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之门1619-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这种新中国五六十年代样式的,楼梯和走廊都设置在楼外的简易楼房,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住惯了轩敞开阔的大房子(当然也是破房子)的朱微妏小秘书,还嫌弃的管这种丑陋的楼房叫鸽子笼。

不过,王书辉却觉得,这是一种工业化的进步。虽然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过是采用了预制板的技术。但是王书辉觉得,标准化的就是美的,有效率的就是好的。

这可能是一切工业党人的共同审美。

第78章大练兵2

工业化社会的表现之一,就是全面的,无处不在的标准化。王书辉单纯的认为,在工业国家里,如果一个国家的通用部件越多,那么,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既然已经认定了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王书辉自然要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方,全部都不遗余力的推行标准化。王书辉手下所有的人,无论是教导员,士兵,工人,农工,匠师等等,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接受标准化的熏陶的。从穿着到作息,从生活用品到工作方法。标准化的思想无处不在的体现着。

实际上,古代人在做到标准化这个方面,有很大的难处。中国虽然从秦代就已经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但是,地方差异一直存在。就一个基本的度量衡的统一问题,就很难实现。

王书辉曾经专门搜集了这个时代的匠人们使用的量器。他惊讶的发现,同在一个枝江县城里工作的匠师们,他们使用的量器居然都是标准不同的。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王书辉。他有穿越门这个神器,他可以从现代购买统一的,完全相同的,精度极高的测量器具。所以,王书辉目前所掌握的各个部门,率先的实现了标准统一。

王书辉对于标准化的认识是纯粹的理论性的。不过,在盖房子这个问题上,标准化有什么样的好处他却已经完全的领会了。

王书辉出于对这些明代土著的,初级的和兼职的建筑工人的不信任。那两栋第一批建设的双层小楼,王书辉把他们闲置了。毕竟,他不知道这两栋小楼的实际质量是怎么样的。他命令建筑人员,按照这两栋小楼的标准,在王府镇外建设十二栋相同的小楼。

随后,一千多个保安团士兵和工人匠师们,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使用本地生产的水泥和红砖,很快的就将十二栋小楼盖好来了。王书辉这个时候,才体会出标准化的好处来。完全是因为红砖和水泥,以及建筑图纸的完全相同。这些已经参加过楼房建设的工人和士兵们,才能很快的就熟练的把十二栋小楼建设完成。

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了。只要施工的材料和工具,以及要制造的产品是相同的。哪怕是第一次制造的时候问题很多,不过,只要完成了第一各产品的制造,后面再造相同的东西,就完全是机械化的重复过程,是个熟练工种的过程。有第一次制造经验的人,都能很好的做好重复性的工作。

虽然这个时空的明末土著们,对于这些小楼很不看好。可是,王书辉却觉得,这种小楼是非常好的。虽然在这个时代,利用楼房来节省空间是件很无稽的事情。但是,王书辉认为,住在这样的小楼里,才可以很好的培养人的组织意识、团体意识和纪律意识。

对于王书辉来说,这样的集体场所,才是最有利于他对于手下人的管理的。

因为有一千多个熟练工种的士兵和建筑工人的努力,这十二栋小楼被很快的被建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种小楼其实也是奇丑无比,完全没有美感可言的。

十二栋两层的红砖红瓦的砖混结构的小楼,围成两个六边形的院落。如果把红砖红瓦换成黄墙青瓦的话,实际上,这两个大院,很像两个永定土楼。因为要保证武装力量的**性,所以这两个营房被放在王府镇的棱堡围墙之外。这样,王书辉就不得不采用永定土楼,这种具有明显的具有防御性作用的建筑模式了。

这两个院落,刚好容纳了复兴保安团的两个营。从此,复兴保安团的每个营,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由两层小楼组成的固定的营房。

王书辉领着自己的小秘书朱微妏,登上刚刚建好的王府镇城墙的时候,这两了造型独特的建筑群,还真是给没见过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的朱微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王书辉知道,这种冲击,实际上正是农业社会的人,在第一次见到工业化力量的时候,必然要受到的冲击。

——分割——

蒋大壮和杨三黑领着谭家冲民兵一队的民兵们,许驴子和姜四喜领着谭家冲民兵二队的民兵们,迈着在现代人看来不怎么整齐,在明末时代的人眼中却完全算得上步调一致的步子,紧跟在韩国良和郭博奇领着的谭家冲工作组的队伍后面。

