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把丈母娘的心肝五脏牛黄狗宝统统掏出来,然后添油加醋“炒“出来一篇“首都大妈救助地方儿童”的可歌可泣的“爆米花”文章来。可是他兜来转去,就是不往“想办法治病救人”的正题上说。急性子的丈母娘一会儿就火大了:“你别老揪着我不放,我没什么隐私爆料给你,就算你知道我的小名儿,你也‘炒’不出朵花来,我告诉你,我一不是北京人,二也没给那孩子捐多少钱,我找你就是想让你们媒体帮助呼吁呼吁,让乡里乡亲的都伸把手,你搞搞清楚,现在需要帮助的人不是我,而是那个孩子,你这么对我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什么用?我可不想出名,你还是直接去孩子家里去实地采访一下吧。”
对方官腔十足地说:“阿姨,您说的这事儿吧,如果在几年前,可能还算是新闻,不过现在这种事情太多了,很难再能引起很大的关注了,而且,事情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了……”
布衣平民出身的丈母娘一向刚烈耿直,喜欢直来直去,最讨厌别人自作聪明和她打官腔,绕圈子,一听这推三堵四的话,丈母娘立刻又抖擞出了一身斗志,开始使出了她的老本行教训起对方来了:“小伙子,你知道你们做新闻行业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什么叫新闻?牵涉到国计民生,牵涉到人间疾苦,那才叫新闻!你们那满版的小情小调,名人的花边新闻,荤素段子,那不叫新闻。要是每天就坐在编辑部写点这些注水文章,我也会!互联网上扒个档案资料,再添油加醋放把佐料,爆炒个什么老艺术家的初恋情结了,影视明星的三角恋爱了,女作家的感情纠葛了,主持人的婚外畸恋了……那些人生怕自己被人遗忘,轮不到你想起他,自己就蹦达得漫天都是了,把自个的那点隐私德行抖擞得哪哪都是了,卖得比糖炒栗子都火!还用得着你哭着喊着踅摸人家的隐私?!小伙子,才过去的半年的新闻不算老,人家温总理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年都没嫌老,总理他日理万机还能抽出时间体察民情,握着灾区老农的手含泪颤抖呢,你们作为人民的喉舌,为啥就不能!?”
我想那个小记者碰上丈母娘一定叫苦不迭,就这么一通棉里藏针的连讽带刺,估计他早就招架不住了。挂了电话,丈母娘也气得不轻:“我还是钱太少了,我要有钱,还去求他!我要是中了一千万的大奖,我也象人家盖茨那样,该捐的捐,该献的献,最起码也能为子孙后代积点阴德。”
我看她气喘吁吁的样子,有心让她消消气,就劝她:“您甭跟这种人治气,河南人就这德行!都说河南出骗子,你看大宝就被他河南老板骗了吧,捎带着咱们也跟着被骗。您看,那东北女孩能收到20万捐款,可这个小女孩为啥才收到700块钱捐款?还不是因为她是河南人!?”北京人一向瞧不起河南人,说河南人浮夸造假自吹自擂欺上瞒下坑蒙拐骗,是全国人民的“造假”教练,“窃国大盗”袁世凯更是遭人唾骂,曾经一度,在饭桌上最爱拿河南人开涮,说河南的聪明人太多了,聪明人都挤到一块反而不成事!有人甚至尖酸刻薄地说“河南人都是骗子!”更有南方城市甚至打出标语,“河南人免进!”“河南人免谈!”“不和河南人打交道。”一时间,人云亦云,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谱,好象河南人个个都是青面獠牙的魔鬼。
我这么一说可不当紧,简直就是摸了老虎屁股。别人可以瞧不起河南人,可是我却不能,我如果瞧不起河南人,那就是瞧不起丈母娘!丈母娘“蹭”地一下就手按茶几从沙发上窜了起来,带动得连茶几都颤了三颤,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然后怒目圆睁地瞪着我厉声喝道:“你凭什么看不起河南人?河南人惹谁了?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我的娘——呀!情急之下,我怎么就忘了丈母娘的老家是河南的了,我在心中叫苦不迭,本想让她消消气,结果没想到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可如何是好呀!
