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务处刚成立不久的,以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李鸿章、李鸿藻、翁同稣、荣禄会同办理。
徐世昌时刻不在注意着朝廷大事,一听他的打算便为袁世凯徐徐分析:鬼子六奕䜣被慈禧打压弃用了十多年,今年方才出山,早已经被磨平了锐角,形同枯槁,不用考虑;奕劻没有什么大才还很贪财用钱可以搞定;剩下几个就是有实权有些能力的了,可惜李鸿藻、翁同稣不知兵,用他们来炒名气不错,但不是至关重要的人;这样只剩下李鸿章和荣禄这两个关键人物了。
袁世凯听徐世昌分析得头头是道,两眼亮晶晶的看着他,不由自主的赞道:“大哥果然大才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徐世昌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慰亭啊,不是我说你,你当初就不该忤逆中堂的任命啊,现如今中堂步入军机处更上一层楼,这关系要是断了,可惜得紧啊。”
袁世凯有点懊恼,说道:“今日去了趟贤良寺,中堂竟然避而不见,如何是好!”
徐世昌为他拿主意,说道:“中堂那边,你可多去几趟让他看到你的诚意,不过慰亭你此时急需做两件事:一是扬名,需广交权贵,召集幕友,正好可以在嵩云草堂翻译一些西洋各国军制书籍,大力鼓吹用西法练兵,使别人得知你是‘知兵文臣’。二是要在朝中重新找到可依靠之人,荣禄乃老佛爷亲信,位高权重,可前往呈递兵书,自称门生请求指教,拜入其门下,如此慰亭则在朝廷中内外有人,练兵之事自是水到渠成了。”
袁世凯不得不感叹道:“兄之才弟愧不如也,他日弟飞黄腾达必报兄之恩。”
徐世昌笑着说道:“慰亭何必如此,你我兄弟相称,岂是外人,往日如无弟之资助,何来兄今时之地位。这等话你就休要再说了。”
袁世凯说着说着说到了叶之魁身上,道:“今日弟在贤良寺外碰到了一个人,大哥你猜猜是谁?”
徐世昌摇摇头回道:“中堂门前车马如梭,往来无白丁,慰亭还是不要为难大哥了,直接说与我听。”
袁世凯开玩笑说道:“这天下间还是有兄长不知之事,是那个被老佛爷亲自赞过国之福将的叶之魁,弟原本想上前结交一翻,可惜见他来往匆匆,也就不上前去打扰了。”
徐世昌哦了一声说道:“是他,这个叶之魁倒是年少成名,只是不知是祸是福,不过从他入京来的表现来看,倒也是一个知进退,懂中庸之道之人。”
袁世凯不解的问道:“此话何解?”
徐世昌回道:“此人入京以来便自污名声,以损声誉,有时臣子名声过大,并不是好事,你看李中堂现如今不是给调进军机处削去北洋大臣之职了吗?叶之魁不管他是真愣头青还是假装愣头青也好,他至少使自己名声在外受损,有消息称叶之魁即将升为直隶提督,赴天津芦台操练新军。”
袁世凯愤愤不平道:“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同为北洋出身,我如今还要到处求人,他叶之魁却早已位高权重,唉!不能比不可比啊。”
徐世昌在心里暗暗咕噜了一句,慰亭啊,要是当初你能坚持留在朝鲜,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了,世事都是难料啊,谁又能想到中日大战就能这么快结束呢!从这一点来说,叶之魁还真是功不可没,不是你能比的。
………………………………………
首先感谢“精巧笔”兄弟的打赏,其次又到周末了,希望兄弟们能收藏本书,最后祝兄弟们周末愉快!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四十七章 叶之魁四处览才
时间很快进入阳历十二月,叶府由叶志超做主严格按照六礼,经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之后,初步将叶之魁的婚礼定于次年的三月。
盛惠颐知书达理,即便心有不愿也不会出言反对,而且那天见过叶之魁之后也没有觉得他有多讨厌;叶之魁是自知反对没有意义,并且见过盛惠颐之后,虽谈不上一眼就喜欢上了她,但也谈不上讨厌她,就由叶志超做主了,只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盛府要答应他娶小玲珑为平妻,当众人得知小玲珑在朝鲜救过他的性命,也就不再出言反对。
月初,朝廷赏赐终于下来了,叶之魁得蒙皇恩赏紫禁城骑马,忠勇巴图鲁称号,赐黄马褂、珍物,以军功累迁为直隶提督,总统直隶淮练各军,并且命令从驻防直隶的淮军中挑选30营马、步,配备新式武器,仿效德国兵制操法,编成“武毅军”,驻扎天津芦台。
叶之魁早在命令下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各项招人的准备,这任命一下,叶之魁当即找上李鸿章、聂士成(此时被迁为山东巡抚)以及自己的伯父叶志超。一日三请安拜访,硬是要从虎口里拔出几颗牙齿来,大有不得人才誓不罢休的态势,三人也是被烦得没有办法,纷纷推荐了一些人才如阮忠枢、王怀庆、言敦源等。李鸿章更是无奈的将他丢给自己以前的下属现任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的荫昌。
如果要说叶之魁是大清朝的国之福将的话,那么荫昌可以称为大清国的“福官”了,荫昌出身不是很好,虽是正白旗人,但平头百姓一个,13岁被强送入京师同文馆学德语,为什么说强送呢?因为当时的京师同文馆招不了人啊,主流声音认为去学洋文,那就是投降了外国,去那学习,丢不起人啊。没办法,招生办开展入学酬宾优惠大活动,凡来我校学习者,我校每月给你十二两银子,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当家教最多也才每月八两银子,这个价码够高了吧。但是谁知,过了几天,招生办发现自己的名单上还是空白一片,政府怒了,没人来是吧,去给我从八旗官学中挑学生,最后只挑到一些无权无势、又蠢又笨的学生了,其他的要不是有关系,要不就是官学不肯放人。
