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传烽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明传烽录-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扰乱一阵,该逮的都逮了起来,这才有一个中官出来,开读诏书,宣布魏忠贤弑君弑后,谋以魏氏子弟取代天启后裔,意图谋反的诸项叛逆大罪,更下令将魏氏大小尽数抄家下狱,听候发落。

魏党之中固然有几个实权人物在,可是一来不能预知魏忠贤已经自尽,二来在皇帝的登极大典上,也不可能有人带着武器,面对气势汹汹的羽林侍卫,只能乖乖束手就逮。朱由检即位之初,将魏忠贤的党羽一网打尽,心中真是说不出的畅快。他坐在龙椅之上,耳中听着殿外的隆隆雷声,心中默默说道:“父皇!你瞧着,天雷轰鸣,这是告诉你,儿臣要做一番事业了!儿臣要做我大明的中兴之主!皇兄,你也听见了罢,这雷声,是替你宠信的魏忠贤所鸣的丧钟!”

**************************

真实的历史是:

八月二十二日天启驾崩,当夜信王入宫,次日受劝进,又次日即位,而铲除阉党,那又要过了好几个月。所以会发生了这种变化,是因为历史上的信王,入宫时没有任何自己的势力,就连吃的东西也怕人家下毒而特意从信王府带来。可是现在不同,桓震已经帮助他控制了整个皇宫,若要一举拔出魏党残余,在登极大典,群臣毫无防备之时下手最好不过。至于这样合不合礼仪……管他娘的,命重要还是礼仪重要?

卷一《顺流逆流》完。

六十八回

——卷目“国之干城”的意思,并非是单指桓震或者袁崇焕或者其他某一个人。至于究竟指谁,看完本卷自然知道。

另,最近几天可能有事情要离开……是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关系到各位能不能把这本书看到结局……不过在此期间会有人代我更新的。可是如果存稿用完之前我还没回来……我也不知道了。

***********************************************************************************

自古以来,墙倒众人推就是万年不变的真理,当群臣从登极大典上一举捕拿魏党的余惊中恢复过来之后,不论是受过魏党迫害的,还是曾经为了各种原因阿附魏忠贤的,或是骑墙摇摆,左右逢源的,总之几乎所有的朝臣,回去之后都连夜赶写奏折,参劾魏党。种种罪名稀奇古怪,不一而足,请株连魏忠贤九族的,请拆生祠的,请毁三朝要典的,请追封杨涟等死节大臣,荫封后代的,一时间满朝呼声,都是贬魏党而扬东林。

桓震对这些人十分不齿,魏忠贤势头强劲的时候,没一个敢挺身相抗的,等到魏忠贤死了,魏党败了,却又来打死老虎、落水狗,仍旧一副谄媚嘴脸,所不同的只是先前谄附的是魏忠贤,眼下谄附的却是当年他们眼睁睁瞧着被魏忠贤迫害的东林。虽然他心里也不以为东林就是什么好东西了,可是天启年间还是有许多东林党人十分有骨气的,不论再怎么说,也比那些软体动物强了许多。

初登基的朱由检,雷厉风行地整顿朝政,原内阁首辅黄立极,阁臣施凤来等,六部尚书,锦衣卫都督,以及许多地方巡抚,凡是阉党人物,一概罢职拿问,或论死,或戍边;魏忠贤和崔呈秀,因是谋逆首恶,处以戮尸;以前给魏党陷害而罢官的许多大臣,像韩爌、刘鸿训之类人物,也都先后起复,韩爌更入阁为首辅。桓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慨叹当日的信王一旦做了皇帝,便显露出惊人的手腕,一面也暗自担心,因为事情正在一步步向着他所知道的方向发展:逆案扩大化,人人自危,朝臣借机互相党同伐异,东林势头坐大,有反对意见的纷纷给扣上阉党的帽子,这样下去岂不成了五七反右?

……………………………………………………………………………………………………………………………………………………

傅山举起手中酒杯,笑道:“大哥怎地数日来一直闷闷不乐?咱们好容易搬倒了魏贼,该当高兴才是,怎么小弟瞧哥哥总是愁眉苦脸,难道嫌陛下给哥哥升官不够大么?”桓震摇头道:“莫要乱说。皇上亲自下诏给我恢复名誉,还升我做右佥都御史,我还有甚么不知足的?”

