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到手出来对付李重。
曹操之所以不限拿刘备开刀,也是有原因的,三位霸主李重实力第一,曹操次之,刘备再次之,但是,这个差距并不是不可弥补,就连李重对刘备都没有压倒性优势。
看一看现在曹操都有什么能选择的攻击路线,第一,从成都出兵,攻打江州。
这条路线看似中规中矩,实际上也中规中矩,蜀道艰险崎岖,根本不适合行军打仗,曹操想要攻打江州可以,只有和刘备慢慢鏖战一个方法,这必定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当然,曹操也可以选择偷袭江州,但是曹操真不敢这么做。
刘备可不是刘璋这个军事白痴,翻山越岭,打江州一个凑手不及,看似十分美好,但却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全军覆没。
就跟邓艾偷袭阴平一样,对付的事日渐衰弱的蜀国,昏庸无能的刘禅,真要是对诸葛亮和刘备,再借邓艾两个胆子,他也不敢冒险。实际上邓艾能偷袭阴平也是依托在持久战的基础上,如果不是蜀国国力衰退,姜维也不可能放弃阴平军营的,阴平本来是有军营的。
就连曹操也是一样,对付刘璋曹操敢于冒险,听了张松、法孝的话就发兵入蜀了,这样就是欺负刘璋,换做是刘备和李重,曹操一样不敢千里突袭直取成都,万一被切断后路,就是关门打狗的结局了。
所以说攻打江州不是一个好选择,除非大持久战,但有李重在身后虎视眈眈,曹操不会傻到那地步。
对于曹操来说,第二个选择就是出兵宛城,攻打新野,再渡江攻打襄阳。
但是,这个战略也很难,出兵宛城攻打新野不难,难就难在攻打襄阳上,和李重一样,曹操手下的水军也没什么战斗力,甚至可以说,曹操手下就没什么水军,攻打襄阳完全是个笑话,不能攻打襄阳,打下一个新野根本没有一点意义。
第三个选择最为实际,也最不实际,就是攻打许昌。曹操如果攻打江州和襄阳,李重不但不会阻止,还会乐见其成,可攻打许昌就不一样了。风水轮流转,李重可以让许昌留在实力大减的刘备手里,但绝对不会坐视许昌落到曹操手里。
曹操如果攻打许昌,李重必定会出兵攻打洛阳的,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有人会说,曹操非要这么急打仗吗?不会再等几年吗?说实话,曹操真等不起,不光曹操等不起,刘备也等不起,三人之中,靠时间对李重最有利。
原因很简单,李重手中的地盘最大,恢复的时间越长,李重的实力就会越强。这是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就是年龄问题,曹操和刘备都比李重大很多,靠上十年二十年的,刘备和曹操都死了,李重还活着呢。
不光三个人的年龄差距大,三个人手下的将领也有年龄差距,太史慈、赵云、周瑜、甘宁、魏延等人都年轻,而夏侯渊、夏侯惇、关羽、张飞等人年龄都比较大了,曹操和刘备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是一个极为愚蠢的选择。
所以曹操必须要抢先出手,拿下虎牢关,才能安心攻打许昌等地。
也正是因为刘备暂时没有威胁,曹操才能这么快的调动兵力攻打虎牢,但很可以,曹操遇见了高顺。不得不说,高顺是驻守虎牢关的最佳人选,也只有高顺这样的人才能数年如一日的保持警惕,严密监视洛阳的动作。
除了作为先锋的三万大军,曹操这次出兵虎牢还有七万人的后续部队,这也是曹操所能调动军队的最大数量了。
曹操打的也是速战速决的心思,如果短时间内打不下虎牢,曹操立即就会撤兵而回的。
同样,李重的心思也是一样的,守住虎牢之后,李重立即就会反扑洛阳,在刘备还没彻底败亡之前,曹操和李重绝对不会过度消耗实力的。
就像赤壁大战一样,曹操和孙权一阵火拼,结果被大耳贼捡了偌大的便宜。
等到李重带着五千骑兵赶到虎牢的时候,虎牢关已经是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城墙破损,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地上全是折断的羽箭,破损的铠甲,还有没烧干净的云梯,、投石机等物。
城内的伤兵随处可见,呻吟哭喊之声络不绝耳。城外就是曹操的大营,十万大军聚集在狭窄的虎牢关外,军营连绵十余里,一眼望去,旌旗如海。
李重嘉奖了高顺一番,立即召集众人议事,商议如何坚持这几天的时间,此时曹操的十万大军已经尽数开赴到虎牢关下,而李重手中只有两万余兵卒,后续大军还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两万军队守城倒不难,虎牢关本来就险峻无比,再加上后顾无忧,只需要死守不出就够了。但李重的想法可不光光是守住虎牢,李重还想攻打洛阳呢,能在虎牢关下重创曹操,对后续的军事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道命令还是给郝昭等人的,李重命令郝昭出兵河内,渡河南下,做出攻打洛阳的姿态,迫使虎牢的军队回援洛阳。
第二道军令是给太史慈的,李重命令太史慈立即扩大游骑巡弋范围,防止曹操偷袭。
