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官-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虎头已经从王家脱了干系,道痴也没有再理会他们的必要。

王福平见向来好脾气的道痴都冷了脸,嘴里越发苦,无奈之下,只好带了儿子去宗房。

王家窑村周边都是王家的庄子,王老太爷早得了消息,晓得道痴、王琪带了仪卫去乡下之事,曾叫长孙传王二叔入宗房,打听缘故。

待晓得道痴与王琪等人的行为后,王老太爷沉默半晌,就打发王二叔下去,并没有再插手此事。

对于虎头出籍之事,王老太爷心里并不赞同。若是做儿女的都这样,父母打骂一顿,就要反出家门,那成什么体统?不过既是有王府仪卫跟着,就不再是一家一姓之事。在没有问清楚此事时,王老太爷并不想说什么。

王福平听说王老太爷过问此事,次日便就城到宗房请见,王老太爷却没有往常那样好说话,只说不见。

今日王福平带了孙子再登门,心里也没底。

可是总不能真的任由长孙做了上门女婿,现下事情还捂着,真要传扬出去,他们成了什么人?卖儿卖孙,愧对祖宗。即便不晓得他们的祖宗到底是哪个,也不愿意如此行事。

还有就是,道痴那日的气势不仅镇住王家人,也晃花了王家人的眼。既是道痴看重虎头,那看在虎头面上,也会拉扯他们一把……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静票

第一百三十九章平静票

道痴依旧按照蹭了王琪的马车回家,临下车前,道:“七哥,帮我问问大哥,新马车到了没有。”

上个月月末回来,他请王珍帮忙定制一辆马车。

王琪道:“哪有那么快,你选的都是重料子,又是在武昌府车行定制。”

道痴道:“有了马车,祖母往后出行也便宜些。”

王琪笑道:“晓得你孝顺,有了舅舅给的银子,就是给叔祖母买马车。”

说话之间,他打量外九房的大门,过年时新刷的明漆,院子里房顶也换了新瓦片,不再是昔日陈旧破败景象。

王琪带了好奇,对道痴挤挤眼道:“二郎,你两个舅舅到底给你留了多少银子,是不是发了大财?”

道痴道:“加起来比比不得七哥一个零头。”

听到这个,王琪情绪转为低沉,道:“二郎,明日随我去巡庄可好?”

道痴想了想,还是摇摇头,满脸诚挚道:“七哥还是请伯祖父安排人手。要是七哥真的就这样远了家里,伯祖父怕是要伤心。”

王琪犹豫道:“这样好么?若是祖父身边的老人,以后尾大不掉可怎么办?”

道痴笑道:“若真是伯祖父身边的老人,七哥当欢喜才是。七哥现下用上,以后分家时也好名正言顺地开口要到名下。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我虽乐意听七哥吩咐,可对于农桑经济之事,七哥也好,我也好,都是外行,还是寻专人盯着才妥当。”

王琪听了,面带欢喜道:“二郎说的正是,我还是央求祖父要人。我身边就小猫几只,哪里有正经当用的。就是等到分家的时候,稍稍得用的家人,也多会奔着长房、二房去。还不若现下借着管理庄子铺子的名义,从祖父手上要人。”

为了那一百二十顷地之事,王琪不仅对大伯、伯母心生芥蒂,对祖父母也不无埋怨。祖父母并不开口,任由大伯与伯娘给他脸色看,未尝没有让他退一步家和万事兴之意。

王琪不愿意退,与祖父母之间关系也尴尬起来。

他打小养在祖父母身边,对祖父母感情很深。这些日子,他心中也曾后悔,自己是不是做的过了,为了贪心伤了家人情分。不过思量过后,他还是坚持不给。

祖父母虽疼爱他这个孙子,但是对其他儿孙的疼爱也不减。

他记得清楚,小时候他与六郎打架,祖父母训斥他,而不是训斥六郎。只因他没心没肺,即便哭的撕心裂肺,给盘点心就能破涕为笑;六郎却是个脾气大的,被祖父母教训一顿后,宁肯挨鞭子,也不再进祖父母的院子。

六郎倔强起来,阖家不宁,因为六郎身后有父母兄嫂,使得祖父母对于这个孙子也不好轻慢。

他这个名义上祖父母最宠溺的孙子,即便受了再大的委屈,在祖父母口中也不过是得几句好话,然后上两盘好吃的点心。

王琪小时候常为此不忿,对于六郎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堂兄也实近亲不起来;等到长大,王琪算看明白。

