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颌高览各自骑上战马,洒泪相别,踏上人生的转折点。
对于张颌高览来说,选择是有点艰难,但是对于曹操和李重来说,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所以兵卒来报,说张颌(高览)前来投靠的时候,李重和曹操的反应几乎是一模一样,那就是不信……其中有诈!
其中有诈只是猜测而已,按照曹操和李重的胃口,就是糖衣炮弹也要吞一口试试的,好在张颌高览来投的起因很好调查,很快曹操和李重就确定下来,张颌高览真是真心投奔自己的,心中的喜悦就不必说了。
当然,曹操和李重也没忘了在心里感谢逢纪一下:逢纪,好人啊!
张颌高览分别投靠了曹操与李重,本来对袁熙来说是一件坏事,此消彼长吗?这个道理很简单。
但实际上袁熙却感觉出,曹操并没有乘势进攻的打算,更没有分兵青州的意图,难道张颌高览真是曹操的内线?袁熙一时之间感觉有些迷茫了。
坐山观虎斗的李重却很清楚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做,无外乎就是等着袁绍二子相争,坐收渔人之利,还可以平平安安的接收青州,何乐而不为呢,袁熙看不出来曹操的意图,那是因为袁熙身在局中而已。
第二百一十六章 按兵不动
张颌投靠曹操是依照原来的历史进行的,对与曹操来说也就是锦上添花,绝对算不上雪中送炭,这时的曹营之中人才济济,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曹仁等人的能力都不在张颌之下。
而上述几个人都是曹操的心腹将领,张颌绝对争不过这几个人的,就算于禁乐进等人的地位也在张颌之上,事实上张颌一直到三国后期才真正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那时候的魏国实际上已经是司马懿扛旗了。
但对于李重来说,高览投奔的意义太过重大了。
虽然李重一直发展的不错,而且百战不败,但在天下人眼中,李重也就是一个潜力股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震慑力。
赵云,甘宁等人虽说威风八面,但那是后期,他们投奔李重之时还是无名小卒呢,没有什么轰动效果,但是高览却不一样,高览在投奔李重之前就是河北四名将之一,也可以说这么说,从高览投奔李重开始,李重才开始被天下人所认同。
这就是大将的明星效应,以后再有人投奔李重就会少很多顾虑,人家高览都认同李重了,咱们还能不信吗?
简单来说,这就跟商家请大明星做广告一样。
另外高览也不是绣花枕头,人家自己武艺高强,不亚于张颌徐晃,领兵能力虽不好说,但也指挥过数万人大战,但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览就要比赵云、张颌强得多。
至少这些将领都没有过单独领兵超过十万的状况,一旦人数过了一个界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多了,比如营寨之间如何相互支援,如何通讯,如何警戒等等,这都是一个全军主将应该考虑的。
而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武将,李重整个大营之中就只有高览一个人而已。
建安四年(199年)一月下旬,曹操只留下夏侯惇、张辽驻守界桥的大营,自己领军前去青州支援臧霸。
袁熙能保住界桥就已经满足了,也不追击曹操,任由曹操撤军而回。
青州的袁谭得知曹操增兵的消息,立即就放弃了黄河南岸的所有土地,带领军队退到平原县附近。
等到曹操顺利的接受了青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三月,大河解冻,战事消散。
袁熙退到清河东岸,放火烧毁了界桥,随即引兵回转南皮,袁谭也留下一只人马驻守平原,自己带着将近四万军队赶赴南皮。
可以想象,袁家兄弟二人聚首的情景,无外乎就是争权夺利等等等等。
袁熙逼走了张颌高览,极大的打击了拥立袁谭的派系力量,再加上袁熙手中也有一只军队,所以袁谭并没有做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不是袁谭不想,而是他做不到,政治本来就是相互妥协的东西。
好在兄弟二人还知道有外患存在,也不敢斗得太过火,总体来说,袁家兄弟的心还能用到一块去。
大致的划分了一下利益范围,袁谭提出和公孙度结盟一事,对于这种建议袁熙当然不会反对,当即答应下来,于是袁谭立即派郭图出使辽东,与公孙度商谈结盟。
郭图出使辽东还算顺利,公孙度总算还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答应给予袁家兄弟一定的支持。这个一定的范围就是适当的支援一些钱粮,军械什么的也可以谈谈,但是直接出兵肯定是不行的。
袁家兄弟要是打输了的话,公孙度还想投靠曹操呢,当然不能直接撕破脸皮了。
间接得罪曹操公孙度倒不怕,辽东地势偏远,孤悬关外,一般人都不会打此地的主意,还不如承认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多讨要些贡品赋税呢。