其实在他心中,倒确是有一个疑窦,久久不能解开。那便是阮大铖了。傅山究竟为甚么要将那件事情委托给阮大铖去办?魏忠贤倒台之后,阮大铖便成了刺杀阉贼的英雄,给升了官。桓震去访过他两次,旁敲侧击地套话,可是阮大铖很是滑头,说来说去,仍是从前在狱中所供的那一套。问他颜佩柔行刺的缘故,他只推说自己是从街头买来的一个贫女,此外一概不知。颜佩柔从狱中出来之后,很快便给傅山安排送回苏州,桓震并没机会与她道别,也无缘当面询问。这一个大疑团,一直塞在他的心里。

傅山笑道:“官总是愈大愈好的。”桓震打个呵欠,沉吟不语,愣了一回,道:“青竹,方才你问我有甚么心事,那也没甚不可对人说的。我上任以来已经接近一月,虽然陛下叫我参与韩爌主持的协定逆案,可是我从来不发一辞,不参一人,你知道为了甚么?”傅山眼下在礼部做个从五品主事,按照职权来说并不参与此事,但京中传言却也是听到了一些的,迟疑片刻,并不立即回答。

桓震微微一笑,道:“莫非你也道我恋着旧情,是以不肯严办么?”傅山倒不曾相信那些谣言,可是若非如此,又怎么解释桓震的消极怠工?其他人可是唯恐不能将阉党中人个个剥皮拆骨,像他这般不问不参,那与附逆也没什么区别了。望定了桓震,目光之中满是疑惑之色。

桓震轻叹一声,道:“本朝嘉靖年间,严嵩逆案,你可知最后是以甚么入罪?”傅山这却是知道的,随口答道:“通倭谋反啊。”桓震点头道:“正是。世宗肃皇帝生平痛恨倭寇,因此徐阶参劾严嵩,便说他通倭。其实究竟通是不通,那只有严嵩自己和徐阶才知道了。”傅山愕然,低头思索片刻,忽道:“大哥是担心有人学徐阶?”

桓震嗯了一声,道:“眼下陛下痛恨魏党,有甚于世宗皇帝痛恨倭寇。若是我与哪个大臣素有私憾,又或者想借此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只要诬陷他附阉便万事大吉,如此一来朝廷还有宁日么?”其实他还有一句话不曾说出,东林本性就是党同伐异,就算不是阉党,只要反对他们的政治主张,那也非给打成阉党不可。只是现下东林还没重新掌权,那也不必这么早说了出来。

傅山认真品味桓震所说,愈想愈觉甚有道理,忽然道:“首辅韩大人是个持论中正的君子,大哥何不同他谈谈?”桓震也早有此意,他知道历史上韩爌是主张将阉党案规模缩小化的,因此也曾到韩爌府上拜访过数次,只是每回都不知如何开口才好。

傅山笑道:“那有甚么难?大哥心中如何想,那便如何说好了。”桓震恍然,凭韩爌这种宦海打滚几十年的老油条,自己耍甚么花招他看不出来?倒还不如实话实说,或者还能得他赞同也不一定。

他无心再与傅山谈天,匆匆起身告辞,回到自己暂租的宅院,预备了一份薄礼,无非只是书画之类,略为意思而已,赶到韩爌府上去拜见。名刺投进去,不久便有回复,说韩大人身体不适,挡驾。桓震很是郁闷,韩爌早晨还好好上朝,怎的晚上忽然病了起来?分明是有意避见了。只得灰溜溜的回到家中,想来想去,也不知他究竟为何不肯见自己。独坐很是无聊,去访傅山,却也出去了。

忽然记起孙元化来,自从自己离开了四卫营,他也就重新过起闲居生活,不知现下如何,倒想去看一看他。他的性子是想到便做,当下也不带随从,独个儿出了门,到孙元化的旧居去。

果然孙元化还不曾睡,见到桓震,很是高兴的样子,从匣中摸出一堆算题来,定要他帮着参详。桓震却是心不在焉,屡屡算错。过得不久,孙元化却也瞧了出来,将算盘一推,问道:“桓大人可是有心事?”桓震摇头道:“又不是在衙门里,甚么大人不大人的。若是瞧得起桓震,叫一声百里便可。”孙元化与他相处日久,知道他的脾气,当下笑道:“好罢。那么百里,你究竟在那里烦恼甚么?”桓震叹了口气,便将逆案愈来愈大,自己的担心,以及今日求见韩爌给他挡驾的经过说了出来。

孙元化沉吟道:“百里说的也是有理。只是阉党势力,在朝中久已盘根错节,若不彻底清除干净,又怎么能一劳永逸?”桓震冷笑道:“一劳永逸?阉党去后,便是东林把持朝政,一般的党同伐异,排斥外人,又有甚么不一样了?无非是一群独夫,换了另一群独夫而已。”孙元化一怔,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评论当时士大夫心中地位甚高的东林,虽然他并非东林一党,但一时之间也有些难以接受。

桓震瞧他脸色不善,心中明白这时代的人原也不可能与自己有相同观点的,也不再多谈,问道:“初阳先生,阉党既除,大约不久皇上便会下旨给你开复。你往后有何打算?”孙元化想了一想,道:“老夫平生,唯好火器兵学,若能再蒙起用,仍愿赴辽东在元素帐下为一赞画,于愿足矣。”转念一想,叹道:“可惜元素也已经去职还乡。”桓震听得他说“火器”,猛然又记起大炮的事情来,当下道:“是了,震前次从满总兵赴援辽东,曾亲眼见过红夷大炮的神威,果然名不虚传。”辽东的红夷炮,本是军中自己仿制,孙元化与有功焉,听得桓震称赞,不由得心里很是欣慰,捋须微笑不语。

桓震话头一转,却道:“然而先生可曾想过,我能从红夷学造红夷炮法,难道建虏便不能?现下咱们能够固守城池,那是因为红夷大炮占了便宜;倘若有一日建虏也造出红夷炮来,那时城上城下互相轰击,先生以为尚有几分胜算?”