不是宠溺,就是看重。真要论起祖父母心中的分量,自己这个孤儿,怎么能比得上大伯一家。

不过即便对家人有些心冷,可祖父母依旧是他最亲的亲人。道痴给他的提议,恰好给他一个台阶,让他能够与两位老人缓和关系。

目送着王琪离去,道痴才转身进门。

开门的不是二柱,也不是燕伯,而是周大顺。

上个月月末,道痴曾让三房下人来家里拜见王宁氏。因现下外九房的宅子小,就挑了几个小的过来当差。

田寡妇那里,因二柱舅舅给二柱定了亲事,她们母子不随他们祖孙进京。安排几个小的现下就在王宁氏身边侍候,也省的将来离乡时,王宁氏用不惯人手。

周家就是周泰长子周大顺与长女小喜,张家是女儿春兰,赵家小子与张家小子、周家二平年纪都是与道痴相仿,可以给道痴做小厮。因道痴现下入王府,身边只能带惊蛰一个,这几个便没有过来当值。

周大顺过来,看守门户,也是以防万一。

这两个月,因街坊邻居都晓得道痴得了两个好舅舅,正经有不少人打这边主意。

外九房已经脱了寒酸气,有些过日子的好气象。

周大顺躬身将道痴迎进去,禀告道:“公子,小人老爹已经挑好了两块田,已经告诉老太太,老太太说等着公子回来拿主意。”

道痴停下,道:“都是多少亩地?”

周大顺回道:“一块三百亩,一块五百亩。三百亩的是上等水田,五百亩的只是中田,前面的十二两银子一亩,后边人家着急出手,只要七两银子每亩。”

道痴在心里算了算,前者亩少单价贵,后者亩多单价少,总价差不多。只是前者的价格确实不低,他先前问过大致的市场价,上田基本是十两银子上下。不过整田难得,价格稍高些也说得过去。

后边的中田,道痴虽没有去看过,不过五百亩的整田,竟然跟零散田地的价格一样,要价真的很低。

可便宜哪里有那么好占的,价格压得低,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田主想要脱手又不便宜,才没有叫高价。

道痴道:“叫你爹明日过来一趟。”

周大顺应了,道痴大踏步进了院子。

进了院子,就见王宁氏站在鸡舍外,手中拿着大瓷碗,正抓着里面的谷喂鸡。身边站着两个小丫鬟,正是春兰与小喜。

见孙子回来,王宁氏很是欢喜,放下喂鸡的事,祖孙两个进屋说话。

春兰端了茶水上来,两个小丫鬟中,小喜只有十二岁,不仅容貌美长开,性子也天真烂漫;春兰已经十四,也算眉眼清秀。

王宁氏便留春兰在旁服侍,让小喜去收拾东厢。孙子回来的时候,也是小喜近身服侍。

换做其他少年,或许不会留意老人家的心思,可道痴哪里不明白。他心中暗暗好笑,却也佩服老太太,即便日子富裕了,还不改性情。说到底,还是真心疼他的缘故。换做其他人家,哪里会如此重视嗣子嗣孙身体,为了子孙计,怕是等他成年,就安排一堆妻妾开枝散叶。

在大家的认识中,通常过继的第一代子孙是不容易养熟的,尤其是道痴这种过继时已经懂事的;可过继后生下的儿孙,自家生自家养的,才是真正的骨肉。

王宁氏要与孙子说的,也是买地之事:“后边的五百亩听起来好听,可地要是出息少,也不顶用。还不若那三百亩地,上等的水田什么时候想要脱手也便宜。”

道痴安排人买田,是想要借着刘万山与崔皓帮扶的名义置产,以后花银子也松快些。可是想到自家本就人少,要是进京后在留人照看这些地就不值当。还不如用买田的法子洗银子,先用舅舅赠银的名义在安陆买几百亩地,等到进京时,再将这些地卖掉。如此,进京后花销的银子,就有了正经来路。

王宁氏倒是没想到买地会那么快就卖掉,而是想着道痴要是科举下去,没中进士前还好,只是读书开销;等到中了进士,选官之类的都要花销。

虽说民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老人家心正,不愿意孙子出仕后因缺银子触犯国法,行不端之事。

因此老人家买田就想要寻出息好的,又想到以后孙子官场有变动时,脱身田宅打点之事,便觉得还是那三百亩的地好。

道痴刚才在门口听了周大顺的话,本也觉得那三百亩田好,听了王宁氏的话,自是点头道:“祖母说的正是,孙儿也觉得那水田好……”

宗房老宅,上房。

王老太爷耷拉着眼皮坐在那里,对王福平道:“现下后悔来不及,虎头已经入籍,又由他丈人补了校尉。”

是非究竟,他先问过了王琪。虽说对于虎头出籍之事,依旧不赞同,可既是世子做主,那也轮不到他来质疑。另外,王琪说了虎头正月回王府时的惨状,老爷子对王福平也不满起来:“你真是老糊涂了,怎么就能任由儿子、媳妇磋磨孙子?好好的孩子生生的饿坏了肠胃,大过年的,这是造孽。”

王福平苦笑着道:“老爷子,小人确实不知。谁会晓得那对孽畜竟然如此行事,只以为他们是摆爹娘的威风,谁会想到会闹出这些。虎头那孩子,是个不开窍的,如何能当差?要在得罪了人,反而不好。”

