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的安全,而太原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突厥控弦百万,十分强大,若一味与其对抗,以后仍然会麻烦不断,只有实行表面妥协和畏服的办法,才能确保太原的安全,确保起兵的顺利实施。
大家一致表示赞同。李渊虽觉畏服突厥,会召来天下骂名,但眼下却不得不如此。于是修书一封,再遣刘文静出使突厥。
信中李渊表达了自己欲取天下,向突厥屈节求和之意。并投其所好,言取天下后,除土地之外,货财宝物,任其所取。始毕可汗接信后非常高兴,对臣下说:
“我知唐公是非常之人,果做异常之事。今上书恭维于我,我当从之。以求宝物。”为了表示向突厥的臣服,裴寂等人主张起兵用白旗,以和突厥的旗色保持一致。李渊认为太露骨,不同意,最后采用李世民的意见,一半是红,一半是白,“杂用绛白”,以表示既不纯属于隋朝、也不纯属于突厥。
北连突厥,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也赶到了太原。李渊觉得正式起兵的机会到了,立即召开太原郡各级官员大会,会上,李渊言隋炀帝无道,致天下大乱,决定依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隋炀帝而立代王。并传檄各县,克日起兵。
文武官员都知道李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尊隋是假,欲取天下是真。虽说如此,绝大多数人还都愿跟着李渊。听完李渊的号令,与会的官员爆出一阵欢呼声。
李渊为人行事再好,也有人不买他那一套。起义檄文传到了西河郡(今山西汾阳),郡丞高德儒甘愿为隋炀帝尽忠,不听从李渊之命,且坚壁清野,与太原断绝交通。想在乱世之中,夺取天下,就不能怕打仗。李渊决定首先拿西河郡开刀。李世民自告奋勇,愿去打这起兵的第一仗。但李世民毕竟年仅二十岁,又是单独领兵攻城,李渊怕有什么闪失,派大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一起去,并任命诚实稳重的新任太原令温大有为行军参谋。行军之前,李渊拉着温大有的手说:
“我军兵马尚少,又多是新兵,无实战经验。此次又要攻城略地,非比平日打仗。我儿年少,派卿参谋军事,希望你用心而为之。这一仗关系重大,若赢了,帝业可成也。”
李渊又勉励二子一番。李建成、李世民跪地明誓,表示“家国之子、忠孝在焉”,坚决完成任务,若有闪失,愿受军法裁处。李建成这些年在河东,也没有白混日子,平日也研习了不少兵法。今见军队多为新招募的兵士,训练还不到位,行军举止都没有章法,于是边行军,边教以军法。你别说,还真管事,部队行军的步伐整齐多了。行军时,李世民总是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前列,遇到危险,就挺身而上。每顿饭也与士兵一起吃,颇得人心。温大有又与李建成、李世民商议,约定部队对百姓要秋毫无犯。行军中,见果蔬,非买不食。遇到乡绅里老送牛酒,则婉言谢绝。这支部队虽然年轻,但却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得人心者得天下,年轻的李世民已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兵马顺利开到西河城下。李建成、李世民卸去铠甲,放下刀枪,空身至城下喊话,言明来意,做守城部队的思想工作,瓦解其战斗力。
此时,隋炀帝无道,偏居江都,天下几乎到了无主的地步,守城的官兵也禁不住自己考量,想寻条明路。西河郡司法书佐朱知瑾心眼早活动了,暗地里组织一些亲信朋友,准备反正。
高德儒高郡守执迷不悟,执意要当烈士,对着城下的李建成、李世民破口大骂,并令人放箭。兵无战心,箭矢也没有劲,纷纷射落在李建成、李世民的马头前。两人拍马回归本阵,李世民穿上铠甲,提着砍刀,对李建成和温大有说:“少跟他啰嗦,立即攻城!”
