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不想与大周为敌,可是他却是在经营了河西与北庭,如果他真的有归附大周之心,就不应该一再的扩张势力。”周皇帝淡然道。

“臣不敢乱言。”赵普起礼恭敬道。

周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才道:“朕也知道,陆天风可能是担忧了功高震主,而如今,他确实是让朕惮忌了,如果朕给了他兴旺河西和北庭的机会,朕会不会作茧自缚。”

“陛下,臣觉得,丝绸之路若是能够再现,对大周的利益会更大,大周能够获得了很大的商税进项,另外河西与北庭是养马之地,大周若是能够自河西获得了战马,就能够对燕国和吐蕃的战事,获得了主动。”赵普说道。

周皇帝微显苦笑,轻语道:“陆天风,却是让朕被动了,万马来朝,举国轰动,朕若是难为他,只怕就成了刘邦之流。”

“陛下言重了,臣觉得,不必对陆天风过于的嘉许,给他加恩了兵部尚书就可以了,当年张议潮也是吏部尚书的地位,观察使的职权掌管了河西军政。”赵普建议道。

“以陆天风之功,当得国公之封。”周皇帝平和道。

“陛下,陆天风是战功卓著,但他毕竟年轻,若是封了国公,只怕会引起了老臣的不服。”赵普忙回驳道。

“你说,赵匡胤在江南的建功,朕该怎么赐赏?”周皇帝忽的转了人物问道。

赵普一怔,回答道:“陛下,江南战事只是初见功勋,还用不上赐赏的。”

“朕若是不赐赏,只怕军心会生了怨艾,赐赏了,能够激励军心。”周皇帝道。

赵普听了默然,过了一会儿,听周皇帝道:“朕赐封匡胤为郡王,卿认为可以吗?”

赵普立刻吃惊的看了周皇帝,周国建立以来,一直是没有封过异姓王,最高就是国公,其实国公与郡王都是从一品的爵位,但郡王毕竟是王爵,在人的心理上就比国公尊贵。

“陛下,郡王与国公都是从一品,若是武国公改封为郡王,没有什么不同的。”赵普回应道。

“在地位上是没有什么不同,但事实上,郡王是一种实权的象征,而国公是一种荣华象征。”周皇帝平和道。

“陛下,臣觉得不妥。”赵普不赞同道。

“就算是不妥,朕也得赐封,朕听说晋国之主,在荆州留守进取了部分巴蜀疆域之后,立刻给予了郡王的赐封,相比之下,朕若是对江南战事没有什么表示,只怕会寒了军心。”周皇帝说道。

赵普听了皱眉,他当然明白皇帝的用意,皇帝是想用封郡王,使得江南军心不会过于倾向了赵匡胤,用皇恩浩荡收买军心,但封郡王之举,他认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封异姓王,会有了很大后患。

“陛下,封异姓王,臣认为不宜。”赵普反对道。

“此事朕已决,赵匡胤,曹彬,潘美,张永德,都由国公赐为郡王。”周皇帝平和道。

赵普一怔,想了一下,道:“陛下,潘美也赐为郡王,会不会影响了北方的军心。”

“你是指杨业?”周皇帝道。

“是的,定国公在北方与燕国苦战,若是北方将士知道了陛下没有嘉许定国公,只怕军心会受了影响。”赵普说道。

“此次赐封郡王,是为开疆拓土的功勋,杨业暂不赐予,朕送万匹战马去了北方,足以激励了军心。”周皇帝说道。

赵普只能点头,听周皇帝又道:“北方防御事实上是张永德为最高统帅,赐封了张永德,也就有了朕重视北方军功的用意,另外杨业出身麟州,与折氏亲近,朕若是赐封了杨业,就得赐封了折氏的戎边功劳,朕不想赐封折氏为王。”

“臣明白了。”赵普回应道。

*****

赵普走后,周皇帝转去了文德殿,到了文德殿前,却是见到了太子和曹王,两个皇子恭敬拜见了周皇帝,周皇帝点头后,让他们进了文德殿。

周皇帝在殿内龙案后坐了,看着两个儿子,温和问道:“你们兄弟,想问朕什么?”

“父皇,儿臣们是听说了陆天风的事情,觉得陆天风做为,不应该了姑息纵容。”太子起礼说道。

“你说不该了姑息纵容,那你认为,该如何回应了陆天风的所为?”周皇帝温和问道。

“儿臣认为,北庭那里,不该再由了陆天风把持,应该由朝廷接管。”太子回答道。

周皇帝听了摇头,道:“你想的简单了,若是朝廷去接管,朝廷能够出了三万军力去驻扎北庭吗?”

太子一怔,道:“父皇,据说进取北庭的,是会州的三万军力,难道不能了驻扎北庭?”

