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官-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伴读用罢早饭,便由黄锦领着,出了府学……

第六十五章 议水患士绅云集二

王府是前殿的布局,前面三殿是正殿承运殿,后为穿殿,又后为启运殿。正殿是王爷接天使以及初一十五接受地方官员觐见之地,启运殿是王爷平素处理藩地内务所在。

众伴读随着黄锦,就来到启运殿偏殿。

世子带着陆炳,已经在此处坐着。他身穿朱色蟒服,腰盘玉带,虽说常服装扮,可肃容时,也添了不少气势,正不知跟陆炳说些什么。陆炳边听边点头,小鸡啄米似的,满脸认真。

见众人见来,世子神色稍缓。

王琪牵头,众人行了半跪之礼。世子见状怔了怔,随后开口叫起,却没有说什么以后免礼之类的话。

在府学时时,众人可叙同窗之谊;府学外,早定主从,也是众人的本分。

他吩咐大家坐下,道:“等一会地方士绅耆老到了,孤将暂代父王会客,诸位可随在孤身边。等到议完正事,说不得还能有功夫,让大家与家中长辈团聚一二。”

说话的功夫,他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滑过,在陈赤忠身上顿了顿,眼里多了份笑意。

陈赤忠入王府将一年,第一次换下道袍,换上直裰,平添了几分斯文。

对于他这份知趣,世子显然很满意。在府学如何无人管,出来站在世子身后,身份就不同。前两日那次出城,众伴读还不算正式露面。这次在安陆官绅前,众伴读随侍,算是正式亮相。

陆炳则是合不拢嘴,凑到道痴下首坐了,探过脑袋,小声道:“二哥,稍后见了那些人,我们要出王府……”

道痴亦小声道:“世子要出府?”

陆炳点头道:“我们要随行呢,只是不出城。”

道痴没有细问,心里想着世子多半是去南城。

兴王就藩二十余年,口碑甚好。旱年求雨,涝年防洪,饥年出钱粮赈济,都是常例。前些日子的两场暴雨,都北城都有房屋坍塌,南城情形定是更甚。

少一时,便有内侍进来禀告:“殿下,城中士绅到了,由属官正引着往这边过来。”

世子点点头,吩咐道:“引到西阁候着。”

内侍应声而去,世子没有急着起身,而是看向道痴,道:“昨日家去如何?”

道痴道:“院子低洼,雨水倒灌,积水尺半深,用了一下午的功夫,才将积水清的差不多。幸而去岁修缮过一回屋子,要不然怕也熬不过去。”

说到这里,犹豫一下道:“后街族人,就有人家因房屋倒塌,出了大事。”

世子皱眉道:“暴雨成灾,怪不得父王甚是心忧。”

估摸过了盏茶功夫,世子方起身先行,众人起身跟上,进了启运殿。

启运殿面宽七间,进深三间,分中殿,东阁,西阁。

东阁是王爷平时召见臣属所在,世子直接带人众人到了西阁。

城市有头有脸的人家家主,都在这里候着,别看他们在百姓面前威风八面,进了王府还真是的连坐的余地都没有。

进世子进来,众人都跪拜在地。

道痴早已随着其他人避开,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王家老族长与王珍在,沈家二叔在,吕父与刘父也都在。还有些许多二等人家,在四姓人家身后。偏后的位置,还有外九房的姻亲,张庆和的伯父张氏族长。并不见王青洪,他心中有些疑惑。

西阁设了一张罗汉塌,世子坐了,众伴读都屏气凝声地跟上,左右侍立。

世子这方开口叫起,而后看了站在士绅之首的王老族长一眼,吩咐赐座。

两个小太监应声下去,抬了一把黄梨木方椅过来,放在王老族长身前。

王老族长叩谢后,才挨着椅子边坐下。

应邀前来的十几家士绅,上了年岁的不止王老族长一个,可是得赐座的,便只有王老族长一人。

王家能在王府这般有脸面,不单单是王府姻亲的缘故,最主要的是在兴王就藩安陆初,得了王家助力。早在其他士绅对年轻的藩王观望时,王家已经开始投诚。

兴王就翻初,得到的赐田是邺王、梁王府早年的官田,不过四百多顷,不得不开始购买民田。

王家没等王府开口,便托人送上五百顷地的田契,而后又用极低的价格,另卖了一千顷良田给王府。

当王府决定垦田时,王家又出钱出力,配合王府筑坝垦田。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看似王家好像吃亏,为王府出钱出力,还连送带卖舍了一千五百顷良田;可实际上在同兴王府打交代的二十多年中,王家不仅没吃亏,反而在垦田后又增加几千顷良田,安陆第一士绅人家的位置坐的更稳。