一声令下,兵士们嗷嗷叫地扑了上去。飞梯刚搭上城墙,李世民第一个往上爬,兵士们见状,备受鼓舞,人人奋勇争先,守城之兵见状,没等攻城的人爬上来,便弃械逃跑。高德儒见大势已去,急忙和几个亲兵护卫一块,换上百姓衣服,窜向城中。李世民等攻城战士未受任何抵抗,便涌入城中,城门大开,李建成、李世民,温大有率一队兵士,直奔郡丞府,开府办公。坐在郡丞府的大堂上,李建成自然高兴,摸摸这,看看那,又万分遗憾地说:
“没抓住高德儒,真是遗憾。”
话音刚落,只见郡司法书佐朱知瑾领几个人拖进一个人来,众人定睛一看,抓来的人正是高德儒。温大有比较熟悉这高郡丞,指着李建成、李元吉说:
“当年他路遇野鸟,硬说见到的是鸾鸟,佞惑隋主,以为祥瑞,才混得现在的一官半职。”
李建成拍手兴奋地说:“把这老家伙押往晋阳,让父亲大人看着也高兴高兴。”
一旁的李世民,却鼻子里哼一声,说:“这样的茅坑石头俯拾皆是,有何看头?来人呐——”
堂下站立的卫士应声上前,李世民也不和李建成商量,径自命令道:
“把这高德儒推出斩首示众!其他人等,一概免罪。”
李建成见李世民如此,心下不悦,却也没说什么。第二天,平定西河的军队即高奏凯歌,回到晋阳,来回才不过九天。李渊亲自到城外迎接,高兴地对左右说:“如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这年六月,李密率瓦岗军围攻洛阳,大败隋军于平乐园。隋炀帝急命江都通守王世充、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率部增援洛阳。一时间,长江以北的隋军主力皆集中在洛阳战场上。长安城守备薄弱。李渊决定发兵进攻关中,夺取长安。为争取人心,多募兵马,李渊命令开仓放粮,救济贫民。此举大受百姓欢迎,来参军的人一天天增多。太原的总兵力已达五万余人。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十四,正式建立大将军府。裴寂等属下上尊号称李渊为大将军。李渊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管辖左三统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辖领右三统军,李建成、李世民各设官属,柴绍为右领军长史。
李渊首封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与其弟温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还干老本行,为铠曹,全面主管军供工作。刘政会、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原晋阳长姜谟为司功参军。原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琛及原鹰扬郎将王长谐、姜宝谊、阳屯等为左、右统军。
总之,原太原留守府的各级官吏大部分留用,随才授职。
七月四日李渊任命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领太原太守,全权处理后方太原的一切事宜。五日,李渊率三万甲士誓师出征。
此次是起事之后的首次远征,场面搞得十分隆重。正阳门外宽阔的大校场上,三万甲士按分布排列,其中步兵营居前,骑兵营在后。兵士们皆铠甲鲜亮,枪刀闪光,甚是齐整、威武。校场周围,白绛杂色的旌旗猎猎作响。再远些,隔离栏之外,围满了百姓,大人小孩都伸着脖子看。
校场北边,面南背北,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子。台子上,李渊身着大将军服,坐于虎皮帅椅上。左右一字排开四十八名偏将,一个个挺胸昂首,威风凛凛。再往前,置两排座椅,坐着十几个裴寂等大将军府的主要官员。
滴水表前,值日官眼瞪得老大,见预定的吉时已到,忙举起手中的小黄旗,骤然一挥。誓师大会总指挥裴寂见状,挺身上前,手举铁皮喇叭,高声宣布此次进军关中的重大意义,而后请敦煌公李世民代表三军将士,宣读誓词。
李世民一身戎装,阔步上前。他威严地扫视台下黑压压的甲士们一遍,才拿出誓辞,高声宣读:
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日月著明,亏昃贬其贞满,惟神莫测,尚乃盈虚。……时属艰危。则其股肱宰衡,藩屏亲戚,戮力同心,推心翼戴,颠或可扶,糺合而奔。官守恶而不可赦,废放而安宗社。……今上之行己也,独智自贤,安忍忌刻。……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征税尽于重敛,民力殚于劳止。……今便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雒,集宁寓县。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家怨国耻,雪乎今日。从我同盟,无为贰志。有渝此盟,神其殛之。
李世民刚宣完誓词,但听一声炮响,惊天动地。台下的将士们发出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李渊站起身来,高声命令:“三军出发!”
