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思索了一下,点头道:不错,甘宁还要保护运粮的船只,确实不宜里大河过远。不过这样一来李儒倒有个想法,只是对于兴霸来说,有点困难。
哦……李重奇道: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李儒指了指地图,说道:洛阳距离虎牢不足百里,如果甘宁将军在洛阳和虎牢之间扎下一座营盘,立即就可以切断虎牢的粮道,到那时,就该曹操急了。
周瑜点头道:文优所说确实不错,用兵之毒莫过于断粮,但问题是甘宁如果在虎牢和洛阳之间扎下大营,必定会遭致曹操的猛攻啊!
李重闻言笑道:既然而为都这么说,那就让甘宁辛苦一些吧,按照甘宁的能力,守住大营不成问题。
定下计策来,李重立即派人甘宁下令,命令甘宁在洛阳和虎牢之间选择一合适地点登录,掐断虎牢的粮道。
不提李重的毒计,曹操这里也聚集一众文武商讨对策。
和李重不同,曹营众人都有些无奈的感觉,曹操问话之后,众人尽数默然,过了好一会,荀彧才皱眉道:主公,如今我军兵力不如李重,想要击败李重太难了,除非叫夏侯渊将军收兵才有希望。
绝对不行!曹操毫不犹豫的说道:夏侯渊收兵一事莫要再提,此战无论胜负,陈留、许昌一带都再无宁日,必然会陷入本公与李重、刘备的反复争夺之中,所以我们必须要占据益州,占据一个能提供粮草兵源的富庶之地。
贾诩也随之附和道:主公所言不假,蜀中道路崎岖,我们必须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一举攻破成都,迫降刘璋。如果让夏侯渊将军撤兵,留守涪县的兵卒必然遭致蜀军的疯狂反复,一旦涪县失守,再想入蜀难如登天。
荀彧只能苦笑一声,他又如何不知攻打益州的机会难得,无奈的说道:李重现在派张辽驻守徐州,甘宁控制河道,郝昭驻守晋阳,赵云驻守陈县,各条战线都兵力充足,毫无破绽可循。
曹操长叹一声道:就算找不到李子悔的破绽也要找啊!据我猜测,李子悔一定会派甘宁掐断虎牢的粮道,如之奈何?
李重:曹老大,你真高,这都猜得到。
就在这时,处在众文武最末端忽然有人说道:主公,属下认为,李子悔还是有破绽可循的。
曹操听得此人语音还略显稚嫩,不由得注目观看,去发现出言的正是主薄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不由得心中一动,笑道:原来是司马懿啊!说说,李子悔哪里有破绽可循?
司马懿此时才十五岁(179—251),正是少年时光,长得一表人才,只是一双眼睛略显狭长,平添了一丝阴骛之气。
司马懿躬身道:启禀主公,司马懿认为,李子悔的破绽在于任城!
任城!曹操摇了摇头,笑道:陈县的赵子龙勇猛无敌……嗯……手下又有徐庶这样的人才协助,如何又能称得上破绽呢?如果让曹仁攻打任城,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胜少负多啊!
曹操此言一出,众人皆点头应是,只有贾诩略微皱了一下眉头,低头不语。
司马懿朗声道:曹仁将军长途奔袭,确实不是赵云的敌手,但是为了配合李子悔的攻势,赵云被迫将战线从任城前移至陈县,足足推进了五百里,新攻克的各县也不会立即依附赵云,所以赵云军势不稳。
说到这里,司马懿停了一下,给众人留下思考的时间,这才接着说道:当然,就算这样,赵云只守不攻,守住陈县还是绰绰有余的,单靠曹仁将军的力量并不足以击败赵云,但如果我们找一个帮手呢?
荀彧沉声道:司马懿……你说的帮手不会是刘玄德吧?
司马懿毫不犹豫的答道:我所说的帮手正是刘备刘玄德。
荀攸闻言摇头道:这不可能,刘备刚刚攻克江东,哪有余力再和李重开战呢,更何况,刘备也信不过主公。
不一定!曹操忽然摇头说道:如果我们将许昌让给刘玄德,你们说刘备会不会出兵陈县?