“去了北庭的军力,朝廷是号令不得的,如果朝廷使人接管北庭,陆天风就会调走北庭军力回了河西。”周皇帝温和道。

太子怔然点头,曹王忽道:“父皇,儿臣觉得,六弟不应该支持了陆天风进取北庭,不应该让会州军力去了河西。”

周皇帝看了曹王,平和道:“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朕之前的话你没有听到吗?会州的军力,那是只有陆天风才能够号令的军力,纪王不支持,陆天风一样会调走了会州军力,会州军力的大半,是夏国的党项降卒。”

曹王脸色一变,迟疑一下,道:“可是,之前进取河湟,会州军力,不是听令出击了吗?”

“那朕问你,如果你在江南的军中,你觉得江南的军力,是会听你的,还是会听赵匡胤的?”周皇帝平和问道。

曹王一怔,道:“父皇,赵叔叔是江南主帅,军力当然得听赵叔叔的。”

“哦,如果朕让你做了江南军力的主帅,赵匡胤为副帅,你觉得江南的军力会听了谁的军令?”周皇帝问道。

“应该会听儿臣的号令。”曹王回答道。

“好,那朕在问你,如果赵匡胤突然反叛了大周,你觉得,江南军力是会听你的,还是会听赵匡胤的?”周皇帝平和问道。

曹王脸色一变,道:“父皇,赵叔叔怎么可能会反叛大周。”

周皇帝脸一沉,挑眉道:“朕是在问你,赵匡胤若反,你能不能够号令了江南军力。”

曹王脸色难看了,迟疑一下,道:“父皇,儿臣没有统帅过江南将士,只怕是不如赵叔叔。”

周皇帝冷道:“朕曾经嘱咐过你,不要干涉江南的军事,好生的在军中观望磨砺,但你偏偏干涉江南的军事,还自以为有功的押了降臣回来,可是你知不知道,就算你押了降臣回来,开封府又有谁会认可那是你的功劳,相反,江南的军心却是会认为,你抢了赵匡胤的功勋,你为了虚荣之心,却是让了江南军心鄙视,你说你值得吗?”

曹王的神情惊变,忙移步跪下,惶恐道:“儿臣糊涂,儿臣知错了。”

“起来。”周皇帝平和道,曹王一拜后起身恭立。

第109章教诲(二)

周皇帝看着两个成年儿子,平和道:“你们记住了,有些事情,是没有应该二字的,不要想着我们是皇族,所有臣民就应该为了我们效命,任何的国事决策,尽量要从利益的得失去权衡。”

“是,儿臣们谨记。”太子恭敬道。

周皇帝的脸色流露了些许疲倦,他挑眉振作了一下,道:“有些话,朕不想对你们说,担心说了会有不良后果。”

“父皇请言,儿臣想听教诲。”太子恭敬道。

周皇帝看了曹王,道:“熙让,你总是以为,赵匡胤与父皇亲如兄弟,可是你不知道,父皇与你的赵叔叔,却是明争暗斗了很多年。”

曹王愕然看了周皇帝,周皇帝笑了笑,道:“朕需要你的赵叔叔,辅佐朕稳定了大周江山,可是重用你的赵叔叔,却也是在养虎成患,你的赵叔叔文武双全,是位非常难得的雄才人物,这么多年来,这大周的半壁江山,都被你的赵叔叔给掌控了,尤其是军中,别说你号令不得很多的禁军将士,就是朕的圣旨去了军中,也比不得你赵叔叔的军令。”

太子和曹王脸色大变,眼神流露了难以置信,周皇帝看着曹王又道:“你信任你的赵叔叔,可是你的赵叔叔若是反周,他一定会杀了你们兄弟,或许,你会认为赵匡胤不会反周,但我们的先帝爷,也曾经是忠臣,只是手握了重兵,才篡位建立了大周,所谓的忠臣,多数都是势力难以成事,而不得不臣服。”

太子点头,道:“父皇让赵叔叔去了江南,也是含有深意的。”

周皇帝点头,道:“主要是为了对付晋国,次之是调虎离山。”

太子点头,周皇帝又道:“这么多年,朕最大的失误是过于重武轻文,以前的唐国是重文轻武,所以完全压制了武将造反的祸患,而大周,却是军雄林立,朕只能靠了牵制才能够维持了统治。”

“那不是父皇的失误,若是大周也是重文轻武,只怕会被了外患欺凌,中原自古就是四战之地。”太子辩解道。

周皇帝点头,道:“凡事都有轻重缓急,治国更是如此,陆天风是个雄才,但他就算占据了河西和北庭,也不过就是了第二个夏国,对大周而言,最危机的是内患,朕若是去了,你们兄弟就很难压制了军雄老臣,所以朕才一再的纵容陆天风,目的是形成新的牵制势力,任何想要造反的军雄,都会顾忌了为他人作嫁的后果,自古以来,第一个造反的逆臣,多数是别人的踏足石。”

太子和曹王点头,周皇帝看着曹王,道:“熙让,朕知道你想有所建树,但父皇劝你一句,你现在应该担心的,是日后能不能够活着。”

曹王脸色凝重了,起礼道:“父皇,儿臣明白了。”

周皇帝点头,道:“朕已然决定赐封赵匡胤为江宁郡王,你明日就带着圣旨和其他功臣的封赏公文,去江南宣抚。”

曹王一怔,随即惊讶道:“父皇要封郡王?”