李世民令旗一挥,五千骑兵,马蹄得得,在旗幡的引导下,率先出场。接着是步兵营。烟尘飞起,逶迤不断。最后压阵的又是一营骑兵。李渊等出征的将士也跨上战马,离开北校场,挥军向长安进发。
晋阳起兵,打的是“立代王为帝”这种“尊隋”的名义。此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帮了李渊的不少大忙,避免了大臣犯上谋反的恶名,檄文所到之处,还真颇有鼓动作用。
出师途中,李渊不敢有丝毫大意,让李建成和李世民领亲兵家僮不断巡视兵营。凡器仗、粮草、战马无不让其心腹掌握。大军分前军后军中军,李世民在前,李建成在后,李渊居中,互为呼应。但李渊怕遭受埋伏,仍不放心。除派刘弘基率侦骑前行外,又派通议大夫张纶领军至离石、龙泉、文城三郡,作为主力军右翼掩护。
由于屈节交好突厥,西突厥大将阿史那大奈亦率军从征。七月八日,大军到达西河郡。稍稍休整,李渊即亲自慰劳吏民,赈济贫困。百姓中七十岁以上,皆授为散官,虽无实权,却有俸禄。其他豪杰,也一律量才录用。由于建制不全,没有官印,无法印制告身(委任状)。李渊就手写官名,一天竟任命一千多人。官员们手持李渊手写的官名,兴高采烈,皆愿为李大将军拼死报效。
守长安的隋代王杨侑闻听李渊叛乱,欲来抢夺长安,遂令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数万屯于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军于河东,以阻击李渊。
也许是晋祠祈雨感动了上天,大军过了雀鼠谷,到达贾胡堡。天就下起瓢泼大雨来。好家伙,但见那雨下得毕毕剥剥,正午的天好像变成了黑夜,雷鸣夹着电闪,狂风带着急雨,摇撼着世界。半天的功夫,便沟满河平。
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可苦了李渊。道路泥泞,军士衣甲尽湿。天雨路滑,太原的粮草运输又跟不上来。直急得李渊在大帐里愁眉不展,来回踱步。
正在这时,李建成一步跨进大帐,一脸焦急之色。李渊虎着脸看他一眼,问:
“何事如此惊慌?”
“父帅,事急矣!”李建成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据可靠探报,突厥和刘武周欲乘晋阳空虚,袭击晋阳。”
“这消息从哪得到的?”李渊上前一步,一把抓住李建成问。
“一些北来的行脚客商都那么说,将士们中间也议论此事。”
“坏了!”李渊焦急地走两步,“晋阳是我们的根据地,如果有失,我等连退路也没有了。”
“父帅,退兵吧!”李建成上前劝道:“如今军中粮草也用不了几天了。秋雨绵绵,太原军供也接济不上。急切之间,又不能进军攻打宋老生。在这贾胡堡,进退维谷,实在是不利啊!”
“只好如此了。”李渊命令身边的校尉,“召集各部将佐开会,商议回师之事!”
会议上,裴寂积极赞成回师,他说:
“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不易即日攻下。突厥贪而无信,惟利是图。刘武周又投靠胡人。太原为一方都会,军供基地。义兵家属,皆在是处,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天雨路滑,粮草接济不上,与其在这耗着,不如还兵,选救根本,再作道理。”众将佐担心太原的家属,怕有闪失,纷纷赞成裴寂的话,李渊也频频点头。
独有李世民表示强烈反对,他挥舞手臂,高声说道:“今禾菽遍野,何忧军粮不继。宋老生虽与屈突通连兵,远水难救近火。老生虽据势险要,然为人轻躁,略施小计,可一战而擒。至于刘武周,虽与突厥交好,却相互猜忌,刘武周虽贪太原之利,岂能近忘马邑老巢?我义兵原为救苍生于水火,当先入长安,号令天下,岂可一遇小敌,遽尔班师!今若退却,诸军不明原因,可能会惊恐、猜疑。一旦发生事变,还守太原一地,何以自全?”
李世民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入情入理。李渊却不为所动,拿定主意要退兵。当即下令道:“李建成后军改前军,于今日午后开始撤退。我中军和李世民所部于明日上午和下午,顺序撤退。”命令一下,众将士一哄而散,分头做准备去了。李世民留了下来,又苦劝父亲一番,李渊不听。
夜深沉,难入眠。李世民站在军帐门口,思虑万端。雨声沙沙,在风中斜斜地落着,远雷在不知名的地方轰鸣,不断有耀眼的蓝光划破沉沉的夜空。李世民想起在晋阳宫促使父亲起兵的那一天,想起自己无数次憧憬过的宏基伟业。此次出兵长安,不过是漫漫征途要走的第一步,要把这万里江山变成李氏的天下,还不知要经过多少恶战,多少磨难。但眼下小小的几场雨,三、五句传言,竟促使父亲退兵。这决不可成就大事。
想到这里,李世民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一头冲进黑夜的雨幕,向父亲所住的大帐跑去,几里远的路,好像一霎间就跑到了,汗水、雨水和在一起,他气喘吁吁,浑身透湿来到父帅的帐前,却让放哨的卫兵挡住了。帐内漆黑,没有灯光,父帅已经就寝。李世民心急如焚,却不得入内,急得他蹲在地上,放声号哭起来。
帅帐里亮起灯来,钱九陇走出帐来,召李世民说:“大将军传您进帐。”
烛光下,但见李渊围着被子坐在床上,见李世民垂手站立,浑身湿透,还不停地抹眼泪,当父亲的有些心疼,问:
“夜已深沉,我儿不去歇息,大雨之中,因何在帐外啼哭?”
李世民正色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在于目前,儿焉能不哭!”