许驴子和姜四喜是最近新组建的谭家冲民兵二队的队长和教导员。和蒋大壮。杨三黑一样,他们也是在训练学习和考核之后,被提拔为新组建的谭家冲民兵二队的队长和教导员的。

就在前不久,因为谭家冲的村民们,被参加民兵队的家庭,可以立即获得生产工具,并享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待遇刺激到了。所以,谭家冲参加民兵队的年轻后生,顿时多了一倍。这就使得谭家村工作组,不得不建立民兵二队。

许驴子因为在军事考核上高居榜首,姜四喜因为本身就读过些书的文化底子,顺利的通过了考核,被分别任命为新组建的民兵二队的队长和教导员。他们现在和其他三十多个基地村的民兵一样,是要到王府镇去参加大练兵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是因为土匪的头脑不正常,或许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不太看得起官军,又把这只队伍当成了官军了。谭家冲民兵队在开往王府镇的路上,居然遭遇了一次土匪的袭击。

说实话,对于韩国良和郭博奇来说,在接到侦查员的报告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小小的紧张的。

虽然他们两个都是参加过第一次抗贼斗争(王书辉对马松华组织的三次进攻的规范性定义)的。但是,在野外遭遇敌人的情况,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过,在王府镇接受的教育马上就起到了作用。他们根据《训练手册》上的要求,立即命令工作组和民兵小队进行战术展开,也就是开始排列方阵。

王书辉一向认为,长枪兵如果不能组成方阵作战,那么长枪兵的性能就不能被彻底的调动。所以,无论是复兴保安军还是民兵,他们都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行训练。在韩国良的口令下,谭家冲的两个民兵队,六十多人,很快就一左一右的组成了两个横向的方队。

与此同时,在副组长郭博奇的命令下,十多个的工作组成员,也马上在民兵的长枪阵前排成了一个横列。

在队伍完全展开之后,在等了将近二十多分钟之后,那些所谓的土匪们,才从正对着阵列的正面的树林里钻了出来。看到那二十多个穿着破衣烂衫,拿着些木棒和农具的所谓土匪之后,严阵以待的韩国良不禁松了口气。在这之后,他就用有些责怪的眼神,看了看自己身边的侦查员。

不仅韩国良有些觉得自己有些反应过度,郭博奇和工作组的成员们也觉得,自己的组长的反应有些过度了。因为这些挥舞着木棍和农具的所谓土匪们,实在是太落魄了。就目前看到的情况,让他们觉得,这种对手,工作组挥手就能解决,完全没必对他们搞全军列阵这样的严肃对待。

说实话,韩国良也是有些责怪侦查员的大惊小怪的。能当上侦查员的人,自然是头脑聪明,眼光敏锐的家伙,年轻的侦查员立即就能够感受到韩国良的责怪。他立即向韩国良敬了个礼,然后对他说道,“韩组长,根据《野外行军手册》的要求,任何可能对队伍具有敌意的武装力量,都是可疑目标。我对于可疑目标的报告,完全是按照《手册》的要求进行的。”

韩国良好像一下子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想到,“是啊,这就是《手册》里的要求。自己每天都在背《手册》,揣摩《手册》里的内容。可是《手册》里在第一页就要求,必须重视每一个敌人,必须正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威胁。无论是侦查员的报告,还是自己的命令,都完全是按照《手册》的要求进行的。自己这种情绪可是不对头的。因为根据王师尊的要求,对于《手册》的执行,必须是彻底的雷打不动的。”

韩国良毕竟是这个时代少见的,接受了正规化教育的人。他立即整理了情绪,开始观察敌我两方的情况。对面那二十多个破衣烂衫落魄无比的匪徒,明显是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作为土匪,也是那种最底层最破落的土匪。

像明朝末年的大多数土匪武装一样,这些人大部分原来不过是最普通的佃农。他们有的是因为得罪了地主被夺佃,有的是还不上驴打滚的高利贷,反正,说起来他们也是挺可怜的人。不过,这些人在一个本地出身的,被荆州卫革职的把总的聚拢下,居然也受到了一些基本的训练。他们看到严阵以待的民兵部队,居然没有立即溃散逃跑。

民兵队伍这边的情况则是更加简单。土匪突然出现的时候,确实让这些年轻的,没受过多久训练的后生们紧张。可是很快,因为身在方阵中,左右前后都是服装统一,拿着长枪的同乡少年。这种情况,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作为团体一份子的巨大心理力量。更主要的是,日常的训练和学习,特别是工作组对他们不停的宣传开始起到作用。后生们的畏惧情绪迅速的一扫而光,杀敌立功挣荣誉的情绪,马上激昂了起来。