可还没等李重做出任何动作,春雨来了,滂沱的春雨连下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挺,天地之间迷迷蒙蒙,无论是曹军还是河北兵卒,都只能蜷缩在军帐之内瑟瑟发抖,这种情况根本打不了仗,无论输赢,被大雨淋过的兵卒都会大病一场。
三国时期可没有青霉素啥的,得个传染病就糟了,所以曹操和李重谁也不敢动手。
当然,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可以,喝点姜汤御寒就可以了,但就现在这种情况,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到了第四天,雨水终于小了下来,李重的第一支五千人的援军也到了,当然,这也是骑兵,步兵是不可能走那么快的,估计还在和泥泞的道路对抗。
摩拳擦掌的李重打算和曹操厮杀一场,手中有了一万骑兵,李重的底气也上来了,现在李重最不怕的就是野战。同样一心想要速战速决的曹操也领兵出营,准备和李重厮杀一场,可两个人想得倒美,还没等动手,天空又乌云密布,雷声四起。
啥也别说了,撤兵吧,曹操和李重再牛叉,也不敢和老天对着干,只能看着春雨肆虐,心中就悲喜交集。
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挽弓射曹操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不是瞎说的,李重和曹操眼望着迷离的春雨,欣慰今年或与能有一个好收成,连年的天灾人祸下来,百姓早就被压榨的困苦不堪了。哪怕是李重和曹操再重视民生也不行,什么兴修水利,驻军屯田,都不如修养十年有用。
但很可惜,战争一旦开启,就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除非有一方一统天下。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还是刘备,都想做这个一统天下的人。
无奈的是,谁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会停,这仗什么时候能接着打。
但接在当天夜里,周瑜和李儒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来到李重的军帐之中,提出一个破敌计划。
两个人的提议简单至极,就是趁着夜色突袭曹营,打曹操一个凑手不及。
这很正常战争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一环套一环的计谋,往往是最简单的计策,才是最有用的,两军对垒,无外乎就是火烧、水淹、断粮这几招,翻来覆去的用,偶尔穿插点离间计什么的,就算十分精彩的了。
而这些计策难就难在使用的时机问题,时机对了,就是克敌制胜的奇谋妙策,时机不对,就是空费军力的傻蛋。
说实话,偷袭这种计策真说不上好坏,运气的因素更大一些。无论如何这世界上都不会出现主帅掐指一算,算出今天晚上敌军回来偷袭,然后布置出种种陷阱,一举克敌制胜,众将纳头便拜,高呼神人也的现象出现。
那只是戏文的说法,个人崇拜罢了。
想要对付偷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主将像高顺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巡查军营,不然的话,看的就是兵卒将领应变能力,和大营的防御布置了。
曹操的应变能力肯定不用怀疑,但营盘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前营还不是曹操亲自驻守,而是夏侯渊,夏侯渊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攻强守弱,这也是周瑜和李儒提议偷袭曹操大营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曹操的营盘并不好,原因很简单,曹操来的匆忙,营盘并不牢固。而且虎牢关本来十分狭窄,不适合安营扎寨,不然的话,修建虎牢关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再简单点说,就是曹操的营盘太长,前方遇袭的话,后方很难给予有效的支援。
既然两大谋士都提议偷袭曹营了,李重立即点头答应下来,唯一的异议就是李重认为在黎明十分动手更好,总所周知,天似亮非亮的时候,正式人睡得最沉的时候。
定下计来,李重立即将黄忠、魏延、韩当、凌操、高顺等人叫到帐中,安排偷营一事。不多时,虎牢关中就烧了数锅姜汤,用来给偷营的兵卒驱寒取暖。到了寅时,一万骑兵臂缠白布,除了虎牢关,直奔曹操的大营扑去。
现在天还没亮,春雨迷离,天地之间灰蒙蒙的,李重的骑兵身穿黑衣黑甲,也用不着掩饰身形,更不用人衔枚,马裹蹄之类的,道上泥泞不堪,裹什么也没有用处。
“敌袭……”等到河北骑兵临到营门外五百步上下,曹营的哨兵这才从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声嘶力竭的喊道。
语音之凄惨,神情之惊恐,活像一只被割了脖子的红毛大公鸡。
但是已经晚了,没有坚固的营盘阻路,魏延等人连马都没下,用兵刃拨开鹿角拒马,闷头杀了进去。李重给他们下的军令非常简单,就是一直向前杀,杀不动了就掉头往回跑,高顺等人就在营门外接应他们。