王老太爷哼了一声,道:“能不能当差就不用你们操心,还是省省吧,别再想着将孩子找回去。你们当虎头是草,可人家将虎头是宝。对方是王府百户,在世子跟前都是极体面的,虎头跟了那边不会吃亏。你们不要再去招惹虎头,否则真要对上了,我也护不住你。”

王福平哭丧着脸,不得不死心。

百户是正六品,后边又有王府做靠山,哪里是他们平民百姓能惹得起的……

第一百四十章 欲分房宗家生隐患

翌日,没等道痴用早饭,周泰与张大就过来候着。

道痴用了早饭,就与他们两个去见田主,买下那三百亩水田。所用银两,除了崔皓赠的那些,还有当铺这两年的出息。

周泰算是完成差事,松了一口气:赵大则是神色讪讪。

原本买田之事,最早是交给赵大,结果打听到的都是不是三五十亩的,就是下田的,都不和道痴心意。

这点也不稀奇,因为整块的良田,就是不好买。有的时候,压根就得不到消息,买主与卖主就交易完。

周泰闻言,便主动请命。结果半月功夫,就漂亮地完成差事,不过是借势。却是借的漂亮,用的是刘家那边的人脉,在道痴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从衙门里过好田契出来,道痴回头看了看周泰与张大,对张大道:“既是田契立好了,你就带几个小的去巡庄。”

张大闻言,忙道:“小人尊公子吩咐。”

张大欢欢喜喜地去了,道痴看向周泰,见他依旧恭恭敬敬,道:“差事完成的不错,回头去赵四那支二十两银子做赏银。”

说到这里,又道:“刘宅管事那里,那封一封十两银子的谢仪过去。”

“谢公子赏。”

周泰躬身道。

这些日子看下来,三家下人中,还是周泰这家用起来最顺手。只是他是任家家生子,到底能不能得用,还得到京城,看看任家家风做派再说。

道痴想着京城会试延期之事,晓得正德皇帝日子没多久了,便对周泰道:“年底之前,我会奉祖母进京。你既是舅母从京中带出来的娄人,行船走马这些想来也有些经验。祖母年迈,经不得奔波,如何安排路程才能既舒适又便宜,就由你多费心。”

至于预先进京买宅置地之类的话道痴没有说。

要是世子进京他们这些人多半会跟着。等他到了京城,再操心这些也来得及。省的面面俱到让旁人看着狐疑生事。

周泰忙应了,面上不动神色,心中未尝没有一丝窃喜。

这一个半月他也瞧出来,自家新主人是刚过起来的人家。原来的旧仆,老的老,小的小,都不堪大用。不管是总管还是以后外管事,多半会从他们三家人中选。

张大去管了田产,赵四管了铺面买卖,自己看似闲下来,可打理的是举家进京的大事。京城又是自己熟悉的地界,将来京中新宅的总管,多半是自己了……

道痴晓得王宁氏对老宅的留恋,即便他名下已经有了新院子,却只安排三家下人入住,自己依旧陪着王宁氏住在老宅就是晓得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这里。

为了怕王宁氏反悔,道痴这两日,就不时提及顺娘与小外甥。

王宁氏开始还听着,后来瞥了他一眼道:“行了,别跟祖母耍小心眼。我没什么娄不开的,能守着你与你姐姐过日子不比守着这老宅子强。宅子再好,也比不过去人去。”

说到这里,有些迟疑,道:“只是老燕与燕家的都上了年岁”

是不是留老两口在安陆看家王宁氏有些拿不定主意。

道痴忙道:“祖母,嬷嬷陪着祖母一辈子怎么舍得与祖母分开。自然要随咱们一同进京。至于这边院子,按照孙子的意思,还不若托给隔壁八太爷家。”

王宁氏犹豫道:“二郎到底打算在京城呆几年,心里有成算没有?若是年头不长,留他们在老家也好,省的奔波辛苦。”

道痴道:“明年三月能入监的话,少说也要四、五年。即便从国子监出来,孙儿也想要留在京中见识几年,这样一来,在京城的年头更久。祖母别只顾着心疼燕嬷嬷,也心疼心疼姐姐。姐姐是嬷嬷看大的,除了想念祖母,定也想念燕嬷嬷的紧。”

王宁氏这般说,倒不是真舍不得燕嬷嬷夫妇,而是怕孙子为难。

毕竟孙子身边有人使唤,燕伯与燕嬷嬷年纪又大了。

听道痴这般说,老人家心里才踏实下来。

三天月假,匆匆而过。

虽说开春以来,天相有异,可对王府这边的影响不大。如今王府上下,都在掐着时间,等着世子除服。

在除服前,还有世子十五岁生日。按照习俗,过了十五岁,行了成童礼,世子就不再是孩子。

等到王府除服,除了世子袭王爵与选妃两件大事外,还有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