对于这个结果袁熙袁谭到没感到十分失望,他们不是三岁孩子,就没指望过公孙度发扬雷锋精神,出钱出兵帮自己打仗,那样的话兄弟二人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公孙度的智商了,再不,那就是有陷阱。
袁家兄弟这里合纵连横,李重和曹操也在调兵遣将,布置军队。
曹操加封夏侯惇为青州牧,但是却将治所设在甘陵县,甘陵县可是在冀州境内,曹操的心思昭然若揭。
同时曹操命令张辽攻克平原县,随时可以北上攻击南皮。
反观李重这方面,李重立即命令高览带领一万兵卒前去支援太史慈,相信以高览的威势,招降一些幽州的县城应该不成问题。
同时李重加紧消化手中的地盘,尽量将土地转化成战斗力。
当然,依照曹操和李重的智力,也不会放弃联络辽东的公孙度,条件那自然是无比丰厚了,曹操身为丞相,权倾朝野,封号自然一股脑的往公孙度头上袋,什么车骑将军阿、辽东侯之类的职位层出不穷。
曹操也没奢望能将公孙度拉拢过来,能引起袁家兄弟和公孙度的猜疑就好了。
同时袁家兄弟也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袁熙带领逢纪焦触张南等人驻守幽州,对抗李重,袁谭带领剩余的将领驻守在南皮,勉力维持冀州的局面。
情况虽然恶劣,但是袁家兄弟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冀州还有河间郡,渤海郡两个大郡在袁谭手中,幽州除了代郡,也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中,还有辽东的公孙度提供一些粮饷,再加上草原鲜卑、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的支持,挺上一两年不成问题。
也许不用等到后年,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就会对曹操用兵,到时候兄弟二人联合起来对付李重,应该不是问题。
前提条件当然是兄弟二人齐心合力了,其实如果袁谭袁熙聪明一些,还是应该排除一些人联系刘表孙策等人的,想来这些人也不会愿意看着曹操评定河北,能出兵牵制一下的,但是由于信息不通,这些人只知道袁绍身死而已。
曹操对界桥一战的宣传当然和实际发生的不一样,在许昌等地的流言中,曹操和李重在界桥一战,设计用伏兵截杀袁绍,大获全胜,斩杀袁绍的兵卒五万余人,斩杀了文丑等大将数十人,并且招降了张颌高览,现在袁家兄弟手中只剩下兵卒两万余人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刘氏联盟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流言蜚语的速度都极快,而且跟实际情况相差极大。
这些流言传到荆州、益州,江东等地之时,流言已经变成曹操和李重一战之下伏杀袁绍兵卒十万,斩杀袁绍大将数百员,就连袁绍的灵柩都被联军缴获,暴尸三日,袁家兄弟更加凄惨,在曹操的利诱下,辽东的公孙度已出兵夹击袁熙了,草原的异族也被联军说动,就算不背叛袁家兄弟,那也不会给袁家兄弟卖命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袁家兄弟已经没几天可以蹦跶了,曹操和李重吹口气就能扫平河北了,曹操更是不日即可南下。
当然这留言总会烟消云散的,而刘表、孙策等人也不会愚蠢到相信这些传言的,但是在没证实这些传言之前,这些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暂时的动作只能是以防御为主的。
其中也有一些好战分子主张主动出击,但由于各种原因,也都放弃了。
刘备就是要求主动出击的,但刘备手下兵卒不多,战将更是只有关羽、张飞等寥寥数人,没有刘表的支持实在是难以对曹操构成威胁。
孙策倒是有勇气主动进攻,可惜的是江东还有不少人在拖孙策的后腿,这些人就是江东的氏族。
和李重一样,孙策也认了个声名显赫的祖宗,这个人就是孙武,当然,人家孙策是有族谱可查的,不像李重直接就是凭空捏造,可就算这样,江东的大家族依然不认同孙策,于是孙策只能运用一些暴力手段,这样一来,无形之间也就拖延了孙策的出兵速度。
如果袁家兄弟有战略眼光,应该联系一下刘表孙策的,至于二人信不信,那就未可知了,但是很可惜,兄弟二人都不是争霸天下的人才。
不过南方的诸侯也不是没有丝毫准备的,作为汉室宗亲的刘表先是接纳了刘备,还派出使者联系益州的刘璋,意图组成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军事联盟组织,刘璋虽说暗弱,但也不是傻子,对于这种涉及自身安全的提议也很有兴趣。
于是两方展开了好几次会谈,结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是谁做盟主,就像当初的酸枣会盟一样,两家争论不休。
此外,益州的法正还提议与马腾、孙策结盟,对于和马腾结盟,刘表表示赞同,但是和孙策结盟刘表却保留态度。
不是说刘表不同意,而是说刘表认为孙策不会同意,两人之间可有杀父之仇呢。