荫昌就这么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先是当出使德国人员的翻译官,可惜学了几年德语还是没过关,三等翻译官降成了四等,外语学得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运气好不好了,毕业之后的荫昌被派去奥地利陆军学习,丫的竟然和皇太子威廉二世分为同一队,两人也不知怎么就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不但称兄道弟,而且还一起嫖妓院,荫昌在德国有了这么一个好朋友,加之后面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清政府与德国的很多关系往来就交由他了。
叶之魁拿着几幅名画名帖找上荫昌府上的时候,荫昌正拿着个鸟笼逗鸟,一见叶之魁,便上前热情的说道:“是从云吧,中堂和我说过你的事,你看我这只画眉怎么样?叫得清脆吧!”
叶之魁上前一瞧,说道:“荫大人的鸟叫声是厉害,可惜就是有点太小了。”
荫昌这人绝对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早就在留德期间剪去了辫子,每次觐见慈禧的时候,都弄上一个假辫子戴着。叶之魁看着他那两撇德式的小胡子,不由在心里感叹一句,时髦啊!
叶之魁和荫昌的交谈就从一只画眉鸟开始了,两人都去过德国,也有共同话语,叶之魁知道荫昌喜附庸风雅,爱吃喝玩乐,先将自己带来的几幅名画拿出交给他点评一翻,当然点评之后也就顺道赠送予他了,随后将后世的一些玩乐潇洒之法说于荫昌听,荫昌一时惊为天人,热情似火,几乎要拉着他要秉烛夜谈了,没多久两人就称兄道弟了。
好在叶之魁还记得此行的目的,不多时就说道:“荫大哥,小弟此次是来找你借一些人才啊。得蒙太后和皇上垂青,操练新军,可惜人才实在难得啊,小弟入伍不久,手下没几个可用之才,大哥你贵为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可要好生为我推荐几个才是。”
荫昌拿人钱财,替人办事,拍着胸口说道:“没问题,你老弟的问题就是大哥我的问题,难得老弟看得起为兄的那些学生兵。为兄也不矫情,让为兄想想那些能入得你老弟的眼。”淮军大都以行伍起家,自是轻慢武备学生了,此时的武备学生毕业后只能当教习了,无任何的实际指挥权,不被重视,升迁甚慢,所以荫昌才会如此说。
荫昌凭记忆想到几个优秀的毕业人物,于是说道:“有个冯国璋不错,当年成绩优秀还留校任教了。”
叶之魁嘿嘿一笑,回道:“华甫现如今是小弟的幕僚。”
荫昌讶然,接着说道:“还有个王士珍,也很不错。”
叶之魁不好意思一笑,道:“聘卿是小弟的炮兵教习。”
荫昌愕然!笑道:“从云啊,你我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等等,我让下人把各期毕业学生名单给你拿来,任由你从云挑选,挑好之后拿着我的名刺前去说项,相信这些人会给我这个老师一些面子的。”
叶之魁只有感动得鼻涕四流了,不一会下人便将名单拿了过来,叶之魁翻了一下,上面不但有每期毕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还有毕业之后的去向以及联系地址,不由大喜。
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叶之魁心中便彻底震惊了,因为名单里的人物实在太惊人了,什么段祺瑞、曹锟、陆建章、李纯啊,后世民国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屁都不是,要不是在其他军中充当教习,要不就是充当一些协助,文案的工作,都不得重用。叶之魁相信只要自己稍微给一些实权予他们,他们肯定会被勾引过来的。
叶之魁真的激动了,说话都带有些颤抖,对荫昌感谢道:“大哥如此厚礼,小弟真是无以为报,以后大哥有什么事找小弟,小弟定当万死不辞。”
荫昌显然不明白叶之魁为什么那么激动,心里犹自还在盘算着,娘的,每期的毕业生去向都很成问题,以后就可以往叶之魁那里塞了。
两人都是各取所需,一时之间宾主尽欢,约好下次再拜见之后,叶之魁将一大沓资料借阅回家,荫昌虽然会帮忙去联系,但叶之魁总不能每个人都去找他联系吧,能搞定的先自己搞定,不能的再交给他。
………………………………
新的一周,希望兄弟们能一起继续奋斗!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四十八章 奔赴天津练新军
山东威海卫随营武备学堂,里面坐着三十几个学生。
身为教习的段祺瑞正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忘情忘我,忽然听见门咯吱一声响,往后一看却发现学堂内进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此人长得矮矮胖胖,笑起来像个弥勒佛,穿的是营官的军服,一进门便坐在后面笑咪咪的看着自己,台前段祺瑞不由感到奇怪,自己似乎不认识这位吧。
段祺瑞好不容易讲完课,走出教堂之后,却发现那名陌生人也跟了上来,看来是找自己的了,段祺瑞不由停住脚步,转身施礼问道:“请问阁下一直跟于我身后有何贵干?”