韩国良很满意自己这方的情况。不过,他看到明显处于弱势情况的土匪们,居然没有出现动摇溃散的情况,也暗自提高了几分小心。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了基本判断之后,韩国良立即下达了第一条命令。

第79章大练兵3

王书辉对于战争的看法是宏观的。他认为战争是实现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伟人的名言,“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王书辉对于具体的战斗的看法,则是一种微观的机械性的看法。他认为,决定具体战争的胜负的,是战争双方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决定的。而战斗的胜负则是完全的由客观和主观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他机械性的认为,战斗的胜负,必须看参战双方军队的两个客观条件和一个主观条件的对比。两个客观条件是,训练水平和武器水平。一个主观条件,是部队指战员受到的思想教育。

王书辉把具体的战斗看成是一个客观过程。他认为,实现战斗的胜利必须按照“七步走”来执行。

所谓“七步走”指的是,一切战斗,无论敌人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部队都必须按照“敌情侦查”、“战场设定”、“远程打击”、“近战杀伤”、“救治伤员”、“防疫清场”、“总结经验”这七个步骤来完成战斗。

王书辉认为,中国的军事文化,从上古时代炎黄二帝发起的阪泉之战到了明朝末年这个历史阶段,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急剧攀升,决定战争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实际。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情况虽然仍旧存在,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已经变成了,完全客观的双方实力的大比拼了。

王书辉觉得,从火器产生并开始应用到军队以后,战争的具体指挥者不再需要,在完全是冷兵器的时代那样,必须具备孙武吴起那样的高超的军事才能,才能够带领军队实现战斗的胜利了。

他认为,在热兵器时代,军队的指挥者不需要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只要能够带领好经过充分训练的士兵,对每个兵种的特点和优劣了解清楚,然后按照“七步走”的要求指挥战斗。至于战斗的胜负,则是一个“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是由参战双方士兵的日常训练和装备水平以及战斗意志,这两个客观因素和一个主观因素决定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作为王书辉的亲传弟子之一,韩国良也是完全被自己的师尊王书辉洗脑的,机械的战斗理论的信奉者。侦查员已经将敌情向他进行了细致的汇报,他根据汇报按照实际情况,在路边设置了战场,并展开了阵型。在敌人,一群衣衫褴褛犹如难民般的土匪们,冲出树林的时候,韩国良下达了第一条指令,“向前五步。”

谭家冲的两个民兵队,在工作组成员组成的横列的带领下,根据口令,按照传令兵的鼓点声,向前迈出五步。立定之后,站在每一个排列排头的各班班长,立即命令整理行列。

这就是排队枪毙时代的战争特点。虽然王书辉还没给部队装配火枪,可是他却是按照火枪部队的要求,对现在他手下所有的军队进行训练的。而在排队枪毙的战术要求下,战斗过程中,部队的行列必须最大程度的做到整齐划一。

韩国良看了一下民兵队的行进情况,不禁撇了撇嘴。说起来,这些不过训练了一个月左右的民兵,要是在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眼中,都是相当了不起的。向前五步走之后,六十多人的民兵队组成的两个横向的,每十人一排的方阵,真的相当整齐。

可是,在韩国良这个,在王府镇接受过一年多军事训练的人眼中,五步走之后的民兵方阵已经显得有些凌乱了。要知道,王府镇的那些武装人员,无论是作为职业军人的原家丁营成员,还是作为辅助武装力量的农工营成员,基本上都能保证二十步行进之后,队列仍然严丝合缝整齐划一。

即使是前面有专门的,由小孩子们组曾的扔石头小组,不断的向行进中的队列扔着石头和垃圾,大营的武装仍然不为所扰的整齐前进。大营的武装,可是向前二十步都不需要整队的。而民兵们现在的情况则是,向前五步就得整队,不然阵列就不能达到整齐。

即使在韩国良眼中,民兵队的情况还相当的不理想。可是,在原荆州府卫所把总,现土匪头领秃三炮看来,韩国良麾下的民兵,绝对是强兵精兵了。因为,在他作为明王朝政府正规军的岁月里,他可是完全没看过有哪个部队,面对土匪的时候还能无声无息,不惊不扰的列队前行的。

秃三炮麾下的二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