还有一点就是孙策曾经击败过刘繇,这也是个问题。
总之会谈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着,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形成联盟,说是话,这不取决于刘表和刘璋的态度,而是取决于曹操什么时候能够腾出手来。
这真是一种悲哀,团结必须要在外来的压力下才能完成,当然,六十皇族还好一些,在外来的压力下还知道团结,但有一些人就算有外来压力,依然一心争权夺利,就不细细描写了。
整个九州大地都陷入莫名其妙的平静之中,各方势力忙着整顿内部,合纵连横,训练兵卒,就是没有一处重燃战火。
一直到建安四年四月,曹操忽然出兵东光县,东光县距离南皮不过四十里,一日即可到达南皮,曹操剑指南皮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急忙派刘询带兵五千前去东光驻守。
按理说五千兵马已经不少了,再加上东光县的两千多守军,还有临时征调的民夫,刘询凑足一万大军不成问题。
曹操此次出征的军队一共才三万五千人,刘询只要有坚守的决心,守上十天半月不是问题,而且袁谭也会出兵接应,曹操能分出多少兵力攻打东光县都是问题。
可是却出现意外了,刘询不是和袁谭一起出兵的,这很正常,曹操从南皮出兵,到东光县有一百五十余里的路程呢,就算曹操出兵神速,也需要五天上下的时间才能到达,骑兵倒是可以快些,但是拿骑兵攻城太过异想天开了,兵力也不够不是。
所以袁谭打算等曹操攻打东光县之后在出兵,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这也算是以逸待劳,在兵法上也说得过去。
但这样的的战术却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东光县的刘询必须要有誓死一战的决心。
刘询的态度慷慨激昂,跟袁谭信誓旦旦的保证,人头在,城就在,甚至把新纳的小妾都留在南皮了,只带着两个儿子前去东光县。
但结果刘询刚到东光县的时候还好一些,带领着兵卒和曹操展开浴血搏杀,着实杀退了曹操的几次进攻。
南皮的袁谭大喜,当即出兵接应刘询,可好死不死的,刘询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投降了。
“我……操……你妈……的”袁谭得到消息,气的两眼通红,差点没在马上掉下来,头盔的盔缨都被袁谭撕得粉碎。
不怪袁谭这么气愤,就算刘询没守住东光袁谭都不会这么激动,本来袁谭也没有死守东光的想法,袁谭只是想在东光县和曹操纠缠一阵,再回到南皮死守,一直守到,守到……南方有变吧!
但现在袁谭刚来到东光县附近,刘询这一手不但消弱了袁谭的实力,打乱了袁谭拖延时间的美好愿望,还间接替曹操达成了个引蛇出洞的机谋。
现在袁谭真是倒霉透顶,想走都走不了了。
曹操出兵南皮,李重也随之出兵武垣县,李重是在安平郡的饶阳县出兵的,速度极快,几乎在顷刻之间就攻破了武垣县的城门,侵入到河间郡境内。
说来可笑的是,李重本来没有突袭武垣县的打算,这次出兵完全是被曹操2逼的。
曹操入侵河间郡,李重自然不会坐视,但李重还没办法和曹操打官司,那战前的合同说事,合同上确实写的是曹操占据袁绍的青州,李重占据幽州冀州,但指望曹操吐出嘴里的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开战。
李重现在还不想和曹操开战,只能借着这个机会突袭袁谭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燃战火
求收藏,求红票。
李重是属于仓促之间集结兵力的,但是袁谭更仓促,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李重一阵猛攻,丢失了武垣县。
这次出兵的胜利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但紧接着,李重就遇到了阻力,袁谭手下的大将管统固守中水县,堵住了李重东进的道路。
本来李重就没把管统放在眼里,他就没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所以取了武垣县之后,立即派赵云带领轻骑五千连夜行军,直取中水县,临行之前赵云也曾经问过李重管统这个人怎么样,李重毫不犹豫就回答了四个字:无名小卒。
结果管统好好的给李重上了一课,就在中水县和武垣县之间二十余里的官道上,管统埋伏了两千兵卒,杀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先是一阵乱箭射的赵云的骑兵纷纷落马,再趁着夜色一阵截杀,虽然没有将赵云的军队打的惨败,但也杀的赵云的骑兵锐气尽失,驻足不前。
赵云自恃武艺高强,行军之时当先开道,被乱箭攒射,要不是赵云真的武艺超群,就要落得和张颌一样的下场了。
就算如此,赵云也没防备住其中的几支劲弩,肩膀和大腿各中了一箭。
得到消息之后,李重着实擦了一把冷汗,急忙派兵前去支援赵云,至于什么急速行军早就被李重抛到九霄云外了。
那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