周皇帝点头,道:“是的,朕必须要与赵匡胤争夺军心的向背,朕皇恩有加,才能压制赵匡胤蛊惑和笼络军心。”

曹王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你去了江南,可以留在江宁,也可以回来去了张永德军中,朕随你抉择。”周皇帝说道。

曹王一怔,想了一下道:“儿臣愿去大姑父军中。”

周皇帝点头,温和道:“智者不立危墙之下,你日后若是不想成为一个傀儡皇帝,那就离赵匡胤远些。”

曹王听了脸色微变,继而默然点头,周皇帝又道:“你大姑父年事已高,雄心已然是淡薄了,日后,朕会请他来坐镇开封府。”

太子和曹王一齐点头,周皇帝看了太子,温和道:“朕打算赐封陆天风西晋郡公,煕训,你可愿西巡一次。”

太子吃了一惊,看着周皇帝,迟疑一下才道:“父皇想让儿臣去河西见了陆天风?”

周皇帝温和道:“不是非让你去,是熙让去过了江南,如果你也想去外面走走,那可以去了西部看看,如果你不想出去,也可以。”

太子想了一下,起礼道:“儿臣不想出去,儿臣愿留在开封府为父皇分忧。”

周皇帝点头,道:“也好。”

曹王迟疑一下,起礼道:“父皇,儿臣却是愿意在外走走,想去西部见识一下河西与河湟,顺道看看六弟,儿臣想自江南回来后,前去河西。”

周皇帝微怔,随即温和道:“你愿意去,那就去,陆天风那里的宣旨,是不用急。”

“是,儿臣领命。”曹王恭敬道。

太子看了曹王一眼,忽周皇帝道:“你们去,朕累了。”

太子和曹王辞礼离开了,周皇帝身体后靠了龙椅,闭上眼睛,脸色明显多了一种虚倦状态,良久,他才睁开了眼睛,坐起了身体,取折提笔。

“宣诏,离石军副使云锦东,率五千离石军力上番开封府,石州防御知会陆天风交接。”周皇帝书完,起身离开文德殿,去了后宫养神。

*****

四日后,传诏的信使飞马抵达了石州,见到了镇守石州的云锦东,云锦东接了诏书非常意外,忙使人去了河西送信,而他却是让了一位心腹将官留镇,他拔择整军了五千将士,开拔离开了石州。

云锦东为什么不等陆七的回信,那却是与陆七事先约定好的,约定是,云锦东只要接到周国朝廷的命令,要独立响应的听令行事,周皇帝并没有限定云锦东的上番日期,但云锦东却是不等陆七的回信就开拔,彰显了对朝廷军令的服从性。

云锦东是走了,但石州还有一万多的辎重兵,就是军管形式下的工勇,主要是开采石炭,如今的石州,自从陆七走后,陆续又吸引了四万多人入居,没有了战争的肆虐,石州又兴商重农,尤其是石炭和冶炼铁器,给石州带来了巨大财富,人当然愿意往富裕的地方扎堆,而且四万多的迁民,大半来自晋国公的州域。

陆七接到了云锦东的知会,却是觉得意外,猜疑周皇帝调云锦东去了开封府,莫非是想做为了人质,不过周皇帝是让云锦东率军去了开封府,那就有了另一种可能,周皇帝想换防了开封府的部分禁军。

对于周皇帝一直没有去任了石州刺史,陆七意外之下也有所明白,周皇帝就是想让他威慑了晋国公,河西是距离石州很远,但晋国公若是有心造反,必然不愿先与陆天风起了刀兵,而是会希望陆天风能够观望。

因为与夏国达成了相安,所以陆七接信后,只调了五百军力去了石州,象征性的接管了石州防御,而陆七之所以没有调了更多的军力去石州,一是不愿河西军力离开,二是不想给晋国公造成了威胁压力,若是晋国公有心进袭石州,就是在石州驻扎了两万军力,也一样会见势不妙的跑路。

周皇帝对云锦东接诏就来的行事,也是出乎意料,他以为云锦东会以陆天风马首是瞻,云锦东率军走的很快,六日就抵达了开封府,而且事先让属下骑马做了通报。

枢密院接报后,及时向了皇帝请旨,皇帝下旨,职任云锦东为步军司副都指挥使,所属成为京城禁军编制的虎翼左军,不久,自青州的平卢节度使军,徐州的武宁节度使军,各调来了两千五百将士,合五千将士成为了虎翼右军,开封府一下子多了一万陌生的禁军。

第110章巡

陆七在接到云锦东的知会之时,他正在迎娶拓跋氏的女儿采雪郡主,采雪郡主年龄十六,出身是拓跋氏旁支,用旁支女儿做为联姻,说明了拓跋氏的应付心态。

不过陆七不在乎采雪郡主的出身,他事实上也需要与拓跋氏联姻,主要是河西的党项人降卒很多,而联姻是最能够迅速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