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贞观之初,上书言事者皆言‘人主当独运权威,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威耀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道‘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颉利被擒,其酋长皆带刀侍卫,部落皆袭衣冠,乃魏征之力。”
  坐在近旁的魏征听到这话,忙起身拜道:
  “突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德威所致,臣有何力!”太宗叫人端一杯酒赐给魏征,笑道:
  “朕能用公,公能称所任,其功岂独在朕!”
  臣下们也跟着“嗬嗬”而笑。太宗乘兴说道:
  “朕与卿等联手赋一首诗,诗名《两仪殿赋柏梁体》,朕说第一句,以下你们一人接一句。”
  长孙无忌等人连声附和,太宗手打节拍,想了一下摇头晃脑先吟出一句。以下几位大臣各跟着一句,吟出的联句诗为——
  两仪殿赋柏梁体
  绝域降服天下平,(太宗)
  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
  登封日观禅云停,(房玄龄)
  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时为御史大夫的萧瑀一向耿直,有话就说,值此君臣欢宴之时,他近前奏道:
  “李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攻下定襄、碛口等地,竟然没见他带回什么战利品。”
  李靖正坐在旁边侍宴,太宗寒着脸问他:“萧瑀所奏,果有此事?”
  李靖也不愿分辨,只是离座伏地顿首,一言不发,算是默认了此事。
  “哎——”好半天太宗才长叹一声说,“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再赐绢千匹,增你封户五百。”
  纵兵大掠,不罚反赏,可见太宗多么看重李靖大破颉利的功绩。萧瑀见状,也明白了这一层意思,也就不再弹劾,退回到座席上。
  这天早朝,仍沉浸在大破突厥喜悦中的太宗对群臣说道:
  “往昔突厥强盛,控弦百万,欺凌中国,又因骄恣而失其民,败亡至此,朕见此且喜且惧,何为喜且惧?突厥败亡,边境得安,故喜;然或朕失道,他日亦将如突厥,能不惧乎?卿等应不惜苦谏,以补朕之不逮。”
  安逸中能时刻警醒自己,这是太宗的长处。魏征身为太宗朝第一谏臣,当仁不让,出班奏道: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惟喜陛下居安思危!”
  太宗一听,忙正正腰身,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却在这时,值日朝臣进殿奏道:
  “四夷酋长诣阙,请陛下为天可汗。”太宗一听,命道:“快快召进殿来。”
  来的都是些侨居长安或暂时逗留长安的四夷酋长,忽啦啦拥进大殿,衣服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说话咦哩啊拉。太宗通过几个译官,亲切地问道:
  “朕为唐天子,又为天可汗,为何?”
  四夷酋长齐称万岁道:
  “外俗以可汗为尊,不识‘天子’二字的意义。今称陛下为天可汗,可令外俗知可汗以上,又有天可汗为尊,自然愈切畏服。”说得倒也是,太宗看了看群臣,群臣也表示赞同,齐呼万岁。太宗含笑应允道:
  “以后凡有玺书给四夷君长,皆称‘天可汗’。”
  在大破颉利的喜庆日子里,太宗的重臣之一蔡成公杜如晦却突发重病,太宗亲临看视,亲自指派御医进行抢救,但却无力回天,四十七岁的杜如晦终告不治,告别了人世。房谋杜断,这天,太宗伤感地对侍坐的房玄龄说:
  “公与如晦同佐朕,今独见公,不见如晦矣!”
  房玄龄也陪着太宗抹泪,好半天才说:“如晦日理万机,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不善于保养身体,以致于英年早逝啊。”
  太宗点点头,叮嘱房玄龄道:“劳逸结合,卿也要注意啊!”房玄龄施礼致谢,又奏请道:
  “夏天要来了,皇上也去洛阳宫避避暑,到处走走散散心……”太宗“嗯”了一声,端了端袖子说:
  “天下没有干完的事,朕是要出去走走了,传旨下去,让工部整修整修洛阳宫,以备巡幸!”
  自唐朝建立以来,洛阳宫就没有好好修过。接旨后,工部概算了一下工程量,决定发卒五万人维修洛阳宫。如此兴师动众,给事中张玄素不干了,上书切谏道:“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洛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晁错之言而七国构祸,陛下今处突厥于中国,突厥之亲,何如七国?岂得不先为忧,可宫室可遽修,乘舆可轻动哉!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二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则戛摩火出,乃铸铁为毂,行一二里,铁毂辄破,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尽日不过行二三十里,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则其余可知矣。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昔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隋炀帝矣!”
  张玄素的谏书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太宗看了以后心里有些承受不了,召来玄素问道:
  “卿谓我不如隋炀帝,比桀、纣怎么样?”
