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之门1619-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谈到蒸汽船的好处的时候,卫六给蒸汽船的评价相当的高。可是说起蒸汽船不方便的地方的时候,卫六也谈到了在海上航行蒸汽船的一个重要的劣势。

“三老爷别看咱们这船从南京过来又快又稳的,那是因为船开过来的这段路程,从武昌到南京两岸都有他们复兴商社的煤水补给站。要是出了海,不说出海的时候咱们船上就得装多少煤炭了,到了海外,回程的煤炭可没地方装去。”

朱之瑜作为南方人,对于出海行商之类事情并不排斥。他想了想卫六的话对他说道:“那要是按照大掌舵的说法,是不是只要煤炭供给跟上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呢?”

卫六摇了摇头,对他说道:“三老爷把事情想简单了。那蒸汽机看着确实挺结实的,都是上好的精铁做的。可是这个东西得勤保养,勤维护。就是走长江水道,有时候还经常会出现半路上机器坏了的情况。在江里还好点,机器坏了可以请人把船拖回去,要是在海上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朱之瑜觉得卫六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样的话,这汽船出海就不能是单艘单艘的出海了。每次出海,这种汽船必须成群结队才行。有的船专管运送煤炭,有的船专管维修机器,这样一来,不就可以防备你说的那种状况了吗?”

卫六听了朱之瑜的话微微的笑了笑。他对朱之瑜说道:“三老爷这么想倒也没什么错处,可是这出海是为了赚钱的。出海的海船就那么大,能装的东西很有限。装了煤炭装了机器之后,剩下的地方装货就不够用了。出一次海,顶着天大的风险。海商都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人物,他们想的是能装多少就装多少的货。至于速度够不够快,在海上够不够灵活,这些事情他们都是不会考虑的。”

朱之瑜所在的余姚朱家虽然也是个大地主大商人家庭,但是他本人对于商业贸易方面一点儿也不涉及。家里当官的有大哥,经营家业的有二哥。而且他父亲也在世呢。他本人读了几十年的书倒是一点儿也不接触商业方面的问题。

这一次出来放松放松,朱之瑜脑袋里连一丁点儿的他已经读恶心了的四书五经也不想寻思。所以一听卫六说起商业方面的问题,他连忙仔细的请教了起来。

“要说这湖广啊,往年这个地方做的最多的生意就是粮食买卖。就是在福建那些地方,不少粮商也会到湖广来进粮食。倒不是说,湖广这地方的粮食便宜。主要是两广那边的海主(海盗)们闹得太厉害了。而且近几年红毛夷人在南海也是连杀带抢的。所以福建那边买粮食都是到湖广来买。其实,两广和交趾的粮价比湖广还要便宜呢!”

“哦,既然这样,怎么不走陆路从两广买粮呢?”

“三老爷有所不知。走陆路运粮食,除了雇人派车的运量没有用船运大以外。这陆路其实走起来也挺麻烦的。海上有海盗不假,可是船要是快一点儿能跑就跑了。船要是慢一点运气好的遇到个讲规矩的海主,东西还能剩下三分之一。”

“可是这要是走陆路,土匪山贼之类的家伙可是不讲究规矩的。货他们要拿走,大车骡马他们要牵走,这些人的人命也是保不住的。而且啊,这走陆路,要打点的人可就多了。每到一地,都得往外掏钱。真要算起来啊,这两广的粮食可比从湖广走海路运粮贵多了。”

朱之瑜不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他虽然还没有在人情世故上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冷暖即文章”的练达境界,可是身处官僚家庭,他对于这世情方面的理解还是比较充分的。

点了点头,朱之瑜又问卫六道:“既然这湖广的粮食便宜,怎么这几年的粮价反倒比以往高了那么多呢。几年前的时候,粮食再贵稻谷也才四五两银子一石,现如今的粮价都已经十两银子一石还买不到了。难道这湖广这几年也遭了灾了吗?”