曹操的前营是夏侯渊驻守,本来夏侯渊是在益州的,但曹操认为,夏侯渊攻强守弱,所以让夏侯惇和夏侯渊轮换了一下,事实证明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单论防御手段,夏侯渊真不如夏侯惇。
夏侯渊在睡梦之中惊醒,急忙披挂上马,就见到幽暗的天色之中,无数骑兵冲破雨幕蜂拥而来。
夏侯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迎敌,而不是统领全局,调动兵马全力防守。当然了,现在天色幽暗,曹兵慌作一团,夏侯渊想要统领全局也很难。
不过迎头而上这个结果真不怎么好,李重派出了四股部队偷袭,夏侯渊就是再厉害,也就能击退其中的一股部队而已。
被夏侯渊击退的就是韩当,韩当也算是比较倒霉,四分之一的机会被他遇到了,迎头将就遇见带兵前来的夏侯渊,一通乱战之下,韩当遮掩不住,只等带着手下的骑兵退走。但黄忠等人却没遇见敌手,一路杀的曹兵血流成河、四处逃窜。
等到夏侯渊击退了韩当,他的大营已经彻底乱成一团了,到处都是逃窜的兵卒,呼喊求救之声嘈杂不堪,夏侯渊想要传达一个军令都十分困难。如果不是春雨连绵,都有可能被几个人一把火烧了大营。
当然了,真要是没有春雨的话,李重也不一定有机会偷袭夏侯渊。
慌乱之际,中军的曹操终于到了,曹操的应变能力要远远强于夏侯渊,一一见到夏侯渊的营盘乱作一团,立即命令全军高呼:所有兵卒,速速撤往中军。
数百人一起大喊,声传数里,这个夏侯渊的大营都听的一清二楚。曹操的这个命令比较简单,慌乱之中的曹兵听到呼喊之声,立即奔着中军跑去。黄忠和凌操两人杀的有点晕头转向了,只有魏延还稍微清醒一些,带着一千骑兵紧紧地咬住曹兵的后队。
曹兵自己逃跑自然没人阻挡,再加上还有魏延在身后追赶,转眼之间,就过了夏侯渊的大营,来到曹操寨前。
曹操的营盘修建的也不怎么好,由于位处中军,前后都有军队保护,比夏侯渊的营寨还略有不足。这是客观原因,虎牢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周边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不然的话,李重偷营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的。
一阵厮杀过后,天已经有点亮了,就是不用火把,看的也很清楚了。
曹操带着许褚、贾诩等文武在营门之外接应夏侯渊的败军,前方兵卒用大盾抵住阵脚,之后密密麻麻的全是弓箭手。
不多时,夏侯渊的败军潮水一般涌了过来,曹操看得眉头一皱,他很清楚的发现,还有一只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一旦裂开军阵的话,很有可能会把追击的敌军也一起放进大营,曹操倒不是怕,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
想想看,被别人一支偷营的军队杀进中军,会对己方的士气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所以曹操略一思索,就高声喝道:“让败兵左右散开,仲康带人挡住追兵。”
许褚答应一声,准备兵马去了,数十名传令兵大声高喊着曹操的军令,命令败兵左右散开。
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但夏侯渊手下的兵卒被魏延追的太急了,很难做到令行命止,这边传令兵一阵呼喝,那边的逃兵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向两边闪开,直挺挺的奔着曹操的军阵跑来,口中胡乱呼喊着救命之类的话语。
逃兵身后自然是魏延的追兵了,魏延现在可乐坏了,丫丫的运气真好,这要是杀进曹操的中军,可就露脸了。
魏延想得倒美,曹操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见到本方的兵卒不听军令,立即喝道:“放箭……”
弓弦乱颤,羽箭齐发,一澎乱箭冲天而起,直奔两军交界之处扑去。
无论是曹兵,还魏延带领的骑兵,都被射了一个措不及防,眨眼之间,就被射到了一大片,哭号之声响彻战场,就连兴致勃勃的魏延也没避过去这轮乱箭,肩膀上也中了一箭,羽箭挂在铠甲上颤颤巍巍的。
不过魏延的铠甲不错,小兵的羽箭穿透力也不够,魏延到没受伤,可魏延手下骑兵却被射倒了数十人,前冲之势顿时一缓。
见到曹操发狠,连自己的兵卒都杀,魏延知道,今天是没机会冲进曹操的答应了,呼喝一声,带着兵卒向后撤去。
但魏延也不是掉头就跑,他被曹兵射了一箭心里也有些火气,回身的同事,也取出弓箭,对着曹操就是一箭,口中喝道:“曹孟德……看箭……”
魏延这一箭射得有些好笑,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魏延扭身瞄准曹操,却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距离曹操太远了,估计得有一百三十步上下,一百三十步,折算一下就是一百五十多米。
魏延对自己的箭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