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官-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自家儿子,打小被丈夫耳濡目染,对道学颇有上心,对于权势之类并不怎么上心。以前王妃是不愿儿子如此,可现下看来,谁晓得是福是祸?

若是寻常少年,有这样“露脸”的机会,定会欢欣雀舞,哪里会在乎其中的凶险……

世子出了凤翔殿,就不自由地加快脚步,吩咐黄锦道:“去府学传七郎、二郎……还有陈赤忠……”

黄锦应了一声,小跑着去了。

乐群院,王琪用罢晚饭,在赖在道痴房里。

他歪在榻上,掐着手指头道:“现下已经三月下旬,原本府学要等殿下成童礼后才解散。可是现下有恩旨,命殿下‘预袭为王’那府学是不是该解散了?”

道痴想着世子那边“如临大敌”的模样,摇摇头道:“毕竟不行嘉礼,殿下怕是一时顾不到府学这边。”

王琪“嘿嘿”笑了两声,道:“该解散就解散吧,省的每天还用半天功夫上学,浪费大好春光。除了二郎与陆小子尚小当多读两年书,其他人都是记事就启蒙,谁耐烦还上学?”

道痴道:“七哥再忍忍,说不定用不了几日就好了。”

王琪想了想,道:“二解说的不错,世子虽没行嘉礼,可也拜过庙,王府上下改了。过了这两日混乱,想起府学,就当停了”

正说着话,就听到有人隔门道:“七公子,二公子,殿下传召。”

黄锦来了。

王琪与道痴对视一眼,推门出了屋子。

黄锦又重复了一边刚才的话,才对两人点点头,又去隔壁门前道:“陈公子,殿下传召。”

陈赤忠的屋子与道痴的屋子挨着,黄锦又在门外说话,因此陈赤忠听得清楚。

虽不知世子到底有什么事,可在传召王家兄弟时,能加上他一个。

陈赤忠的心里有些激动,以前或许他还有选择,是接掌道门,还是为名利挣扎:可当他从世子手中接过那五百顷地时,就没有了选择。

没有世子,他不仅保不住田,性命说不得都被人害了去。不管是出于私利,还是什么,他愿意向世子百分百地献上他的忠诚。

三人跟着黄锦,匆匆出了乐群院。

刘从云站在窗前,看着众人的背影,脸上终于没了笑意。

世子“预袭为王”他们这些伴读,用不了多久,也会正式补属官。同为伴读,可与世子关系,却是有远有近,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本是个聪明的,早就发现世子对他的冷淡。

同样是四姓子弟,世子虽早就对王琪亲切,可在王爷大丧前后还是明显不同。

之前是有礼的亲切,后边才是真的当成自家人,说到底还是因王琪是内定的三仪宾,有姻亲这一层关系在。

刘家在安陆地界,想要提高身份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王府姻亲。

不说旁人,就说蒋家。王爷生前,几多礼遇。

如今即便不如早先风光,也是咎由自取。可即便如此,因是王妃娘家人,安陆地界谁人敢招惹?还不是巴结奉承着,连知州的子侄见了蒋麟,也要自称“小弟”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陈出府,傲客登门

世子心中决定去京城探听消息的人选是王琪,可等王琪真站在跟前,他反而有些迟疑。

京城若成战火之地,那去京城探听消息的王琪会不会有危险?王家与王府虽没有正式缔结婚书,可王琪在王爷灵前执过子婿礼。王府上下,安陆地方文武,都晓得王琪是王府内定女婿。

要是王琪真的有个万一,那自家姐姐怎么办?

姐姐与王琪青梅竹马,对于这门亲事也是隐带欢喜。

他这一迟疑,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沉重。

王琪见他皱眉,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

世子并没有立时回答,而是望向陈赤忠,心里寻思要是陈赤忠代替王琪的可能性。陈赤忠身手好,能吃苦,真要进京探听消息,速度当比王琪还快。可是只因一条,就不如王琪妥当,那就是世子不信任他。

即便晓得因那五百顷地,陈赤忠算是绑在王府这条大船上,可面对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世子依旧不能完全信任与他。

世子心中叹了一口气,收回视线,看着王琪与陈赤忠道:“昨天的旨意莫名其妙,孤心里实在不安生。朔日日食主大凶,京城虽也有消息传过来,可有些不尽不实。七郎可与赤忠可愿为孤走一趟京中?”

王琪痛快道:“但凭殿下驱使,殿下只管吩咐便是,何止为难至此?”