卫六听了朱之瑜说这话,心里面到了给朱之瑜点了几次赞。这位朱三爷据说是家里学问最好的。听府里的老管事说,这位朱三爷可是从小读书到现在。原本听他说话还以为他是个啥也不懂的憨头呢。没想到,这样的读书人居然还关心粮价的高低。

第298章朱舜水访武昌3

朱财今年六十二岁了。在人均寿命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大明朝,一个普通人能活到六十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朱财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说起明朝社会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的话,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的蓄奴制度。当然了,这也不是大明朝一个朝代的问题。只要是封建社会,只要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个人自由的人身依附就是必然存在的。

朱财原本不姓朱,至于他姓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了。朱财是五岁的时候,余姚朱家以三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童仆。当上了大少爷的贴身书童的他,自然就没有探究或者自己决定自己姓什么的权力。

大少爷姓朱,他自然也就姓朱了。

朱财服务的朱家大少爷在读书方面不怎么灵光。但是那位大少爷在经济方面似乎有些特别的敏感。所以,从十二岁开始,朱财就成了大少爷身边帮助大少爷经营家业的助手了。

朱财跟的大少爷,就是朱之瑜的父亲朱正。

作为朱家掌门人在经济方面的助手,朱财在朱家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就是朱正的三个儿子也不得不尊称朱财为财叔。

不过,朱财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上百个朱家奴仆中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地位,他本身在经济上的才能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于他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朱家的老爷少爷们在表面上多么给他面子,但是朱财深知自己的身份,就是他有了儿子孙子胡子都白了,他也一直记得,自己也不过是当年朱家花三两银子买来的仆人。

所以,从南京到武昌这一路上,对于并没有怎么接触过的朱家三少爷朱之瑜,朱财的态度是非常的恭敬的。

朱之瑜和自家的船长卫六在武昌码头的待泊区等了有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之后,才有一艘武昌码头管理局下属的拖引船空闲了下来,把朱家这艘已经熄火停机的货船拖到了一个栈桥旁边的空闲泊位上。

和大部分第一次到武昌武码头的人不同,因为朱之瑜脑袋里一直想着卫六刚刚和自己说过的话,所以他对于栈桥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这种奇异的现象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关注。倒是码头上林立的蒸汽起重机让朱之瑜叹为观止。

武昌府的码头区现在分为三个部分。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复兴党在武昌地区的工业区。现在这个专门划定的工业区里不仅有复兴党自己的独资工厂,而且还有在复兴党组织和扶持下由武昌府本地的各行业小手工业生产者们组成的集体企业,以及复兴党和武昌地区部分接受了复兴党土地“置换”政策的“开明”地主合办的合资企业。

武昌码头地区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区域是复兴党各企业和单位的家属区。复兴党下属的工厂、机关、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这个家属区里生活。

武昌府码头的工业区和家属区都是不对外开放的。

武昌府码头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区域是商业区。商业区离码头最近,两者之间只有一道由墙式铁丝网组成的围墙。围墙和码头之间还有三四排的仓库。

商业区虽然是武昌码头地区占地面积最小的区域。可是这块地方却是由四横四纵的八条十八米宽八百米长的水泥混凝土制成的街道组成的。

在商业区,复兴党下属的企业只占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这些商店都是针对外地到武昌采购的中小商人的。复兴党自己的企业职工的生活区域里,有专门针对职工的服务单位。这里的这些商店、旅馆、饭店、银行等单位都是专门做外地商人和非复兴会下属企业当地人的生意的。

除了几个专门的商店以外,占据商业区其他店铺的商人大部分是四川、河南、江西等地的商人。他们一方面在商业区里租赁商铺和复兴党的商业部门做生意,另一方面他们也借着繁荣的武昌码头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做生意。

当然,因为部分外地商人的身份背景比较复杂,所以复兴党的情报部门也在这些商铺了布置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其中以山西和陕西地区商人的商铺为主。

武昌府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归复兴党所有的。武昌码头的土地是复兴党的,自然除了工业区和家属区之外,商业区的土地也归复兴党所有。和传统的卖地之后由商人自己建设商铺不同,武昌码头商业区的房屋建筑全部是由复兴党下属的建筑单位承建的。这些商铺对外只租不卖。光是一年的租金和物业收入,就非常的可观。

朱之瑜跟随经常到武昌来的朱财到了商业区之后,就对商业区的繁华程度感到惊讶。细心的朱之瑜发现,繁忙的商业区大街上不仅秩序井然而且非常的洁净。特别是街道两旁清一色的红砖红瓦的砖混起脊结构的二层楼房,使得整个商业区的那种繁忙中的有序和忙乱里的洁净更加的凸显了出来。

朱之瑜是个非常敏锐的人,他很快就发现,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和车辆都遵循着靠右侧通行的规矩。所以两条街道上的人和车辆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行进的。

除了车辆和行人的有序性以外,朱之瑜还发现路面上没有什么垃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街道边上一直有那种四五十岁年纪,穿着一件相同样式的橘红色的衣服的人,一直提着清扫工具不停的清理着街道上的垃圾。