  张玄素拱手道:“若此役不息,最终非得归于动乱!”
  太宗瞅瞅其他侍臣,见大家都有倾向张玄素的意思,叹了一口气承认道:
  “当初朕以隋宫室‘逞侈心,穷人欲’,命撤端门楼,焚乾元殿,毁则天门及阙,如今又令人重新建造,说来说去,还是朕虑事不周啊。”
  话说出来后,太宗又觉太过直白,有损自己形象,转而对房玄龄说:
  “其实朕是因为洛阳位居国家中部,四方朝贡来到洛阳都差不多远近,修缮洛阳宫也是与民方便的意思,现在玄素所言言之有理,应该为之罢役,以后有事去洛阳,即使露宿街头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太宗的话说的有些赌气,但赌气归赌气,太宗仍以切谏为名赐张玄素绢帛二百匹。
  皇帝毕竟是皇帝,太宗仍命人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表谏不止,言:“乱离甫尔,百姓彫弊,币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恐不能堪!”太宗看了表谏以后,当着满朝文武夸道:
  “戴胄与朕非亲非故,但能以忠直报国,知无不言,所以朕以官爵来酬谢他。”
  说归说,做归做,表面文章做完后,太宗仍命将作大匠窦鞒中奚陕逖艄
  春暖花开,诸事顺心,太宗的日子渐渐舒坦起来。这天林邑献来五色鹦鹉,新罗又千里迢迢派使者送来两名美女,太宗甚为高兴,专门在上苑,摆开御宴,召几位新近大臣欢聚。
  徐徐风儿吹来,海子里碧波荡漾。观花亭里,太宗当中而坐,两名如花似玉的新罗美女左右侍候。酒过三巡,君臣相契,太宗叫人提来五色鹦鹉,逗趣道:“怎么样,在朕长安过得还舒坦吗?”
  “苦寒!苦寒!”林邑的五色鹦鹉叫道。
  “哈哈,林邑比长安暖和吗?”
  “苦寒!苦寒!”
  见俩鹦鹉不识趣,太宗挥手令人提下,又笑着问俩新罗美女:“来长安习惯吗,此地温柔富贵,可比新罗暖和多了。”
  新罗美女不懂中国话,咦里啊拉一通,这稀奇的异国他乡的语言,不觉引起太宗的一阵哈哈大笑。旁边侍宴的魏征见太宗这样,劝谏之心又起,起身离座,整整衣冠,郑重其事地奏谏道:“臣以为不宜接受两新罗女,应予遣回。”
  “为什么?”太宗顿了顿手中的酒杯,“我天朝大国,受贡都不行。”
  魏征拱了拱手,不说话,太宗寻思了一番,转而拍手大喜道:“林邑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其国,况且二女远别自己的亲戚啊!”
  “臣正是想到了这一点。”说完,魏征拱手退回自己的座位上。
  “传朕的旨意,二女并鹦鹉,各付其使者,让他们还是带回去吧!”
  “我皇仁慈!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征等诸大臣一起离座称贺道。虽经劝谏,可毕竟是干了一件好事,太宗也觉心情愉快,在侍臣的祝贺声中,干了一杯酒,顿觉才思敏捷,考问房玄龄、萧瑀道:
  “隋文帝是怎样一个皇帝啊?”
  萧瑀曾见过隋文帝,拱手答道:
  “文帝勤于为治,每当临朝,自早至晚,太阳偏西方罢。五品以上的官,几乎都得以与文帝论事,往往忙得吃饭只待卫士传餐而食。”
  “这样的皇帝怎么样?”太宗问房玄龄。
  玄龄拱手道:“虽性非仁厚,亦励精图治之主也。”
  太宗不置可否笑了笑,摇摇头说:“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许多事看不明白,喜察则多怀疑于别人。凡事自己做决定才觉放心,不敢委任臣子去办。天下那么广大,一天处理一万件事,虽然说劳神劳形,但又岂能哪一件都处理得恰当?臣下虽然知道该怎么办,但仍然有了号令才去办,以致事情拖拖拉拉,却没有敢去劝谏的。此所以隋朝二世而亡也。”
  房玄龄等人听了太宗的高论,一齐拱手贺道:“陛下所言极是!”
  太宗又继续道:
  “朕则不然,而是择天下贤才,促使百官,思天下之事。一切大事,均交宰相把关,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尽心竭力以修职业?还愁什么天下不能大治么?”
  侍宴的几位大臣听了,又一起端杯称贺。王珪也充满感情地对太宗说:
  “陛下偃武修文,任贤致远,天下人有口皆碑得侍明主,实臣等之幸。”
  太宗听了,颇觉自负,打量了王珪一下,又对王珪说道:
  “卿知识渊博,又善于谈论,自玄龄以下,卿也算品级最高的了,卿自谓比其他几位大臣如何?”
