,日渐走红。原来魏忠贤某日上网,发现有卖人造生殖器的,便花二百两银子邮购了一个,绑在自己下边,冷眼一看也象那么回事,而且这东西能做到坚持不泄,因此把客氏日弄得乐此不疲。就这样,在客氏的推荐下老魏平步青云,很快混进了太监局任司礼太监,并提督东厂,号称九千岁。

这官一做大,溜须拍马的人自然就多了,送钱的送物的认干爹的,络绎不绝。凡此种种必有回报,加官进爵者颇多。后来,送礼的把戏玩腻了,便有人开始琢磨新花样,先是由浙江巡抚潘汝祯首先提出为九千岁建祠堂,此计一出,正中魏忠贤下怀。试想,宫了的人,断子绝孙是难免的,建几座祠堂,在自己死后让后人瞻仰,九泉之下也是个慰藉呀。建堂的先河一开,各地官员争相效仿,从此,大建祠堂成为九千岁考查官员政绩的标准(政绩工程一词由此得来)。一时间,伐树木掘田产毁民屋建祠堂,各地均呈现出“饿莩千里”、“哀鸿遍野”、“高堂林立”、“自欺欺人”的繁荣景象。据当时的东厂电视台报道: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准备集体进京城面谢九千岁。得知这一消息,魏公公动情地说:“是人民陪养了我,虽然我断子绝孙了,但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回报人民是我的责任,祸国殃民是我应该做的,由于想进京面谢的人实在太多,容易造成误会,因此,今后凡有进京谢恩者,一律按骚扰公公罪论处。”这才煞住了这股民间自发的感谢风。

别看魏忠贤表面上威风八面,但有个心病,搞得他夜不安寝,不说您也能猜出来——没生殖器啊。有一天,魏忠贤猛然间想起了赌友崔呈秀,这小子可是一肚子坏水,虽然想当年是他逼自己割了生殖器,可以如果没有他,自己也不能如此大富大贵不是?于是马上派人传崔呈秀进京。捎信的人到崔呈秀家的时候,这小子正搂着魏忠贤的前妻冯氏撒欢呢,听到九千岁找自己,顿时小便失禁尿在了冯氏身上。崔呈秀哆嗦着来到京城,见到九千岁磕头如捣蒜,大呼亲爹饶命。这也巧了,魏忠贤最喜别人叫他爸爸,于是马上笑咪咪地说:“吾儿平身,你爹我找你别无他事,只因少个*愁死我,我们这行有句名言:‘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我们做公公的偏偏没有这个‘器’,近来总感觉有人在背后嘲笑我。知道你小子一肚子坏水,帮我想个办法吧。”

崔呈秀想了想,说道:“这事比较难办,咱们现在的医术还达不到二十一世纪那样可以搞器官移植,否则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