另一方面,很多年纪更大的老年人则是胳膊上戴着一个红色的袖箍不停的扫视着人群。一旦他们发现有人在街道上扔了什么垃圾或者掉了什么垃圾的话,他们就会围住这个人朝这个人要钱。

朱之瑜还奇怪为什么这些非差非役的老头老太敢于拦路要钱呢,就看到一个年轻的车夫推到了一个老头,之后几个老头老太就吹起一个声音尖利的哨子。

不到几个呼吸的功夫,他就看到街角处一个样式奇怪的亭子里飞奔出几个穿着统一的样式奇怪的黑色衣服的人。他们根据那几个老头老太的指认,立即就用一种利索的武术技巧抓住了那个年轻的车夫。随后,这个车夫以及这辆车上的主人都被这几个人关到大街中间的一个木制的大笼子里。

朱之瑜还专门到那个大木笼子附近看了看。他发现这个笼子外有一块横着的木板,上面用一种缺了很多笔画的字写了四个大字:“我是坏人!”

第299章朱舜水访武昌4

“复兴会的货质量好,份量足,种类多,价格便宜。复兴会的管事和掌柜人虽年轻,可是都讲规矩懂道理的。复兴会的伙计新都很心细,工匠们的手艺都很精到。复兴会的……,复兴会的……”

朱之瑜和朱家主管商贸的老管事朱财一起相处了好几天。朱之瑜已经摸清了这个老人家的习惯了。

通常是,朱之瑜一旦问到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这个老管事都会先说出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的一大堆的好处来。你要不直接把事情具体明确的问出来,你就别想从这个老头子嘴里听到一个不好的人,一件不好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朱之瑜搞清楚了这个老管事的语言风格之后,心里还比较赞赏这个老头子。他知道朱财这个老头是自己父亲的书童出身,虽然他能写会算但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这个不是读书人的老头子不喜欢说人之恶,这让朱之瑜还产生了一番“君子不必读书”的感慨。

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朱之瑜就发现朱财这个老头子“不说人之恶”,恐怕不是因为这个老头子有君子之风,而在于这个老头当管家经商多年,已经变得非常的滑头了。你要不把问题问到点子上,你就别想从朱财这个老家伙这里听到一句实话。朱财的这种不说人之恶,更多的是从不想找麻烦,不想惹麻烦的角度出发的。

同样的态度,出发点不同,会让朱之瑜产生不同的看法。朱之瑜对于“下人”的看法是,说好听的话,不如实话实说。所以,自从朱之瑜发现朱财这个老头是个处事油滑的老滑头之后,他就下意识的有些厌恶这个人。

在朱家三个兄弟里,大哥朱启明习武之后考上了武进士当了武官。二哥朱重林主管家里的商业经济。朱之瑜自己则是从小读书一直到现在。和做大官的大哥以及从商的二哥不同,作为读书人的朱之瑜性格刚烈强硬。

想想也是,要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之瑜也不会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造反者和一个逃亡者朱舜水了。

朱之瑜这样性格的人,天然的就不喜欢那种滑头机灵的家伙。你别看朱之瑜能和船上的司炉工以及船老大卫六这样的人打成一片。事实上,朱之瑜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他特别不喜欢那种性格油滑的人。

可是朱之瑜本人也知道,朱财这个老头子,在自己的父亲以及大哥和二哥那里都非常被看重。所以,朱之瑜即使内心里有些反感这个老头,可是面子上的东西也都还能做的比较到位。

在一路上看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朱之瑜肚子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的问题想要问一问了。

可是把朱财这个老家伙叫到自己的房间里之后,这个老头子又开始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了。一边仔细的打量着装着玻璃的窗户,琢磨着自家商铺的建筑结构,一边儿等着朱财老头唠叨完那些没用的废话,直到朱财停了口,朱之瑜才说道:“财叔能不能把卫掌舵派给我。我在武昌还要到处转转,有个比较熟悉这里的人带着要好一些。”

朱财这样的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最敏感不过的了。他早就感觉到三少爷对自己有些疏远。不过对于朱财来说,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依靠的是朱家的二少爷那一房。

三少爷这个读书人就是有可能有更好的前程,那也跟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们关系不大。更何况听家里的其他的管事们说,这位三少爷在读书方面的念头好像还有点不通达。他学问据说是不小,可是在作八股上面好像没什么天分。

作为一个在朱家根深蒂固的老管事,说句实在话,他就是在朱家那些庶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