司马懿恭声道:主公英明,属下想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想要取信刘玄德,必先与之许昌。而且我们也不怕刘备吞了许昌却不出兵攻打赵云,刘备是个聪明人,他不会不知道,李子悔在占据陈留之后,必定挥兵南下攻取许昌的。
说到这里,帐中众将顿时议论纷纷,他们明显感到司马懿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众人没有出言附和,只是有点舍不得许昌而已。
司马懿,如果刘备不与主公联盟又将如何?说话的是徐晃。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答道:如果主公舍得许昌一地,刘备必然会与主公结盟。
顿了顿,司马懿接着补充道:恕司马懿直言,按现在的形势看,李子悔对刘备的威胁要比主公大得多。
司马懿话说得有些不顺耳,但却毫无虚假之处,李重和刘备的边境线更长,还有水军,还有周瑜等东吴残部呼应。更何况李重现在的势力也确实比曹操打,刘备自然要更重视李重一些。
曹操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你此言不假,要是能用许昌一地,削弱李重的实力,我也是愿意的……相信刘备也是愿意的。
曹操定下计来,自然有人前去实施,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简单。刘备很快就给曹操回信,声称愿意和曹操结盟,共讨不义。曹操也是妙人,当即表刘备为楚公,领荆州牧一职。
说实话,到现在刘备占据荆州才算名正言顺。
当然,就算刘备和曹操都绝世枭雄,雷厉风行,但大军出征这么的的事总归需要准备一段时间的。
而在这一段时间,注定是曹操非常难熬的时期。
甘宁是属于胆大包天类型的,接到李重的军令之后,立即带领八千兵卒弃舟登岸,在虎牢西三十里处安营扎寨。不但如此,甘宁还在稳下营寨之后带兵突袭洛阳,甘宁的运气真心不错,居然还遇见了曹操的运粮队,结果可想而知。
曹操登时大怒,甘宁敢切断他的粮道也就算了,这在曹操的意料之中,但甘宁居然还敢主动出击,挑拨曹操的虎须,真是气煞了曹操。
于是曹操立即派徐晃带兵前去攻打甘宁的营寨,这真不是一个好选择,甘宁最愿意的就是和曹操2死拼了,哪怕是吃点亏,甘宁也是愿意的。不然的话,甘宁的水军就真干吃饭、不干活了。
甘宁和徐晃大战了一场,甘宁倒也没占到便宜,水军就是水军,就算守着营寨也没打过徐晃,双方的伤亡人数相差无几。
最后甘宁还和徐晃厮杀了一场,二愣子甘宁大获全胜,一刀削断了徐晃的盔缨。
当然别的地方也没闲着,李重趁着徐晃和大战甘宁之时,猛攻虎牢关,曹操的兵卒不够,被李重打的几乎抬不起头来,着实狼狈了一阵子。
这两地都不是主要战场,主要战场还是在陈留。陈留战场要比虎牢惨烈的多,太史慈带着四万大军围住陈留的东北南三面城墙,只留下西门给夏侯惇出入。这倒不是太史慈想要围三缺一,实在是兵力不够。
兵力不够的原因是太史慈昼夜不停的攻打陈留,兵卒需要轮换休息。太史慈的兵卒不需要厮杀,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攻城器械。
对付陈留这样的坚城,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就是投石机了,所以太史慈命令贾逵赶制了上百座投石机,安放在陈留城墙二百步开外。
这些投石机所投掷的重物更是五花八门,有石块,有点燃的木头,还有烧制的砖头,晒硬的粘土。每时每刻,各式各样的重物都轰击着陈留城,发出咚咚的响声,一到夜里,在城外都能看见陈留城中烟火缭绕。
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破坏陈留的防御,就是太史慈的主导思想。
太史慈真不着急,自古以来,没有反击的城池注定是不可久守的,单靠投石机的杀伤能力,都够夏侯惇喝一壶的了。
陈留城中一共有二万多兵卒,而投石机一天就能砸死上百兵卒,太史慈的设想是先大三个月再说,这样一来夏侯惇就要损失掉近万兵卒,注意,这些兵卒是毫无价值的死掉,消耗不到太史慈的有生力量。
而太史慈这边倒真没什么损失,没有石头就投掷泥土,泥土这东西到处都是,就是把陈留附近的土地掘地三尺太史慈也不在乎。而操作投石机的都是民夫,这些民夫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出苦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太史慈有三万民夫呢!