六十九回

孙元化精研火器运用之法,哪用得着桓震如此细说?细想之下,果然觉得一旦造炮的法子流入女真,那可真是后患无穷,不由得便开始考虑如何对工匠、炮兵严加管理,做好保密工作。桓震听得他在那里自言自语,谋划如何给皇帝上奏折,忍不住暗暗叹息,这就是古代的小农意识!自己家有了先进的技术,不是考虑怎么不断改进,始终保持先进性,而是一门心思放在不让邻居学去这些技术上。可是防哪里防得住?满清最后不也照样有了大炮么?保密固然是不可少的,然而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超过人家,这才是永远先进的不二法门。

他心中这么想,忍不住便对着孙元化谈了出来。哪知不谈还好,一谈之下倒引出了孙元化的满腹牢骚。原来明代官方对火器的研究基本是持封闭态度,政府把火器秘密化和神明化,一方面严禁私自传授制炮术,另一方面授予大炮各种官职,如大将军、二将军等等,并且派官员祭祀。兵部武库司的官员不见得都是火器专家,真正有经验的工匠却不能参与火炮的研制,孙元化自己也是处处掣肘,十分无奈。

而且当时的火器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天主教传教士那里得到,这些人为了显示洋炮的威力,以吸引统治者的注意,更为了维持天主教的影响力,视铳尺等提高火炮发*度的配件为秘学,往往在其著述中的一些关键之处诸如如铳尺刻划用法之类,有意含混不详。火炮的瞄准技术,主要靠师徒间的口耳相传,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自己便是天主教徒,与传教士往来之时,深深感觉到技术不如人的无奈,听得桓震提起,便将心中郁闷一总倒了出来。桓震从没听过这些事情,给他的情绪感染,也不由得一起拍桌叹息。孙元化长叹道:“老夫真想将胸中所学,能教会多少人,便教会多少人,多一个学会,咱们大明可不就多一个造火炮的人才么?”

桓震心中一动,脱口道:“假若异日有人创立一个专门培养炮匠、炮手的武学,先生可愿意来么?”孙元化一怔,旋即笑道:“那决无可能。”桓震不再说话,心中却存下了这么一个念头。

又谈一阵,看看夜深,桓震便起身辞去。回到家中,赫然发现韩爌竟然在这里等了自己两个多时辰,已经等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心中大大不安,考虑了一下,不知是该叫醒他,还是由得他睡?想了一想,还是轻轻拍拍他肩头,叫道:“韩大人?”

韩爌一惊而醒,见桓震俯身站在自己面前,抬手想揉眼睛,却又放了下来,笑道:“百里你可回来了,真等杀老夫了。”桓震连忙行礼告罪,说自己出门访友,忘了时辰。韩爌摇头道:“那也没甚么。”看看四周,并没别人在,这才说道:“日间你来老夫家中之时,老夫不是托病不见么?”桓震一愣,不知如何回答,却听他又道:“其实老夫并没甚病。所以不能见你,是因为家中有一个人。”桓震大奇,顺口问道:“不敢请问,是……”

韩爌颔首示意桓震也坐了下来,低声说道:“是陛下身边的徐应元徐公公。”桓震惊得叫了出来,韩爌摇手要他噤声,续道:“你道他来何事?”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放在桓震面前,道:“老夫知道你是奉了上命屈身事敌,那很了不起。现下要你瞧瞧,这名单上的,究竟有几个当真是魏忠贤的得力爪牙,左膀右臂?”

桓震疑疑惑惑的打开名单,只见上面写着一长串的名字,略数一数,少说也有三百来个,其中有些是自己听也不曾听过的,奇道:“这是甚么东西?”韩爌苦笑道:“这是陛下拟定的名单,要老夫尽数入作阉党。”桓震惊道:“那怎么行?这名单上面少说也有三百人,朝中哪个部门没有涉及,倘若真的人人革职查办,那是多大的一场风波?陛下怎么如此……”他本来想说“如此儿戏”,突然想到这么当着朝廷重臣说皇帝坏话,实在是大不敬,连忙吞了回去。

韩爌道:“百里,老夫也知你不愿扩大事态,自接手逆案起,便不曾见你参过哪个人一本,教你在奏折上签名你便签,签过之后再也不问,老夫说得可对?”桓震心事被他说破,不由得点了点头。韩爌又道:“今晚老夫特意前来访你,你知道为什么?”顿了一顿,双目直视桓震,很是诚恳的道:“你与陛下关系匪浅,策定大事,居功甚伟。陛下先将这名单送与我看,明日他当着众大臣之面宣布,便要我当场附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