但凡王家当时有所犹豫,其他人家投向王府,那安陆现在就不再是这个格局。

想到这里,道痴望向王老族长的目光带了敬佩。地方士绅对于王府都是既巴结、又防范,因为藩王侵占民田之类,并不是稀奇的话题。

其他地方藩王口碑不好的缘故,大多半也是与争产争田有干系。兴王府由地头蛇王家助力,并没有侵占民田,省了多少是非。

等到其他人家确认兴王是个厚道人,不会惦记这家那家的产业,想要凑上来时,已经晚了一步。

王府多了一个王夫人,王家依旧是安陆第一士绅人家。

“父王请诸位前来,是为前几日暴雨成患。”

世子清了清嗓子道:“前日孤奉父王之命,前往梁王墓,河谷平原水溢成灾,堤坝损毁严重,已经有良田侵没;城里情景也不大好,倒塌的民宅已经上千间,百姓艰难。”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知就今夏水患之事,诸位有何教孤?”

年轻的世子,小脸严肃,眼神真挚。

在场的士绅们,却觉得心里凉飕飕的。世子虽还没成年,已经有了几分王爷的风采。

王爷就藩安陆之初,洪灾、旱灾、流民各种麻烦事遇到的正经不少。每一次,王爷都是这样,客客气气地将大家请来,然后忧国忧民、满脸真挚地来上说上两句,结尾定是这句“诸位有何教孤”

而后呢,众人就要掏银子掏粮食来“抚民”最后得了名声的是王府。

这样卖力不讨好的事,谁会心甘情愿?

可是多年前,对王爷阴奉阳违的家伙,下场是什么?家没破、人没亡,却从二流人家成了不入流。

王爷看似宽和,但是身为龙子龙孙,尊严岂容挑衅?

如今王爷年岁大了,这几年不再爱弄这些“抚民济民”之类的事,大家才缓了口气。怎地,到了世子这里,还来这一出?能换点新花样么?

一时之间,无人接话,竟是冷场。

世子的小脸,一下子耷拉下来,望向众人的目光便带了恼意。他暗呼了一口气,直接点名,道:“王老先生有何指教?”

王老族长咳了两声,道:“殿下恤民之心甚仁,小老儿钦佩不已。指教二字万不敢当,若是殿下不嫌小老儿聒噪,小老儿便啰嗦两句。”

世子脸色稍缓道:“老先生请讲?”

王老族长道:“安陆之地,不仅仅是王府藩地,还是我等家族安身立命之所。安陆安,我等安;安陆不稳,我等日子也不好过。只要为了安陆一地安定,我等自然愿意跟在王爷与殿下之后,共襄盛举。”

这几句话,不单单是对世子说,更多的是在告诫其他人,谁也别想着置身事外。

世子神色越发宽和,望向其他家主,道:“诸位怎么看?”

沈家二叔道:“王爷爱民如子,殿下慈心仁善,草民等能随王爷与殿下身后,为安陆一地百姓略尽绵力,荣幸之极!”

刘父道:“正是,王爷与殿下信赖草民等人,才下令召见,草民等自不会辜负王爷与殿下期许。”

四姓就剩下吕家,尽管心里百般不愿,吕父也只能道:“用到我等之处,王爷与殿下只管吩咐,自无二话。”

四姓都表态,其他人家也只能跟着点头。

大家笑的勉强,这两场暴雨,各家的庄子也都有灾情报上来。不说别的,稻收前,再这样下几场雨,减产也肯定的。今年田庄的收益本就没谱,眼下又要割肉。

世子却是心情大好,兴王吩咐他出面见士绅,为防洪救灾打招呼,他这“招呼”打下去,众人反应还算尚可……

估摸过了一刻钟,有内侍过来传话,兴王在承运殿与地方官员议完事,王驾在往启运殿来。

世子闻言,带了众人到正殿候迎。

等到众人站定,外边已经传来响鞭声。

须臾功夫,在安陆地方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兴王进了启运殿。

连在世子在内,众人跪迎王驾。

在随王驾进殿的文武官员中,王青洪赫然在列,位置还比较靠前,头戴乌纱,身上是三品公服。

道痴寻思一回,也就明白缘故。即便是致仕官员,也是官员,没有权柄,却有官员身份,待遇与寻常士绅不同。

兴王临座,开口叫起,而后望向世子。

见世子含笑点头,兴王便道:“今夏暴雨成患,民生艰难,孤心不忍。方才与几位大人就防灾赈济之事也提到一二。只是孤一人力薄,还请诸位乡老援手。”

众人方才都已经表了态,这会儿自然都不罗嗦,纷纷躬身:“愿为王爷驱使咐!”