那胖子便是见仁时吾,闻言大大方方的走上前去,笑呵呵的开口问道:“请问阁下可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留学德国柏林学校学习炮兵知识的段君?”
段祺瑞狐疑的上下打量着见仁时吾,回说道:“我就是,请问你是?”
见仁时吾听到段祺瑞的肯定回答,脸色登时变得激动不已,竟一把握住段祺瑞的双手,双眼带着企盼目光看着他说道:“真是段君你啊,吾跋山涉水,历经千亲万苦,专门从京师前来寻你,此有两封书信请君一览便知何事!”
段祺瑞好奇的拿起书信,打开其中一封一看,发现是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荫昌的书信,信内大概说了一下来信缘由,言直隶提督叶之魁求才若渴求他荫昌代为推荐人才,而荫昌却想到了自己颇有才干,便推荐给了叶之魁。
另外一封信是叶之魁亲笔所写,信内毫不掩饰表示他对自己的倾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去天津帮忙训练新军,并且许以分统的职位,分统领两营人马,算是非常大的职位了。
段祺瑞看完眼睛一下就冒绿光了,心中暗道难怪自己今天早上踩着狗屎了,原来这都是时来运转,要行好运了哇。段祺瑞这教习都当了好些年了当腻了,早有亲自带兵的想法,可惜一来朝中无人,二来没有碰上什么大战,只能默默苦熬了。叶之魁要练新军他是知道的,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在军中传开了,只是想不到他会找到自己,老天终于开了一次眼啊。
见仁时吾见段祺瑞站着不说话不回应,心里不由有些着急,这位可是叶少亲自吩咐必须要拿下的人啊,便出口说道:“段君,我们叶少可是极为看重你,要不是他在京师有急事,一定亲自前来拜访了,不知你意下如何,如果不满意,我们还可以商量。”
段祺瑞闻言从美梦中清醒过来,连忙回道:“这位大人,没有任何的问题,我这就向上面请辞,随你前往天津。”
段祺瑞身上发生的事情只是众多类似事情中的一小件,从叶之魁接旨练兵那一刻开始,曾经被“淮军诸将领多谩语姗笑”的武备学生开始被大量召至天津操练新建陆军,叶之魁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他实际上不怎么喜欢旧式的军官,因为这些人大多有一些旧官僚习性,而这些毕业没多久的武备学生正当壮年,都是热血沸腾的年纪,那个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正是操练新军的最佳人选。
十二月十五日,叶之魁整理完京师的事物,领着诸人由京入津。早在他离开京师之前,叶志超已前往江苏上任,叶之魁又拜访了一遍京师的各位大佬级人物,最后才向李鸿章辞别,在离别时李鸿章看着他认真的说道:“从云你年少有才,老夫只送你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轻人切记不要锋芒太露。”
叶之魁点头郑重将之记入心中,叶之魁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李鸿章帮了自己很多忙他都记在心中,而也是因为有了自己才赢得了中日战争的胜利,避免了李鸿章他半生名誉毁于一旦,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谁又说得清楚呢!
天津,北洋的老地盘,北洋大臣的驻地,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租界的存在使得这个城市有着畸形的繁荣,北洋诸多将领都把天津看成是第二个老家,大多在这里置办有房产,有的甚至在此长期居住,如盛宣怀为了办洋务方便,也在这定居了一段时间。
叶之魁一入天津,并没有先去叶府,而是先去拜访了顶头上司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是一名老官僚,为人处事极为圆滑,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