果真,正在气头上的丈母娘总算找到了撒气的出口,开始了悠悠五千年的河南历史演讲课堂,开头有点类似《话说黄河》的开场白:“自古以来,中原宝地,群雄逐鹿,诸子百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南北商贾,竞相登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兵家,杂家各领风骚。‘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河南人是最古老,最正宗,最典型的中国人,历史上最初的狭义的‘中国’指的就是中原,中国人就是中原人,换句话说,河南人古称‘中国人’。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道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人就是中国人的缩影,所有河南人身上的优缺点,劣根性,在中国人身上都有!哪个地方没有骗子?只不过河南人口太多,背井离乡出来讨生活的人也太多,有几个坏人就显得格外扎眼,让别人觉得‘河南人’素质差,不可信。河南人占中国人口的1/12,世界上每60个人里就有一个河南人。河南人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河南人在中国的遭遇,相当于中国人在世界上的遭遇。”
丈母娘曾经在中原大地历经三年自然灾害,亲见过饿殍满地,横尸千里;青春年华时,又被十年浩劫困在深山老林里三年五载,只能白天锄草种地晚上背唐诗英语,苦难生活的记忆让她凝成了“悲剧审美情结”,喜欢慷慨悲壮的叙事方法,而三十多年中国文化的浸淫又让她出言必定洋洋洒洒,大发悠悠思古之情,扎扎实实地给我上了一堂历史文化课,我听了以后都想力荐丈母娘到“百家讲坛”上为河南老乡正名。
“道家鼻祖老子,庄子生于河南,儒家鼻祖孔子虽生于齐鲁,但是他的主要活动和思想传播之地却是在中原大地,儒道两家是中国文化的精魂,‘儒骨道风’可谓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所以才会出现冒死进谏的比干,忠心侠义的岳飞,学识渊博的韩愈,女中豪杰的花木兰,还有当今打造“红色亿元村”——南街村的的王洪彬……”丈母娘说到这里,我才明白,难怪她身上有那种勇往直前,不服输的“花木兰”气质:“感情儿花姑娘,啊,不,花奶奶和您是河南老乡呀!能出这么个坚强能干的河南女人足够撑起河南人形象的‘半边天’了。”
丈母娘听着这句话还算顺耳,她摇头叹了口气,话音缓和了不少:“说实话,我也不太喜欢河南的的大环境,人际关系太复杂,官场腐败,风气不正,分配不公,邪气大,内耗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那里想成事不容易。在河南我也水土不服,所以才背井离乡,异地求存。河南人有‘中国的吉卜赛人’之称,大批贫穷落后的河南人遍布全中国,就象大批中国人遍布全世界一样,他们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多来自生活底层,哪怕有1/100的人品行不良,就有可能有100万人破坏河南人的形象,这些人就是坏掉了‘一锅好汤’的‘老鼠屎’,也因此被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城里人看不起。可是正如刘振云所说,‘我们刚从生命线的边缘挣扎出来,我们吃饱饭还没几天呢,人从生存的夹缝中走出来,就象从阴暗的隧道里走出来一样,一身的毛病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了。’”可以听得出丈母娘对这些身具劣根性的河南老乡,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忿闷和无奈。
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我忙不迭地见风使舵:“骂河南人也好,嘲讽河南人也好,不见得河南人就坏,倒是暴露了那些骂人的人喜欢内讧内斗,盲目从众的阴暗心理,这就是‘丑陋的中国人’的心理,河南也是中国的,河南人身上的毛病中国人都有,外地人嘲笑河南人,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能把‘屎盆子’都往河南人身上扣!”
丈母娘大力赞同:“对,就连金墉都到河南来寻根,还自称‘我也是河南人!’写《手机》的刘振云你知道吧,他也是河南人,他还要做‘河南人的形象大使’。” 丈母娘还怕我不相信,特意从书柜里取出来一本厚厚的“剪报”给我翻看,原来这里收集了所有有关河南人的评论,有中肯地揭露河南人缺点的点评,也有为河南人“正名雪耻”的名家文章,重点字句都被丈母娘用麦克笔圈中,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白岩松说:‘我们跟河南人一脉相承!’”“敬一丹说:‘我对河南人印象很好!’”“崔永元说:‘中国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毛病!”旁边则是一排醒目的红字,跟着两个大大的惊叹号,一看就是丈母娘那蝤劲阳刚的笔迹:“河南人当自强!”