陈赤忠道:“愿为殿下分忧。”

世子点头道:“只是此事不宜打着王府的名头,七郎伯父在京,就以探亲的名义好了。”

王琪听了,觉得理应如此。毕竟他现下不是王府属官,也不是仪宾,真要打着王府的旗号进京,才像是小丑作怪。

世子又道:“孤范家姨母在大兴,你们到京城后,先探探消息,若是京城有异常,就无需进城。若是有事耽搁归途,可去大兴寻孤范姨母。”

他口中的‘范姨母’是范氏的姐姐,早年曾来过安陆,回京后同范氏与陆松一直书信往来。

王琪与陈赤忠应了,世子便道:“你们在仪卫司两年,有相熟的校尉,不拘是哪位百户名下的,只要对方愿意,便可以挑来……进京毕竟是私人名义,不宜人手太多,你们就一人去挑十人,挑好了去陆大人那里报备,再去支马匹等物,明早出发。”

王琪与陈赤忠忙躬身应了,世子摆摆手,道:“去吧,二郎留下陪孤看书。”

王琪与陈赤忠应声下去,世子面上的镇定褪去,露出几分疲惫。

“看书”是幌子,将京城局势讲给道痴,让他私下转述给王琪是真。不管京城局势如何,只要王琪加紧小心,自身也安全些。

虽说世子信任的人的名单中,有道痴一个,可这种信任,与对王琪的信任还不同。道痴已经十四岁,脸上褪去圆润,露出几分少年的清俊。世子信任他,跟信任陆炳一样,觉得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两个“小家伙”

世子只有十五岁,可他从来不将自己当孩子;道痴已经十四,可世子却觉得他依旧是孩子,即便偶尔学两句大人话,可有时也太过稚嫩。

这样的印象,使得他如何会将进京探听消息的重任交给道痴。

“京城局势不明,江彬手握重兵。”

世子将陆松的话转述一遍。

道痴听得有些傻了,他毕竟不是明史专家,对于正德末年记得事情也不过是‘宁王造反’、‘嘉靖即位’这两件事。

江彬大名,他这两年也有耳闻,晓得是今上‘义子’之一。本是边将,却能怂恿皇帝将调边军进京,而且还是常驻。因这个缘故,江彬早被清流视为奸佞。

“这些话你都记下,私下告知七郎,让他到京后便宜行事。消息要探,安全也要。”

世子忧心忡忡道。

道痴醒过神来,摇了摇头。

世子看他如此,不解道:“二郎为何摇头?”

道痴道:“只是觉得江彬自不量力。即便江彬有心谋逆,手上兵力只有四镇、三卫、一团营,可京城有天子亲军卫二十六,京卫三十三,总计五十九,三卫从逆,还有五十六卫在。”

听他这样一说,世子也觉得江彬有些以卵击石,原本的焦躁去了几分。

他拍了拍脑门道:“孤关心则乱,还不如二郎看的清楚。”

实际上两人都晓得,江彬若是真的掀反旗,其他卫未必没有呼应从逆者,不过数量肯定不多。

原因无他,只因江彬不是太祖子孙,就算在京城闹一场,抢到龙椅也坐不稳,各地数十亲王振臂一呼北上‘勤王’立时成了渣渣。

京城勋贵文武,谁都不是傻子,晓得不好,还硬是往里冲。江彬身边,响应的人就有数。

世子虽去了焦躁,可依旧有些忧心……

即便不怕佞臣,还有那些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宗亲。他可不愿兴王府被利用或者被成为杀‘鸡’儆猴中的‘鸡’……

道痴回到乐群院时,王琪与陈赤忠还没有回来。

道痴在心里算了下时间,命世子‘预袭为王’的旨意是三月初九下,三月十八行人司的传旨行人到安陆。若是正德熬不过去,也当拖不了几日。否则行人司的行人,不会这样快就到达安陆。

京城到安陆两千余礼,传旨行人就用了十日抵达,还真是‘急差’。那带了圣旨来迎接嗣天子的队伍,是不是也将到安陆?

今上无嗣而终,迎接外藩王进京承嗣,为了安定,即便皇上已经驾崩,新君没到京城前,也会暂时秘不发丧。

传旨行人是‘驰驿’。那来迎接新天子的钦差们速度也不会慢。

毕竟皇位空悬,情势危急,要是地方藩王异动,谁晓得会闹成什么样。

如此一来,钦差们的速度不会比传旨行人慢多少,估计也是十日左右,那样一来,是不是将到安陆。

想着自己成为历史的见证人,道痴多少有些激动。

外边天色转黑,道痴起身掌灯,就听到外头脚步声响。

王琪推门进来,道:“二郎,定了明早卯时出发,来不及家去告知祖父祖母,你抽空过去一趟,告知祖父、祖母一声。”

道痴的屋子与陈赤忠的屋子挨着,不是说话的地界,道痴就拉着王琪去了王琪屋子,低声交代了世子的话。

王琪听着直咂舌,道:“乖乖,京城要有大热闹……”

他脸上倒是不见畏惧,反而带了几分兴奋。

这次去京城,他与陈赤忠会暂留京城,等京城局势分明再回安陆。除了他与陈赤忠每人选出的十名仪卫外,随行还有陆松安排的十人。前二十人负责听从王琪与陈赤忠的调遣,护卫二人安全;后十人是专门负责往返京城与安陆传递消息的。

即便晓得京城没甚危险,可见了王琪如此轻慢模样,道痴忍不住道:“七哥还需慎重,且不说伯祖父、伯祖母担心,王府里还有个三郡主会担心七哥。”

王琪哼哼着瞥了道痴一样,脸上到底郑重几分,道:“我晓得,会全须全尾地过去,也会全须全尾地回来。这是殿下交给我的第一件差事,若是做的不好,哥哥我也没脸见人……”

道痴道:“伯父母、伯祖父那边,你让我去告知;三郡主那边,要不要留下什么话,让四郡主帮忙传递?”