  王珪施礼答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啊。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如仇,臣比其他几位,算是突出一些。”
  太宗听了,哈哈一笑,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王珪的话。其余几位大臣听了王珪的一番高论,也深以为然。
  太仆寺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宫内车辆、马匹等事务,东突厥灭亡后,太仆寺又多了一项任务,奉诏好好安置原突厥可汗颉利。为此,太仆寺专门扩建了宾客舍,拨出一个庞大的院落供颉利及家人居住。
  颉利虽然兵败被擒,但毕竟做过一国之可汗,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太宗对他还是比较优待的,廪食享受私毫不亚于那些王亲贵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向纵马驰骋在辽阔草原上的颉利,哪里会习惯宾舍的生活,每每望着高墙屋宇唉声叹气,心情不好,弄得人也变得日渐消瘦。
  一直追随颉利的属下胡禄达官,原是颉利母亲婆施之的媵臣,颉利出生后,就一直由胡禄达官照料着。见颉利郁郁寡欢,胡禄达官心里也不好受,向颉利建言道:
  “可汗住屋子不习惯,咱们可以在院子里搭起蒙古包,搬到包里住,借以消释思乡的痛苦。”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闲来难受的颉利当即表示同意,叫人找来绳索、羊皮、粗布、长竿,在宾舍前的草地上摆开架式,颉利亲自动手,一半天的功夫扎起一大二小三顶帐篷。
  夜幕降临,帐篷前升起一大堆篝火。悠扬的马头琴声中,手持酒囊的颉利边喝酒边随着乐曲跳起舞来,家人为了逗他高兴,也围成一圈跟着跳了起来……
  酒能醉人,故乡草原熟悉的马头琴声更是让人心醉。八分醉意的颉利舞到酣处,一把把牛皮酒囊扔了,扬手高叫:“备我的千里马,我要到星空下的草原上奔驰一圈!”
  这事可难以办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搭理,颉利大怒,窜过去飞脚把篝火踢飞,两只胳膊张扬着,拨开人群,四处乱撞,疯子一样叫着,找寻他的千里马。
  老仆臣胡禄达官见状,上去抱住颉利的腿,伏在地上哭了起来。颉利被哭声惊醒,他望着周围黑乎乎的高墙和屋瓦,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跟着哭了起来。
  “拿酒来!”颉利高叫一声,接过酒囊猛灌了几口,又扬手把酒囊扔出,与家人一起围着残存的篝火,且歌且舞且泣……
  颉利的一些举动早由太仆卿上奏给太宗,太宗想试试颉利的心思,这天特地宣他进宫问话。颉利面色衰羸,形容憔悴,一步三摇,人光剩骨架了,太宗见了,叹了一口气,流露出一副怜悯的神色,对颉利说:
  “听说卿不喜欢住在屋中,常设穹庐以居之,是不是他们招待你不周啊?”
  “廪食很好。”颉利叩首答道,“只是臣自小住在帐篷中,住得惯了,一时难以改掉。”
  太宗又关切地说道:
  “卿形枯骨瘦,原来是在京住不惯的原因。朕听说虢州地多麋鹿,可以游牧,卿如果愿意去,朕不妨命你为虢州刺史,一则借此消遣,可以安享天年。”
  这倒是个好事,去虢州当刺史比在京都自由多了。颉利刚要答应下来,但又猛然想起自己乃一亡国之君,若外放为官,久之必会引起猜疑。再说太宗这话说不定仅仅是试探他颉利呢。想到这些,颉利下拜道:
  “臣乃有罪之身,仰蒙陛下洪恩,才得以在京城居住,以后能得以保全骸骨,已是万幸,所有其他特别的照顾,臣是万万不敢接受了。”
  太宗听了,很是满意,对颉利说:
  “南越酋长冯智戴来了,过几天要在未央宫举行一个御宴,你也过来吧,就着散散心。”
  过了三天,果然在未央宫举行御宴,有降服的外夷酋长侍宴,太宗特地去大安宫请来了太上皇李渊,让他也来享受一下四夷宾服的喜悦。
  春暖花开,惠风和畅,御宴在未央宫九宝亭举行。冯智戴虽是一个蛮夷酋长,地位显然要比亡国之君颉利高。他坐在太宗的身旁,太宗也似乎特别高看他一眼,开宴后频频赐酒,而坐在下首的颉利几乎没人去答理。
  “冯卿年龄不大,对兵法却有特别的研究。”太宗向上座的太上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