而夏侯惇出城捣毁投石机太史慈也不怕,河北别的不多,就是骑兵多,夏侯惇不服你就出来。
就算偶尔失败一次太史慈也不怕,造投石机嘛!花点时间就可以了。
…………
哈哈哈,蜘蛛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二月十二十八天,凑够十万字不容易啊,蜘蛛就墨迹几句啊!放心,绝对不超过四千字。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名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第三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
没过几天,陈留城就变得残破不堪了,城墙上坑坑洼洼的,布满了烟熏火燎的痕迹。陈留城内也好不哪去,城墙附近的房屋几乎都被投石机摧毁,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对于陈留的百姓来说,这些日子简直就是生活在地狱中,半空中木石呼啸,偶尔还能见到几支横飞的羽箭,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就算躲在城中间也不安全,投石机投出的碎石飞的更远,覆盖整个陈留城。
陈留城外也好不到哪去,为了给投石机提供石土,太史慈围着陈留挖出一道深达一丈的壕沟。
这样一来,太史慈反而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城外纵横的沟渠可以有效的阻止夏侯惇反攻。想要出城摧毁太史慈的投石机,夏侯惇必须要绕过这些沟壑,无形之间就延长冲锋时间,失去偷袭的效果。
所以夏侯惇的反击一次比一次艰难,有的时候,还没靠近太史慈的投石机,就被弓弩骑兵所阻拦。
数次惨烈的厮杀过后,夏侯惇手下的两万余兵卒损失惨重,只剩下一万五千余人。
此外夏侯惇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粮草问题,本来陈留大约有半年的存粮,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毕竟中原也是几谎言中的地区。要不是曹操早有迎战李重的准备,陈留城中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存粮的。
如果夏侯惇能收割陈留城外的野谷,自然就没有粮草不济的问题了,但李重选择的出兵时间太好了,一下子就切断了夏侯惇的粮草补给。
所以夏侯惇现在很为难,他吃不准太史慈能不能围城三个月,这就是防守一方的被动性。
无奈之下,夏侯惇只等派人向曹操求援,或者说是要求曹操给出一个明确的军令,是不顾粮草问题,死守陈留,哪怕是三个月以后全军覆没。还是到最后的期限突围而出,还是现在就突围,舍弃陈留。
很快,夏侯惇就得到曹操的回信,死守陈留。但是如果在三个月后,还没有援兵到来,夏侯惇可以选择突围。
曹操这边运筹帷幄,李重自然也会继续调兵遣将,感觉到张辽的兵力有些浪费,李重立即给张辽送信,命令张辽分出一些兵卒支援太史慈。
当然,张辽能分出多少兵力来了才并没有严格规定,这要看张辽自己对战局的控制力了。
就按现在来说,李重手下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将就是张辽,而不是太史慈和赵云。张辽有自己镇守一方的能力,换句话说,张辽就是一个弱化版的孙策。
接到李重的军令之后,张辽立即给太史慈派出五千人的援军,同时还支援了太史慈一些粮草。
不要小看这五千人,现在太史慈已经和夏侯惇大战数场了,双方兵卒的体力,精神都已经到了一个低潮期。张辽的五千生力军一到,太史慈的战斗力立即上升一个档次、太史慈借机强攻不止,陈留城变得摇摇欲坠。
李重这次也算是狠下心来,为了削弱曹操的实力,硬是把手下的兵卒再分出五千来去攻打陈留,堵住夏侯惇突围的路线,想要把夏侯惇斩杀在陈留附近。
李重分兵这么大的举动自然瞒不过曹操,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随即就出兵虎牢,攻打李重的营寨。同时加紧联系刘备,要求刘备尽快派兵北上。
曹操这一手确实在李重的意料之外,刘备的反应速度也同样在曹操的意料之外,几乎曹操前脚刚送过信,刘备的三万大军就直扑陈县。这让曹操很是怀疑,自己就算不主动联系刘备,刘备也不会放过偷袭赵云的机会。
建安八年七月初三,刘备亲自督军,派新降的马超带兵五千为先锋,借道汝南,直取陈县。
与此同时,曹仁也将所有的兵卒带出许昌,过长平,与刘备配合,合击赵云。
身在虎牢的李重得到刘备出兵的消息,急的差点没跳起来,李重不是没防备刘备,但李重确实没想到曹操和刘备结盟的动作这么快,配合的这么好,转眼之间赵云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地步,其情况和陈留的夏侯惇相差无几。
毫无疑问,李重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应对刘备北上一事。
实际上李重的选择也很简单,第一:从陈留抽掉一些兵卒支援赵云,数目不需要太多,一万人足矣,这样一来,赵云就应该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了。
但从陈留抽调了一万兵卒之后,太史慈的攻击力肯定会下降,夏侯惇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了。
第二:就是以静制动,看赵云和夏侯惇谁能坚持的时间长,如果太史慈能抢先一步攻克陈留,李重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到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