三郡主由王妃教导,是个极守礼的好姑娘。即便与王琪青梅竹马,又定了名分,可也没有传个纸条、荷包之类的行事。

就算对王琪有关切,可多求了年幼的四郡主代为开口。

王琪闻言,带了扭捏,“嘿嘿”了好几声,道:“若是四郡主不问就罢,要是四郡主主动询问起哥哥,二郎就略微你告知一二,省的郡主担心……”

虽说有阵子没给顺娘与三郎去信,可是现下道痴晓得不是借光的时候,否则落到世子眼中,就成了“不知轻重”

兄弟两个又聊了一会儿,道痴便回房去了……

翌日,道痴起床时,王琪与陈赤忠已经离开王府,带人往京城方向去了。

府学里只剩下道痴、刘从云两个。两人都是安静的,一时间乐群院冷清不少。

府学上午的课还在,学生与伴读只剩下四人,谁也没有心思上课。

熬了一上午后,殿下终于宣布暂停课程,等过些日子再重新开课。

陆松现下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多,道痴与陆炳下午的武术课也跟着停了。

道痴因想着明年的乡试,丝毫不敢懈怠。既是上下午都停课,他就老实呆在家里看书做时文。

只有陆炳,不能上课,有些待不住,就每日过来与道痴厮混。

他虽偏好武事,可并不是性子鲁莽之人,即便不喜欢读书,可见道痴手不释卷,也忍不住跟着看几眼;见道痴每天写几篇时文,手心也跟着痒痒。

一来二去的,陆炳到这里,除了厮混,也跟着看几眼书,偶尔写个时文,还有模有样地。

王府似乎又恢复平静。

然后这一日,世子收到一个烫手的拜帖。

司礼监太监谷大用抵达安陆,入住驿站,使人往王府送拜贴,上面写着想要入王府拜见世子……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官驿旁观见权阉

谷大用,何人也。

当朝“八虎”之一,当世权阉。大太监刘瑾未诛前,谷大用曾提督西厂。

西厂不仅在京监察百官,还有官校远出侦事,气焰十分嚣张。常常是小案办成大案,大案办成要案。江西南康曾有士绅富户,端午造舟竞渡,结果被诬为擅造龙舟,全家籍没。又称在安州建鹰房草场,夺民田万顷。

西厂缇骑不仅百姓畏惧,文武官员也深受其苦,稍有不甚,就是顷家灭族的罪名。官场之上的关系错综复杂,谁愿意忍气吞声,只是刘瑾势大,无人敢张目而已。

等到刘瑾下台,正德朝复立的西厂与刘瑾收立的内厂都被撤销。

今上想要再用谷大用,被大学士李东阳力劝乃止。

不过作为今上身边的老人,谷大用依旧是深受今上器重。正德六年,流寇刘六、刘七兄弟掀起反旗时,谷大用受命总督军务,偕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讨之。

就是借这个机会,谷大用调边镇入内地,而后有了江彬的发迹。这次平叛,拖了许久,最后还是陆完带兵歼贼。谷大用因此得了军功,封其弟大谷大用为永清伯;再次之前,他兄长谷大宽曾封高平伯。不仅一门两伯,其“义子”借平叛冒领军功者,不计其数。

若不是他曾当附刘瑾,被朝官阁臣所忌,早就执掌司礼监。如今,即便他只是司礼监第三号人物,可因今上器重,朝野无人敢轻慢。

这样一个人来安陆,还递拜帖给世子,犹如惊雷一半,霹得王府中人直发懵。

陆松负责仪卫司,自然第一时间去探查谷大用的消息。

结果只查出他中午带二十人进城,曾直接来王府外。因门正得了王妃吩咐,王爷除妃前闭门谢客,并未给谷大用通禀。谷大用才留了拜帖,带人去了官驿。

世子看到拜帖,惊疑不定。

谷大用是权阉,而且还是个名声烂大街的权阉,怎么会这个时候来安陆?还这般鬼鬼祟祟?

想着前几日的圣旨,世子阴谋论了。京里传着“江彬造反”谷大用下安陆,是路过,还是专门过来?

他去见了王妃,母子二人商议一番,觉得人不能见。谁晓得对方是不是心怀鬼胎,想要将兴王府拉下水。说起来,这个谷大用可是江彬的“伯乐”又因他曾代天子巡边的缘故,与镇军关系紧密。

他们母子不能见,那谁去见谷大用?

分量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