转眼就要开学了,我家那“野”惯了的“小魔女”终于能有个收心的地方了。这个幼儿园是丈母娘实地考察了半年才选定的,我们附近没有特别好的幼儿园,即使有,也不可能提前一星期就支着帐篷在学校门前不分昼夜地去牌号,那阵势,一点也不比排队买经济适用房的劲头小。本来我家楼下有一家日本人开的幼儿园,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是附近做生意的子弟,打架斗殴屡见不鲜,丈母娘坚信“孟母择邻”的典故,于是就舍近求远挑了另一家离家有两站地的幼儿园,并且早早地就为我闺女做好了一套带“艺术写真照”的个人简历,让我帮她打印出来,我又自作聪明,添油加醋地加了很多诸如“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熟读四书五经”的溢美之词,丈母娘为我那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深感心虚,非要我删掉这些名不副实的“自我吹嘘”,我就劝她:“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您放心吧,就这么交给老师,保证咱明天就能上学。”丈母娘只好忐忑不安地把简历送到了园长办公室。“自吹自擂”就是有这点好处,可以强占先机,在一开始,相互不了解的时候,你的“自吹自擂”往往会率先引起人的关注,就象智力竞赛抢着按电钮一样,懂得再多,不按电钮也不会得分,而现实生活比智力竞赛要复杂千百倍,准备得再好,不强占先机也赢不了。而我的“先下手为强”给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保证我闺女顺利通过了入园面试,第二天就让我们回家准备赞助费了。
“钱到用时方恨少”,年初的2万块钱已经被我扔进了股市赌今年的财运了,看着别人的股票一番再翻,而我选的那支绩优股,刚一入市就被挂牌整顿,按兵不动已经快三个月了,是福是祸还很难说清。钱是如此的不经花,上半年我们用于社交应酬的钱象流水一样,一不小心就“日出斗金”,再加上老婆又为大宝“劳而不获”了两个月,还有一浪高过一浪的通货膨胀,让我们觉得钱包越来越瘪,攒的那点死工资还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尽管利率一调再调,可是算来算去,发现存款还是等于贬值,半年多时间我们统共攒下了2万块钱,这点钱刚好够给孩子交完三年幼儿园的赞助费和最近一个月的学杂费。学校规定,一次性交三年赞助费的话每年可以优惠一千块钱,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投资大潮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坚信:“2008奥运会开幕前只涨不跌,因为有政府托盘。”因此所有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圈钱,谁先拿到了现金,谁就强占了先机,就将拥有无数发财的可能性,连幼儿园都不例外,变着法地从家长口袋里早点掏钱。
丈母娘看我们又一贫如洗了,就主动提出减生活费:“孩子马上一上学,我白天就清闲多了,就是一早一晚的一送一接,你们不用给我们2000多的生活费了,给一千块钱够买菜就行了,你们也该攒点钱了,马上孩子就要上各种补习班,那可都是按小时收费的。”我一听丈母娘这话,就知道绝不能轻易上当,这一定是她在有意试探我,看我是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你想食品,煤气,黄金,房价,门票,机票都在涨价,怎么可能把生活费降下来?不要说丈母娘舍弃自己清闲富裕的晚年生活,为我们不分昼夜任劳任怨了整整三年,就是现在临时换做我妈帮我们带孩子做饭,给她一个月三千块钱她也不会干的,我妈三年前给我的明码标价是:“带三年孩子,给她十万块!”要是搁现在一定还要水涨船高,跟着物价应声而涨。我如果真的就给丈母娘这么点钱,她嘴上不说,心里也一定会凉个半截,觉得扣门女婿真是不懂事。到时候,老太太没准找个借口回家去住自己的大房子,逍遥快活安度晚年去了。而钱有时候却可以让人变得更有忍耐性,很多女人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对男人在外面花天酒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同样道理,生活费只能多不能少,不能让丈母娘再倒贴我们,她也才会对我偶尔犯下的鸡毛蒜皮的小过错基本视而不见。更何况,钱是身外之物,给别人也是给,况且还是给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的丈母娘应有的生活费,多一点,少一点也是 “肥水不流外人田”,即哄了老太太开心,又能变相地让她替我们投资存钱,我老婆是指不上了,她一没有发财的欲望,二没有理财的经济头脑,丈母娘可不一样,但凡她手里有点钱,就会想法子借鸡生蛋,让钱生钱。
于是我很坚定地打消了她的顾虑,让她知道我也是“吃水不忘打井人”的:“一千块钱哪够全家人的生活费呀?您别以为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唐僧都不如猪八戒吃香了,因为猪肉贵呀!一斤瘦猪肉17块,一斤牛肉15块,一斤羊肉14块7,一斤鸡肉8块!鸡蛋,面粉,方便面,巧克力,食用油,鱼丸腊肠,蔬菜水果哪个不涨价?重庆家乐福推出的比世面价格便宜11块钱的食用油促销活动,结果3人被踩死,31人被挤伤。连我妈都对我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猪肉丸。’生活费不涨就是了,可是万万不能再少了,我们又不是没钱,三年困难时期都已经熬过来了,现在我们也没有贷款压力了,咱们全家正是迈向康庄大道的好时候,就这么定了,还是那么多,一个子儿也不能再少了。”丈母娘果真乐呵呵地不再继续推辞了,爽快地说:“好吧,花不完的我就替你们存上了,将来给孩子‘上班’的钱从这里头扣。”丈母娘的目标总是在时刻变化中的,现在她的生活重心已经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