气氛高涨,官绅殷勤,兴王面色越发温煦……

第六十六章 借时事兴王教子

从启运殿出来时,官员与士绅的反应截然不同。

虽说一个一个面上仍是含蓄的笑,可官员们脚步轻快,脸上的笑容真挚多了;士绅们则是截然相反,眼神发直,脚步沉重,笑容非常勉强。

伴读中除了陈赤忠与陆炳还在世子身边外,其他四人尊世子吩咐送士绅出府。不过是给他们与家人说话的机会,大家都悄悄随着,走到各家长辈跟前。

方才在殿上兴王用十万两银子“抛砖引玉”使得士绅们认捐银三十万两。四姓王家五万两,沈刘吕三家各三万两,其他中小家族一万两到两万两不等。

饶是吕文召这样的书呆子,也晓得这银钱不是小数目。

再看那些官员们自诩廉洁,则是认捐半年俸禄到一年俸禄不等。官员收入本不在俸禄上,半年俸禄一年俸禄下来也没多少银子。可赈济百姓也好,筑坝防洪也好,做出政绩来还是添他们的资历。花旁人的银子,得自己的好,他们如何能不快活?

对于士绅们来说,则是割肉一般。十亩银子就能买一亩上田,五十两银子就能置个美婢,相当于几千亩良田、数百个美婢一下子就没了。即便能换回些名声,轻飘飘的,又顶什么用。

王琪见祖父与堂兄都短了精神,近前两步,搀住王老太爷的胳膊,小声道:“祖父,家里银子不够么?”

王老太爷拍了他脑门一下,道:“这不是你当操心的,好生随侍殿下,不用理会其他。”

王琪压低音量,不解地问王珍道:“大哥,五万两银子虽不是小数,可也不至于让祖父为难吧?”

王珍亦压低了音量道:“除了修堤坝,还要筑新坝,还不知道这些银子够不够。若是不够,倒时……”

道痴跟在众人身边,并没有插嘴,只是望向前面的王青洪。

这次城里赈济的总负责王爷点了安陆知州,修堤坝、筑新坝之事则委了王青洪。

河工上动工,没有几个月工事完不了,职官职责所在,不好离岗;换成士绅,负责这么大的差事,权威不够。

王青洪品级高,又闲赋,正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王青洪花甲之龄,许是不愿意做这费心劳力的差事;可是他正值盛年,对于王爷能给他这个机会,分外感激。

若是做的好了,名字直达御前,他想要再谋起复也有个由头。兴王请王青洪负责此事,一部分是看在他是王家人的面子上有心成全;更主要的也是在安众士绅的心。银子王府并不过手,最后都会花在赈济与河工上。

王青洪原是随着几位官员在前,瞥见道痴等人送士绅们出来,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

对于这个出继出去的儿子,王青洪心里始终存着气。除了去年五郎“抓周”那回,道痴再也没登十二房的大门。

容娘去年还诚心去外九房做了几次客,真心实意地邀请过王宁氏祖孙到十二房做客,都被婉拒。一来二去的,容娘瞧出外九房的疏离,不好与之太亲近,也不再提去外九房。

只有三郎,每逢月末道痴归家时,总要寻个理由过去见上一面。

如此算下来,这将近一年的功夫,王青洪只有在除夕族中大祭时,远远地见了道痴一面。就算这回在王府见面,道痴除了叫他一声“伯父”之外,也没有再说一个字。

王青洪心中着恼,可想着道痴在世子身边为随从,心里又不踏实。生怕他惹出祸事来,丢了自己的脸面。

落后几步,等着道痴过来,他便板着脸对道痴道:“既做殿下随从,需谨言慎行,不可轻狂任性,也不可耽搁读书正业。”

在他看来,即便道痴过继到外九房,可九房没有男性长辈,道痴为人处事,不能单凭一个孤寡老太太教导。他这个生父,总要盯着些。

道痴心下诧异,面上不变道:“谨遵伯父教诲。”

王青洪摆摆手,不再理会他,转头同王老族长说话。

道痴与王琪跟在后边,两人四下探看,就见刘从云与吕文召都在跟各家长辈说话。

启运殿到王府大门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走了一刻多钟的功夫,便到了王府大门。

老族长这里,少不得对王琪、道痴两个再三叮嘱一遍,方上了自家马车。

没等四人折回启运殿,便见世子带着陈赤忠与陆炳过来。

出府,目标,房屋坍塌最严重的菜市街。大家没有骑马,而是乘车前往,到了那附近就下马步行。

暴雨过去已将两日,城南的积水却依旧是一片连着一片,有好几处大家不得不绕行。

不少人家门口糊白,悼念亡者。

有些院子房屋坍塌、无家可归的人,则聚在南城一片一片的空地,神色木然。还有人哭天抢地,嘴里不停叫骂着。

原本众人还为出王府感觉雀跃,现下见了断瓦残垣、百姓惨状,众人也欢喜不起来。

受灾百姓的安置点,有官府的差役在那里巡逻,防止有人闹事。

坍塌的屋舍,浸水的院子,空气中除了水腥味,还有扑鼻而来的臭味,这是街角道边家禽家畜尸体传来腐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